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3002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态水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修建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对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减小大坝对鱼类洄游的影响,人们采用了鱼道、鱼闸、升鱼机以及集运鱼船等一系列过鱼手段。上述各种过鱼手段均涉及到导鱼系统。
[0003]导鱼系统分多种,主要采用水流导鱼和物理导鱼的方法。其中,物理导鱼方法主要由物理导鱼栅以及一些诱趋鱼设备组成。物理导鱼栅主要是各种类似栅栏的固体结构与水流或河道形成一定的角度,引导鱼类的游泳方向。物理导鱼栅存在以下使用难度:
1、与岸边不容易实现无缝连接,导鱼栅与河道之间的密闭性直接决定了收集鱼的效果,而天然河岸的底部往往呈一定的坡度且布满了不规则的石头,使物理导鱼栅不易施工,无法与岸边紧密相连,一些鱼类就会通过岸边的缝隙逃出集鱼区域。
[0004]2、容易阻碍水体的其他用途,如影响通航。
[0005]目前一些其他的诱驱鱼技术正在被开发,人们通常采用光、声音、气泡幕等手段来定向导鱼,其中光和气泡幕组合使用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定向导鱼手段之一。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空气泡状的帷幕(气泡幕)对鱼群有引诱、驱赶和阻拦的作用。如Kiyama(1993)发现在定制网中,可以通过气泡幕对某些鱼类起到聚集的作用,而赵锡光等的研究证明适宜孔距的气泡幕对黑鲷有明显的驱赶效果。另外,白艳勤等(2013)也研究了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应。因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气泡幕诱驱鱼技术能否在集运鱼船上得到很好的运用值得探讨。同样,闪光灯对鱼的驱赶作用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王萍等的实验证明蓝光、绿光和橙光对眼斑拟石首鱼摄食有明显的驱赶作用。Patrick等(1985)指出,闪光灯对灰西鲱、黄鱼和香鱼有明显的驱赶效果,在水电站的入水口使用闪光灯可以很好地控制鱼类的行为;Nemeth & Anderson(1992)的研究表明,闪光灯对银大麻哈鱼和大鳞大麻哈鱼有很好的驱赶效果;;Flamarique等(2006)研究发现,闪光灯对鱼类的驱赶效果与闪光频率和背景光的强度有关,这些实验研究为光驱鱼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各种诱驱鱼技术具备一定的导鱼效果,且成本较低,但其在拦鱼驱鱼效果方面与物理导鱼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气泡和光等驱鱼技术不能像物理导鱼栅一样完全阻断鱼类的游泳路线。另外,上述诱驱鱼技术多用于水库或海洋集鱼,或应用于过鱼设施本身的辅助集鱼,未见应用于河道导鱼。
[0006]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较大面积的导鱼,而在河岸处导鱼栅与河道之间的无缝连接以及物理导鱼栅对航运等的拦截均制约着导鱼技术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可以克服物理导鱼栅无法与河岸边紧密相连的困难,将物理导鱼栅和诱驱鱼技术配合使用,实现物理和非物理导鱼系统的岸边无缝连接以及河道中间配合非物理导鱼系统,兼顾导鱼与过船。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包括安装于岸边的气栗和与气栗相配合的闪光灯,
一端封闭的出气管设置于河道底部,位于导鱼网与岸边相连处的前方,出气管另一端通过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导气管与气栗连通,出气管下游的河道内设置有安装在灯架上的至少一个闪光灯;
出气管由管壁上均布小孔的PVC管与包裹在PVC管外的微孔海绵套组成。
[0009]出气管通过重物置于河道底部。
[0010]重物为铁链或钢结构。
[0011 ] 闪光灯位于气泡幕下游。
[0012]PVC管上小孔的孔径为1.5?2_,孔距为25?40_。
[0013]气栗为可设定运行时间的气栗。
[0014]本发明提供的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1、出气管的孔中涌出的气泡形成气泡幕,使鱼短时间不敢通过。为防止鱼类因适应气泡幕而降低驱鱼效果,本发明结合闪光灯的使用。当气泡幕达到效果之后,关闭气泡幕,接力使用闪光灯,达到连续驱鱼的效果。当闪光灯发挥一定时间的效果后,进行气泡幕和闪光灯的联用,形成气泡幕反光的视觉效果进行驱鱼。
[0015]2、在使用气泡幕的时候配合使用闪光灯,连续驱鱼,相较于单纯使用气泡幕,提高了过鱼效率,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0016]3、不仅可以克服物理导鱼不易施工且影响通航的缺点,能够在任意河段实现无缝导鱼。并且相比于其他物理定向驱鱼措施,气泡幕结合闪光灯使用具有安全高效的驱鱼效果。
