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57267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变温恒湿干燥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进行干燥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原米加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将复原米熟化成煮熟时间较短但口感不变的快 煮米。常用的熟化方法是蒸煮,即将生大米蒸煮成具有一定煮熟度的大米。然而快煮米和通常而言的方便米饭、微波米饭不同,快煮米不是煮熟的米饭,而是 外表和水含量更接近与普通大米的一种米,然而与普通大米不同的是,快煮米只需要经过 几分钟的蒸煮时间就能煮熟并食用。同时由于快煮米的含水量接近于普通大米,远低于方 便米饭等,故其存储条件相对宽松,保存期长,其存储条件更接近与普通大米。如果采用通常蒸煮大米的方式来制备快煮米,由于在蒸煮的前期和中期,大米外 表面的含水量大于内部的含水量并且蒸煮温度过高,这将导致大米外表米淀粉的糊化程度 较高,而蒸煮的后期,大米的外表面和内部的含水量才回逐渐达到平衡。然而很多时候,在 蒸煮后期由于外环境的水含量不足,蒸煮温度由持续高温,大米外表面会在高温条件下失 水,其水含量减低并低于其内部的水含量。也就是说,采用传统的蒸煮大米的方式所得到的 米粒其外表面糊化程度高并且外表面含水量低于内部,这将会导致米粒在其后的干燥过程 中产生如下的问题1、表面糊化程度高会导致颗粒间的粘结成团,从而使得颗粒干燥不均勻,颗粒化 程度不高,并且进一步导致废品率的增高以及由于干燥不彻底而带来的不宜储存。2、由于干燥过程中,颗粒外表面的水分散失速度大于内部水分散失速度,所以常 常会带来颗粒表面的龟裂现象和颗粒破损现象,而如果该颗粒外表面含水量低于内部,这 将会进一步加剧龟裂现象和破损现象的发生及其发生程度。鉴于煮米的上述特点,需要对复原米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蒸煮,以控 制其外表面的糊化程度、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同时还需要一种能有效避免颗粒表 面的龟裂现象和颗粒破损现象的干燥方式。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85962. 8公开了一种无菌米饭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仅仅是 将大米分装在容器中进行蒸煮,无法有效的控制糊化程度、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48492. 8公开了一种包装米饭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及装置 侧重于杀菌和蒸汽控制,即便能通过蒸汽控制来影响糊化程度,然而仍未能解决外表面和 内部含水量的差异的问题。同时中国专利申请 03114076. 9,89106724. 8、03110698. 6 和 03224724. 9 都公开了
连续蒸煮米饭的方法和装置,然而上述方法和装置仅仅侧重与蒸煮米饭的连续性,即自动 化和工业化程度,仍旧无法解决糊化程度、外表面和内部含水量的差异的问题,无法满足快 煮米制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包含壳体、隔层、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传 输系统、隔门、进口、出口、垂直传输系统和微波系统。所述壳体是一个中空的近似立方体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组侧门。所述隔层位于壳体内部,包含一组水平分布的隔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传输系 统。所述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位于壳体内部,具有一组由壳体、隔层和隔门所围成的
干燥室。所述传输系统设在各间隔层上,是一组表面具有条形导轨并配有相应物料盒的传 输带系统。所述进口连接壳体前侧。所述出口连接壳体后侧。所述垂直传输系统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侧,用于联系相邻的传输系统。所述传输系统安放于各隔层上,进一步包括一组正向传输系统和一组反向传输系 统。所述正向传输系统和反向传输系统的传输方向相反并间隔分布。所述正向传输系统和反向传输系统都包括传输带结构和一组位于各个传输带结 构上的物料盒。所述传输带结构进一步包括传输带和一组传输轴。所述传输轴用于将其上的传输带从壳体连接有进口的前侧传输到壳体连接有出 料系统的后侧。所述传输带与传输轴相互接触的内表面设有齿轮,该齿轮与传输轴表面的齿轮相 互啮合,以实现同步传输。所述传输带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1 3个条形导轨,该条形导轨与物料盒底 部的条形凹槽的数量形状尺寸相互适配,以使得所述物料盒被可移除的固定在传输带上并 防止物料盒侧向滑动。所述物料盒是顶面敞开的长方体结构,其底表面具有与条形导轨相互适配的条形 凹槽。所述隔层是水平分布的层体结构,是一种中空的长方体,位将壳体沿竖直方向分 成多层结构。所述各隔层将壳体分隔成若干干燥室,以组成所述的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所述 的各隔层的底表面上设有一组喷气孔,所述喷头位于所述的各个干燥室内部,并向其中喷 出气体。所述隔层连接在壳体上,并支撑其上的传输系统。所述隔门包括位于壳体内部每一层干燥室左右两侧的隔门。所述隔门是一种抽取 式门,在外界电机驱动下,从壳体不具有侧门的一侧抽出,从而打开。所述微波系统包含一组设在各隔层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所述各微波组件包含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波导装置,用于生成并传导微波,以调节 各干燥室内部温度。所述每一隔层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的数量和每一干燥室内部所能容纳的物料盒 的数量一致。所述同一隔层底表面上的各微波组件等间距分布。所述垂直传输系统包括基座、剪式升降架、平台。所述垂直传输系统设在相邻的正向传输系统和反向传输系统之间。