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渔线轮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48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轴10内;手柄臂38,其设置在螺纹轴37上,且能够折叠;手柄把手39,其安装在手柄臂38的顶端,且能够以其平行于螺纹轴37的轴为中心转动。另夕卜,手柄I还具有:连接销47,其连接螺纹轴37和手柄臂38 ;轴颈部件49,其配置于螺纹轴37的外周侧,且配置在驱动轴10与手柄臂38之间。在螺纹轴37的顶端形成有左旋螺纹的第I螺钉部37a和右旋螺纹的第2螺钉部37b。手柄I可以安装在图2所示右侧位置和该右侧位置的相反侧的左侧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在渔线轮主体2的安装有手柄I的位置的相反侧位置上安装有帽部件69。
[0038]【转子的结构】
[0039]转子3例如由镁合金制成,其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上,且能够转动。转子3具有圆筒部3a、在圆筒部3a的侧方相互相对地设置的第I臂部3b以及第2臂部3c。在圆筒部3a的前壁3d的中央部形成有凸起部3e,该凸起部3e具有通孔3f。该通孔3f可供卷线筒轴8、转动控制机构7以及后述的小齿轮12穿过。如图4所示,在凸起部3e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环形的弹簧安装部件3h,该弹簧安装部件3h具有环形的弹簧安装槽3g,且能够与凸起部3e —起转动。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I臂部3b的顶端和第2臂部3c的顶端部设置有能够摆动的渔线导臂9。由该渔线导臂9将钓线引导至卷线筒4。
[0040]【卷线筒的结构】
[0041]卷线筒4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如图1所示,其配置于转子3的第I臂部3b与第2臂部3c之间。卷线筒4通过一触式拆装机构48以能够拆下来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8的顶端上且能够转动。卷线筒4具有卷线筒主体22、配置于卷线筒主体22内的曳力机构23、支承卷线筒主体22使其能够转动的卷线筒筒部24。卷线筒主体22具有筒形的卷线体部22a、形成于卷线体部22a后端部的直径比卷线体部22a大的筒形的裙部22b、在卷线体部22a的前部向前方倾斜地形成的凸缘部22c。
[0042]曳力机构23具有:曳力调整部58,其具有曳力调钮60 ;摩擦部59,其具有被曳力调整部58推压的一个或者多个曳力垫圈。曳力调整部58与卷线筒轴8的顶端螺纹配合,以调整曳力机构的制动力。多个曳力垫圈以能够转动或者不能转动的方式与卷线筒筒部24连接。
[0043]卷线筒筒部24以能够拆下来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8上且不能够转动。卷线筒筒部24能够与卷线筒主体22以及曳力机构23 —起,通过一触式拆装装置48以一触式操作的方式相对于卷线筒轴8进行拆装。
[0044]【转动传递机构的结构】
[0045]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转动传递机构5具有:驱动轴10,手柄I以能够与驱动轴10 —起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该驱动轴10上;驱动齿轮11,其与驱动轴10 —起转动;小齿轮12,其与驱动齿轮11相啮合。驱动轴10呈筒形且与驱动齿轮11为一个整体。驱动轴10分别被轴承15a、15b (图2)支承在渔线轮机身2a以及盖部件2d上,且能够转动。图2中驱动轴10的右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第2螺钉部37b螺纹配合的第2内螺纹部10b,在自图2中驱动轴10的左侧端部起深度为第2螺钉部37b的长度的里侧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第I螺钉部37a螺纹配合的第I内螺纹部10a。
[0046]如图1所示,小齿轮12呈筒形,小齿轮12的前部12a穿过转动控制机构7向卷线筒4侧延伸。小齿轮12的中间部和后部分别被轴承14a、14b支承在渔线轮机身2a上,且小齿轮12能够转动。如图3所示,在小齿轮12的前部12a上形成有外螺纹部12b和非圆形部12c,外螺纹部12b可拧入螺母13,该螺母13用于使小齿轮12的前部12a与转动控制机构7的后述的第I筒部50连接;非圆形部12c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平面部12d,该一对平面部12d与第I筒部50卡合且能够与第I筒部50 —起转动。小齿轮12的前部12a被安装在第2安装部件26内周面上的轴承14c支承在第2安装部件26上,且小齿轮12能够转动。螺母13具有大径部13a、与大径部13a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小径部13b。大径部13a具有形成于其外周部的例如呈六边形的工具卡止部13c以及形成于其内周部的呈圆形的轴承收装部13d。小径部13b朝着轴承14c推压第I筒部50,并且与第I筒部50嵌合,使第I筒部50与小径部13b的中心一致。螺母13通过安装在轴承收装部13d内的轴承36与卷线筒轴8接触。从而能够在小齿轮12的内周面与卷线筒轴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
[0047]【摆动机构的结构】
[0048]如图1以及图2所示,摆动机构20是横向凸轮式部件。摆动机构20具有:中间齿轮20a,其与小齿轮12相啮合;螺旋轴20b,其安装在渔线轮机身2a上,且能够以其与卷线筒轴8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滑块20c,其被螺旋轴20b的转动带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卷线筒轴8的后端部安装在滑块20c上,相对滑块20c无法转动且无法在轴向上移动。
[0049]【转动控制机构的结构】
