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88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类产品的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产品从生鱼的输入一般需要经过去鳞、开片、除杂、冷藏和密封包装的过程,再进入到市场进行销售,其中去鳞和开片是两个耗时最长且最主要的工序,现有的鱼类产品的去鳞设备和开片设备,通常是通过人工运输的方式使得产品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供给,这样增加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投入使得运输效率较低,并且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挤压容易造成鱼类产品的次品增加,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集鱼类的去鳞、开片及前后工序之间的自动运输于一体的鱼类产品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鱼类的去鳞、开片及前后工序之间的自动运输于一体的鱼类产品自动加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有用于对鱼类产品进行除鳞片的去鳞组件和对鱼类产品进行对半切片的开片组件,还包括有把鱼类产品运入去鳞组件、运出开片组件和/或从去鳞组件运输到开片组件的运输组件,还包括有设置在运输组件上用于固定鱼类产品的夹持组件;去鳞组件和开片组件上均包括有能够在两侧相互夹合鱼类产品的竖置传送带;开片组件还包括有设置在两侧竖置传送带之间的切割轮和驱动切割轮升降的升降机构;去鳞组件还包括有能够把两侧竖置传送带相向顶合的顶块;夹持组件包括有能够在两侧相互夹合鱼类产品的夹盘。

优选的,两侧夹盘通过第一推缸相向或背向运动,两侧夹盘上设置有能够相互交叉的夹爪,第一推缸和夹盘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接。

优选的,运输组件包括有用于带动夹持组件运动的循环传送带以及驱动循环传送带运动的第一电机。

优选的,竖置传送带的运行方向平行于循环传送带的运行方向,竖置传送带相对于循环传送带垂直设置,两侧的竖置传送带通过第二推缸驱动夹合,竖置传送带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运行。

优选的,还包括有支架,支架包括有横杆,第二推缸滑动设置在横杆上,第二推缸沿滑动方向的两侧通过调位弹簧连接支架。

优选的,顶块通过第三推缸驱动推向竖置传送带。

优选的,切割轮通过第三电机驱动旋转,升降机构包括有竖向丝杆、平行于竖向丝杆的竖向导轨、驱动竖向丝杆转动的第四电机、能够相对竖向丝杆运动的滑块,切割轮设置在滑块上。

优选的,还包括有对去鳞位置和开片位置进行喷水清洗的喷洒组件,喷洒组件包括喷洒头以及驱动喷洒头摆动的摆转推缸。

优选的,还包括有设置在去鳞组件和/或开片组件前方的预进料组件,预进料组件包括在鱼类产品两侧设置的夹辊、驱动两侧夹辊夹合鱼类产品的第四推缸、驱动夹辊转动的第五电机。

优选的,去鳞组件和/或预进料组件的后方设置有挡块以及驱动挡块升降的第五推缸。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通过运输组件配合夹持组件能够实现去鳞组件之前、开片组件之后以及去鳞组件到开片组件之间的全自动运输,实现了在去鳞和开片这两个耗时最长的工艺前后的自动运输,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并且运输精度高,减少次品,节约原材料。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运输组件和预进料组件的侧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预进料组件和去鳞组件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预进料组件和开片组件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预进料组件、去鳞组件和喷洒组件的侧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预进料组件、开片组件和喷洒组件的侧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开片组件的俯视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夹持组件沿鱼类产品运输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顶块和第三推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有用于对鱼类产品进行除鳞片的去鳞组件1和对鱼类产品进行对半切片的开片组件2,还包括有把鱼类产品运入去鳞组件1、运出开片组件2和/或从去鳞组件1运输到开片组件2的运输组件3,还包括有设置在运输组件3上用于固定鱼类产品的夹持组件4;去鳞组件1和开片组件2上均包括有能够在两侧相互夹合鱼类产品的竖置传送带121;开片组件2还包括有设置在两侧竖置传送带121之间的切割轮21和驱动切割轮21升降的升降机构;去鳞组件1还包括有能够把两侧竖置传送带121相向顶合的顶块11;夹持组件4包括有能够在两侧相互夹合鱼类产品的夹盘41。

夹持组件4用于把鱼类产品依次固定住,然后通过运输组件3进行流水式运输,去鳞组件1和开片组件2先后设置在运输组件3的运输路径上。去鳞组件1和开片组件2上的竖置传送带121用于各自加工过程中鱼类产品的夹持以及运输,通过夹合的方式防止鱼类产品掉落,通过竖置传送带121的运动带动鱼类产品运动,从而经过去鳞和开片的加工过程,竖置传送带121优选是垂直设置,如图2-图5所示,竖置传送带121的带面优选为竖向的,竖置传送带121朝向鱼类产品的外壁优选地包括有凹凸结构,凹凸结构用于摩擦吸附鱼类产品。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切割轮21升降,在鱼类产品通过切割轮21的切割开片过程中,可以上下往复的移动切割轮21,从而增加竖向的剪切力,使得鱼类产品快速开片。夹盘41可以是设置为贴合鱼类产品形状的弯曲状。顶块11用于在去鳞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夹紧两侧的竖置传送带121,使得鱼类产品的去鳞效果更好,在开片组件2的开片位置也可以设置顶块11,用于进一步夹合鱼类产品,防止切割过程鱼类产品的移动。