[0017]4、出气管由多孔的PVC与微孔海绵组成,呈圆状柱体;PVC管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韧性等,可长期放置在水中。微孔海绵用来防止水中污染物堵塞PVC管上的气孔,使用效果好。
[0018]5、在集鱼过程中用气泡幕可以降低船只航行噪声以及岸边气栗产生的噪音,减少噪音对鱼类行为的不良影响。
[0019]6、简单轻巧,便于携带;材料易得,花费少;且低耗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包括安装于岸边8的气栗1和与气栗1相配合的闪光灯,
一端封闭的出气管4设置于河道底部9,位于导鱼网7与岸边8相连处的前方,出气管4另一端通过安装在固定架2上的导气管与气栗1连通,出气管4下游的河道内设置有安装在灯架3上的至少一个闪光灯5 ;
出气管4由管壁上均布小孔的PVC管与包裹在PVC管外的微孔海绵套组成。
[0022]出气管4通过重物置于河道底部9。
[0023]重物优选为铁链或其他钢结构。
[0024]闪光灯5位于气泡幕下游,利用闪光的反射让鱼感受到危险而发生驱避行为。气栗1与闪光灯5可单独工作,也可配合工作。
[0025]PVC管上小孔的孔径为1.5?2mm,孔距为25?40_。
[0026]气栗1的风压及功率根据具体的地形、水深设定。
[0027]气栗1为可设定运行时间的气栗。
[0028]闪光灯5的光强、颜色和频率根据集鱼船布置的地形、水流条件,及目标鱼类而定。通过控制灯光的频率和颜色来驱敢靠近气泡幕的鱼群.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出气管4放置于导鱼网7与岸边8相连的前方,形成一个紧密相连三角区;打开气栗1,开始在导鱼网7与岸边8相连的前方的三角区形成气泡幕6,在气泡幕6形成后的最初阶段,鱼不敢穿过气泡幕6。
[0029]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有鱼经多次的尝试开始穿过气泡幕6,此时需要关闭气栗1,打开闪光灯5,继续驱鱼。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开启气栗1以达到再次惊吓鱼类避免鱼类穿过气泡幕的导鱼效果。再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气泡幕和闪光灯的联用,形成气泡幕反光的视觉效果进行驱鱼。
[0030]在气栗1和闪光灯5同时开始工作期间,鱼群离气泡幕很远,鱼类的趋音性使其游向气泡幕,达到引诱的目的,但当鱼群靠近气泡幕6与闪光灯5时,由于气泡幕6在鱼类的眼中形成一道气泡墙阻碍鱼类前行,同时加上闪光灯5的作用,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将鱼群吓走。
[0031]也可有目的的改变气泡幕6的形状和颜色也可将鱼群驱赶到一处,以达到聚集鱼群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包括安装于岸边(8)的气栗(1)和与气栗(1)相配合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 一端封闭的出气管(4)设置于河道底部(9),位于导鱼网(7)与岸边(8)相连处的前方,出气管(4)另一端通过安装在固定架(2)上的导气管与气栗(1)连通,出气管(4)下游的河道内设置有安装在灯架(3)上的至少一个闪光灯(5); 出气管(4)由管壁上均布小孔的PVC管与包裹在PVC管外的微孔海绵套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气管(4)通过重物置于河道底部(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重物为铁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闪光灯(5)位于气泡幕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PVC管上小孔的孔径为1.5?2mm,孔距为25?40mm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栗(1)为可设定运行时间的气栗。
【专利摘要】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包括安装于岸边的气泵和与气泵相配合的闪光灯,一端封闭的出气管设置于河道底部,位于导鱼网与岸边相连处的前方,出气管另一端通过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导气管与气泵连通,出气管下游的河道内设置有安装在灯架上的至少一个闪光灯;出气管由管壁上均布小孔的PVC管与包裹在PVC管外的微孔海绵套组成。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导鱼系统用岸边无缝式驱鱼装置,可以克服物理导鱼栅无法与河岸边紧密相连的困难,将物理导鱼栅和诱驱鱼技术配合使用,实现导鱼系统的岸边无缝连接以及河道中间配合非物理导鱼系统,兼顾导鱼与过船。
【IPC分类】A01M29/08, A01M29/10
【公开号】CN105284776
【申请号】CN201410629415
【发明人】石小涛, 王涛, 郑霞忠, 刘德富, 许勇, 魏峰涛, 王继保, 李新哲, 路波, 罗佳
【申请人】三峡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