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砖表面发花裹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768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砖表面发花裹膜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砖表面发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砖表面发花裹膜设备。



背景技术:

茯砖茶是最具特色的黑茶产品,“发花”是茯砖茶特征性标志,也是其生产的关键技术,通过发酵形成的“金花菌”(学名冠突散囊菌),在显微镜下呈金黄色,形状球形,它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能够在紧压茶内生长发育,分泌一系列酶,促使茶叶中物质转化,从而形成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成分。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的特色有益菌,传统茯砖茶仅在茶砖内部有肉眼可见的金黄色冠突散囊菌孢子,而在茶砖表面无法生长冠突散囊菌孢子,这与砖茶的包裹材料有很大关系,目前鲜有的研究多采用PE材质的保鲜膜膜层将茶砖包裹起来进行发酵处理,但采用此材料发酵后的茶砖容易造成污染,且茶砖表面发白,金花量少,感官非常差,且无法形成产业化。为此,实用新型人经过创造性的工作,实用新型了一种用于茯砖茶表面发花用的包裹膜材,并在另一专利申请“一种茯砖茶表面发花用发酵袋”中公开,此种膜材制备后,采用现有的裹膜工艺及设备无法直接对茶砖膜材进行热封切割,本工艺所采用的膜材为30-70g/㎡,较一般热封切材料厚,所有常规热封切设备很难完全切断,相邻两包裹袋会出现粘连现象较为严重,需要人工辅助才能解决,严重影响切割刀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砖茶表面发花难以实现自动包裹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砖表面发花裹膜设备。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砖茶表面发花裹膜设备,包括输送装置、制袋整形装置、封膜装置、切割装置及发花膜卷材,所述制袋整形装置、封膜装置和切割装置依次沿茶砖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设备上还设有一打孔装置,所述发花膜卷材中的发花膜首先经所述打孔装置制孔,再通过所述制袋整形装置将发花膜整形成长筒状结构,然后依次经所述封膜装置和切割装置将筒状的发花膜进行封装和切断处理;其中所述切割装置为冷切装置。

所述打孔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针辊和胶辊,所述针辊与胶辊形成同步对向旋转,所述发花膜卷材中的发花膜贯穿所述针辊与胶辊之间的间隙,所述针辊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针头,所述针头与所述胶辊表面形成针刺配合。

所述打孔装置设置于所述制袋整形装置的下方。

所述针辊上针头分布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

所述发花膜卷材由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组成,其上经所述打孔装置制成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的多个透气孔,经制袋后其克重30~70克/平方米。

所述封膜装置包括背封装置和横封装置,所述背封装置靠近所述制袋整形装置设置,所述背封装置和横封装置均为热封制袋。

所述切割装置为钨钢刀冷却切割装置,用于对相邻两砖茶包裹袋之间的发花膜进行切断处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将发花膜进行依次打孔、茶砖制袋和切割处理工艺,由于发花膜材需要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相对普通膜材较厚些,在将打孔处理后的发花膜进行制袋时,首先进行发花膜的整形,然后再进行封装、切割处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将封装和切割进行了分离处置,其中的切割工艺为冷切割工艺,很好的解决了针对热熔切割工艺中难以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花膜材的封膜切割现状,提高了发花膜的制袋效率,保证茶砖的表面发花效果。

B.本实用新型采用针辊和胶辊两旋转对辊结构,实现对发花膜的自动打孔处理,得到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的发花膜,发花膜采用三层具有不同功能的膜层,适合茶砖的表面发花,通过先封膜再冷切的工艺实现对茶砖包裹袋的快速切割。

C.本实用新型将打孔装置与封膜设备整合为一体,可根据封膜产品的数量,随用随处理,防止发花膜材提前打孔后,使其在存放过程中孔径缩小或变形问题,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产品的需求,只需更换针辊即可随时调整打孔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茶砖表面发花裹膜工艺流程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茶砖表面发花裹膜设备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打孔装置两对辊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发花膜的俯视图;

