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46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包括外界新风引入装置、用于能量回收的全热交换器、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食用菌干燥装置及引风机。食用菌干燥装置依次由干燥室、空气预热器、导流板、变截面风道、空气流压力传感器、平行设置在干燥室内的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送风孔板入口和回风孔板出口的导流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根据食用菌不同干燥工况,分别使用全新风送风干燥和直接利用回风自循环干燥两种模式,联合使用梯级供能空气加热方式和变截面风道,保障装置内部空气分布稳定,同时降低送风温度,确保干燥品质;空气处理均匀,能耗减少。
【专利说明】
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量回收空气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烘烤房广泛运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食品的烘干。目前流行的烘干技术主要是紫外烘干,红外烘干,电磁烘干和热风烘干。加热方式主要有电加热、蒸汽加热、燃气加热、重油加热等。这些技术不仅成本较高,有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还有很多传统型烘烤房设备简单,初投资少,烘烤效率低、烘干食物质量差。
[0003]热泵技术的引入与太阳能等清洁新能源的利用大大促进了烘烤技术的发展。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2206509863) —种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供热耦合的蘑菇房干燥装置(见图1),所述干燥装置由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供热两部分耦合而成,降低了环境污染与能耗并降低了成本。但是其送风温湿度以及气流组织不均匀,影响了烘烤质量,浪费了热泵运行能耗且不能回首这部分能量。
[0004]实用新型专利CN 201976709U食用菌烘干设备(见图2)采用多气流通道的方式来组织送风气流。虽能改善单个气流通道内送风温湿度以及气流组织,保证烘烤质量较为一致,但从结构上又难以保证各个气流通道之间气流组织均匀,使各气流通道间存在干燥质量的差异,此外采用多风机送风使运行能耗上升,既不能实现节能减排还使得能量浪费不可回收重复利用。
[0005]实用新型专利CN 103202520A 一种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见图3)采用平行送风的方式和总-分-总-分的制冷剂分配模式来改善气流组织,降低了烘烤房低负荷运行时的能耗。但是,送风静压空间和回风静压空间较小,且烘烤工作间的平行送风方式尚不能完全达到空气流组织均一稳定的效果,食用菌干燥效果不佳;被使用后的回风用于干燥装置内部再循环既没有较大程度地对其进行能量回收,也没有很好地保证其干燥度和洁净度。再者,常规风口通常是恒风量,对于不同的食用菌数量都用相同风量,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对食用菌的干燥效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梯级供能加热空气平行送风方式,能够预热室外新风,保障装置内部空气分布稳定,同时降低送风温度,确保干燥品质,空气处理均匀,能耗减少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
[0007]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包括外界新风引入装置、全热交换器、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食用菌干燥装置和引风机,外界新风引入装置与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引入口连接,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风口与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连接,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出风端与食用菌干燥装置的空气进风口连接,食用菌干燥装置的出风端通过引风机与全热交换器的回风口连接;
[0008]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包括与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风口连接的前导风板、一端与前导风板连接的按压组件、与按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的后导风板;按压组件包括外环套、设置在外环套一端的端盖、设置在外环套内的转动内套、设置在转动内套内的按压杆件和弹性部件;按压杆件的一端依次穿过转动内套和外环套端部的通孔后与后导风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受压的弹性部件安装在按压杆件与端盖之间,端盖安装在前导风板上;
[0009]转动内套能绕按压杆件轴心转动,在轴向上不可相对外环套移动,按压杆件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转动内套往复运动,压缩或释放弹性部件,但不能绕轴向转动,按压杆件的轴向往复运动中,上行方向为杆件伸展方向,下行方向为杆件收缩方向;按压杆件中部设置有导向凸起,转动内套内壁上设置有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之间的区域为导向定位区,导向凸起随同按压杆件在导向定位区内作轴向往复运动,分别通过对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驱动转动内套绕按压杆件轴心转动,导向凸起在上导向凸筋处定位,使按压杆件在轴向上伸缩定位。
