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8013阅读:1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食用菌栽培方式有袋式培养和瓶式培养。食用菌生长后期出菇阶段的栽培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在食用菌出菇后需要对食用菌芽体进行套环工作,改善食用菌的生活环境。套环的作用是保证紧凑的菇型,提高出菇质量,增加产量。
[0003]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2364603U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套环,该套环结构复杂,没有对菇型进行限制,难以提高出菇的质量;适用范围小,只适用于袋式培养的食用菌;透气性和透光性不足,对于食用菌的生长极其不利。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适于瓶式培养、提高出菇质量和产品的食用菌套环。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于瓶式培养,出菇质量和产量较高的食用菌出菇套环。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种食用菌出菇套环,所述套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是用于与栽培瓶套接的圆锥状敞口结构,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所述上部是弧状敞口结构,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口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
[0007]其中,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圆锥状敞口结构的锥度是8-12。 。
[0008]其中,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最小内径为64mm-66mm,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最大内径为96mm-98mm,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最大内径和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最小内径相等,均为 74mm-76mm0
[0009]其中,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0010]其中,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壁厚为1.5mm-l.6mm,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壁厚为lmm-1.1mm0
[0011]其中,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深度为25mm-28mm,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深度为29mm-32mm0
[0012]其中,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交界处呈圆周方向分布有上下两排透气孔,上排透气孔和下排透气孔等间距错位分布。
[0013]其中,每个透气孔的直径为3mm,相邻两个透气孔的间距为10mm。
[0014]其中,所述套环是PP材料的套环。
[0015]其中,所述套环是蓝色的套环。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圆锥状敞口结构套在栽培瓶的瓶口上,由于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套环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栽培瓶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菇丛长至套环口齐时,由于弧状敞口结构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的特性,套环内二氧化碳浓度稍高,使周边长出小菇缺氧而无法继续生长,一定程度上减少有效菇根数,使食用菌的丛状子实体在光照的诱导下直立向上生长,菇型更紧凑,减少或遮挡中间小芽,可以改变和营造局部小环境,约束菇朵生长使菇朵更加紧凑,从而改善出菇品质,提高出菇质量,提高A级品率,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0017]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出菇套环的正视图。
[0019]附图标记包括:圆锥状敞口结构1、弧状敞口结构2、透气孔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1]本实施例的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是用于与栽培瓶套接的圆锥状敞口结构1,圆锥状敞口结构I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所述上部是弧状敞口结构2,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口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
[0022]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在食用菌长出瓶口时,将圆锥状敞口结构I套在栽培瓶的瓶口上,由于圆锥状敞口结构I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套环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栽培瓶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菇丛长至套环口齐时,由于弧状敞口结构2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的特性,套环内二氧化碳浓度稍高,使周边长出小菇缺氧而无法继续生长,一定程度上减少有效菇根数,使食用菌的丛状子实体在光照的诱导下直立向上生长,菇型更紧凑,减少或遮挡中间小芽,可以改变和营造局部小环境,约束菇朵生长使菇朵更加紧凑,从而改善出菇品质,提高出菇质量,提高A级品率,增加产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0023]本实施例的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锥度是8-12°,能够很好地约束菇型,提高出菇品质。
[0024]本实施例的套环是PP材料的蓝色套环,改变光照反射,能够营造良好的光照环境。
[0025]本实施例的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最小内径为64mm-66mm,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最大内径为96mm-98mm,优选地,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最小内径为65mm,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最大内径为97mm。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最大内径和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最小内径为74mm-76mm,优选地,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最大内径和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最小内径相等,均为75mm。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I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套环结构简单,与一般的食用菌栽培瓶能够很好地接合,使套环轻松地固定在栽培瓶上,使用方便。
[0026]本实施例的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深度为25mm-28mm,所述的弧状敞口结构2的深度为29mm-32mm,优选地,所述的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深度为26.5mm,所述的弧状敞口结构2的深度为30.5mm。当菇丛长至套环口齐时,套环内二氧化碳浓度稍高,使周边长出小菇缺氧而无法继续生长,进而约束菇型,提高食用菌出菇品质。
[0027]本实施例的弧状敞口结构2的壁厚为1.5mm-1.6mm,优选地,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壁厚为1.55_。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壁厚为lmm-1.1_,优选地,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I的壁厚为1.05_。因此套环结构强度高,不容易变形。
[0028]本实施例的圆锥状敞口结构I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2的交界处呈圆周方向分布有上下两排透气孔,上排透气孔和下排透气孔等间距错位分布,有利于增加套环内部的透气性,营造良好的气体氛围,促进食用菌生长。具体地,每个透气孔3的直径为3mm,相邻两个透气孔3的间距为10mm。使用时,圆锥状敞口结构I与栽培瓶的瓶口套接,栽培瓶的瓶口位于下排透气孔下方,透气孔3保证了套环的透气性,确保食用菌生产良好,营造良好的气体氛围。
[002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是用于与栽培瓶套接的圆锥状敞口结构,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所述上部是弧状敞口结构,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口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圆锥状敞口结构的锥度是8-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最小内径为64mm-66mm,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最大内径为96mm-98mm,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最大内径和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最小内径相等,均为74mm-7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连接处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壁厚为1.5mm-1.6mm,所述圆维状敞口结构的壁厚为lmm-1.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的深度为25mm-28mm,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深度为29mm-3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交界处呈圆周方向分布有上下两排透气孔,上排透气孔和下排透气孔等间距错位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每个透气孔的直径为3mm,相邻两个透气孔的间距为1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是PP材料的套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是蓝色的套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出菇套环,所述套环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是与栽培瓶套接的圆锥状敞口结构,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所述上部是弧状敞口结构,所述弧状敞口结构的口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出菇套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出菇质量和产量较高,使用时,将圆锥状敞口结构套在栽培瓶的瓶口上,由于圆锥状敞口结构与栽培瓶的瓶口结构相匹配,套环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栽培瓶上;当菇丛长至套环口齐时,弧状敞口结构的由外向内逐渐收缩的特性,可以改变和营造局部小环境,约束菇朵生长使菇朵更加紧凑。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204907249
【申请号】CN201520519978
【发明人】郑列宜, 方金强, 李兵敬, 李田林, 刘帅
【申请人】东莞市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