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9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盒状的生物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培养瓶、培养皿等,微生物生长时会挂附在瓶体内壁或培养皿的底面。但由于瓶体内壁以及培养皿底面的面积有限,导致微生物的产量受限,难以大批
量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结构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可使微生物培养面积大幅增
加,提高产量。一种生物培养器,包括具有两个顶部开口的盒状壳体,所述的盒状壳体内通过隔板分割有若干层单元,每个层单元均由兼做隔板的底板和侧壁构成,盒状壳体中与两个顶部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为加料通道,所述的加料通道贯通每个层单元的底板。微生物以及营养物质通过顶部开口进入加料通道,所述的加料通道是一个空间上的腔体,因此加料通道贯通每个层单元的底板,也意味着所有的层单元均与加料通道连通, 可以流入微生物以及营养物质。所述的层单元的底板上设有围绕加料通道设置的弧形隔离板,弧形隔离板的顶沿与上一层单元的底板的底面之间留有2 8毫米的进料间隙。加料通道中的微生物以及营养物质通过进料间隙进入每个层单元,停留在由底板、侧壁以及弧形隔离板围成的空间内, 进行生长和繁殖。所述的盒状壳体的顶面为盖板,盖板与加料通道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的顶部开口, 顶部开口带有外螺纹管头,外螺纹管头上螺纹配合有密封帽。加料时或需要通风时打开密封帽,由于具有两个加料通道,可以实现物料以及空气的循环,减少死角。所述的生物培养器可以采用塑料材质,相邻的层单元之间通过粘结相互固定,也可以采用玻璃材质,玻璃材质使用寿命长,便于清洁,可反复利用。采用玻璃材质时相邻的层单元之间通过接触部位的加热而相互融合。本实用新型生物培养器具有多层结构,可使微生物培养面积大幅增加,提高产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培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培养器中每个层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料通道部位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培养器,包括具有两个顶部开口的盒状壳体,盒状壳体内通过隔板分割有若干层单元1,盒状壳体的顶面为盖板7。盒状壳体中与两个顶部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为加料通道6,加料通道6贯通每个层单元的底板。盖板7与加料通道6对应的位置为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带有外螺纹管头8,外螺纹管头8上螺纹配合有密封帽2。每个层单元均由兼做隔板的底板3和侧壁4构成,底板3上设有围绕加料通道6 设置的弧形隔离板5,弧形隔离板5的顶沿与上一层单元的底板的底面之间留有2 8毫米的进料间隙。加料通道6是一个空间上的腔体,加料通道6贯通每个层单元的底板,也意味着所有的层单元均与加料通道6连通,即通过进料间隙连通。加料时或需要通风时打开密封帽,由于具有两个加料通道,可以实现物料以及空气的循环,减少死角,微生物以及营养物质通过顶部开口进入加料通道,经进料间隙进入每个层单元,停留在由底板、侧壁以及弧形隔离板围成的空间内,进行生长和繁殖。本实用新型生物培养器可以采用塑料材质或玻璃材质,具有多层结构,可使微生物培养面积大幅增加,提高产量。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培养器,包括具有两个顶部开口的盒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壳体内通过隔板分割有若干层单元,每个层单元均由兼做隔板的底板和侧壁构成,盒状壳体中与两个顶部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为加料通道,所述的加料通道贯通每个层单元的底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单元的底板上设有围绕加料通道设置的弧形隔离板,弧形隔离板的顶沿与上一层单元的底板的底面之间留有2 8 毫米的进料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状壳体的顶面为盖板,盖板与加料通道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的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带有外螺纹管头,外螺纹管头上螺纹配合有密封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培养器,包括具有两个顶部开口的盒状壳体,所述的盒状壳体内通过隔板分割有若干层单元,每个层单元均由兼做隔板的底板和侧壁构成,盒状壳体中与两个顶部开口相对应的位置为加料通道,所述的加料通道贯通每个层单元的底板。本实用新型生物培养器具有多层结构,可使微生物培养面积大幅增加,提高产量。
文档编号C12M1/00GK202148302SQ2011202010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贾毓 申请人:天津市恒明石英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