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茶叶晾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775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式茶叶晾晒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晾晒机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小型茶叶加工厂在茶叶晾晒环节中可自动循环传送茶叶进行晾晒的机构。



背景技术:

茶叶的晾晒过程现在一般称为萎凋,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目前茶叶萎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机械传动进行萎凋,主要是大型带传动式茶叶萎凋槽;另一种是传统晾晒架,依靠茶叶中水分的自然蒸发进行萎凋。

大型带传动式茶叶萎凋槽主要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大型茶叶生产厂,通常借助良好的通风设施,萎凋速度快,占地面积大,需要较大的厂房,且萎凋过程中不便对茶叶进行挑拣。传统晾晒架进行茶叶萎凋,茶叶的取放不方便,挑拣不方便,需要人工时常将茶叶搬上搬下,费时费力,摊晒时同样占地面积大,同一批次的茶叶通风不均匀,以致茶叶萎凋程度不均匀,且萎凋用时较长。

厂房面积小、茶叶加工量小的小厂房多采用传统晾晒架,茶叶取放费时费力,挑拣过程麻烦,晾晒程度不匀,效率低,不但对茶叶的质量有影响,还费时费力,工作人员劳动程度高。因此,针对小厂房茶叶加工方式,急需一种使茶叶取放方便、使茶叶晾晒均匀、便于人工挑拣茶叶、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并提高晾晒效率的茶叶晾晒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茶叶取放方便、使茶叶晾晒均匀、便于人工挑拣茶叶、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并提高晾晒效率的茶叶晾晒设备。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式茶叶晾晒机构,包括支撑架,脚轮系统,传输带,带座轴承,滚筒,提升装置,侧挡板,接料斗,链条,链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角钢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所述脚轮系统安装在支撑架下方,由提升装置一侧的两个定向轮和另一侧的两个万向轮构成,由人推动机构,用脚蹬地,腿部发力驱动;所述滚筒用于支撑、张紧传输带,并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提升装置与链轮配合安装,由提升斗、连杆和链条构成,并通过轴与带座轴承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侧挡板由钢板构成,位于传输带两侧边沿的上方,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接料斗位于提升装置的下方,固定在支撑架上;茶叶晾晒机构设有由角钢构成的支撑架,用于其他部分的安装、固定;茶叶晾晒机构设有通过人力驱动的由提升装置一侧的两个定向轮和另一侧的两个万向轮构成的脚轮系统;茶叶晾晒机构设有滚筒,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支撑架上,张紧并带动传输带转动;茶叶晾晒机构设有提升装置,由提升斗、连杆和链条构成,通过链轮与带座轴承安装在支撑架上,经过电机的带动进行顺时针转动,其中提升斗与连杆相连接,并依靠连杆安装在两排链条之间;茶叶晾晒机构设有由钢板构成的侧挡板,安装在支撑架上,每一层横板分别在每层传输带边沿的上方;茶叶晾晒机构设有接料斗,在提升装置的下方,安装在支撑架上,在提升装置转动过程中,提升斗从接料斗斗内经过并且二者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传统晾晒架相比,本晾晒机构通过循环晾晒的方式使得茶叶晾晒程度均匀、取放方便、便于挑拣、晾晒效率高;与大型萎凋设备相比,本晾晒机构占地面积小,设有脚轮,便于移动,适应性强;与大型萎凋设备采用大功率电机驱动设备相比,本晾晒机构采用小功率电机带动链条驱动,结构简单,成本费用低,操作简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小型茶叶加工厂加工过程中的萎凋环节,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料斗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提升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挡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循环式茶叶晾晒机构,包括由角钢通过螺栓连接构成的支撑架2,由两个定向轮和两个万向轮构成的脚轮系统1,传输带3,带座轴承4,滚筒,由提升斗11、连杆12和链条13构成的提升装置6,侧挡板5,接料斗10,链条7,链轮8,电机9。所述支撑架2上安装有带座轴承4、接料斗10、侧挡板5、电机9、脚轮系统1等,用于支撑、固定其他部分;所述脚轮系统1安装在支撑架下方,由提升装置6一侧的两个定向轮和另一侧的两个万向轮构成,由人推动机构,用脚蹬地,腿部发力驱动;所述滚筒用于支撑、张紧传输带3,并通过带座轴承4安装在支撑架2上;所述提升装置6与链轮8配合安装,通过轴与带座轴承安装在支撑架2上,传递来自电机9的动力完成提升装置6运转;所述侧挡板5由钢板构成,位于传输带3两侧边沿的上方,安装在支撑架2上;所述接料斗10位于提升装置6的下方,固定在支撑架2上。

链条7通过链轮8传递来自电机9的动力,同时又通过链轮8将动力传递到提升装置与传输带部分,利用电机9逆时针转动和采用链条7内外侧分别接触不同链轮8的方式,提升装置6和最底层传输带3均为顺时针运转,且相邻层传输带3传输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的滚筒,在动力传递端伸出支撑架外的部分安装一个链轮8,传递来自链条7的动力,进行自身转动,同时带动传输带3转动。

相邻传输带3转动方向相反,且相邻传输带之间在水平方向相互错开200毫米,茶叶在传输带上传输,传输至传输带末端时掉落到下一层的传输带上,直至掉落到最底层传输带,最底层传输带水平方向较其上方传输带长200毫米,其茶叶掉落端与上一层传输带接茶叶端竖直方向对齐,完成茶叶的层层掉落。

如图5所示的提升装置6在电机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茶叶经过最底层传输带的传输后掉落至提升斗11和接料斗10中,接料斗10中的茶叶在提升斗11运转至接料斗10内部时,与提升斗11接触并进入到提升斗11中,提升斗11载着来自最底层传输带和接料斗10中的茶叶,随着提升装置6的运转将茶叶向上提升,提升至最上层传输带上方时,利用链轮改变提升斗11传输方向,进而茶叶掉落至最上层的传输带,完成茶叶提升,

如图6所示的侧挡板5由钢板构成,包括五个横板14和两个立板15,每个横板14对应一个传输带3,在传输带边沿的上方,立板15将4个横板14连接并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上,茶叶在传输带3上传输时,侧挡板5阻止茶叶通过传输带3边沿掉落到机构外。

脚轮系统1靠人力实现驱动,其包括安装于提升装置6端的两个万向轮和安装于另一侧的两个定向轮,承受整体机构的重量,通过人力控制两个万向轮转向来控制晾晒机构移动方向。

在使用时,晾茶工人启动电机,然后从传输带一端将茶叶倒落至机构中,直至每个传输带上都充满茶叶,晾晒过程中晾茶工人在传输带一端对茶叶进行挑拣,同时对茶叶晾晒程度进行判定;行进时,晾茶工人手动推动机构,依靠脚轮系统完成机构的移动和转向。

在使用时,为提高晾晒效率,亦可在图2所示机构的左侧增加送风装置,提高空气流通速度,吹走湿气,进一步提高晾晒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