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煮红薯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2421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红薯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耐煮红薯粉。
背景技术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红薯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但是很多发人却还没有意识到。吃红薯会不会使人发胖。根据科学研究,吃红薯是不会使人发胖的,相反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红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外许多女性把红薯当作驻颜美容食品。红薯粉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粉的韧性和耐煮性,减少断丝造成的损失,一些厂家会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明矾,提高其力学性能,但是明矾中的铝并非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过多会带来一系列疾病。还有采用绿豆淀粉、葡聚糖、单甘脂等代替明矾,改进红薯粉力学品质,但其爽滑度欠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煮红薯粉,通过调配原料和加工工艺,达到在加热蒸煮中,降低红薯粉的吸水膨胀度,增大膨胀阻力,增强了分子间的结合力,降低溶解度,使其在较长时间蒸煮下也不会断条、糊化的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煮红薯粉,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红薯淀粉70-80份、玉米淀粉20-30份、木薯淀粉15-18份、蚕豆淀粉10-12份、聚丙烯酸钠0.4-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3-0.4份、黄原胶0.2-0.3份、魔芋胶0.1-0.2份、天然防腐剂0.05-0.08份、营养强化剂0.04-0.06份,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淀粉混合均匀,取质量分数为10-15%的混合淀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魔芋胶,再加入1.5-2.0倍体积的30-40℃的纯净水,搅拌均匀后放置在90-95℃的水浴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芡糊温度达到80-90℃后,继续添加1-2倍体积的煮沸冷却水搅拌至芡糊黏稠透亮,放置在零下5-0℃的冷藏室中冷藏2-3小时;(2)将冷藏后的芡糊取出,使用50-60℃的温水化开,将剩余的混合淀粉和添加剂加入到化开的芡糊中,缓慢加水,将面和均匀,揉成面团,以面团不沾手不沾面盆为准,用保鲜膜包住,放置15-20分钟,将面团放置在出粉机中,出粉后直接投入到温度为96-98℃的热水锅中,煮制1-1.5分钟后立即捞出放入流动的冷水中,降温至10-15℃后,放入3-5℃下预冷1-2小时,再置于零下10-零下8℃下冷冻5-8小时,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在5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进行包装。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然防腐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果胶分解物占50-60%、琼脂低聚糖占15-20%、茶多酚占5-8%、聚赖氨酸占3-5%、剩余为蜂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强化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赖氨酸占10-15%、苏氨酸占15-20%、苯丙氨酸占18-20%、色氨酸占20-25%、维生素a占5-8%、维生素c占4-7%、维生素d占3-5%、dha占0.5-1.0%、aa占0.3-0.5%、剩余为钙。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红薯粉耐煮性差,现有的处理方法存在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口感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煮红薯粉,通过调配原料和加工工艺,达到在加热蒸煮中,降低红薯粉的吸水膨胀度,增大膨胀阻力,增强了分子间的结合力,降低溶解度,使其在较长时间蒸煮下也不会断条、糊化的目的,利用了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低老化性,蚕豆淀粉的高直链淀粉含量,弥补红薯淀粉的不足,使用的添加剂能够进一步改进红薯粉丝的品质,提高耐煮性,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在加工工艺上也充分考虑了断裂率和加工时间以及温度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耐煮红薯粉,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红薯淀粉70份、玉米淀粉20份、木薯淀粉15份、蚕豆淀粉10份、聚丙烯酸钠0.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3份、黄原胶0.2份、魔芋胶0.1份、天然防腐剂0.05份、营养强化剂0.04份,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淀粉混合均匀,取质量分数为10%的混合淀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魔芋胶,再加入1.5倍体积的30℃的纯净水,搅拌均匀后放置在90℃的水浴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芡糊温度达到80℃后,继续添加1倍体积的煮沸冷却水搅拌至芡糊黏稠透亮,放置在零下5℃的冷藏室中冷藏2小时;(2)将冷藏后的芡糊取出,使用50℃的温水化开,将剩余的混合淀粉和添加剂加入到化开的芡糊中,缓慢加水,将面和均匀,揉成面团,以面团不沾手不沾面盆为准,用保鲜膜包住,放置15分钟,将面团放置在出粉机中,出粉后直接投入到温度为96℃的热水锅中,煮制1分钟后立即捞出放入流动的冷水中,降温至10℃后,放入3℃下预冷1小时,再置于零下10℃下冷冻5小时,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在5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进行包装。