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66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干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



背景技术:

豆制品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植物蛋白制品,而豆干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也是豆腐干的简称,是用大豆掺以其他原料做成的风味休闲类小食。豆干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先将大豆磨成豆浆后进行点卤,然后经蹲脑、浇制、压榨、切块等工序制成片状的豆干坯,豆干坯后续必须经过卤制工序进行入味才能获得良好的口感。

目前,国内市场豆制品的卤制,通常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生产,将卤水和待卤制品直接倒进单独的卤制桶中,卤制后用手揭开桶盖,再用漏勺或者其他网状物将卤制品捞出,倒出卤水,这样的操作过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卤水的添加完全是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素质来进行操作,除了劳动强度大外,还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无法对卤制过程进行有效的温控,给各环节都容易造成污染,无法保证卤制品的卫生状况,且质量得不到保证,既不利于卤制品的保存,还可能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经检索,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314026U,授权公告日:2013年12月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卤制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卤制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卤制箱,卤制箱内设置有物料输送装置,卤制箱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第一循环泵与至少一个卤液加热储存罐的进口连通,卤液加热储存罐的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泵与卤制箱的进液口连通,卤液加热储存罐通过蒸汽加热管与蒸汽加热系统连通。该申请案采用外部循环系统单独对卤制箱内的卤液进行循环加热,加热过程需不断进行卤液的抽取和重新注入,加热环节容易造成卤液的污染。

又如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692369U,授权公告日2014年7月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智能型自动点卤机,该申请案公开了智能型自动点卤机,整个装置通过安装架固定在薄千张生产线的高处,设有的点卤桶通过进浆管连成一体,点卤桶的盖上固定有搅拌电机,浮球连续式液位计,点卤桶上插有温度计,卤水桶通过卤水进料管和气动阀与点卤桶连接,卤水桶下端的出料口配有气动阀,气动阀分别与输送管连接,点卤桶下端固定有安装架。该申请案在点卤过程中各点卤桶的质量保持一致,并可根据产量增设点卤桶与流水线配套,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该申请案适用于豆浆的点卤与输送制作,无法满足豆干卤制时不同卤料的分别添加,以及新卤、老卤间的循环利用过程,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豆干卤制过程中劳动强度大、无法有效进行温控、卤液容易被污染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通过系统化控制可以实现同时对大批量豆干进行卤制,且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和合理的循环利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卤制桶,卤制桶底部由支架腿支撑,还包括新卤存储桶和老卤存储桶,所述新卤存储桶上设置有新卤输送管,新卤输送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新卤分管,每根新卤分管与对应的卤制桶相连通;

所述老卤存储桶上设置有老卤输送管,老卤输送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老卤分管,每根老卤分管也与对应的卤制桶相连通,每根老卤分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卤制桶底部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同样设置有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卤水过滤桶,出液管与所述卤水过滤桶相连通,卤水过滤桶与老卤存储桶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新卤分管上也设置有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卤水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双层滤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包括至少两个卤水过滤桶,每个卤水过滤桶依次相连通构成多级过滤机构,第一级卤水过滤桶与上述出液管相连通,最后一级卤水过滤桶与老卤存储桶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蒸汽分管,每根蒸汽分管对应与每个卤制桶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新卤分管和老卤分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卤制桶顶部设置有温度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卤制桶顶部设置有液位显示计。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包括新卤存储桶和老卤存储桶,新卤存储桶上设置有新卤输送管,新卤输送管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新卤分管,每根新卤分管对应与每个卤制桶相连通,老卤存储桶上设置有老卤输送管,老卤输送管上设置有三个老卤分管,每根老卤分管对应与每个卤制桶相连通;在进行卤液添加时,通过动力泵驱动即可同时实现对多个卤制桶内的卤液添加,不需人工手动单独添加,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每根新卤分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可以单独控制每根新卤分管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每根老卤分管上也设置有控制阀,可以单独控制每根老卤分管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实际加工时根据生产需要,通过打开或关闭不同的控制阀可以实现对某一个或某多个卤制桶的单独控制,加工过程更加灵活。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包括蒸汽管道,蒸汽管道上同样对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蒸汽分管,每根蒸汽分管对应与每个卤制桶相连通,每根蒸汽分管上同样设置有控制阀,可以控制蒸汽分管的开启与关闭。蒸汽管道内充满高温蒸汽,采用高温蒸汽直接对内部卤液加热保温,操作较为简便,卤液不需要单独抽取进行加热后再重新注入,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通过打开或关闭不同蒸汽分管上的控制阀,可以实现单独对某一个或某多个卤制桶的加热控制,灵活实现对卤液的有效温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还包括卤水过滤桶,卤制桶底部设置有出液管,该出液管与卤水过滤桶相连通,卤水过滤桶与老卤存储桶之间通过输送管道相连通,当卤制过程结束,将卤制好的豆干捞出以后,打开出液管上的控制阀,将经卤制后的卤液输送到卤水过滤桶中,卤水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双层滤布,可以对卤液进行双重有效过滤,去除豆干及卤料残渣等,过滤后的卤水清液静置一夜后,经动力泵驱动注入到老卤存储桶内,实现了卤液的循环利用,有效避免了卤液浪费,且新卤、老卤的转换过程简单,无需手工操作,干净卫生。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卤制桶;101、支架腿;102、出液管;103、温度表;2、新卤存储桶;201、新卤输送管;202、新卤分管;3、蒸汽管道;4、老卤存储桶;401、老卤输送管;402、老卤分管;403、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卤制桶1,卤制桶1底部由支架腿101支撑,还包括新卤存储桶2和老卤存储桶4,新卤存储桶2上设置有新卤输送管201,新卤输送管201上设置有动力泵,用于驱动新卤存储桶2内的卤液输送,新卤输送管20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新卤分管202,每根新卤分管202与对应的卤制桶1相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卤制桶1共设置有三个,新卤输送管201上对应设置有三个新卤分管202,每根新卤分管202对应与每个卤制桶1相连通,每根新卤分管202上均设置有控制阀403,可以单独控制每根新卤分管202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每根新卤分管202上还设置有流量计,用于监测卤液输送的流量。