所述基座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的剪式升降架下部连接基座,上部连接平台。所述剪式升降架收起时,其上的平台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位于同一水平面 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打开时,其上的平台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位于同一水平面 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间隙。所述平台具有变向传输带和一组变向传输轴。所述变向传输轴在外界电机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其所连接的变向传输带运动。 所述变向传输轴进一步在外界电机驱动下逆向转动,从而带动其所连接的变向传输带逆向 运动。所述进口的末端与相邻传输带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端与外部的传输装置相互连 接,用于从外部向该传输带上输入物料盒。所述进口与水平面成10° 30°夹角所述出口的前端与相邻传输带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末端与外部的传输装置相互连 接,用于从该传输带上接收物料盒并向外传输。所述出口与水平面成10° 30°夹角。所述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至少包括3个隔层,即至少包括3个干燥室。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采用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进行干燥的方法,包含以下 步骤步骤21 通过所述进口向相应的传输带上传入物料盒。所述物料盒底部的凹槽与传输带上的条形导轨相互适配,从而将物料盒固定在传 输带上。步骤22 正向传输系统的传输带与传输轴的齿轮相互啮合,以使得传输轴同步带 动传输带从壳体的前侧向后侧移动,在此过程中,物料盒也在传输带的带动下随之移动。步骤23 隔门在外界电机驱动下,向壳体外侧抽出打开,此时剪式升降架打开,其 上的平台与该正向传输系统的传输带位于同一平面并滑动接触。此时平台的变向传输轴在外界电机带动下与正向传输系统的传输轴转动方向一 致,从而使得平台的变向传输带的运动方向与正向传输系统的传输带运动方向一致。位于正向传输系统末端的物料盒沿传输带移动,并在惯性作用以及变向传输带的 带动作用下,移到平台上。随后剪式升降架收缩,带动其上的平台下降。此时剪式升降架闭合,其上的平台与该反向传输系统的传输带位于同一平面并滑 动接触。此时平台的变向传输轴在外界电机带动下与反向传输系统的传输轴转动方向一 致,从而使得平台的变向传输带的运动方向与反向传输系统的传输带运动方向一致。位于平台上的物料盒沿变向传输带移动,并在惯性作用以及反向传输系统末端传 输带的带动作用下,移到反向传输系统传输带上。隔门在外界电机驱动下,从壳体外侧插入关闭。所述剪式升降架带动其上的平台升起。步骤24 反向传输系统的传输带与传输轴的齿轮相互啮合,以使得传输轴同步带 动传输带从壳体的后侧向前侧移动,在此过程中,物料盒也在传输带的带动下随之移动。
步骤25 重复上述步骤,使得物料盒通过各垂直传输系统依次沿着各正向传输系 统和各反向传输系统,在壳体内部呈折线形移动。步骤26 在物料盒移动过程中,通过各隔层的底表面上的喷气孔,向各个干燥室 内部喷出具有一定温度湿度的气体,从而使得物料盒在各个干燥室的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 被干燥。同时根据需要通过微波系统的各个微波组件调节各干燥室内部的温度。步骤27 将干燥过后的物料盒通过传输带输出到与该传输带相邻的出口处,该出 口从该传输带上接收物料盒并向外传输。


图1是本发明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透视图。图2a是本发明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的左视图。图2b是本发明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的右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传送带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 述实施例一根据图1、图 2a、2b:一种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包含壳体201、隔层202、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203、传输 系统204、隔门205、进口 206、出口 207、垂直传输系统208和微波系统209。所述壳体201是一个中空的近似立方体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组侧门2011。所述隔层202位于壳体201内部,包含一组水平分布的隔层2020,用于支撑位于其 上的传输系统204。所述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203位于壳体201内部,具有一组由壳体201、隔层202 和隔门205所围成的干燥室2030。所述传输系统204设在各间隔层2022上,是一组表面具有条形导轨并配有相应物 料盒的传输带系统。所述进口 206连接壳体201前侧。所述出口 207连接壳体201后侧。所述垂直传输系统208设置在壳体201内部的两侧,用于联系相邻的传输系统 204。根据图1、图3:所述传输系统204安放于各隔层202上,进一步包括一组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一 组反向传输系统2040,。所述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反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方向相反并间隔分布。所述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反向传输系统2040,都包括传输带结构2040和一组位 于各个传输带结构2040上的物料盒2049。所述传输带结构2040进一步包括传输带2041 和一组传输轴2042。
