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育种方法

文档序号:10667311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青贮玉米育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涉及植物品种的培育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粗蛋白含量高的玉米作为育种基础材料;B、从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分成两组,每组经连续8代自交纯合稳定,得到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C、将第一母本与第二母本杂交得到第三母本;D、另从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保持系和水稻雄性恢复系经三系育种,得到父本;E、将第三母本去雄;F、将父本和第三母本种植,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G、经过试种、筛选,得到青贮玉米新品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培育的玉米种子品质好,产量高、稳产,整株饲用性能好,抗逆性强。
【专利说明】
青贮玉米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品种的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青贮玉米是在玉米乳熟后期至腊熟期间,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部植株,作为青IC饲料原料的玉米。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同株异花,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玉米籽粒是优质的精饲料,茎叶也可作粗饲料;玉米新鲜茎叶富含维生素,是多汁的青饲料,特别是抽穗至乳熟期收获的新鲜茎叶营养价值最高。在玉米乳熟末期,将新鲜茎叶和果穗一起收获,并切碎、贮藏于青贮窖或青贮塔中,制作成青贮饲料,可以长期保持青绿饲料的优良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加适口性,节省精饲料以及减少浪费,使饲养奶牛、肉牛成本大为降低,并可以长年均衡供应。
[0003]青贮玉米具有生物产量高,饲用品质好,生长迅速的特点;以优质的整株玉米为饲料,为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奶制品及草食动物的需求不断增多,发展高产、柔软、优质的青贮玉米新品种势在必行;培育品质好,产量高、稳产,整株饲用性能好,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其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玉米育种技术进步与发展有大的带动作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该方法培育的玉米种子品质好,产量高、稳产,整株饲用性能好,抗逆性强。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玉米作为育种基础材料;
B、从所述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分成两组,每组经连续8代自交纯合稳定,得到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
C、将所述第一母本与所述第二母本杂交得到第三母本;
D、另从所述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保持系和水稻雄性恢复系经三系育种,得到父本;
E、将步骤C所得的第二母本去雄;
F、将步骤D所得的父本和步骤E所得的第三母本种植,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
G、经过多点试种、筛选,得到青贮玉米新品种。
[0006]上述青贮玉米育种方法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均为人工选育的优质、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抗倒、适应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0007]进一步的,所述父本和所述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1:5。
[0008]进一步的,所述父本和所述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3:10。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4:1。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6:1。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培育的玉米种子品质好,产量高、稳产,整株饲用性能好,抗逆性强。采用该种子种植的玉米整株柔软,其营养成分达到青贮玉米品质分级国家标准,适合制作成青贮饲料,并可以长年均衡供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一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选取整株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中32、农大108、交51等的混粉系列玉米作为育种基础材料;
B、从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分成两组,每组经连续8代自交纯合稳定,得到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均为人工选育的优质、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抗倒、适应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C、将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4:1;第一母本与第二母本杂交得到第三母本;
D、另从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保持系和水稻雄性恢复系经三系育种,得到父本;
E、将步骤C所得的第二母本去雄;
F、将步骤D所得的父本和步骤E所得的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1:5,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
G、经过多点试种、筛选,得到青贮玉米新品种。
[0013]采用该方法培育的柳玉青贮3号2014年通过第一次国家青贮玉米区试,整株营养成份达到: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青IC玉米要求;区试产量达到1328kg/亩。
[0014]采用该方法培育的柳玉青贮4号2015年通过第一次国家青贮玉米区试,整株营养成份达到: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青IC玉米要求;区试产量达到1361kg/亩。
[0015]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F、将步骤D所得的父本和步骤E所得的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3:10,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0016]实施例3
一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选取整株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中32、农大108、交51等的混粉系列玉米作为育种基础材料;
B、从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分成两组,每组经连续8代自交纯合稳定,得到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均为人工选育的优质、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抗倒、适应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C、将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6:1;第一母本与第二母本杂交得到第三母本;
D、另从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保持系和水稻雄性恢复系经三系育种,得到父本;
E、将步骤C所得的第二母本去雄;
F、将步骤D所得的父本和步骤E所得的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3:10,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
G、经过多点试种、筛选,得到青贮玉米新品种。
[0017]采用该方法培育的柳玉青贮3号2014年通过第一次国家青贮玉米区试,整株营养成份达到: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青IC玉米要求;区试产量达到1328kg/亩。
[0018]采用该方法培育的柳玉青贮4号2015年通过第一次国家青贮玉米区试,整株营养成份达到: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青IC玉米要求;区试产量达到1361kg/亩。
[0019]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F、将步骤D所得的父本和步骤E所得的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1:5,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其余特征与实施例3相同。
【主权项】
1.一种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粗蛋白含量大于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9%的玉米作为育种基础材料; B、从所述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分成两组,每组经连续8代自交纯合稳定,得到第一母本和第二母本; C、将所述第一母本与所述第二母本杂交得到第三母本; D、另从所述育种基础材料中选取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保持系和水稻雄性恢复系经三系育种,得到父本; E、将步骤C所得的第二母本去雄; F、将步骤D所得的父本和步骤E所得的第三母本种植,采收父本植株的花粉对第三母本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 G、经过多点试种、筛选,得到青贮玉米新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穗型、粗穗型、偏马齿型的单穗玉米均为人工选育的优质、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抗病抗倒、适应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本和所述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本和所述第三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3:1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4: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4: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4: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6: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6:1。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青贮玉米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本和所述第二母本选择隔离区种植,种植的行数比为6:1。
【文档编号】A01H1/02GK106035065SQ201610413778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发明人】陈桂兰, 覃凯旋, 阳康春, 何可, 覃孟春, 韦冠睦, 覃耀冠, 李涛, 韦明慧
【申请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