同样地,老卤存储桶4上设置有老卤输送管401,老卤输送管401上也设置有动力泵,用于驱动老卤存储桶4内的卤液输送,老卤输送管401上设置有三个老卤分管402,每根老卤分管402与对应的每个卤制桶1相连通,每根老卤分管402上均设置有控制阀403,可以单独控制每根老卤分管402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每根老卤分管402上也设置有流量计,用于监测卤液输送的流量。

本实施例中每个卤制桶1底部还设置有出液管102,每根出液管102上同样设置有控制阀403,三根出液管102集合到统一的排出管道上,该排出管道与卤水过滤桶相连通,卤水过滤桶用于对经卤制过后的卤液进行过滤静置,该卤水过滤桶与老卤存储桶4之间通过输送管道相连通,该输送管道上也设置有动力泵,用于驱动卤水过滤桶内的卤液向老卤存储桶4内输送。

豆干在进行卤制加工时,为保证豆干在保存丰富营养成分的同时还获得良好的口感,对豆干的卤制程序要求较为严格,豆干先经新卤的卤液卤制一段时间,然后必须加入老卤,老卤与新卤的卤液混合后再对豆干继续卤制,其中新卤在卤制豆干后再过滤静置得到的卤水清液即为老卤,即新卤经卤制加工后可以循环利用转换为老卤使用。传统的豆干卤制加工没有形成完整的加工系统,需要人工操作,首先单独向每个卤制桶1中添加新卤,然后经卤制搅拌后再手动添加适量的老卤,添加的分量和时机完全依靠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定,无法有效控制;且新卤和老卤之间的过滤转换也完全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极大,容易出现卤水添加不及时或卤水分量不适宜的问题,人工各工序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卤液的污染。

本实施例的豆干卤制系统还包括蒸汽管道3,蒸汽管道3上同样对应设置有三个蒸汽分管,每根蒸汽分管对应与每个卤制桶1相连通,每根蒸汽分管上同样设置有控制阀403,可以控制蒸汽分管的开启与关闭。蒸汽管道3内充满高温蒸汽,用于保持卤制桶1内的卤制温度,采用高温蒸汽直接对内部卤液加热保温,操作较为简便,卤液不需要单独抽取进行加热后再重新注入,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本实施例中卤制桶1顶部设置有温度表103,时刻反映卤制桶1内的卤液温度,到达工艺要求的温度后,关闭蒸汽分管上的控制阀403即可暂停加热,需要加热时重新打开蒸汽分管上的控制阀403即可持续加热,且通过打开或关闭不同蒸汽分管上的控制阀403,可以实现单独对某一个或某多个卤制桶1的加热控制,灵活实现对卤液的有效温控。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在进行卤制加工时,打开新卤分管202上的控制阀403,通过动力泵驱动使得新卤存储桶2内的新卤依次自动输送到每个卤制桶1内,新卤分管202上设置有流量计,可以对输送的流量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卤液输送分量,卤制桶1顶部还设置有液位显示计,用于显示卤制桶1内卤液的液位高度,当到达工艺要求的液位高度时,关闭新卤分管202上的控制阀403停止新卤的注入;注入新卤的过程中可同时打开蒸汽管道3进行新卤的加热保温;然后将豆干倒入卤制桶1中进行卤制;当需要注入老卤时,打开老卤分管402上的控制阀403,动力泵驱动使得老卤存储桶4内的卤液依次自动输送到每个卤制桶1内,老卤分管402上也设置有流量计,可以对输送的流量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卤液输送分量,老卤添加结束时关闭老卤分管402上的控制阀403即可。当卤制过程结束,将卤制好的豆干捞出以后,打开出液管102上的控制阀403,将经卤制后的卤液输送到卤水过滤桶中,卤水过滤桶内部设置有双层滤布,可以对卤液进行双重有效过滤,去除豆干及卤料残渣等,过滤后的卤水清液静置一夜后,经动力泵驱动注入到老卤存储桶4内进行循环利用,有效避免了卤液浪费,且新卤、老卤的转换过程简单,无需手工操作,干净卫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卤水过滤桶采用多级过滤形式,包含至少两个卤水过滤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卤水过滤桶,且三个卤水过滤桶依次相连通构成三级过滤机构。每个卤制桶1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02,每根出液管102上设置有控制阀403,三根出液管102集合到统一的排出管道上,该排出管道与第一级卤水过滤桶相连通,第一级卤水过滤桶依次与第二级、第三级卤水过滤桶相连通,对出液管102排出的卤液进行三级过滤,第三级卤水过滤桶再与老卤存储桶4相连通,将三级过滤后的卤水清液注入到老卤存储桶4内,过滤效果更为优化。

本实施例的一种能对卤液进行有效温控及循环利用的豆干卤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卤制桶1的数量,也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不同的控制阀403实现对某一个或某多个卤制桶1的单独控制,加工过程更加灵活;将卤制过程中不同卤液的添加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卤制品的卫生状况;且本实施例结构设计简单,设备成本低,适宜行业内推广。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