[0010]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食用菌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室、平行设置在干燥室内的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设置在干燥室四周且依次连通的空气进风口、空气预热器、导流板、变截面风道,以及设置在回风孔板出风口的三通阀,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将干燥室分割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两侧的送风静压空间、回风静压空间和中间的干燥工作间,空气预热器位于回风静压空间的外侧,变截面风道的出口与送风静压空间连通。
[0011]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干燥工作间中设置有空气流压力传感器,送风孔板的入口与回风孔板的出口均设有导流装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上导向凸筋由两段完全相同的凸筋首尾连接而成,每段凸筋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凸筋、全闭定位阻止点、第一上行凸筋、半开定位阻止点、第二上行凸筋、全开定位阻止点,全闭定位阻止点与竖直凸筋底端连接,全开定位阻止点与另一段凸筋的竖直凸筋顶端连接,从而构成封闭的上导向凸筋;
[0013]下导向凸筋也由两段完全相同的凸筋首尾连接而成,每段凸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下行导向凸筋、第一截止点、第二下行导向凸筋、第二截止点、第三下行导向凸筋、第三截止点,第一截止点与第一下行导向凸筋的末端连接,第二截止点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的末端连接,第三截止点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的末端连接,第三截止点还与另一段凸筋的第一下行导向凸筋的初始端连接,从而构成完整的下导向凸筋;
[0014]全闭定位阻止点与第一下行导向凸筋,第一截止点与第一上行凸筋,半开定位阻止点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第二截止点与第二上行凸筋,以及全开定位阻止点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均在转动内套的轴向上对应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按压杆件在按压的作用下,下行并压缩弹性部件,所受按压释放后,按压杆件在弹性部件回复力作用下上行,具体动作过程为:
[0016]按压按压杆件下行,导向凸起从全闭定位阻止点沿轴向下行至下导向凸筋处后,继续下行并驱动转动内套转动,至第一截止点受阻停止,然后释放按压,导向凸起沿轴向上行至上导向凸筋后,继续上行并驱动转动内套转动,至半开定位阻止点受阻停止;
[0017]再次按压按压杆件下行,导向凸起下行至第二下行导向凸筋后,继续下行并驱动转动内套转动,至第二截止点受阻停止,然后释放按压,导向凸起上行至第二上行凸筋后,继续上行并驱动转动内套转动,至全开定位阻止点受阻停止;
[0018]继续按压按压杆件下行,导向凸起下行至第三下行导向凸筋后,继续下行并驱动转动内套转动,至第三截止点受阻停止,然后释放按压,导向凸起上行至全闭定位阻止点,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动作循环。
[0019]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的弹性部件为弹簧。
[0020]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的按压杆件一端的截面形状与外环套端部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按压杆件在通孔的限制下,不能绕其轴心转动。
[0021 ]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的转动内套包括本体和安装在本体临近前导风板一端的内套端口环,本体内壁上设置有上导向凸筋,内套端口环上设置有轴向上的齿状突起,齿状突起卡入本体内壁中,构成了下导向凸筋。
[002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的按压杆件中部设置有以杆件轴心为中心对称的两个导向凸起。
[002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中的后导风板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弧形挡风板。
[0024]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空气预热器由依次设置的进风口、空气干燥器、热泵回路、送风机、电热板和出风口组成,其中热泵回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
[0025]本实用新型中,在初步干燥期,食用菌湿度较大,对干燥度和洁净度以及空气压力有较高要求时,空气流传感器显示压力值过低或未达到设定值,此时采用全新风送风干燥模式,即综合运用外界新风引入装置、全热交换器和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将新风送入干燥室,进而对回风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干燥初期效果;当干燥程度加深,达到稳定干燥期,所需空气量和空气压力无需太大时,空气流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时,采用直接利用回风自循环干燥模式,此时关闭新风送风口,实现食用菌干燥装置内空气自循环利用,减少设备运行功耗,节约了能量。
