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燥口的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889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燥口的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燥口的酒。是一种对现行散装白酒作深加工而成的佐餐饮料。
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相似功能的普通白酒,人们习惯饮用由来已久,但其辛辣燥热刺口,长期饮用生痰湿并可致酒精中毒。目前面市的“保健酒”中,如参酒、鞭酒有兴奋人体机能作用,但作用偏强,口感亦带“药味”;如枸杞酒,枸杞对人体有补肝肾、明目等功效,过量饮用则易生痰湿,而饮枸杞酒更易生痰湿,反而抑制了枸杞本身保健功能的发挥,从中药学角度看不太恰当。总之,现有技术未能较好实现口感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酒剂,其色泽浅黄透亮,其味微甘有余香,对人体产生温和而持久的保健作用。既解决习惯饮酒人之“酒瘾”,又可作一般人佐餐饮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选取鲜拐枣肉、活乌梢蛇、云南三七、中高度纯粮白酒,照此比例配方白酒30千克,拐枣肉1千克,乌梢蛇0.8千克,云南三七0.06千克,共置坛中密闭浸泡六十天,取出滤尽渣汁即成。如将几味药物制作粉剂依法调配,成品时间大大缩短。
采用此方案,乃据中医以通为用原理,选取拐枣、乌梢蛇、三七作复方制成酒剂。与现有技术相比,酒的色香味更趋完善,其保健功效尤其显现。药物中的拐枣,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的果肉,味甘甜,可解酒毒,能养血活血祛风除湿,对风湿痛、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饮酒中毒及不适均有良好功效;该药物同时予白酒甘甜清香,久用通经活胳轻身延年,小儿服之,化虫养脾。乌梢蛇,游蛇科动物,对风湿性病患,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功效。三七、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益气血,对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脑血管硬化有良好功效,它还有良好的镇痛及保肝功效,对长期过饮白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硬化有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三七与人参同科属,用之能提高肌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适应能力,如抗高温、抗缺氧、抗疲劳等。这几种药物完全取自天然,共同体现了祛风除湿,养血活血的功效。饮用这几种药物泡制的酒剂,无论在消除疲劳,防治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改善人体睡眠,提高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各方面都有积极效果。特别是改良了传统白酒的辛辣燥烈,使之更清香甜适。进一步缓解了饮用传统白酒后的近期不适,如头昏脑胀等以及远期损害如过量饮酒导致的心脑血管损伤和肝损害。在同类酒中处于领先地位。
权利要求
一种不燥口的酒是对普通白酒作深加工而成的饮料。它与普通白酒一样有祛寒、刺激人体兴奋等作用,是人们日常佐餐饮品;它与目前面市的“保健酒”(如参酒、鞭酒、枸杞酒等)都具有增强人体某些功能的作用。其特点在于它针对大多数人体质状况和饮食习惯,特选取能共同体现祛风除湿养血活血功效的天然药物拐枣、乌梢蛇、云南三七复方泡制酒剂,饮之对消除疲劳、防治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以及改善人体睡眠,提高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积极效果;它同时能缓解饮用白酒后的近期不适如头昏脑胀及远期损害,如心脑血管损伤和肝损害等,对人体产生温和而持久的保健功效;尤其是它改良了传统白酒的辛辣刺口,其色泽浅黄,口感微甜带余香,更适宜人们佐餐饮用。
全文摘要
一种不燥口的酒是选用拐枣、乌梢蛇、云南三七、置中高度粮食白酒中泡制的液态保健食品,其色泽浅黄,口感微甜有余香,是一种对现行普通白酒深加工而成的饮液。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口感的辛辣、燥烈和保健功效的合理化。该技术特选能共同体现祛风除湿、养血活血功效的天然药物拐枣、乌梢蛇、三七作复方配制酒剂。它对消除疲劳、防治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改善人体睡眠,提高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各方面均有积极效果。它改良了传统白酒辛辣刺口,使之清香甜润。并缓解饮用白酒的近期不适如头昏脑胀,以及远期损害如过量饮用酒导致的心脑血管损伤和肝损害等,对人体产生温和而持久的保健功效。该酒适合人们日常佐餐饮用。
文档编号C12G3/04GK1374386SQ01107240
公开日2002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2日
发明者赵元旭 申请人:赵元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