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及轮虫连续培养方法_2

文档序号:9526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热装置11将水加热沸腾15分钟后冷却。
[0026](3)轮虫培养:打开轮虫培养箱2的进口阀5,关闭轮虫培养箱2的其他阀门,利用水栗13将已处理的水体分流至各轮虫培养箱2,至35cm的高度,最终培养容积为100L后关闭轮虫培养箱2进口阀5 ;打开轮虫培养箱2的加热恒温控制装置21,将水体稳定控制在30°C恒温状态;打开轮虫培养箱2的光照设备22,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机物100ml、20ml新鲜小球藻液(100*104 ind/mL),水体稳定6小时以后接种轮虫至终浓度为10个/ml。
[0027](4)轮虫收集:每天白天早上8点和下午6点取样检测轮虫增值情况比做详细的记录,7天以后,轮虫检测扩增效率达到十倍及以上,浓度为100个/ml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的操作为:打开轮虫培养箱2底部管道出口阀24,关闭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与培养液回收罐连接管道的出口阀3和8,开启轮虫培养液栗2,将轮虫培养箱2的培养液全部彻底回收至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 ;将培养液的静置沉淀,沉淀分三次:第一次沉淀为静置后4小时,打开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侧部与培养液回收储存罐4连接带有分离筛网31的分离管管道上的出口阀34和出口阀35,分离筛网31筛孔为250目,利用培养液回收栗32输送经过滤的培养液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4,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预留底部水位20cm培养废液无需过滤;第二次沉淀过程,打开进口阀5,开启水栗12,将已处理好的水源输送至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中,至水位2米,沉淀4小时后,利用电动虹吸将轮虫虫体沉淀液经250孔径的筛网过滤回收,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底部预留水位20cm的底液;第三次沉淀重复第二次沉淀过程,再次回收轮虫;轮虫收集完毕,将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底部排水阀6打开,将底部预留的废液排放并清洗干净。
[0028](5)培养液回收再次利用:轮虫收集过程中第一次沉淀后,将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罐3培养液经过滤输送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4,已完成培养液回收利用,培养液回收储存罐4中的培养液只需静置1天,菌群活力调控稳定便可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培养。
[0029](6 )重复上述步骤(2 ) ~ (5 ),其中步骤(3 )关闭轮虫培养箱2的所有出口阀,优先将培养液回收储存罐4的回收培养液全部输送至各个轮虫培养箱2中,之后打开水源储存及处理罐1的出口阀12,将已处理的水体分流至各轮虫培养箱2,填补至35cm的高度,最终培养容积为100L。
[0030]本实施例中,轮虫连续培养45天,分5个采收,每个批次轮虫培养时间为7天,采收沉淀等过程需2天,系统采用的用量为饵料小球藻20ml (100*104 ind/mL)/批次和复合菌发酵有机液3.5L/批次。轮虫培养每批次只需一次性投入新鲜的小球藻,在轮虫培养过程中,有光照和有机物,小球藻可达到生长消耗共平衡状态,以致不破坏水质。复合菌发酵有机液需每天添加,首次按比例100mL/100L添加,利于有益复合菌成为水体优势菌群,之后可根据轮虫生长状况和密度增减每日投入量进行调节。每批次可以从装置中采收500L培养虫体液,平均产量为50 X 106ind/批次,按照操作流程,每批次后装置进行清洗,可连续进行培养并持续获得此产量。
[0031]由于轮虫培养箱的加热恒温控制装置,可将轮虫四季的连续培养成为可能;复合菌发酵有机物培养技术,即可提供轮虫培养营养,有能达到水质菌群调控,实现培养液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外来物的污染,轮虫的纯培养得到保证,也兼备高标准的营养品质。
[0032]显然,本研究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获知,上述实例阐述仅仅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实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制,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可做出浮动和不同形式的变化,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因此,所引申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 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具有加热装置,用于存储和预处理软水,并向所述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提供水源; 所述轮虫培养箱包括加热恒温控制装置、光照设备,轮虫培养箱与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相通,用于培养轮虫;所述轮虫培养箱底部管道与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相连接; 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包括培养液沉淀罐、分离筛网,用于采集轮虫和沉淀分离培养液;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管道与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相通; 