[0026]本实用新型中,外界新风引入装置与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之间连接设置全热交换器,食用菌干燥装置也通过全热交换器与外界空气连通,既保证了新风量,又能根据食用菌数量的不同调节风量。
[0027]本实用新型中,均匀送风格栅可以根据天气及风速的大小自动调整状态使扇叶向上、向下或者水平,使得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环境,更有效地利用自然风;带板中孔过滤网可沿着卡槽顺时针旋转拆卸,能有效地吸附来自室外的微小颗粒等,并且还含有纳米材料、活性炭等,有效去除异味、防止PM2.5入侵全热交换器以及食用菌干燥装置内,改善内部环境。
[0028]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级按压,原理与圆珠笔相似,但又不同于圆珠笔只能实现一级按压。它是在现有圆珠笔一级按压式后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变为三级乃至多级按压,并应用于按压式多级风量调节的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0029]本实用新型在送风孔板和回风孔板侧分别配有送风静压空间和回风静压空间,在送风静压空间内设有变截面风道,使空气更有效地混合,通过送风孔板进入干燥工作间;送风孔板与回风孔板的孔口交错排列,减少了送回风孔板各处的压力差异以及干燥工作间的温度场差异,并且能送入更多的空气以干燥食用菌;在送风孔板与回风孔板的孔口均设有导流装置,使送风与回风更利于输配且能按预期方向流动。
[0030]本实用新型装置根据食用菌干燥程度的不同工况选择不同的送风干燥模式,在初步干燥期,食用菌湿度较大,采用全新风送风模式,即配以外界新风引入装置、全热交换器和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三大设备,将适量新风送入食用菌干燥装置,新风与回风换热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同时以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满足了不同食用菌数量需要不同新风量的要求,保证运行时干燥室内空气适量、流动均匀且温度均一稳定,从而达到了一致的干燥效果,降低富余能耗,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在稳定干燥期,食用菌逐渐蒸发,且蒸发速度减慢,进入硬化状态,菇体变硬,此时采用回风自循环干燥模式,即关闭新风送风口,直接利用回风静压空间里的回风处理后再次干燥食用菌;在完全干燥期,打开新风送风阀门,再次使用全新风送风模式,使得食用菌干燥更彻底并保证其洁净度。
[0031]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外界新风引入装置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连接的遮雨罩、固定板、带板中孔过滤网和设置在固定板中的均匀送风格栅。均匀送风格栅可拆卸下来清洗,其格栅扇叶可以根据室外条件进行转动,改变进风量和均匀风量。
[0032]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梯级供能的空气加热方式,空气处理均匀,能耗减少。另外,相比常规热泵干燥装置,送风温度可以降低5°C,层间温度分布差异5 %以内,全年运行exergy效率较高。能量回收效果显著。
[0033]有益效果:与现有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占-
^ \\\.
[0034](I)本实用新型根据食用菌不同的干燥工况使用全新风送风干燥和直接利用回风自循环干燥两种模式,既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又能实现能量回收利用,保证了不同食用菌数量、不同干燥时间段的干燥效果,提高了空气的干燥度、洁净度以及送风压力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交替使用换热装置和新风引入装置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检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了成本。
[0035](2)本实用新型中的均匀送风格栅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为斜向上、斜向下和水平三种状态,在固定板上有卡口,使得均匀送风格栅保持其状态并不会脱落。这样均匀送风格栅不仅起到了均风的效果,而且更加人性化,可以适当通过改变状态调节风量的大小。过滤网采用了新型纳米材料并且加有一层活性炭网面材质,不仅可以有效吸附异味,还可减少PM2.5进入室内对食用菌造成有害影响;同时,均匀送风格栅和过滤网可以使得进风时更加柔和,为食用菌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干燥环境。
[0036](3)本实用新型中全热交换器室新风和回风逆流等量换热,根据要求可实现正负压操作;新风和回风完全隔开,彻底避免交叉感染发生。新风入口配置有过滤材料,对新风进行过滤处理,有效净化空气。
[0037](4)本实用新型中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根据不同数量的食用菌可采用不同的进风量,选择不同的进风口大小,灵活可靠,既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出现供风不足的状况。
[0038](5)本实用新型中食用菌干燥装置的送风静压空间设有变截面风道,更利于送风的充分均匀混合,保证气流组织的一致性以及均匀的送风压力。
[0039](6)本实用新型在送风孔板与回风孔板的孔口设定的导流装置保证了空气流更均一稳定地进入干燥工作间,并能有效统一地回收利用回风。
