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袋补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953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菌袋补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菌袋补水器。
【背景技术】
[0002]食用菌栽培现在已经广泛普及,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如何管好水分供应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生产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立体栽培补水难。现在人们在食用菌栽培的时候使用补水器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补水,这种补水器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水源的开关,在补水过程中劳动强度大,而且这种补水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源开关反复开关,水源开关极易损坏,造成开关失灵、漏水等现象,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0003]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220420123.7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菌袋用补水器,该补水器开关为自动式开关,在使用时,补水器插入菌袋后滑动开关接触菌袋后在力的作用下补水器开关自动打开;补足水后,拔出补水器,开关自动关闭。
[0004]该补水器虽然节约了用水、减轻了工作量,但是补水器内橡胶软管封水效果不佳,因水压过高还会造成管路封闭不严,而且由于菌棒的软硬不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加,菌棒会逐渐变软,甚至菌棒的中间腐烂,对补水针的摩擦力减小,结果造成补水针被弹出菌棒,开关无法打开,所以只有降低弹簧硬度,才能适用较软一些的菌棒,但是弹簧软了,开关就会封闭不严,出现漏水。因此,既要提高封水效果,又要降低弹簧硬度,是一个互相矛盾、难以解决的问题。
[0005]此外,上述补水器还存在着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手柄腔内的组件位置发生移动,甚至造成损伤,以及橡皮管与补水针的连接处皮管脱落等问题,都为补水器的实际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菌袋补水器,有效解决提高封水效果的同时,可降低弹簧硬度。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菌袋补水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滑动开关和补水针,所述补水针上设有至少一个注水孔,所述滑动开关包括壳体、进水管、对折的软管和滑动连杆,所述进水管、所述软管与所述补水针依次连通,所述滑动连杆通过一根在所述滑动连杆与所述补水针之间、所述补水针的外部套设的压缩弹簧与所述补水针滑动连接,所述补水针插入菌棒,所述滑动连杆受到来自所述菌棒的阻力滑动,打开所述软管管路,所述补水针拔出,来自所述菌棒的阻力消失,所述滑动连杆复位,使所述软管管路封闭,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软管的对折弯角的外角处,设有一个用于对所述软管弯角产生挤压、增加所述软管管路内水压的顶管角板。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壳本体和保护盖,所述壳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连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上,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段的软管与所述滑动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滑动连杆的另一端为挡板,所述挡板套设在所述补水针上,在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补水针的外部套设有一根压缩弹簧,在与所述补水针连接段的软管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软管的支架。
[0010]优选的,所述保护盖上、所述软管与所述补水针的套接处固定或可拆装设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设有用于从所述补水针上拆下或安装所述卡环的豁口。
[0011]优选的,所述顶管角板与所述软管弯角外角的接触面有三个面,其形状分别与所述软管弯角的上角边、角顶点和下角边相契合。
[0012]优选的,所述补水针的头部做成锥形,通过螺纹与针身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补水针的整体为锥形。
[0014]优选的,所述软管为橡皮管或硅胶管。
[0015]优选的,所述手柄的顶部为圆弧形。
[001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滑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0毫米。
[0017]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滑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30毫米。
[0018]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滑动连杆向下移动,使软管弯曲,管路被封闭,管路压力增加,这时管路在压力的作用下会轻微膨胀变长,迫使管路弯角处顶住顶管角板的阴角处,对软管弯角产生挤压,水压越高挤压力越大,从而借助水的压力来提高管路的封水效果,此设计可提高两倍以上的封水效果,避免了因水压过高造成管路封闭不严,适用水压力范围更广,由于提高了管路的封闭效果,所以采用较软一些的压力弹簧,即可满足管路的封水要求,这个结果意义重大,因为菌棒的软硬不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加,菌棒会逐渐变软,甚至菌棒的中间腐烂,对补水针的摩擦力减小,结果造成补水针被弹出菌棒,开关无法打开,所以只有降低弹簧硬度,才能适用较软一些的菌棒,但是弹簧软了开关就会封闭不严,出现漏水,既要提高封水效果又要降低弹簧硬度,是很矛盾的,所以解决起来特别困难,本发明通过增加顶管角板的方法,借助水源的压力以水制水,解决了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
[0019]更进一步地,避免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对手柄腔内的组件造成损伤,保护盖对腔内组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卡环就固定在保护盖上,当盖上保护盖后,卡环就会卡住橡皮管于补水针的连接处,防止皮管脱落,同时也起到固定保护盖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保护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顶管角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卡环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补水针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手柄;2、补水针;3、娃胶管;4、进水管;5、注水孔;6、滑槽;7、滑动连杆;
8、挡板;9、压缩弹簧;10、支架;11、顶管角板;12、卡环;13、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菌袋补水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1、滑动开关和补水针2,手柄的顶部为圆弧形。
[0030]滑动开关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对折的硅胶管3、与外部连通的进水管4、与补水针连通的补水针2,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壳本体和保护盖,补水针2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注水孔5,进水管与补水针2通过硅胶管3连通。
[0031]壳体上设有滑槽6,在滑槽6上滑动设有一个滑动连杆7,滑动连杆7与补水针2滑动连接:滑动连杆7的一端与硅胶管3固定连接在一起,滑动连杆7的另一端为挡板8,挡板8套设在补水针2上,在挡板8与壳体之间、补水针2的外部套设有一根压缩弹簧9,补水针2不受力时,滑动连杆7在压缩弹簧9的拉力下位于下部,硅胶管3管路密封,滑动连杆7向上移动可以解除压力,使硅胶管3管路连通,在硅胶管3上设有用于固定硅胶管3位置的支架10。补水针2插入菌棒,滑动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