所述传输轴2042用于将其上的传输带2041从壳体201连接有进口 206的前侧传 输到壳体201连接有出料系统207的后侧。所述传输带2041与传输轴相互接触的内表面设有齿轮,该齿轮与传输轴2042表 面的齿轮相互啮合,以实现同步传输。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1 3个条形导轨2045,该条形导轨 2045与物料盒2049底部的条形凹槽20490的数量形状尺寸相互适配,以使得所述物料盒 2049被可移除的固定在传输带2041上并防止物料盒2049侧向滑动。所述物料盒2049是顶面敞开的长方体结构,其底表面具有与条形导轨相互适配 的条形凹槽20490。根据图1、图 2a、2b:所述隔层2020是水平分布的层体结构,是一种中空的长方体,位将壳体201沿竖 直方向分成多层结构。所述各隔层2020将壳体201分隔成若干干燥室2030,以组成所述的多级变温恒湿 干燥室203。所述的各隔层2020的底表面上设有一组喷气孔2021,所述喷头位于所述的各 个干燥室2030内部,并向其中喷出气体。所述隔层2020连接在壳体201上,并支撑其上的 传输系统204。所述隔门205包括位于壳体201内部每一层干燥室左右两侧的隔门2050。所述 隔门2050是一种抽取式门,在外界电机驱动下,从壳体201不具有侧门的一侧抽出,从而打开。所述微波系统209包含一组设在各隔层202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2090。所述各微波组件2090包含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波导装置,用于生成并传导微波,以 调节各干燥室2030内部温度。所述每一隔层202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2090的数量和每一干燥室2030内部所能 容纳的物料盒2049的数量一致。所述同一隔层202底表面上的各微波组件2090等间距分布。所述垂直传输系统208包括基座2081、剪式升降架2082、平台2083。所述垂直传 输系统208设在相邻的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反向传输系统2040’之间。所述基座2081固定在壳体201上。所述的剪式升降架2082下部连接基座2081, 上部连接平台2083。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间隙。所述平台2083具有变向传输带2084和一组变向传输轴2085。所述变向传输轴在外界电机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其所连接的变向传输带2084 运动。所述变向传输轴进一步在外界电机驱动下逆向转动,从而带动其所连接的变向传输 带2084逆向运动。所述进口 206的末端与相邻传输带20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端与外部的传输装 置相互连接,用于从外部向该传输带2041上输入物料盒2049。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10° 30°夹角所述出口 207的前端与相邻传输带20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末端与外部的传输装 置相互连接,用于从该传输带2041上接收物料盒2049并向外传输。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 面成10° 30°夹角。所述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至少包括3个隔层2020,即至少包括3个干燥室2030。一种采用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进行干燥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根据图1、图 2a、2b、图 3 步骤21 通过所述进口 206向相应的传输带2041上传入物料盒2049。所述物料盒2049底部的凹槽20490与传输带2041上的条形导轨2045相互适配, 从而将物料盒2049固定在传输带2041上。步骤22 正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2041与传输轴2042的齿轮相互啮合,以使 得传输轴2042同步带动传输带2041从壳体201的前侧向后侧移动,在此过程中,物料盒 2049也在传输带2041的带动下随之移动。步骤23 隔门205在外界电机驱动下,向壳体201外侧抽出打开,此时剪式升降架 2082打开,其上的平台2083与该正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2041位于同一平面并滑动接 触。此时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轴2085在外界电机带动下与正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 输轴2042转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带2084的运动方向与正向传输系 统2040的传输带2041运动方向一致。位于正向传输系统2040末端的物料盒2049沿传输带2041移动,并在惯性作用以 及变向传输带2084的带动作用下,移到平台2083上。随后剪式升降架2082收缩,带动其上的平台2083下降。此时剪式升降架2082闭合,其上的平台2083与该反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 2041位于同一平面并滑动接触。此时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轴2085在外界电机带动下与反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 输轴2042转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带2084的运动方向与反向传输系 统2040,的传输带2041运动方向一致。位于平台2083上的物料盒2049沿变向传输带2084移动,并在惯性作用以及反向 传输系统2040,末端传输带2041的带动作用下,移到反向传输系统2040,传输带2041上。隔门205在外界电机驱动下,从壳体201外侧插入关闭。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带动其上的平台2083升起。步骤24 反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2041与传输轴2042的齿轮相互啮合,以 使得传输轴2042同步带动传输带2041从壳体201的后侧向前侧移动,在此过程中,物料盒 2049也在传输带2041的带动下随之移动。步骤25 重复上述步骤,使得物料盒2049通过各垂直传输系统208依次沿着各正 向传输系统2040和各反向传输系统2040,,在壳体201内部呈折线形移动。步骤26 在物料盒2049移动过程中,通过各隔层2020的底表面上的喷气孔2021, 向各个干燥室2030内部喷出具有一定温度湿度的气体,从而使得物料盒2049在各个干燥 室2030的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被干燥。