[0040](7)本实用新型平行排列在干燥室的送风孔板与回风孔板上的孔口交错排列,既增加了送风量,提高了干燥效率,同时减少了干燥工作间内部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差异。
[0041](8)本实用新型在干燥工作间中央设立空气流压力传感器,能实时地确知干燥工作间内部空气压力,为选择使用何种送风模式提供依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现有蘑菇房干燥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0043]图2是现有食用菌烘干设备的原理结构图;
[0044]图3是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0045]图4是本实用新型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的原理结构图;
[0046]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采用的外界新风引入装置的室外进风口的俯视图;
[0047]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采用的外界新风引入装置的室外进风口的爆炸图;
[0048]图7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采用的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图;
[0049]图8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采用的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爆炸图;
[0050]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转动内套内的凸筋平面展开图;
[005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处于全关状态时按压组件的工作图;
[005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处于半开状态时按压组件的工作图;
[005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处于全开状态时按压组件的工作图;
[005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前导风板立体图;
[0055]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转动内套爆炸图;
[0056]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后导风板立体图;
[005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按压组件的爆炸图;
[0058]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的按压杆件立体图;
[0059]图中:1_外界新风引入装置;11-遮雨罩;12-固定板;13-均匀送风格栅;14-带板中孔过滤网;2_全热交换器;21-新风引入口 ;22_回风口 ;23_新风出风口 ;24_排风口 ;25-换热机芯;3-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1_前导风板;32_外环套;33_转动内套;331-转动内套本体;332-内套端口环;34_按压杆件;341_导向凸起;35_弹性部件;36_端盖;37_后导风板;371_弧形挡风板;38_上导向凸筋;381_竖直凸筋;382_全闭定位阻止点;383_第一上行凸筋;384_半开定位阻止点;385_第二上行凸筋;386_全开定位阻止点;39_下导向凸筋;391_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2_第一截止点;393_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4-第二截止点;395_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6_第三截止点;4_食用菌干燥装置;41_空气进风口 ;411_送风静压空间;412_回风静压空间;413_干燥工作间;42_空气预热器;43-导流板;44_变截面风道;45_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6_送风孔板;47_回风孔板;48_导流装置;49-二通阀;5_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61]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装置,包括外界新风引入装置1、用于能量回收的全热交换器2、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食用菌干燥装置4及引风机5。外界新风引入装置I包括沿进风方向依次连接的遮雨罩11、固定板12、带板中孔过滤网14和设置在固定板12中的均匀送风格栅13。均匀送风格栅13通过卡口设置在固定板12中,均匀送风格栅13能够根据天气及风速的大小自动调整状态使扇叶形成斜向上、斜向下或者水平三个状态。
[0062]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全热交换器2由换热机芯25、分别与换热机芯25连通的新风引入口 21、回风口 22、新风出风口 23和排风口 24构成,采用逆流方式实现新风与回风的热交换。新风引入口 21与外界新风引入装置I连接,回风口 22与引风机5连接,新风出风口23与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连接,排风口 24与外界环境相通。新风的流动路径是外界新风引入装置1、全热交换器2的新风引入口 21、换热机芯25、新风出风口 23、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回风的流动路径是引风机5、全热交换器2的回风口 22、换热机芯25、排风口 24,在换热机芯25中,新风与回风逆流交会换热。
