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生产气体燃料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 气池。 技术背景
目前,家用水压式沼气池主要是由进料口、进料管、发酵池、出料管、活动盖、导气管、 水压池构成,进料管、出料管与发酵池相连通,分别位于发酵池两侧,出料管一端还连接位 于发酵池一侧的水压池,导气管位于发酵池活动盖上。这种传统沼气池有如下缺点 一是沼 液不流动,菌种分布不均,产气量低;二是原料在池内分布不均,发酵效果差,三是发酵池 液面易结壳,影响正常产气;四是发酵池池底易沉集渣料,其长期堆集影响有效池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发酵效果好、出渣方 便、产气率高而且可自动破除液面结壳的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 池,包括进料口、进料管、发酵池、活动盖、导气管、水压池,在所述发酵池的底部连接有 一个出料管,该出料管的上端与水压池相连,出料管上设有一个单向阀,在所述发酵池与水 压池之间连接有一根回流管,该回流管上端位于发酵池内的上部气室,下端位于水压池的底 部。
还可以在所述水压池底部连接有一个水封池,在所述发酵池与水封池之间连接有一根回 流管,该回流管上端位于发酵池内的上部气室,上端管口为斜面,下端位于水封池的底部。
为了确保气室的沼气不至于从回流管溢出,回流管在水压池或水封池一端端部所受到的 水的压力要略大于气压室压力,因此水压池、出料口的上平面要高于活动盖的上平面。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产气时,气室压力将池体中的的沼液与沼渣通过出料管压入水压池及
水封池;用气时,气室压力降低,出料管上的单向阀自动封闭,水压池的沼液与沼渣液通过
回流管从发酵池上部气室流入发酵池,发酵池内的沼液能多次反复的内、外,上、下地环流利用,沼液如此进行多次的反复循环发酵,并参与浮水发酵料的再次发酵分解,使浮水发酵
料发酵分解充分,而且又不结壳,既增加产气效果,又通过环流达到破壳的目的。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包括进料口l 、进料管2 、发酵池3 、气室4 、 活动盖板11、导气管5。所述进料管2与发酵池3相连通,位于发酵池左侧。所述水压池6设 于所述发酵池3的右侧,水压池6的下底连接有一水封池7,水封池7的下底面有一定的坡 度。所述水压池6通过出料管8与发酵池3相连通。产气时,气室4的压力将池体中的的沼 液与沼渣通过出料管8压入水压池6,从发酵池3底部进来的渣料大部分落入水封池7;出料 管8的上部设有单向阀9,单向阀9阻止了水压池的料液从出料管8回流到发酵池3。在所述 发酵间3与水封池7之间连接有一根回流管10,该回流管10上端位于发酵池3内的上部气 室4,上端管口为斜面,下端位于水封池7的底部。用气时,沼气从导气管5排出,气室4 压力降低,水压池6和水封池7的沼液与沼渣液通过回流管10从发酵池3上部气室4流入发 酵池,如此循环,中层清淡沼液和底层浓稠含渣沼液可自动混合搅拌,原料和菌种分布均匀, 由于有料液流入,液面的结壳被自动发酵瓦解。为了确保气室4的沼气不至于从回流管10溢 出,回流管10在水封池7端部所受到的水的压力要略大于气室4的压力,因此水压池6、出 料口 1的上平面要高于活动盖11的上平面。
权利要求1、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包括进料口、进料管、发酵池、活动盖、导气管、水压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酵池的底部连接有一个出料管,该出料管的上端与水压池相连,出料管上设有一个单向阀,在所述发酵池与水压池之间连接有一根回流管,该回流管上端位于发酵池内的上部气室,下端位于水压池的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压池底 部连接有一个水封池,在所述发酵池与水封池之间连接有一根回流管,该回流管上端位于发 酵池内的上部气室,上端管口为斜面,下端位于水封池的底部,水封池的底面为坡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其特征在于水压池、出 料口的上平面高于活动盖的上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该沼气池包括进料口、进料管、发酵池、活动盖、导气管、水压池,在所述发酵池的底部连接有一个出料管,该出料管的上端与水压池相连,出料管上设有一个单向阀,在所述发酵池与水压池之间连接有一根回流管,该回流管上端位于发酵池内的上部气室,下端位于水压池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水压池的沼液与沼渣液通过回流管从发酵池上部气室流入发酵池,沼液如此进行多次的反复循环发酵,并参与浮水发酵料的再次发酵分解,使浮水发酵料发酵分解充分,而且又不结壳,既增加产气效果,又通过环流达到破壳的目的。
文档编号C12M1/107GK201245652SQ2008201313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8日
发明者谢华辉, 赵新华, 龙武华 申请人:龙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