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615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



背景技术:

黄芽茶加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手工杀青锅杀青→草纸初包闷黄→杀青锅再杀青→草纸再复包→杀青锅炒制→簸箕上堆积摊放→杀青锅四炒做形→簸箕上再堆积摊放→烘笼烘焙。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商品生产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不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和稳定了产品质量,同时食品安全、清洁卫生条件也得到保证。上述黄芽茶加工工艺主要存在工艺复杂难掌握,工艺技术凭经验掌握,产品质量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成本奇高的问题。以初包闷黄为例,每次投叶量0.125-0.15公斤,用草纸包好后进行自动闷黄,由于保温受限,包内温度降低快,自动氧化、水解不充分,需多次闷黄;包面与包心温度不一,闷黄不均匀;而且加工周期太长,从鲜叶到干茶需3-4天时间,一个熟练技师一天加工黄芽干茶不足2斤,这些造成了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奇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影响整个黄茶产业发展。黄芽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香气清鲜,甜香显著,滋味甘甜醇和,汤色嫩黄明亮。它是鲜叶通过高温杀青破坏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湿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自动氧化。

黄芽茶“闷黄”设备装置非常简单,叶子用草纸包好后堆放在簸箕上(或利用杀青锅余热)自然闷黄。

缺点:

1、草纸包裹叶子太少,降温快,内含成分转化不充分;

2、包面与包心温度差异大,闷黄不均匀;

3、需要多次闷黄才能转色,一般需3-4次,加工周期太长,从鲜叶到干茶需3-4天时间;

4、人工成本高,一个熟练技师一天加工干茶不足2斤,是一般芽茶加工人工成本30倍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以解决原有方式闷黄转化不充分需多次闷黄,品质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控制系统,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了开闭的活动门,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箱体的上方,所述箱体内左右两侧各有一组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的顶壁上设有鼓风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的处理单元为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时间显示单元、温度显示单元、时间设定单元、温度设定单元、运行状态显示单元和时间提示单元,所述时间显示单元、温度显示单元、时间设定单元、温度设定单元、运行状态显示单元和时间提示单元均与单片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闷黄叶在一定温度、含水量进入恒温自动闷黄机后在可控状态下(温度、时间),茶叶内含成分自动氧化水解,达到闷黄的最佳效果。叶绿素充分转化,色泽微黄带润,苦涩味重的酯型儿茶素(L-ECG、L-EGCG)部分转化为不苦涩的非酯型儿茶素(L-EC+D,L-C、L-EGC),降低苦涩味,苦味的花青素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降低苦味,蛋白质部分转化为氨基酸,提高鲜爽味,纤维素、果胶和茶多糖转化为可溶性糖提高甜味,而且与香气成分作用组合形成黄芽茶特有的“甜香”,滋味特别甘醇。清洁化作业,保证了安全卫生,提质增效明显。

实践结果表明,使用本黄芽茶自动恒温闷黄技术加工的黄芽,无论是感官品质,还是氨基酸、水溶性糖、儿茶素内含物质含量指标上都优于以往技术加工的黄芽,而且清洁卫生、流水作业。

本实用新型实质就是将原有的草纸包自然闷黄方式改为箱装袋包自动恒温闷黄方式,彻底解决了原有方式闷黄转化不充分需多次闷黄,品质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提升了黄芽茶品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至少提高30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的结构,带时间提示的自动恒温茶叶闷黄装置,包括箱体4、控制系统3,箱体4的一侧设有了开闭的活动门2,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门2为矩形,采用活动门一边设置的上下两个活页实现开闭,控制系统3设置在箱体4的上方,箱体4内左右两侧各有一组电阻加热丝7,另外在箱体内设有多层放置网6,用以放置闷黄茶叶的纸箱5;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加热丝7左右各有一组,并且,电阻加热丝7采用的是电加热, 5为装闷黄叶的纸箱,电阻加热丝7与控制系统3连接。

本实施例中,箱体4的下方设有滚轮1,滚轮1设置四个,分别在箱体4下表面的四个角。

本实施例中,在箱体4内的顶壁上设有鼓风装置,可以使得整个箱体内的空气对流更充分,保证温度的均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3的处理单元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时间显示单元、温度显示单元、时间设定单元、温度设定单元、运行状态显示单元和时间提示单元均与单片机连接;其中时间显示单元、温度显示单元为LED显示,运行状态显示单元为二极管,时间提示单元包括二极管和蜂鸣报警;时间显示单元、温度显示单元、时间设定单元、温度设定单元、运行状态显示单元和时间提示单元统统设置在一块操作面板上,操作面板设置在控制系统3上。

本实用新型实质就是将原有的草纸包自然闷黄方式改为箱装袋包自动恒温闷黄方式,彻底解决了原有方式闷黄转化不充分需多次闷黄,品质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升了黄芽茶品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至少提高30倍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