[0063]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包括与进风口连接的前导风板31,前导风板一的中心位置安装着端盖36,是本装置的按压组件的一部分。按压组件的一端连接着前导风板31,另一端连接的是后导风板37。按压组件包括外环套32、设置在外环套32—端的端盖36、设置在外环套32内的转动内套33、设置在转动内套33内的按压杆件34和弹性部件35。按压杆件34中部设置有导向凸起341。转动内套33的本体331从按压杆件34的前端穿入,转动内套33的内套端口环332从按压杆件34的末端穿入,与本体332连接成一体,再一起穿过外环套32端部的通孔后与后导风板37上的卡口连接。弹性部件35穿入其另一端,受压的弹性部件35安装在按压杆件34与端盖36之间。转动内套33能绕按压杆件34轴心转动,在轴向上不可相对外环套32移动,按压杆件34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转动内套33往复运动,压缩或释放弹性部件35,但因为受外环套32的端部通孔的形状限制不能绕轴向转动。按压杆件34的轴向往复运动中,上行方向为杆件伸展方向,下行方向为杆件收缩方向。转动内套33内壁上设置有完整且封闭的环形上导向凸筋38和下导向凸筋39,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之间的区域为导向定位区。在按压作用下,导向凸起341随同按压杆件34在导向定位区内作轴向往复运动,分别通过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的导向作用,驱动转动内套33绕按压杆件34轴心转动,导向凸起341分别在上导向凸筋上的三个定位阻止点进行定位,使按压杆件34在轴向上伸缩定位,实现后导风板37相对前导风板31的全闭、半开和全开。
[0064]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食用菌干燥装置4包括干燥室、设置在干燥室四周且依次连通的空气进风口 41、空气预热器42、导流板43、变截面风道44,以及设置在回风孔板47出风口的三通阀49、平行设置在干燥室内的送风孔板46和回风孔板47组成。送风孔板46和回风孔板47将干燥室分割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两侧的送风静压空间411、回风静压空间412和中间的干燥工作间413,干燥工作间413中设置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空气经空气进风口 41进入空气预热器42被预热,再经导流板43进入变截面风道44,在送风静压空间411实现空气均匀混合,开始进行对食用菌的干燥,即通过送风孔板46进入干燥工作间413,再经回风孔板47流出回风静压空间412,最后操作人员根据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的数值选择送风模式,即通过三通阀49的阀门开与闭,决定回风流向。送风孔板46的入口与回风孔板47的出口均设有导流装置48;空气预热器42位于回风静压空间412的外侧,采用太阳能集热板-空气源热泵-辅助电加热的梯级供能结构实现对新风空气的预热,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设置在干燥工作间413中。
[0065]如图5所示,是室外进风口的俯视图,固定板12四角可以由螺丝固定,使其紧密贴合在墙体上,同时结合图6中,遮雨罩11为光滑的圆弧形,能有效减少室外的阻力对进风口造成的磨损,中孔带板过滤网14在均匀送风格栅13之后,并且其方便拿取来替换,均匀送风格栅13有三种状态,分别为斜向上、斜向下和水平状态。
[0066]如图4、7所示,外界新风经过外界新风引入装置I经新风引入口 21进入全热交换器2中,同时从食用菌干燥装置4出来的回风经回风口 22进入全热交换器2中,外界新风与食用菌干燥装置4出来的回风在换热机芯25实现热交换,换热后的新风经全热交换器2的新风出风口 23进入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再经过与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3的出口连接的空气进风口 41进入食用菌干燥装置4,并依次经过空气预热器42、导流板43、变截面风道44,分别进入送风静压空间411、干燥工作间413和回风静压空间412,实现对食用菌的干燥;换热后的回风通过排风口 24排出室外环境中。食用菌干燥装置4中,干燥后的回风经过三通阀49的一个出口进入引风机5,再经与引风机5的出口连接的回风口22进入全热交换器2,实现与新风的热交换。
[0067]如图9所示,转动内套33的内部有两圈环形的凸筋,形成上、下导向凸筋。上导向凸筋38由两段完全相同的凸筋首尾连接而成,形成完整、封闭的环形凸筋结构。两段凸筋的形状与变化规律在空间上与转动内套的横截面圆点呈中心对称。每段凸筋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凸筋381、全闭定位阻止点382、第一上行凸筋383、半开定位阻止点384、第二上行凸筋385、全开定位阻止点86,全闭定位阻止点382与竖直凸筋381底端连接,全开定位阻止点386与另一段凸筋的竖直凸筋381顶端连接,即这两段凸筋首尾连接,从而构成了封闭的上导向凸筋38。上导向凸筋38中的全闭定位阻止点382,半开定位阻止点384和全开定位阻止点386,都是指一小段下行凸筋和一小段上行凸筋之间的拐点,导向凸起341受阻停止时固定在这个拐点上。
