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纳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9590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纳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纳豆机。



背景技术:

纳豆制作工艺比较繁琐,时间比较长,通常泡豆6-8小时,蒸煮2小时,发酵20-24小时,全过程下来需要30几个小时。整个过程中,浸泡、蒸煮、接种、发酵各个环节要求比较高,如果过程工艺控制不好很难做的成功。严格的要求和繁琐的制作工艺,导致一般的制作设备很难满足上述条件的要求,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业制作纳豆的设备,大多数纳豆制作都是利用酸奶机功能,仅能实现发酵,需要将黄豆进行浸泡、蒸煮后再放入容器内进行发酵,所以用于进行浸泡、蒸煮、接种的场所、容器、辅助工具均要高温消毒,才能保证豆子发酵时的质量,其中任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或者整个制作过程中因频繁操作而导致纳豆过渡和空气接触带来杂菌感染,都会影响到纳豆的品质和营养。

由上述可见,由于没有专业纳豆制作的设备,目前制作纳豆技术工艺繁琐且不易保证纳豆的品质,特别是对没有长期制作经验的用户,操作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纳豆机,该纳豆机兼具浸泡、蒸煮、发酵等功能,将制作纳豆的各个步骤统一在同一容器中进行,在简化纳豆制作工序的同时,确保了纳豆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纳豆机,包括机体、内胆、发热体和电控模组,所述电控模组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内胆设置在机体内用于放置纳豆,所述电控模组包括浸泡模块、蒸煮模块、冷却模块、发酵模块和微处理器,所述浸泡模块、蒸煮模块、冷却模块和发酵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浸泡模块用于控制纳豆的浸泡时间,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浸泡状态信号,所述蒸煮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对内胆进行蒸煮加热,并向微处理器发送蒸煮状态信号,所述发酵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持续加热,使内胆温度处于恒定值,并向微处理器发送发酵状态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纳豆机实现浸泡、蒸煮、发酵一体化,减化制作过程,并有效防止整个制作过程中因频繁操作而导致纳豆过渡与空气接触带来杂菌感染,保证了 纳豆的品质。

优选的,所述浸泡模块的工作时间为1.3-1.7小时,所述浸泡状态信号包括开始浸泡和停止浸泡;所述蒸煮模块控制发热体的加热时间为1.5-3小时,加热温度为100摄氏度,所述蒸煮状态信号包括开始蒸煮和停止蒸煮;所述发酵模块控制发热体的加热时间为14-18小时,加热温度为38-40摄氏度,所述发酵状态信号包括开始发酵和停止发酵。

优选的,所述电控模组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温度采集单元、提示单元和保温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内胆的实时温度,提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所述保温单元用于控制发热体对内胆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发热体设置在其下端开口上,所述机体内壁靠近所述下端开口处设有有安装台阶,所述内胆放置在所述安装台阶上,所述机体内壁与内胆之间形成置水区,所述下端开口与所述置水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为PCT发热盘,所述发热体与所述下端开口之间设有密封圈。本设置通过设置密封圈防止由于漏水而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机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机体包括机盖和机身,所述机盖的外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机盖的外壁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机体的机身顶部设有与凹槽适配的第二凸筋。通过本设置防止外部的空气通过空隙进入机体内并将细菌带入内胆。

为了防止机体靠近发热体的部位因温度过高而受损,所述机体内设有热保护器,所述热保护器靠近所述发热体在机体温度过高时进行断电保护。

优选的,所述电控模组还包括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安装于机体的内壁上,用于检测内胆的温度,并向所述电控模组发送检测信号,电控模组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控制发热体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设第一定位槽,所述下端开口对应的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密封圈相设第二定位凸起,所述下端开口相对应的设置第二定位槽。

为便于蒸煮时蒸汽的排出,所述机体的顶部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置水区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模块的结构框图。

标号说明:

