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62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茶工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揉捻是茶叶杀青后进入的下一道茶叶加工工序,其作用是让茶叶细胞内含物质渗透在叶的表面,对茶叶进行揉捻成条,使芽叶卷紧成需要的形状。现有技术中的茶叶的揉捻方式主要有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两者揉捻过程中的揉捻压力一般为先轻后重,轻重交替进行,至最后松压、解团即可,但总的来讲,用揉捻机器进行操作,在保证产品质量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结构设计大都相似,但是缺乏一定的安全防护装置,并且只有揉捻盘中设有揉捻装置,揉捻效果略差,并且揉捻筒盖不能旋转,使揉捻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揉捻筒盖为手动升降装置,自动性能略低,所以现有的揉捻装置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于是,本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安全性能略低,揉捻效果略差,揉捻盖无法旋转,揉捻盖不能自动升降的问题。

本发明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电机、排茶口、揉捻凸块、揉捻盘、支撑座、转动轴、排茶口开关、护罩、揉捻筒、揉捻盖、揉捻盖支撑架、揉捻盖升降液压缸、揉捻盖旋转电机、茶叶排出斗、连接杆和减速机;

所述揉捻盘外侧通过连接架固定有护罩;所述揉捻盘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揉捻盘一侧的电机固定架上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旋转轴连接于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揉捻筒的外壁上;所述揉捻盘内侧下端壁上设置有揉捻凸块;所述揉捻盘中间位置设置有排茶口,且排茶口焊接设置有排茶口开关;所述排茶口对应下部焊接固定有茶叶排出斗;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揉捻盖支撑架,且揉捻盖支撑架下端固定有揉捻盖升降液压缸;所述揉捻盖升降液压缸下端连接固定有揉捻盖旋转电机,且揉捻盖旋转电机下端螺栓固定有揉捻盖;所述揉捻盖与揉捻筒上下对应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盖的底端壁上阵列设置有软性揉捻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盖可在揉捻盖旋转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与揉捻筒相反的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护罩为开放型环形圆筒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盘上设置的揉捻凸块为硬性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揉捻盖的底端壁上阵列设置有软性揉捻凸块的设置,有利于从上端模拟人手的质感对茶叶进行揉捻,以期达到人工揉捻的最佳效果。

2.本发明揉捻盖可在揉捻盖旋转电机的作用下进行与揉捻筒相反的运转的设置,能够模仿人手的来回揉搓的动作,有利于使茶叶内部茶细胞快速的揉碎,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3.本发明护罩为开放型环形圆筒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在防护人体安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观察揉捻盘中茶叶的揉捻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排茶口,3-揉捻凸块,4-揉捻盘,5-支撑座,6-转动轴,7-排茶口开关,8-护罩,9-揉捻筒,10-揉捻盖,11-揉捻盖支撑架,12-揉捻盖升降液压缸,13-揉捻盖旋转电机,14-茶叶排出斗,15-连接杆,16-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发明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附图6,一种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有:

电机1、排茶口2、揉捻凸块3、揉捻盘4、支撑座5、转动轴6、排茶口开关7、护罩8、揉捻筒9、揉捻盖10、揉捻盖支撑架11、揉捻盖升降液压缸12、揉捻盖旋转电机13、茶叶排出斗14、连接杆15和减速机16;

揉捻盘4外侧通过连接架固定有护罩8;揉捻盘4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支撑座5;揉捻盘4一侧的电机固定架上螺栓固定有电机1;电机1上端设置有减速机16;减速机16通过旋转轴连接于转动轴6的一端;转动轴6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5相连接,且连接杆15的另一端固定于揉捻筒9的外壁上;揉捻盘4内侧下端壁上设置有揉捻凸块3;揉捻盘4中间位置设置有排茶口2,且排茶口2焊接设置有排茶口开关7;排茶口2对应下部焊接固定有茶叶排出斗14;连接杆15上设置有揉捻盖支撑架11,且揉捻盖支撑架11下端固定有揉捻盖升降液压缸12;揉捻盖升降液压缸12下端连接固定有揉捻盖旋转电机13,且揉捻盖旋转电机13下端螺栓固定有揉捻盖10;揉捻盖10与揉捻筒9上下对应安装。

如上述所述的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揉捻盖10的底端壁上阵列设置有软性揉捻凸块3,便于从上端模拟人手的质感对茶叶进行揉捻,以期达到人工揉捻的最佳效果。

如上述所述的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揉捻盖10可在揉捻盖旋转电机13的作用下进行与揉捻筒9相反的运转,能够模仿人手的来回揉搓的动作,便于使茶叶内部茶细胞快速的揉碎,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如上述所述的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护罩8为开放型环形圆筒结构设计,便于在防护人体安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观察揉捻盘4中茶叶的揉捻程度。

如上述所述的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揉捻盘4上设置的揉捻凸块3为硬性不锈钢材料制成,便于与上端揉捻盖10下壁上设置的软性揉捻凸块3相配合使用,使其能够达到最好的揉捻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装有仿人手结构的茶叶揉捻装置时,首先需要接通电源至该装置,然后通过揉捻盖升降液压缸12的升降将揉捻盖10打开,然后将所要揉捻的茶叶倒入揉捻筒9当中,然后根据所需的压力将揉捻盖10通过揉捻盖升降液压缸12落下。然后启动电机1与揉捻盖旋转电机13,使揉捻筒9与揉捻盖10同时进行运转,其运转方向相反,经过一系列的揉搓将茶叶揉搓成条,揉捻完成后,通过设置的排茶口开关7的摇动,将排茶口2打开,然后将茶叶漏入茶叶排出斗14当中,然后将茶叶取出进行烘焙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