10
同时根据需要通过微波系统209的各个微波组件2090调节各干燥室2030内部的温度。步骤27 将干燥过后的物料盒2049通过传输带2041输出到与该传输带2041相 邻的出口 207处,该出口 207从该传输带2041上接收物料盒2049并向外传输。实施例二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1 3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3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3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10°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10°夹角。实施例三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1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5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5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10°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10°夹角。实施例四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1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7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7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15°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15°夹角。实施例五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2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9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9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15°夹角
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15°夹角。实施例六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2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1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1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20°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20°夹角。实施例七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2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3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3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20°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20°夹角。实施例八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2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5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5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25°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25°夹角。实施例九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3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7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7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25°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25°夹角。实施例十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
12
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3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9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19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30°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30°夹角。实施例i^一采用以下技术参数改进实施例一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有间断性分布的3个条形导轨2045。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1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204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1mm的安全间隙。所述进口 206与水平面成30°夹角所述出口 207与水平面成30°夹角。
权利要求
一种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201)、隔层(202)、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203)、传输系统(204)、隔门(205)、进口(206)、出口(207)、垂直传输系统(208)和微波系统(209);所述壳体(201)是一个中空的近似立方体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组侧门(2011);所述隔层(202)位于壳体(201)内部,包含一组水平分布的隔层(2020),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传输系统(204);所述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203)位于壳体(201)内部,具有一组由壳体(201)、隔层(202)和隔门(205)所围成的干燥室(2030);所述传输系统(204)设在各隔层(202)上,是一组表面具有条形导轨并配有相应物料盒(2049)的传输带系统;所述微波系统(209)包含一组设在各隔层(202)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2090);所述微波系统(209)设在各隔层(202)底表面上;所述各微波组件(2090)包含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波导装置,用于生成并传导微波,以调节各干燥室(2030)内部温度;所述每一隔层(202)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2090)的数量和每一干燥室(2030)内部所能容纳的物料盒(2049)的数量一致;所述同一隔层(202)底表面上的各微波组件(2090)等间距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2020)是水平分布 的层体结构,是一种中空的长方体,位将壳体(201)沿竖直方向分成多层结构;所述各隔层(2020)将壳体(201)分隔成若干干燥室(2030),以组成所述的多级变温恒 湿干燥室(203);所述的各隔层(2020)的底表面上设有一组喷气孔(2021),所述喷头位于所述的各个 干燥室(2030)内部,并向其中喷出气体;所述隔层(2020)连接在壳体(201)上,并支撑其上的传输系统(204); 所述垂直传输系统(208)设置在壳体(201)内部的两侧,用于联系相邻的传输系统 (2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门(205)包括位于壳体 (201)内部每一层干燥室左右两侧的隔门(2050);所述隔门(2050)是一种抽取式门,在外界电机驱动下,从壳体(201)不具有侧门的一 侧抽出,从而打开;所述进口(206)连接壳体(201)前侧,且与水平面成10° 30°夹角; 所述出口(207)连接壳体(201)后侧,且与水平面成10° 30°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统(204)安放于各 隔层(202)上,进一步包括一组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一组反向传输系统(2040’ );所述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反向传输系统(2040’ )的传输方向相反并间隔分布。 所述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反向传输系统(2040’)都包括传输带结构(2040)和一组 位于各个传输带结构(2040)上的物料盒(204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结构(2040)进一 步包括传输带(2041)和一组传输轴(2042);所述传输轴(2042)用于将其上的传输带(2041)从壳体(201)连接有进口(206)的前 侧传输到壳体(201)连接有出料系统(207)的后侧;所述传输带(2041)与传输轴相互接触的内表面设有齿轮,该齿轮与传输轴(2042)表 面的齿轮相互啮合,以实现同步传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2041)外表面具 有间断性分布的1 3个条形导轨(2045),该条形导轨(2045)与物料盒(2049)底部的条 形凹槽(20490)的数量形状尺寸相互适配,以使得所述物料盒(2049)被可移除的固定在传 输带(2041)上并防止物料盒(2049)侧向滑动;所述物料盒(2049)是顶面敞开的长方体结构,其底表面具有与条形导轨相互适配的 条形凹槽(2049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传输系统(208)包括 基座(2081)、剪式升降架(2082)、平台(2083);所述垂直传输系统(208)设在相邻的正向传输系统(2040)和反向传输系统(2040’ ) 之间;所述基座(2081)固定在壳体(201)上;所述的剪式升降架(2082)下部连接基座(2081),上部连接平台(2083);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收起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低的传输带 (20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间隙;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打开时,其上的平台(2083)与相邻的位置较高的传输带 (20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其相互滑动接触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083)具有变向传 输带(2084)和一组变向传输轴(2085);所述变向传输轴在外界电机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其所连接的变向传输带(2084)运 动;所述变向传输轴进一步在外界电机驱动下逆向转动,从而带动其所连接的变向传输带 (2084)逆向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206)的末端与相邻 传输带(20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端与外部的传输装置相互连接,用于从外部向该传输 带(2041)上输入物料盒(2049);所述出口(207)的前端与相邻传输带(20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末端与外部的传输装 置相互连接,用于从该传输带(2041)上接收物料盒(2049)并向外传输;所述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至少包括3个隔层(2020),即至少包括3个干燥室(2030)。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温恒湿干燥装置进行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含以下步骤步骤21 通过所述进口(206)向相应的传输带(2041)上传入物料盒(2049);所述物料盒(2049)底部的凹槽(20490)与传输带(2041)上的条形导轨(2045)相互 适配,从而将物料盒(2049)固定在传输带(2041)上;步骤22:正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2041)与传输轴(2042)的齿轮相互啮合,以 使得传输轴(2042)同步带动传输带(2041)从壳体(201)的前侧向后侧移动,在此过程中, 物料盒(2049)也在传输带(2041)的带动下随之移动;步骤23 隔门(205)在外界电机驱动下,向壳体(201)外侧抽出打开,此时剪式升降架 (2082)打开,其上的平台(2083)与该正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2041)位于同一平面 并滑动接触;此时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轴(2085)在外界电机带动下与正向传输系统(2040)的 传输轴(2042)转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带(2084)的运动方向与正 向传输系统(2040)的传输带(2041)运动方向一致;位于正向传输系统(2040)末端的物料盒(2049)沿传输带(2041)移动,并在惯性作用 以及变向传输带(2084)的带动作用下,移到平台(2083)上; 随后剪式升降架(2082)收缩,带动其上的平台(2083)下降;此时剪式升降架(2082)闭合,其上的平台(2083)与该反向传输系统(2040’ )的传输 带(2041)位于同一平面并滑动接触;此时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轴(2085)在外界电机带动下与反向传输系统(2040’)的 传输轴(2042)转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平台(2083)的变向传输带(2084)的运动方向与反 向传输系统(2040’ )的传输带(2041)运动方向一致;位于平台(2083)上的物料盒(2049)沿变向传输带(2084)移动,并在惯性作用以及反 向传输系统(2040’ )末端传输带(2041)的带动作用下,移到反向传输系统(2040’ )传输 带(2041)上;隔门(205)在外界电机驱动下,从壳体(201)外侧插入关闭; 所述剪式升降架(2082)带动其上的平台(2083)升起;步骤24:反向传输系统(2040’ )的传输带(2041)与传输轴(2042)的齿轮相互啮合, 以使得传输轴(2042)同步带动传输带(2041)从壳体(201)的后侧向前侧移动,在此过程 中,物料盒(2049)也在传输带(2041)的带动下随之移动;步骤25 重复上述步骤,使得物料盒(2049)通过各垂直传输系统(208)依次沿着各正 向传输系统(2040)和各反向传输系统(2040’),在壳体(201)内部呈折线形移动;步骤26:在物料盒(2049)移动过程中,通过各隔层(2020)的底表面上的喷气孔 (2021),向各个干燥室(2030)内部喷出具有一定温度湿度的气体,从而使得物料盒(2049) 在各个干燥室(2030)的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被干燥;同时根据需要通过微波系统(209)的各个微波组件(2090)调节各干燥室(2030)内部 的温度;步骤27 将干燥过后的物料盒(2049)通过传输带(2041)输出到与该传输带(2041)相 邻的出口(207)处,该出口(207)从该传输带(2041)上接收物料盒(2049)并向外传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温恒湿干燥装置及其干燥方法,包含壳体、隔层、多级变温恒湿干燥室、传输系统、隔门、进口、出口、垂直传输系统和微波系统。所述壳体是一个中空的近似立方体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组侧门。所述隔层位于壳体内部,包含一组水平分布的隔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传输系统。所述垂直传输系统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侧,用于联系相邻的传输系统。所述传输系统安放于各隔层上,进一步包括一组正向传输系统和一组反向传输系统。所述微波系统包含一组设在各隔层底表面上的微波组件。
文档编号A23L3/40GK101856138SQ2009100491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
发明者刘 英 申请人:上海亦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