机体1、机盖2、机盖203、机身3、底盘4、隔热套401、内胆5、发热体6、置水区7、安装台阶302、下端开口303、密封盖501、电控模组8、显控面板9、温度感应器801、热保护器802、密封圈6、第一定位凸起305、第一定位槽605、第二定位凸起606、第二定位槽306、第一凸筋201、凹槽202、第二凸筋3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纳豆机,包括机体1、用于放置纳豆的内胆5、发热体6和电控模组8,所述电控模组8与所述发热体6电连接。机体1包括机盖2、机身3和底盘4,所述机身3固定安装在底盘4的上侧,所述机身3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发热体6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盘4上并且位于机身的下端开口303处,所述机身3的内壁靠近所述下端开口303处设有安装台阶302,所述内胆5放置在所述安装台阶302上,所述机身3内壁与内胆5之间形成置水区,所述下端开口303与所述置水区连通。优选的,此时可以在所述螺钉上套设有隔热套401。

上述电控模组8包括浸泡模块、蒸煮模块、发酵模块、微处理器和温度感应器801,所述浸泡模块、蒸煮模块、冷却模块和发酵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浸泡模块用于控制纳豆的浸泡时间,并可向微处理器发送浸泡状态信号;所述蒸煮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体6对内胆5进行蒸煮加热,并可向微处理器发送蒸煮状态信号;所述电控模组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温度采集单元、提示单元和保温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内胆5的实时温度,提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单元可以为无线通信器、警示灯或蜂蜜器,所述保温单元用于控制发热体对内胆5进行加热;所述发酵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6持续加热,使内胆5温度处于恒定值,并可向微处理器发送发酵状态信号;所述温度感应器801安装于机身3的内壁上,用于内胆5的温度,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检测信号,电控模组8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控制发热体6的工作状态。

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工作流程如下:

将纳豆放入内胆5后激活浸泡模块,浸泡模块向微处理器发送开始浸泡的状态信号,纳豆机此时进入时间为1.5小时的浸泡模式;当浸泡时间结束后,浸泡模块向微处理器发送停止浸泡的信号,微处理器在接收到信号后激活蒸煮模块,使蒸煮模块开始控制发热体对内胆5进行温度为100摄氏度、时间为2小时的蒸煮加热,使内胆5内的纳豆煮熟;当蒸煮结束后,蒸煮模块向微处理器发送停止蒸煮的状态信号,此时冷却模块被激活,冷却模块的温度采集单元通过温度感应器801对内胆5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温度降至30摄氏度时,提示单元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用户添加发酵粉,同时保温单元将控制发热体对内胆5进行保温加热,使温度维持在30摄氏度,当发酵粉添加完毕,所述发酵模 块被激活,发酵模块控制发热体继续加热,使内胆5温度达到37摄氏度,持续时间为16小时;当发酵结束后,发酵模块向微处理器发送停止发酵的状态信号,发热体停止加热。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发热体6为PCT发热体,所述发热体6与所述下端开口303之间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设第一定位槽601,所述机身3相对应的设置第一定位凸起305;所述密封圈6相设第二定位凸起606,所述机身3相对应的设置第二定位槽306。

优选的,所述机盖的外侧壁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筋201,所述第一凸筋201与机盖2的外壁之间形成凹槽202,所述机身3顶部设置与凹槽202适配的第二凸筋301。除此以外,所述内胆5还设有密封盖501,用于隔纳豆与外部细菌、水分接触,以及增强保温效果。为便于蒸煮时将多余的蒸汽排出所述机盖2的顶部有蒸汽出口203。

为了防止机体1靠近发热体6的部位因温度过高而受损,所述机体1内设有热保护器802,所述热保护器802设置在靠近所述发热体6处,在机体1温度过高时进行断电保护。

优选的,所述机体外侧相对应电控模组8的位置还设有显控面板9,使纳豆机更加智能化,便于用户对纳豆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掌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纳豆机实现浸泡、蒸煮、发酵一体化,减化了制作过程,减少了整个制作过程中因频繁操作而导致纳豆过渡和空气接触带来杂菌感染,保证了纳豆的品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