[0050]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动控制机构7是配置于小齿轮12与转子3之间的滚柱离合器。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转动控制机构7具有:第I筒部(内圈)50,其与小齿轮12的前部12a连接,能够与小齿轮12的前部12a —起转动;第2筒部(外圈)51,其配置在第I筒部50的外周侧;滚子52,其设有多个;滚子收装凹部53 (参见图5以及图6),其设置于第I筒部50,并设有多个;切换机构54。即,转动控制机构7是作为外圈的第2筒部51空转的外圈空转型部件。
[0051]【第I筒部的结构】
[0052]如图4所示,第I筒部50通过螺母13与小齿轮12的前部12a连接,且能够与小齿轮12的前部12a —起转动。如图5所示,第I筒部50具有在其轴向上排列配置的嵌合部50a和非圆形孔50b。螺母13的小径部13b与嵌合部50a的内周面嵌合。非圆形孔50b与小齿轮12的非圆形部12c卡合,且能够与小齿轮12的非圆形部12c —起转动。第I筒部50具有在其外周部沿着轴向排列设置的直径较大的凸缘部50c、直径中等的滚子配置部50d和直径较小的抵接部50e。在凸缘部50c上设有安装槽50f (参见图4),该安装槽50f沿着径向形成,用于安装后述的切换机构54的施力部件57的顶端部。在滚子配置部50d上设有滚子收装凹部53。抵接部50e与轴承14c的内圈抵接,对轴承14c进行定位。
[0053]【第2筒部的结构】
[0054]第2筒部51配置于第I筒部50的外周侧。第2筒部51具有能够与滚子52接触的圆形的内周部51a。在第2筒部51的圆形的外周部51b上,在轴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例如6个)卡合凸部51c和外螺纹部51d(参见图5),多个卡合凸部51c与形成于转子3的凸起部3e上的通孔3f内的多个(例如6个)卡合凹部3i(参见图6)卡合,外螺纹部51d用于使第2筒部51与凸起部3e连接。由此,第2筒部51与转子3的凸起部3e连接,且能够与其一起转动。卡合凹部3i以及卡合凸部51c在周向(圆周方向)上以其一部分间隔不等的方式配置。如图4所示,外螺纹部51d以由转子3的前壁3d突出出来的方式配置。螺母部件63自该前壁3d侧拧紧在外螺纹部51d上,使第2筒部51与转子3连接,且第2筒部51与转子3能够一起转动。
[0055]【滚子的结构】
[0056]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I筒部50和第2筒部51之间,多个(例如6个)滚子52沿着周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滚子52呈圆柱形,能够自滚子收装凹部53的中央部向周向两侧稍微移动。
[0057]【滚子收装凹部的结构】
[0058]在配置有滚子52的位置,多个(例如6个)滚子收装凹部53在第I筒部50的外周部上沿着周向隔开间隔设置,并凹陷呈圆弧形。如图6中放大部分所示,滚子收装凹部53具有:自由转动位置53a,其与滚子52之间形成有间隙,滚子52在该位置能够自转;2个转动传递位置53b,两者对称地设置在自由转动位置53a的两侧,滚子52能够在这两个位置陷入。滚子收装凹部53在周向上的中央部分为自由转动位置53a,在自由转动位置53a的两侧,2个转动传递位置53b隔着自由转动位置53a对称配置。在自由转动位置53a处,滚子收装凹部53和第2筒部51的内周部之间的径向间隙具有比滚子52的直径还大的径向长度。径向间隙自滚子收装凹部53的中心部分向两端逐渐变小,在途中的某个位置,该径向间隙在滚子52的直径以下,该位置为转动传递位置53b。即,在第2筒部51和滚子收装凹部53之间的间隙在滚子52的直径以下的转动传递位置53b,滚子52陷入滚子收装凹部53和第2筒部51之间。由此,第I筒部50的转动被传递给第2筒部51。另外,在图6中的放大部分,用双点划线表不位于转动传递位置53b的滚子52。
[0059]【切换机构的结构】
[0060]无论第I筒部50相对于第2筒部51向哪个方向转动,切换机构54都会使滚子52移动到转动传递位置53b,在第I筒部50停止转动时,切换机构54将滚子52移回自由转动位置53a。另外,在第2筒部51相对于第I筒部50转动时,滚子52被保持在自由转动位置53a。切换机构54具有间隔保持部件55、切换部件56和施力部件57。间隔保持部件55例如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筒形部件,其大部分部位与第I筒部50的外周面以及第2筒部51的内周面隔有间隙,且其一部分部位与第I筒部50的外周面以及第2筒部51的内周面接触。
[0061]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在间隔保持部件55上,沿着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有多个(例如6个)大致呈矩形的滚子收装孔55a。另外,在间隔保持部件55的轴向上的一方的端部(例如后侧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止切换部件56的第I切口部55b。在间隔保持部件55的轴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例如前侧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止施力部件57的第2切口部55c。滚子收装孔55a以与滚子收装凹部53同样的周向间隔(例如60度间隔)形成。在滚子收装孔55a和滚子52之间,在周向以及轴向上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第I切口部55b以及第2切口部55c配置在转子收装孔55a之间,且第I切口部55b以及第2切口部55c具有180度的相位差。
[0062]切换部件56与间隔保持部件55连接,其对应于第I筒部50的转动使间隔保持部件55在周向上移动,并将滚子52由滚子收装凹部53的自由转动位置53a移动至转动传递位置53b。如图5以及图7所示,切换部件56是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板材弯曲成C字形而形成的,其具有:滑动部56a,其与第2安装部件26的第2外周部26d通过摩擦而卡合,能滑动;第I卡合部56b,其自滑动部56a的一端弯折并向远离第I筒部50的方向延伸;第2卡合部56c,其自滑动部56a的另一端弯折并向远离第I筒部50的方向延伸。滑动部56a的自由直径小于第2外周部26d的外径,因此切换部件56通过摩擦而与第2外周部26d卡入口 ο
[0063]施力部件57是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板材弯折为U字形而形成的。施力部件57通过间隔保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