[0068]再者,参照图9中的下导向凸筋39,也是由两段完全相同的凸筋首尾连接而成。每段凸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第一截止点392、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第二截止点394、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第三截止点396。第一截止点392与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的末端连接,第二截止点394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的末端连接,第三截止点396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的末端连接,第三截止点396还与另一段凸筋的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的初始端连接。且第一截止点392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第二截止点394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之间分别由三段上行凸筋连接,形成了完整的封闭的下导向凸筋39。第一截止点392,第二截止点394和第三截止点396都是指一小段下行凸筋和一小段上行凸筋之间的拐点,导向凸起341每次到达这个拐点时按压作用受阻无法继续,释放按压后,按压杆件34在弹性部件35回复力作用下上行至上导向凸筋38。
[00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下导向凸筋39设置为不连续、非封闭的,即第一截止点392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之间,第二截止点394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之间不设置上行凸筋。由于下导向凸筋39的上行段皆无导向作用,因此按压组件仍可正常工作,实现按压杆件34在轴向上的伸缩定位。这种结构使导向凸起341容易实现快速下降和定位。在按压使用过程中,全开状态迅捷地达到半开,或者半开迅捷达到全关状态。在外界空间有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这种不连续的凸筋的作用更加明显。
[0070]图13是前导风板的31的立体图。如图,端盖36是安装在前导风板31上的装置,其中心设置有弹簧限位凸块。端盖36与外环套32之间是卡口连接。
[0071]图14是转动内套的爆炸图。转动内套由本体331和安装在本体临近前导风板31一端的内套端口环332组成。本体331的内壁上设置有上导向凸筋38,内壁的中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小孔。而内套端口环332上设置有一圈轴向上的齿状突起,其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块。将齿状突起上的凸块卡入本体331内壁上的小孔中,构成了下导向凸筋39,由此组成了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之间的导向定位区。按压组件由外环套32,设置在外环套内的转动内套33,转动内套3内的按压杆件34和弹性部件35组成。
[0072]以下将上述构成的风口的操作情形依图10-12加以说明。
[0073]参照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处于全关状态时按压组件的工作图。此时按压杆件34上的导向凸起341停留在上导向凸筋的全闭定位阻止点382。在全闭状态下,使用者如用手按压后导风板,按压杆件34在按压的作用下行并压缩弹性部件35,导向凸起341从全闭定位阻止点382沿轴向下行至下导向凸筋39处后,继续下行并驱动转动内套3转动,至第一截止点392受阻停止。然后释放按压,导向凸起341沿轴向上行至上导向凸筋38后,继续上行并驱动转动内套33转动,至半开定位阻止点384受阻停止,完成了按压杆件34的一次伸长。按压杆件34的前端卡入后导风板37的卡口,可带动后导风板37的轴向前移,风口由全关变为半开状态。
[0074]参照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处于半开状态时按压组件的工作图。此时按压杆件34上的导向凸起341停留在半开定位阻止点384。在半开状态下,使用者如用手按压后导风板,按压杆件34在按压的作用下行并压缩弹性部件35,导向凸起341下行至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后,继续下行并驱动转动内套33转动,至第二截止点394受阻停止。然后释放按压,导向凸起341上行至第二上行凸筋385后,继续上行并驱动转动内套33转动,至全开定位阻止点386受阻停止,完成了按压杆件34的又一次伸长。按压杆件34的前端卡入后导风板37的卡口,可带动后导风板37的轴向前移,风口由半开变为全开状态。
[0075]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处于全开状态时按压组件的工作图。此时按压杆件34上的导向凸起341停留在全开定位阻止点386。在图7所示的在半开状态下,使用者如用手按压后导风板,按压杆件34在按压的作用下行并压缩弹性部件35,导向凸起341下行至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后,继续下行并驱动转动内套33转动,至第三截止点396受阻停止。然后释放按压,导向凸起341上行至全闭定位阻止点382,完成了按压杆件34的一次收缩,带动后导风板37的轴向后移,风口由全开变为全闭状态,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动作循环。
[007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本体331和内套端口环332可以制作成一体,即直接在转动内套内加工出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形成导向定位区。这种结构一体成型,不可拆卸,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结构,适用于不考虑风口返修的情况。