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然防腐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果胶分解物占50%、琼脂低聚糖占15%、茶多酚占5%、聚赖氨酸占3%、剩余为蜂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强化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赖氨酸占10%、苏氨酸占15%、苯丙氨酸占18%、色氨酸占20%、维生素a占5%、维生素c占4%、维生素d占3%、dha占0.5%、aa占0.3%、剩余为钙。实施例2一种耐煮红薯粉,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红薯淀粉75份、玉米淀粉25份、木薯淀粉16份、蚕豆淀粉11份、聚丙烯酸钠0.4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35份、黄原胶0.25份、魔芋胶0.15份、天然防腐剂0.06份、营养强化剂0.05份,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淀粉混合均匀,取质量分数为12%的混合淀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魔芋胶,再加入1.8倍体积的35℃的纯净水,搅拌均匀后放置在93℃的水浴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芡糊温度达到85℃后,继续添加1.5倍体积的煮沸冷却水搅拌至芡糊黏稠透亮,放置在零下3℃的冷藏室中冷藏2.5小时;(2)将冷藏后的芡糊取出,使用55℃的温水化开,将剩余的混合淀粉和添加剂加入到化开的芡糊中,缓慢加水,将面和均匀,揉成面团,以面团不沾手不沾面盆为准,用保鲜膜包住,放置17分钟,将面团放置在出粉机中,出粉后直接投入到温度为97℃的热水锅中,煮制1.2分钟后立即捞出放入流动的冷水中,降温至12℃后,放入4℃下预冷1.5小时,再置于零下9℃下冷冻6小时,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在53℃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进行包装。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然防腐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果胶分解物占55%、琼脂低聚糖占18%、茶多酚占6%、聚赖氨酸占4%、剩余为蜂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强化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赖氨酸占12%、苏氨酸占17%、苯丙氨酸占19%、色氨酸占22%、维生素a占6%、维生素c占5%、维生素d占4%、dha占0.8%、aa占0.4%、剩余为钙。实施例3一种耐煮红薯粉,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红薯淀粉80份、玉米淀粉30份、木薯淀粉18份、蚕豆淀粉12份、聚丙烯酸钠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4份、黄原胶0.3份、魔芋胶0.2份、天然防腐剂0.08份、营养强化剂0.06份,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淀粉混合均匀,取质量分数为15%的混合淀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魔芋胶,再加入2.0倍体积的40℃的纯净水,搅拌均匀后放置在95℃的水浴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芡糊温度达到90℃后,继续添加1-2倍体积的煮沸冷却水搅拌至芡糊黏稠透亮,放置在0℃的冷藏室中冷藏3小时;(2)将冷藏后的芡糊取出,使用60℃的温水化开,将剩余的混合淀粉和添加剂加入到化开的芡糊中,缓慢加水,将面和均匀,揉成面团,以面团不沾手不沾面盆为准,用保鲜膜包住,放置20分钟,将面团放置在出粉机中,出粉后直接投入到温度为98℃的热水锅中,煮制1.5分钟后立即捞出放入流动的冷水中,降温至15℃后,放入5℃下预冷2小时,再置于零下8℃下冷冻8小时,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在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可进行包装。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然防腐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果胶分解物占60%、琼脂低聚糖占20%、茶多酚占8%、聚赖氨酸占5%、剩余为蜂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营养强化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含有以下成分:赖氨酸占15%、苏氨酸占20%、苯丙氨酸占20%、色氨酸占25%、维生素a占8%、维生素c占7%、维生素d占5%、dha占1.0%、aa占0.5%、剩余为钙。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绿豆淀粉代替实施例中的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蚕豆淀粉,其余保持不变。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省略原料中的聚丙烯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余保持不变。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加工方法上不采用先部分制作芡糊、再整体和面的方式,采用现代工艺,直接进行打浆装模,成型冷却后直接进行冷冻,省略预冷过程,其余保持不变。对比试验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加工制作红薯粉,同时以纯的红薯粉采用添加明矾的方式加工制作红薯粉作为对照,将各组制备得到的产品加入到沸水中煮制,进行性能测试,并随机抽取100位市民对其进行感官打分(满分100分),评定标准包括:色泽(满分30分)、透明度(满分10分)、爽滑性(满分15分)、弹性(满分15分)、味道(满分15分)、营养(满分15分)六个方面,将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项目耐煮时间(分钟)断条率(%)煮沸损失(%)综合评分(分)实施例1180.120.8596实施例2200.100.7697实施例3170.130.8195对比例1142.52.4590对比例2132.82.6491对比例3168.84.5789对照组129.55.2186通过比较可知: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红薯粉,耐煮性好,配比合理,并且营养健康,提高了红薯的利用价值。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