如图7所示,两侧夹盘41通过第一推缸42相向或背向运动,两侧夹盘41上设置有能够相互交叉的夹爪44,第一推缸42和夹盘41之间通过弹性件43相连接。夹爪44的设置用于更好地包裹住鱼类产品,夹盘41贴合鱼类产品的外壁上优选的设置有顶针,用于辅助固定。夹盘41固定在连杆上,第一推缸42的输出端上优选的开设有容置连杆穿过的通孔,弹性件43套设在连杆上,弹性件43两端分别抵住第一推缸42的输出端和夹盘41。通过这种弹性连接使得夹盘41可以夹持不同大小的鱼类产品。

如图1所示,运输组件3包括有用于带动夹持组件4运动的循环传送带31以及驱动循环传送带31运动的第一电机。循环传送带31优选地水平设置,夹持组件4优选地等距离的设置在循环传送带31上。

如图2-图5所示,竖置传送带121的运行方向平行于循环传送带31的运行方向,竖置传送带121相对于循环传送带31垂直设置,两侧的竖置传送带121通过第二推缸122驱动夹合,竖置传送带121通过第二电机123驱动运行。

如图3所示,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还包括有支架7,支架7包括有横杆71,第二推缸122滑动设置在横杆71上,第二推缸122沿滑动方向的两侧通过调位弹簧72连接支架7。横杆71可以用于设置第二推缸122和第四推缸62,调位弹簧72的作用用于使得开片组件2中的第二推缸122具有左右调整位置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根据切割轮21的实际位置来调整竖置传送带121的位置,这样能够在切割轮21长期使用后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两侧的竖置传送带121依然可以中间对准切割轮21,使得鱼类产品开片后的两半片能够趋于大小相同。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顶块11通过第三推缸12驱动推向竖置传送带121,顶块11在鱼类产品进行去鳞或开片时提供进一步的夹紧力,使得去鳞和开片的效果更好。

如图6所示,切割轮21通过第三电机22驱动旋转,升降机构包括有竖向丝杆23、平行于竖向丝杆23的竖向导轨24、驱动竖向丝杆23转动的第四电机、能够相对竖向丝杆23运动的滑块25,切割轮21设置在滑块25上。通过切割轮21的竖向移动,来实现开片过程中切割轮21对于鱼类产品的竖向剪切力,提升切割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还包括有对去鳞位置和开片位置进行喷水清洗的喷洒组件5,喷洒组件5包括喷洒头51以及驱动喷洒头51摆动的摆转推缸52。喷洒头51的中部可以铰接设置于支架7上,摆转推缸52也可以铰接设置于支架7上,摆转推缸52的输出端和喷洒头51背向喷口的一端相铰接,这样摆转推缸52的直线推力就能转化为喷洒头51的摇摆能力,在去鳞和开片的过程中,往复的对鱼类产品进行喷洒,能够很好的覆盖鱼类产品,清除加工废料。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去鳞、开片集成式鱼类产品的自动加工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去鳞组件1和/或开片组件2前方的预进料组件6,预进料组件6包括在鱼类产品两侧设置的夹辊61、驱动两侧夹辊61夹合鱼类产品的第四推缸62、驱动夹辊61转动的第五电机63。预进料组件6的设置是为了在去鳞和开片加工之前设置一个预备加工的鱼类产品,这样能够保持前后加工的鱼类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恒定,便于流水加工方式的控制。夹辊61的夹合可以固定住鱼类产品,夹辊61的转动可以进行送料。

如图4和图5所示,去鳞组件1和预进料组件6的后方设置有挡块64以及驱动挡块64升降的第五推缸65。挡块64用于防止鱼类产品的掉落,还可以使得前一鱼类产品和后一鱼类产品之间稳定送料补给配送。去鳞组件1后方的挡块64用于在竖置传送带121摩擦去鳞的过程中保持鱼类产品不动,增加摩擦去鳞的去鳞效果。

第一电机、第二电机123、第三电机22、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63均为通用零部件,第一推缸42、第二推缸122和第四推缸62优选为双向气缸,摆转推缸52、第三推缸12和第五推缸65优选为竖向的普通气缸。双向气缸和普通气缸均为通用零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