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_5

文档序号:9925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I) = A药剂ATI 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 X混剂中B的 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 X 100 试验一:对玉米虫牙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耒1
从表1可知,氟虫吡喹与氰戊菊酯在防治玉米蚜虫的配比1:100-100:1的范围里时,共 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
[0120] 试验二:对棉铃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2
从表2可知,氟虫吡喹与氰戊菊酯防治甜菜夜蛾,在配比1:100-100:1的范围里时,共 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
[0121] 试验三: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3
从表3可知,氟虫吡喹与氰戊菊酯防治烟粉虱,在配比1:100-100:1的范围里时,共毒 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
[0122] 试验四:对柑橘介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4
从表4可知,氟虫吡喹与氰戊菊酯防治柑橘介壳虫,在配比1:100-100:1的范围里时, 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
[0123] 另外按照以上的毒力测定的方法,对稻飞虱、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也表明, 氟虫吡喹与氰戊菊酯防治稻飞虱、蓟马在配比1:100-100:1的范围里时,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说明两者在这个范围内的混配均表现为增益效果。
[0124] 防效试验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作用超过当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时的作用的总和时,存在协 同的杀虫和杀螨作用。两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公 式〃(参见 S. R. Colby,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 ",Weeds 1967,15,20-22)如下计算:如果 X是当使用用量为m g/ha或浓度为m 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杀死率,表示为占未处 理对照的百分率, Y是当使用用量为n g/ha或浓度为nppm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杀死率,表示为占未处 理对照的百分率, E是当使用用量为m和n g/ha或浓度为m和n ppm的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杀死 率,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那么
如果实际的杀虫致死率超过计算值,则组合物的致死作用是超加和的,即存在协同作 用。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杀死率必须超过使用上述公式计算的预期杀死率值(E) 的值。
[0125] 试验一:防治玉米蚜虫的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5月中旬。喷药期为玉米苗期。喷药前每 株接种玉米蚜虫成虫200头。接种后2天喷药处理。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 株玉米植株。于药后6天,采25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成虫数,计算虫 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具体试验方法及数据如下: 虫口减退率(%) =(处理区药前活虫数一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〇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 率)*100 表5 :
从表5的试验结果看,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的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 效,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0126] 试验二: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5月中旬。喷药期为棉花蕾铃期。喷药前 每株接种棉铃虫成虫200头。接种后2天喷药处理。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 株棉花植株。于药后6天,采25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成虫数,计算虫 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具体试验方法及数据如下: 虫口减退率(%) =(处理区药前活虫数一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〇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 率)*100 表6 :
从表6的试验结果看,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的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 效,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0127] 试验三:防治烟粉虱的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5月初。采用大田棉花试验。喷药前每株 接种烟粉虱成虫200头。接种后2天喷药处理。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株棉 株。于药后6天,采25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成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 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具体试验方法及数据如下: 虫口减退率(%) =(处理区药前活虫数一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〇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 率)*100 表7 :
从表7试验结果看,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的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效, 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0128] 试验四:防治柑橘介壳虫的药效试验 试验如下进行:试验地点为浙江嘉兴,时间为5月初。采用盆栽柑橘试验。喷药前每株 接种柑橘介壳虫幼虫200头。接种后2天喷药处理。以喷湿叶片正反面为准,每个处理3 株棉株。于药后6天,采25张叶片于实验室内用双目镜调查叶片上的成虫数,计算虫口减 退率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具体试验方法及数据如下: 虫口减退率(%) =(处理区药前活虫数一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〇〇土对照区虫口减退 率)*100 表8 :
从表8试验结果看,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的复配后观察到的防效明显高于计算防效, 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主权项】
1.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的重量配比为1:100到10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 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的重量配比为1:50到50: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 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的重量配比为1:25到25: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 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的重量配比为1:10到10: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 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90%。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 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10%-8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 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总共占所述组合物以重量计的20%-60%。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或增充剂。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乳油、悬浮剂、种衣剂、 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乳剂、挤出颗粒剂、包衣颗粒剂、烟雾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 超低容量液剂、微囊悬浮-悬浮剂。10. 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用途。11. 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杀虫组合物用于目 标有用植物、目标农业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所述植物繁殖材料是籽 苗、根茎、圃苗、插条或种子。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 害虫选自昆虫。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 害虫选自棉铃虫、蚜虫、烟粉虱、介壳虫。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开、 依次或同时施用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第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 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二活性成分氰戊菊酯各自是经配制组合物的形式。17. -种保护作物以防农业害虫侵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目标有用植物、目标 农业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与含第一活性成分氟虫吡喹和第二活性成分 氰戊菊酯的杀虫组合物接触。18. -种保护植物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有 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接触。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一种杀虫组合物,包括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所述氟虫吡喹和氰戊菊酯的重量比为1:100到100:1。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将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农业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一种保护植物种子的方法,包括使种子在播种前和/或催芽之后与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接触。一种施用含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处理的种子。
【IPC分类】A01P7/02, A01N43/54, A01P7/04, A01N37/38
【公开号】CN105707078
【申请号】CN201410727117
【发明人】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申请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