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食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477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食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食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面食加工机中,一般需要通过和面机构将面粉和水进行均匀的混合以得到面团,然后再对该面团加工使其成型以得到相应的面食。但是,现有的面食加工机成型的面食都是没有规则的输出,需要人工进行整理,影响面食输出速度,且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面食加工装置,其设有的面食接收机构能够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依次接收由成型的面食,使面食能够有序摆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面食加工装置,包括机体、面食成型机构、面食接收机构以及驱动机构,面食成型机构安装在机体上,且面食成型机构用于接收面料并用于将所述面料加工成型;面食成型机构设有出料口;面食接收机构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上,并用于在转动时依次接收所述出料口掉落的面食,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该面食接收机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面食接收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盘以及接收盘,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旋转盘转动;所述接收盘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旋转盘上并用于放置外部盛器。

进一步的,接收盘包括托板以及第二旋转盘,第二旋转盘枢接于所述托板的中部,且第二旋转盘的底部设有限位条,所述第一旋转盘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条用于滑动的嵌装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上设有导轨,所述托板的两侧以可拆卸的方式滑动的嵌装于导轨内。

进一步的,所述面食成型机构包括成型模以及挤压件,所述成型模以及挤压件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上;所述成型模上设有多个模口,多个模口绕所述成型模的转动轴线圆周阵列,所述模口用于接收面料;所述挤压件用于与所述成型模滚动配合以使所述模口内的面料挤压成型为面食;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成型模转动;所述模口形成所述出料口。

进一步的,机体上设有面料箱,面料箱内设有送料轴,该送料轴可转动的安装至面料箱内并用于将面料输送至所述模口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送料轴转动。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以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以及第三传动轴均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同步联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送料轴同步联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成型模同步联接;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面食接收机构同步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伞齿、第二伞齿、第三伞齿以及第四伞齿,所述第一伞齿与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伞齿固接于第一传动轴上并与第一伞齿啮合;第三伞齿固接于第二传动轴上并与第一伞齿啮合;第四伞齿固接于第三传动轴上并与第一伞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送料轴同步联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五伞齿以及第六伞齿,所述第五伞齿固接于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伞齿的端部,所述第六伞齿固接于送料轴的端部并与第五伞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面食接收机构同步联接,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七伞齿以及第八伞齿,所述第七伞齿固接于第三传动轴远离第一伞齿的端部,所述第八伞齿固接于所述面食接收机构的底端并与第七伞齿啮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有的面食接收机构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上,且面食接收机构在转动时可用于依次接收面食成型机构掉落的面食,如此,使成型的面食能够有序摆放,无需另外的人工进行摆放,自动化程度较高,加快面食输出速度,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食接收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面食接收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面料箱;11、送料轴;20、面食成型机构;21、成型模;211、模口;22、挤压件;30、面食接收机构;31、第一旋转盘;311、凹槽;32、托板;33、第二旋转盘;331、限位条;40、驱动机构;41、电机;42、第一传动轴;43、第二传动轴;44、第三传动轴;45、第一传动机构;451、第一伞齿;452、第二伞齿;453、第三伞齿;454、第四伞齿;46、第二传动机构;461、第五伞齿;462、第六伞齿;47、第三传动机构;471、第七伞齿;472、第八伞齿;5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面食加工装置,包括机体、面食成型机构20、面食接收机构30以及驱动机构40,具体面食成型机构20安装在机体上,且面食成型机构20用于接收面料并用于将面料加工成型,在面食成型机构20设有出料口。上述面食接收机构30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上,并用于在转动时依次接收出料口掉落的面食,而驱动机构40用于带动该面食接收机构转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面食加工装置时,可通过将面料放入面食成型机构20内,面料可在面食成型机构20内加工成型,而加工成型的面食会经出料口掉落至面食接收机构30,面食接收机构30在转动时可用于依次接收面食成型机构20掉落的面食,如此,使成型的面食能够有序摆放,无需另外的人工进行摆放,自动化程度较高,加快面食输出速度,节约人力成本。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面食接收机构30包括第一旋转盘31以及接收盘,具体上述驱动机构40用于带动第一旋转盘31转动,而上述接收盘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旋转盘31上,且接收盘上可放置外部盛器。在此结构基础上,在面食进行加工时,可将安装在接收盘放置在第一旋转盘31上,同时将盛器放置在接收盘上,如此,第一旋转盘31在转动时,可带动接收盘转动,从而带动接收盘上的盛器转动,在盛器转动的过程中可实现面食的自动有序摆放,且在盛器内的面食摆放满了之后,可直接将接收盘拆下,使该接收盘可当托盘使用,如此便于取走面食。