图6是发花膜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装置;2-制袋整形装置;3-封膜装置,31-背封装置,32-横封装置;4-切割装置;5-打孔装置,51-针辊,52-胶辊;6-发花膜卷材,61-发花膜,611-亲水型膜层,612-透气型膜层,613-疏水型膜层;7-茶砖;8-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砖茶表面发花裹膜设备,包括输送装置1、制袋整形装置2、封膜装置3、切割装置4及发花膜卷材6,制袋整形装置2、封膜装置3和切割装置4依次沿茶砖7输送方向设置于输送装置1上,制袋整形装置2的下方还设有打孔装置5,打孔装置5包括平行设置的针辊51和胶辊52,如图4所示,针辊51与胶辊52形成同步对向旋转,发花膜卷材6中的发花膜61贯穿针辊51和胶辊52之间的间隙,并与制袋整形装置2连接,针辊5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针头,针头与胶辊52表面形成针刺配合。发花膜61在针辊51的驱动下实现表面打孔,然后经制袋整形装置2进入后面的封膜制袋和切割。经切割后的独立的茶砖从输送装置上输出。

图4中在针辊51上针头分布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可为发花膜61进行快速打孔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封膜装置3包括背封装置31和横封装置32,背封装置31靠近制袋整形装置2设置,背封装置31和横封装置32均为热封制袋。发花膜经打孔处理后被整形成筒状,然后依次进行背封和茶砖两端的横封处理,最后经切割装置切割将各个茶砖分离开。这里的切割装置4为钨钢刀冷却切割装置,用于对相邻两砖茶包裹袋之间的六层发花膜进行切断处理。

具体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成型好的茶砖间隔设置在输送装置上匀速输送;

S2将发花膜61制成卷材套置在滚轴上;

如图6所示,其中发花膜61包括亲水型膜层611、透气型膜层612和疏水型膜层613,经制袋后形成具有亲水型内膜层、透气型中间膜层和疏水型外膜层的包裹袋,发花膜61上成型有多个针孔8,如图5所示。

S3发花膜经打孔装置制孔后进入制袋整形装置,将发花膜制成筒状;

对发花膜61进行打孔处理,形成的针孔8孔密度为5000~7000个/平方米的发花膜61,包裹袋的克重30~70克/平方米,优选50克/平方米。

其中透气型膜层612优选为PE透气膜层,其孔密度优选为6000个/平方米,其克重5~10g克/平方米,优选克重8克/平方米,可以使包裹袋内外保持气体交换,使包裹袋内保持一个良好的发酵环境。

其中亲水型膜层611为亲水型无纺布,疏水型膜层613为疏水型无纺布,其孔密度均优选为6000个/平方米,其克重12.5~30g/平方米,优选克重为20g/平方米,其材质均采用PP材质的进口丙纶。所制得的包裹袋盛装紧压茶砖的重量为10g~5kg。

本实用新型将打孔装置与封膜装置整合为一体,首先将发花膜制成卷材,这样可根据封装产品的数量,随用随处理,防止发花膜材提前打孔后,使其在存放过程中孔径缩小或变形问题等问题。

S4茶砖7经输送至筒状发花膜61中,并与筒状发花膜61同步向前输送;

S5筒状发花膜61经封膜装置3对每个茶砖7进行独立封装,制得包裹袋;

S6包裹袋包裹着茶砖同步输送至切膜装置进行冷切割处理,将茶砖之间的包裹膜层切断,即完成茶砖发花膜的包裹。

针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层包裹发花膜材,采用现有包膜工艺往往出现熔融封膜效果不好、切割不断的现象,需要人工进行辅助工作。在对包裹有茶砖的包裹袋进行切割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钨钢刀冷切割工艺,在对包裹袋上切割后且留有易撕口,方便将包裹袋撕开。

本实用新型将发花膜进行依次打孔、茶砖制袋和切割处理工艺,由于发花膜材需要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相对普通膜材较厚些,在将打孔处理后的发花膜进行制袋时,首先进行发花膜的整形,然后再进行封装切割处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将封装和切割进行了分离处置,其中的切割工艺为冷切割工艺,很好的解决了针对热熔切割工艺中难以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花膜材的封装切割现状,提高了发花膜的制袋效率,保证茶砖的表面发花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