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包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411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包子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型包子机。



背景技术:

包子是人们生活中喜爱的食品之一,目前多数的包子店仍然是以手工制作包子为主,手工制作较慢,包子大小不一,卖相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市场上应运而生了自动包子机,包子机主要由输面系统、输馅系统、成型系统以及传送系统组成,输面系统通过输面绞龙将面团做成面管,同时输馅系统通过输馅长管和输馅管将馅料注入至面管内,再由成型系统切断面管,从而形成单个包子,下落至传送系统上,最终由传送机构输送。

输面系统是包子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皮的筋性、包子的口感等都取决于输面系统,输面系统中,输面绞龙又是其核心部件,目前输面系统有两种形式,即输面绞龙卧式或立式两种状态(如图1所示),其中,1)输面绞龙水平放置,此种结构下面量小,加面后需要人工推面,以辅助输面绞龙挤压面团,同时输面绞龙的力度大,易伤面筋;2)输面绞龙为垂直单绞龙或双绞龙,此种结构,相较于卧式输面系统而言,对面筋的伤害较小,但面筋的柔软性较差,不够筋道,包子蒸出来后易开裂、掉底和露馅等、口感也较差。

输馅系统中因输馅绞龙的高速旋转,带动馅料一起旋转,部分馅料因离心力作用无法进入输馅长管,进馅时需人工辅助;同时粘接在内壁上的馅料需要人工刮除,进馅过程不仅效率较慢,而且还要人工辅助,增加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包子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包子机,包括输面系统和输馅系统,所述输面系统包括进面斗以及与进面斗连通的盛面箱,所述盛面箱内设有输面绞龙,所述输面绞龙为倾斜状,所述盛面箱的其中一侧与成型斗连通,所述成型斗内部设有输馅管;所述输馅系统包括进馅斗及其内部的输馅绞龙,所述输馅绞龙的叶片上连接有刮料杆,所述刮料杆包括互成钝角的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进馅斗内壁相切,所述进馅斗上设有引馅机构,所述引馅机构包括第一引馅杆、第二引馅杆以及水平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馅杆与水平杆呈T型,且水平杆两端头固定在进馅斗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馅杆与进馅斗的中心线平行,且第一引馅杆的底端位于叶片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馅杆位于进馅斗下部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馅斗下端通过输馅长管与输馅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面绞龙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夹角为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设计输面绞龙为倾斜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便于下面,不需要人工推面,可自动推面,增加了面团的筋性和柔软性,成型后包子的口感较好;

2、刮料杆能刮除粘接在进馅斗内壁上的馅料,使馅料更容易进入进馅斗下端,最终进入输馅长管;

3、引馅机构使得部分随输馅绞龙一起旋转的馅料,在旋转过程中,碰撞到第一引馅杆与第二引馅杆时,更容易掉落至进馅都下端,方便进馅;

4、提高下面和进馅的效率,不需要人工辅助进馅,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输面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进面斗1;盛面箱2;成型斗3;进馅斗4;输馅绞龙5;叶片51;刮料杆52;第一引馅杆6;第二引馅杆7;水平杆8;输馅长管9;输面绞龙1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是简化的示意图,仅用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型包子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输面系统和输馅系统,包子机的其他结构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输面系统包括进面斗1以及与进面斗连通的盛面箱2,所述盛面箱2内设有输面绞龙10,盛面箱2的其中一侧与成型斗3相连通,所述成型斗3内部设有输馅管,本设计的输面绞龙10为倾斜状,即输面绞龙10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60°为最佳状态,这种状态相较于卧式状态,面团的下面量最大,不需要人工辅助推面,输面绞龙力度适中,不伤面,相较于立式状态,在面团成型前,对面团的自动推面,模拟手工揉面,可增加面团的筋性和柔软性,口感较好,包子的成品率也较高;

所述输馅系统包括进馅斗4及其内部的输馅绞龙5,所述进馅斗4的下端通过输馅长管9与输馅管相连通,输馅系统的改进在于:在输馅绞龙的叶片51上端连接有刮料杆52,所述刮料杆52包括互成钝角的水平部和倾斜部,其倾斜部与进馅斗4内壁相切,水平部与叶片51为焊接固定,这样当输馅绞龙5旋转时,通过刮料杆52可将进馅斗内壁上残留的馅料刮除,刮掉的馅料落入进馅斗下部,便于进馅,最终由输馅长管9输送至输馅管内,再由输馅管注入至面管内,经切割成型为单个的包子,所述进馅斗上还设有引馅机构,所述引馅机构包括第一引馅杆6、第二引馅杆7以及水平杆8,其中,第一引馅杆6与水平杆8呈T型,且水平杆8两端头分别固接在进馅斗4顶端,所述第一引馅杆6与进馅斗4的中心线平行,而且第一引馅杆6的底端位于叶片51的上方,防止叶片旋转时与第一引馅杆干涉,所述第二引馅杆7通过焊接固定在进馅斗下部的内壁上,即沿进馅斗内壁的轴向固定,设计引馅机构的目的在于:因输馅绞龙的高速旋转,部分馅料因离心力作用,无法下落至进馅斗底端,而这部分馅料在旋转时碰撞到第一引馅杆与第二引馅杆上时,其中一部分直接掉落至进馅斗下端,另一部分散落粘接在进馅斗内壁上,经由刮料杆刮除,最终全部进入输馅长管内。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