进一步的,上述接收盘可包括托板32以及第二旋转盘33,使第二旋转盘33枢接于托板32的中部,即第二旋转盘33可以相对托板32转动。具体的是,在第二旋转盘33的底部设有限位条331,相应的在第一旋转盘31的顶部设有凹槽311,上述限位条331用于滑动的嵌装于凹槽311内。即是说,在安装接收盘时,可使限位条331嵌装在凹槽311内,完成第二旋转盘33与第一旋转盘31的固定,即第二旋转盘33的转动只能带动第一旋转盘31转动,不会带动整个接收盘转动,将盛器放置在第二旋转盘33上即可,而在盛器内面食接收完成之后,使限位条331滑出凹槽311,人手托住托板32即可完成面食的转移。在此结构基础上,第二旋转盘33转动的过程中,托板32不动,既可方便转移,又可减少转动空间,可减小机体结构。

进一步的,还可在机体上设有导轨50,同时,托板32的两侧以可拆卸的方式滑动的嵌装于导轨50内。如此,可使托板32的两侧相对导轨50滑动,完成托板32的拆装,且盛器转动过程稳定。当然,在此结构基础上,在第一旋转盘31处于起始状态时,上述凹槽311的延伸方向可以是与导轨50的延伸方向一致,如此,第二旋转盘33每转半圈或是一圈便可完成顺利完成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面食接收机构30也可仅由能够放置盛器的旋转平台来实现,驱动机构40带动旋转平台转动即可实现面食的有序摆放。

进一步的,面食成型机构20包括成型模21以及挤压件22,且成型模21以及挤压件22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上。在成型模21上设有多个模口211,多个模口211绕成型模21的转动轴线圆周阵列,模口211用于接收落料口掉落的面料,即模口211形成该面食成型机构20的出料口。而上述挤压件22则用于与成型模21滚动配合以使模口211内的面料挤压成型为面食,上述驱动机构40同样可用于带动成型模21转动。在此结构基础上,面料可由成型模21上的模口211接收,在成型模21转动时,会与挤压件22配合,使模口211内的面料挤压成型为面食。而在成型模21不停转动的过程中,不同的模口211会依次接收面料箱10内掉落的面料,并依次成型。而通过上述驱动机构40可同时带动成型模21和面食接收机构30转动,可使整个加工装置的同步性更好,简化机体结构。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的成型模21可选用现有技术中饺子的成型模21具或是面包的成型模21具。且上述的挤压件22具体是与成型模21具滚动配合滚筒形成。

进一步的,在机体上设有面料箱10,同时面料箱10内设有送料轴11,该送料轴11可转动的安装至面料箱10内,且在送料轴11转动过程中可将面料输送至模口211内,当然,该送料轴11也可在上述驱动机构40带动下转动。即通过设置面料箱10存放面料可使该面食加工装置的加工连续性强,提高面食加工速度。而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输送面料的送料轴11、用于使面食成型的挤压件22均是通过同一驱动机构40带动的,使各个动作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简化机体内部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包括电机41、第一传动轴42、第二传动轴43、第三传动轴44以及第一传动机构45,第一传动轴42、第二传动轴43以及第三传动轴44均通过第一传动机构45与电机41的转动轴同步联接。与此同时,第一传动轴42与送料轴11同步联接;第二传动轴43与成型模21同步联接;第三传动轴44与面食接收机构30同步联接。即是说,在此结构基础上,可通过电机41的转动以及第一传动机构45的传动,同时带动第一传动轴42、第二传动轴43以及第三传动轴44同步联接,进而带动送料轴11、成型模21以及面食接收机构30同步转动,使上述送料轴11、成型模21以及面食接收机构30同步性好。

具体的是,上述第一传动机构45包括第一伞齿451、第二伞齿452、第三伞齿453以及第四伞齿454,使第一伞齿451与电机4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伞齿452固接于第一传动轴42上并与第一伞齿451啮合,第三伞齿453固接于第二传动轴43上并与第一伞齿451啮合,第四伞齿454固接于第三传动轴44上并与第一伞齿451啮合。如此,在各个伞齿传动作用下,同一个电机41的转动可输出多个方向上的转动,简化机体内部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传动轴42通过第二传动机构46与送料轴11同步联接,具体第二传动机构46包括第五伞齿461以及第六伞齿462,使第五伞齿461固接于第一传动轴42远离第一伞齿451的端部,同时将第六伞齿462固接于送料轴11的端部并与第五伞齿461啮合。如此,通过该第二传送机构可实现第一传动轴42与送料轴11的同步联接。

同样的,第三传动轴44也可通过第三传动机构47与面食接收机构30同步联接,具体第三传动机构47包括第七伞齿471以及第八伞齿472,使第七伞齿471固接于第三传动轴44远离第一伞齿451的端部,同时将第八伞齿472固接于面食接收机构30的底端并与第七伞齿471啮合。如此,通过该第三传动机构47可实现第三传动轴44与面食接收机构30的同步联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传动轴42、第二传动轴43、第三传动轴44、第一传动机构45、第二传动机构46以及第三传动机构47均可采用工程塑料或包胶材质制成,达到静音效果。另外,第一传动机构45、第二传动机构46以及第三传动机构47也可选用蜗轮蜗杆机构替换,在此结构基础上,各个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可代替各个传动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