[007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均匀送风格栅13和固定板12和遮雨罩11可以制作成一体,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结构。
[007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后导风板37内侧设有一层静音棉,静音棉中间设置一卡口,可使按压组件与后导风板37卡在一起。且后导风板37上有一弧长约为风口周长四分之一的开口向上的弧形挡风板371,安装时弧形挡风板371应安装在靠地面位置,使引入的新风吹向上方。风口处于全闭状态时,弧形挡风板371可恰好收入风口。
[0079]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食用菌干燥装置4中热泵回路中的冷凝器连接的集气混合装置采用内管和套在内管外部的外管的双层结构,两者之间空隙为静压层,静压层起使气态制冷剂充分混合和稳压作用,外管内径dw和内管外径dn比值dw/dn应为3?4。为了提高扩散的均匀性和降低扩散阻力,排气孔口的直径应为集气混合装置内管直径的1/3。集气混合装置内管通过毛细管与三个气态制冷剂进口连接,为了减轻集气混合装置内管两端对气流组织的影响和毛细管之间的相互影响,两侧毛细管到集气混合装置内管两端的距离应为内管直径的4倍,即4dn,两相邻毛细管之间的距离应为2.5dn?3.5dn。同理,集液混合装置同样采用内外双层管结构,两者之间空隙为静压层,静压层起使液态制冷剂充分混合的作用,外管内径dw和内管外径dn比值dw/dn应在2?3之间。为了提高流动的均匀性和降低流动阻力,排液孔口的直径应为集气混合装置内管直径的1/2。集液混合装置内管通过毛细管冷凝器出口连接,为了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及减轻集液混合装置内管两端和毛细管之间的互相影响,两侧毛细管到集液混合装置内管两端的距离应为内管直径的1.5倍,即1.5dn,两相邻毛细管之间的距离应为Idn?2dn。
[008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食用菌干燥装置4壳体由2_不锈钢制作,采用双层保温结构,保温层采用高分子高温隔热棉保温。食用菌干燥装置4宽度为2米,深度为1.8米,高度为2.8米(包括底脚轮)。采用双门结构,配门扣,拉手及观察窗口 ;底部配有脚轮,方便设备移动。干燥工作间413内壁采用不锈钢板制作,使室内清洁、无尘,有效尺寸为宽1.5米,高1.3米,深1.2米,按4层分布。根据相关行业要求干燥工作间413的空气流速为0.15?0.45m/s,则空气预热器42的送风量为843?2528m3/h。送风孔板46的空口出流速度不宜过大,本实用新型推荐取值0.8?1.5m/s,取孔板开孔率30%,开孔直径5mm,计算得孔板的有效出流面积为0.47 Ilf,所需开孔数为23949个;回风孔板47参数与送风孔板46相同。
[0081]本实用新型中,空气预热器42采用太阳能集热板-空气源热泵-辅助电加热的梯级供能结构,当白天晴朗、阳光充足时,利用太阳能集热板预热空气;当夜间或白天阴雨天气时,采用空气源热泵预热空气;当在寒冷的冬天,气温过低时,太阳能集热板和空气源热泵不能满足空气预热的需要,则采用辅助电加热空气。梯级供能实现食用菌干燥装置终年可连续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0082]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能灵敏地实时测出干燥工作间413内部的空气流压力值,为操作者使用何种送风模式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当食用菌干燥初期时,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显示的压力值过低,不满足干燥要求,则使用外界新风引入装置I和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来以全新风干燥食用菌,同时配以使用全热交换器2使回风与新风实现热交换;当干燥继续进行,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显示的压力值达到设定工作值时,即可撤去外界新风引入装置1、全热交换器2和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 3,实现直接利用回风自循环干燥模式。两种模式交替使用,分别通过三通阀49使用两种送风模式。
[0083]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介绍说明,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只要是相关技术人员对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或改进,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界新风引入装置(I)、全热交换器(2)、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3)、食用菌干燥装置(4)和引风机(5),所述外界新风引入装置(I)与全热交换器(2)的新风引入口(21)连接,所述全热交换器(2)的新风出风口(23)与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3)连接,所述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3)的出风端与食用菌干燥装置(4 )的空气进风口( 41)连接,所述食用菌干燥装置(4 )的出风端通过引风机(5)与全热交换器(2)的回风口(22)连接; 