一种控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耕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507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防除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耕作措施防控麦田节节麦的生态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2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小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小麦在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节节麦为麦田恶性杂草,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检疫对象,节节麦与小麦的遗传背景相近,生长习性与小麦非常接近,能与小麦激烈竞争光、肥、水等资源,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且生产上缺乏成熟有效的防除措施。收获后,有节节麦小穗混杂的小麦谷粒,节节麦很难清除,使小麦的质量与品质下降,商品经济价值骤降,严重影响经济贸易。节节麦在中国小麦主产区危害正在迅速加大,成为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还是一些病虫害的越冬寄主,给我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据报道,2003-2004年河北南部节节麦为害小麦造成损失达10%-25%。
[0003]目前,生产上缺乏成熟有效的防除措施,没有特效选择性除草剂能在不伤害小麦的基础上有效防控节节麦,控制节节麦蔓延危害已刻不容缓。另外化学除草剂危害人畜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同时也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带来新的矛盾、新的问题。
[0004]浅旋耕等保护性耕作是发展持续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能使耕地免受风蚀侵害,促进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增产增收的效果。由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易滋生杂草,随着保护性耕作实施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延续,一些区域性的杂草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保护性耕作的重要限制因素。
[0005]鉴于麦田节节麦危害的严重性及其难以防除特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可以考虑使用生态控草措施来防控节节麦的危害。
[0006]农田杂草群落由“潜”杂草群落一土壤杂草种子库和“显”杂草群落一地上杂草植被共同组成。土壤对于农田杂草种子库的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绝大部分杂草种子在成熟以后会进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形成庞大的种子库。种子库中存留的杂草种子可以缓冲控草措施对杂草的选择压力,使杂草在次年仍能发生危害。杂草种子库特征是决定将来田间杂草发生危害的根本性因素。因而需要针对特定类型的农田杂草群落综合体,基于“潜”、“显”杂草群落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种新的防治措施,降低田间杂草种子雨的产生数量,降低土壤杂草种子库规模,从而达到可持续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和危害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耕作方法。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耕作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第一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30cm;
2)第二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
3)第三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浅旋耕,翻耕深度为10cm。
[0009]上述控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耕作方法,在以后的年份中,第N年为节节麦田间发生量高于其防除的经济阈值的年份,第N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30cm ;第N+1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 ;第N+2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浅旋耕,翻耕深度为10cm。
[0010]第一年翻耕深度为30cm,将本年深度在O-1Ocm的节节麦种子翻至深度在20-30cm ;第二年翻耕深度为20cm,将本年深度在O-1Ocm的节节麦种子翻至深度在10-20cm ;第三年浅旋耕深度为1cm,将本年深度在O-1Ocm的土壤旋耕后仍在O-1Ocm,将本年深度在10-20cm的节节麦种子(即第二年翻至深度在10-20cm的节节麦种子)和深度在20-30cm的节节麦种子(即第一年翻至深度在20-30cm的节节麦种子)仍分别位于10_20cm和20-30cm深度。
[0011]节节麦种子出苗土壤深度一般小于9cm,主要集中在0-3cm 土层。节节麦种子在5cm以下土壤中埋藏一年(12个月)后具有萌发力的种子只占0.61-6.21%之间,埋藏于土壤中1.5年(18个月)后所有的节节麦种子均已不存在活性,霉变死亡或在深土层萌发后耗尽种子胚乳中养分而死亡,从而失去生命力,有效控制杂草节节麦危害发生。连续采取上述措施两年,土壤中节节麦的种子库就会消耗殆尽,从第三年开始即可采用现在农民普遍采用的浅旋耕模式。当节节麦田间发生量高于其防除的经济阈值时,再次使用上述“两翻一旋”的耕作方式进行生态防除。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控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和危害,且不会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对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具有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土壤埋藏深度对节节麦种子出苗的影响;横坐标为土壤埋藏深度(Cm),纵坐标为出苗率(°/。)。
[0013]图2示出了土壤埋藏不同深度、不同时间后节节麦种子萌发率;横坐标为埋藏时间(月),纵坐标为萌发率(%)。
[0014]图3示出了土壤埋藏不同深度、不同时间过程中节节麦种子自动萌发且存活率;横坐标为埋藏时间(月),纵坐标为埋藏过程中自动萌发且存活率(%)。
[0015]图4示出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节节麦发生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种控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耕作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第一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30cm;
2)第二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
3)第三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浅旋耕,翻耕深度为10cm。
[0017]在以后的年份中,第N年为节节麦田间发生量高于其防除的经济阈值的年份,第N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30cm ;第N+1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深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 ;第N+2年在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选择浅旋耕,翻耕深度为 1cm0
[0018]当节节麦田间发生量高于其防除的经济阈值时,再次使用上述“两翻一旋”的耕作方式进行生态防除。
[0019]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节节麦种子出苗土壤埋藏深度试验
采用直径15cm的塑料花盆进行深度埋藏试验,土壤为砂质壤土,pH值为7.4,有机质含量为 1.8%。分别将节节麦种子埋藏 0.0 cm、L0 cm、3.0 cm,5.0 cm,7.0 cm、9.0 cm、lL0cm和13.0cm,每盆播种25粒种子,每处理重复4次。放置于20±2°C,每天14h光照(300to 450 μ mo I m_2 s—1)的温室中,定期浇水,胚芽鞘露出土壤表层为视为出苗。每天统计出苗数,持续30天。
[0020]实施效果:不同土壤埋藏深度能够对节节麦种子出苗产生影响(图1),当种子撒播在土表时,出苗率为71%,当埋藏深度为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