所述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与多个轮虫培养箱和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相通;用于回收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输送来的培养液,向多个轮虫培养箱提供培养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底部管道设置有出口阀,所述出口阀后端通过水栗向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提供水源;所述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底部管道设置有出口阀,所述出口阀后端通过培养液栗向多个轮虫培养箱提供培养液;所述轮虫培养箱底部设置有出口阀,多个轮虫培养箱出口阀后端管道汇聚在一起通过轮虫培养液栗将含有轮虫的培养液输送至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管道上先后设置有两个出口阀,所述分离筛网设置在两个出口阀之间,位于分离筛网后端的出口阀后端管道上设置有培养液回收栗,将回收的培养液输送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的水源输入口位于分离筛网和分离筛网后端的出口阀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虫培养箱上覆盖80-100目的筛网盖。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储存及处理罐、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底部设置有排水阀,相互连接的管道均为耐高温管道,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耐高温控制阀。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轮虫连续培养系统进行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轮虫连续培养系统预处理:清洗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打开水源储存及处理罐的加热装置,将罐中软水加热至沸腾,通过水栗将高温软水贯通多个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和培养液回收储存罐进行高温灭菌,然后排空水体并冷却; (2)水源预处理:向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中加注井水或自来水,利用其加热装置将水源加热沸腾后冷却; (3)轮虫培养:将冷却的水源分流至多个轮虫培养箱,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机肥及小球藻; (4)轮虫收集:取样检测多个轮虫培养箱中的轮虫密度,当轮虫密度浓度达到收获值时,通过轮虫培养液栗将全部轮虫培养液输送至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中并做三次沉淀处理,第一次沉淀目的:将沉淀后的轮虫培养液经分离筛网过滤回收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第二和三次目的:通过外接电动虹吸器将轮虫浓缩采集; (5)培养液再次利用:轮虫收集过程中第一次沉淀后,将沉淀后的轮虫培养液经分离筛网过滤回收至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已完成培养液回收利用; (6)重复上述步骤(2)-(5),实现轮虫半自动化连续培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源加热沸腾15-20分钟后冷却至30摄氏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轮虫培养箱加入的水体高度30-35cm,通过加热恒温控制装置控制水温至30°C,光照设备为60-100瓦的节能灯; 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有机肥添加比例首次按50ml/50L,随后每日添加量随轮虫生长速率变动调节; 所述小球藻添加比例为15-25ml/50L,并为一次性加入,小球藻生物密度为100X104ind/mL0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中的轮虫培养液沉淀时间大于4小时,第一次沉淀经250-300目分离筛网过滤,并预留一部分底部有机絮团; 第一次沉淀后补充水源进行第二次沉淀,4-6小时后采用电动虹吸法将上层轮虫液体通过250-300目筛网过滤收集; 第二次沉淀后再次补充水源进行第三次沉淀,4-6小时后采用电动虹吸法将上层轮虫液体通过250-300目筛网过滤收集之后,通过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底部排水阀将底部沉淀有机絮状废液进行排放清理。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中的回收的轮虫培养液静置1天后,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轮虫培养。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液回收储存罐中回收的轮虫培养液全部分流至轮虫培养箱中,并使用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中预处理好的水源填补至所需培养液面,进行规模连续培养。
【专利摘要】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包括水源储存及处理罐,一组轮虫培养箱,轮虫采集及培养液沉淀装置,培养液回收储存罐。及采用该系统的轮虫连续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装置预处理;水源预处理;轮虫培养;轮虫收集;培养液回收;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采用半自动循环技术,操作简单、节能高效;恒温控制培养技术,可实现轮虫四季的连续培养。本发明采用高效有益复合菌发酵有机肥培育技术,通过复合菌发酵有机物的高效培育及复合菌的水质稳定调控,即可提供轮虫培养营养源,又能达到菌群生态水质调控,还可实现培养液的沉淀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外来物的污染,使轮虫的纯培养得到保证,并兼备高标准的营养品质。
【IPC分类】A01K67/033
【公开号】CN105284742
【申请号】CN201510785199
【发明人】聂志娟, 徐钢春, 顾若波, 徐跑, 鲍明明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