所述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3)包括与全热交换器(2)的新风出风口(23)连接的前导风板(31)、一端与所述前导风板(31)连接的按压组件、与所述按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的后导风板(37),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外环套(32)、设置在所述外环套(32)—端的端盖(36),设置在外环套(32)内的转动内套(33)、设置在所述转动内套(33)内的按压杆件(34)和弹性部件(35),所述按压杆件(34)的一端依次穿过转动内套(33)和外环套(32)端部的通孔后与后导风板(3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35)连接,受压的弹性部件(35)安装在按压杆件(34)与端盖(36)之间,端盖(36)安装在前导风板(31)上; 所述转动内套(33 )能绕按压杆件(34 )轴心转动,在轴向上不可相对外环套(32 )移动,按压杆件(34 )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转动内套(33 )往复运动,压缩或释放弹性部件(35 ),但不能绕轴向转动,按压杆件(34)的轴向往复运动中,上行方向为杆件伸展方向,下行方向为杆件收缩方向;按压杆件(34)中部设置有导向凸起(341),转动内套(33)内壁上设置有上导向凸筋(38)和下导向凸筋(39),所述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之间的区域为导向定位区,所述导向凸起(341)随同按压杆件(34)在导向定位区内作轴向往复运动,分别通过对上导向凸筋和下导向凸筋驱动转动内套(33)绕按压杆件(34)轴心转动,导向凸起(341)在上导向凸筋处定位,使按压杆件(34 )在轴向上伸缩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干燥装置(4 )包括干燥室、平行设置在所述干燥室内的送风孔板(46 )和回风孔板(47 )、设置在所述干燥室四周且依次连通的空气进风口(41)、空气预热器(42)、导流板(43)、变截面风道(44),以及设置在所述回风孔板(47)出风口的三通阀(49),所述送风孔板(46)和回风孔板(47)将干燥室分割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两侧的送风静压空间(411)、回风静压空间(412)和中间的干燥工作间(413),所述空气预热器(42)位于回风静压空间(412)的外侧,所述变截面风道(44 )的出口与送风静压空间(4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作间(413)中设置有空气流压力传感器(45),所述送风孔板(45)的入口与回风孔板(46)的出口均设有导流装置(4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按压式可调节风量风口(3)中,上导向凸筋(38)由两段完全相同的凸筋首尾连接而成,每段凸筋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凸筋(381)、全闭定位阻止点(382)、第一上行凸筋(383)、半开定位阻止点(384)、第二上行凸筋(385)、全开定位阻止点(386),所述全闭定位阻止点(382)与竖直凸筋(381)底端连接,全开定位阻止点(386)与另一段凸筋的竖直凸筋(381)顶端连接,从而构成封闭的上导向凸筋(38); 所述下导向凸筋(39)也由两段完全相同的凸筋首尾连接而成,每段凸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第一截止点(392)、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第二截止点(394)、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第三截止点(396),所述第一截止点(392)与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的末端连接,第二截止点(394)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的末端连接,第三截止点(396)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的末端连接,第三截止点(396)还与另一段凸筋的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的初始端连接,从而构成完整的下导向凸筋(39); 所述全闭定位阻止点(382)与第一下行导向凸筋(391),第一截止点(392)与第一上行凸筋(383),半开定位阻止点(384)与第二下行导向凸筋(393),第二截止点(394)与第二上行凸筋(385),以及全开定位阻止点(386)与第三下行导向凸筋(395),均在转动内套(33)的轴向上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35)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所述按压杆件(34)—端的截面形状与外环套(32)端部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按压杆件(34)在通孔的限制下,不能绕其轴心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内套(33)包括本体(331)和安装在所述本体(331)临近前导风板(31) —端的内套端口环(332 ),所述本体(331)内壁上设置有上导向凸筋(38 ),所述内套端口环(332 )上设置有轴向上的齿状突起,所述齿状突起卡入本体(331)内壁中,构成了下导向凸筋(39)。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杆件(34)中部设置有以杆件轴心为中心对称的两个导向凸起(341)。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风板(37)上设置有一开口向上的弧形挡风板(371)。
【文档编号】A23B7/02GK204014952SQ201420367227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张忠斌, 黄虎, 徐丽花, 姚喻晨, 蔡锦羽, 毛一名, 王鹏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