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样的摇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24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取样的摇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便于取样的摇瓶。
背景技术
摇瓶培养作为生物行业经常用到的培养方法,而培养过程中的取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性的打开摇瓶瓶口上的透气玻璃纸或棉塞进行取样时,很容易染菌。而且当取样摇瓶数目较多时,非常费时。因此,对于实验人员来说,便捷的取样摇瓶无疑将极大的提闻实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个便于取样的摇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种便于取样的摇瓶:包括摇瓶瓶体1,还包括玻璃导管2,摇瓶瓶体I中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3,玻璃导管2的一端设置在摇瓶瓶体I内部的底部,玻璃导管2中部的外表面与瓶体I的开口 3密封连接,玻璃导管2的另一端与硅胶管4连接,在硅胶管4上设置有第一止水夹5和第二止水夹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 单,因硅胶管可以缠绕固定在摇瓶瓶体上,所以玻璃导管和硅胶管的设置不影响摇瓶在摇床上的震荡培养过程。无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取样。当摇瓶数目多时可以多人同时进行取样。而且也避免了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时的各种无菌准备工作。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实验效率。由于取样时无需打开瓶塞或透气玻璃纸,也无需额外向菌液中引入取样管(如枪头)等,避免了引入污染源的可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种便于取样的摇瓶:包括摇瓶瓶体1,还包括玻璃导管2,摇瓶瓶体I中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3,玻璃导管2的一端设置在摇瓶瓶体I内部的底部,玻璃导管2中部的外表面与瓶体I的开口 3密封连接,玻璃导管2的另一端与硅胶管4连接,在硅胶管4上设置有第一止水夹5和第二止水夹6。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取样的摇瓶的取样操作:在硅胶管4的出口处先接上注射器7,再松开第一止水夹5和第二止水夹6,通过注射器7吸取摇瓶4内的培养液,吸取完毕后,重新用第一止水夹5和第二止水夹6夹住硅胶管4,然后用注射器7吸尽硅胶管内残留的培养液,取样操作完成。由于用第一止水夹5和第二止水夹6夹住硅胶管4的上、下两处,防止培养基回流和外流 。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取样的摇瓶:包括摇瓶瓶体(I),其特征是还包括玻璃导管(2),摇瓶瓶体(I)中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3),玻璃导管(2)的一端设置在摇瓶瓶体(I)内部的底部,玻璃导管(2)中部的外表面与瓶体(I)的开口(3)密封连接,玻璃导管(2)的另一端与硅胶管(4)连接,在娃胶管(4) 上设置有第一止水夹(5)和第二止水夹(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样的摇瓶包括摇瓶瓶体1,还包括玻璃导管2,摇瓶瓶体中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3,玻璃导管的一端设置在摇瓶瓶体内部的底部,玻璃导管中部的外表面与瓶体的开口密封连接,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与硅胶管4连接,在硅胶管上设置有第一止水夹和第二止水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因硅胶管可以缠绕固定在摇瓶瓶体上,所以玻璃导管和硅胶管的设置不影响摇瓶在摇床上的震荡培养过程。无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取样。当摇瓶数目多时可以多人同时进行取样。避免了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时的各种无菌准备工作。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由于取样时无需打开瓶塞或透气玻璃纸,也无需额外向菌液中引入取样管(如枪头)等,避免了引入污染源。
文档编号C12M1/24GK203159611SQ201320104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黄剑, 史建明, 常云松 申请人: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