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压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5463阅读:1393来源:国知局
新型压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压面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压面机。



背景技术:

周知,压面机是把面粉跟水搅拌均匀之后代替传统手工揉面的食品机械。可用于制作面条、吞皮、糕点、面点等,适合于家庭宾馆、饭店食堂、糕点厂、面包厂及各类面点加工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使用。

现有的压面机在使用时,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弊端,其主要体现在:1.现有的小型压面机多为手摇式,其工作效率慢,近期市面上也出现了部分电机驱动式,但是此类机械为单侧驱动,其驱动力度不均匀;2.现有的压面机虽设有面辊间隙调节装置,但是其调节间隙只能通过经验来控制,直观性差,新手操作时往往控制不准;3.现有的压面机多附带面条切割装置,其通过底部的调节旋钮进行面条粗细调节,但是现有的附带的面条切割装置定位时,定位螺栓长时间振动时容易松脱,影响面条成型质量及标准。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压面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压面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压面机,其包括前后两个侧板,所述的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两根压面棍,从主视图上看,所述的侧板的右上角为调节辊,所述的调节辊的左下方,和调节辊配合使用的为固定辊,调节辊的右下角为间隙调节轴,所述的间隙调节轴贯穿前后两个侧板,并在侧板外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偏心轮调节器,所述的前侧板上,间隙调节轴向前延伸并在最前端固定有一个调节把手;所述的固定辊上,其中心处和驱动轮连接,所述的驱动轮通过皮带和本实用新型最底端的电机驱动轮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轮从驱动电机上延伸至前侧板的前侧面上,所述的驱动轮与前侧板之间,和驱动轮同轴固定有一个联动齿轮,所述的联动齿轮和左侧的传递轮啮合,所述的传递轮固定在传动轴的前侧,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前后两个侧板之间,位于固定辊的左侧,所述的传动轴延伸穿过后侧板,并在后侧板的后侧同心设置有一个传递驱动轮,所述的传递驱动轮和固定辊在后侧板上的大驱动轮啮合,所述的大驱动轮和面条切割驱动轮啮合,所述的大驱动轮和后侧板之间,和大驱动轮同轴固定有一个小驱动轮,所述的小驱动轮和后侧板上的偏心调节器上延伸的调节辊从动轮啮合;面条切割驱动轮和面条切割驱动轴连接,所述的面条切割驱动轴设置在调节辊的正下方;所述的面条切割驱动轴的前后两端固定在左右调节块上,所述的前后侧板上,在右端水平加工有一个水平调节槽,所述的左右调节块设置在水平调节槽内,水平调节槽的内部,其右侧竖直固定有一个调节块,所述的调节块的中心处,一根调节螺杆穿过调节块并朝向左右调节块设计,所述的水平调节槽内,其右侧设置有一个L状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的左端顶在调节块上,其右端朝下设置,并通过小螺杆固定在前侧板的右端面上。

所述的定位块与前侧板之间设置有一个塑胶材质的缓冲块。

所述的前侧板上,偏心轮调节器上螺栓固定有一个护盖,所述的护盖的前侧面上,靠近调节把手处设有一个厚度刻线,所述的调节把手上包覆固定有一个指示标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将原有的手动驱动更换为驱动电机驱动,为避免驱动时调节辊和固定辊单侧受力使其压面厚度不均匀,在前后侧板间设置一个传动轴,将驱动力延伸至前后侧板上,使本实用新型驱动力分布均匀,再者,通过将面条切割驱动轴固定在水平调节槽内,并通过调节块上的调节螺杆进行位置调节,再通过定位块对其锁紧固定,避免其工作时的位置变化;再者,护盖上设置有厚度刻线,调节调节把手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指示标示处读出厚度,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压面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侧板,2、驱动电机,3、皮带,4、驱动轮,5、固定辊,6、调节辊,7、偏心轮调节器,8、传动轴,9、间隙调节轴,10、左右调节块,11、调节块,12、调节螺杆,13、小螺杆,14、定位块,15、缓冲块,16、后侧板,17、水平调节槽,18、面条切割驱动轴,21、电机驱动轮,41、联动齿轮,51、大驱动轮,52、小驱动轮、61、调节辊从动轮,71、调节把手,72、护盖,73、厚度刻线,74、指示标示,81、传递轮,82、传递驱动轮,91、面条切割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一种新型压面机,其包括前后两个侧板,所述的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两根压面棍,从主视图上看,所述的侧板的右上角为调节辊6,调节辊6的左下方,和调节辊6配合使用的为固定辊5,调节辊6的右下角为间隙调节轴9,所述的间隙调节轴9贯穿前后两个侧板,并在侧板外侧分别固定有一个偏心轮调节器7,在前侧板1上,间隙调节轴9向前延伸并在最前端固定有一个调节把手71,所述的偏心轮调节器7为市售产品,在此不详细讲解,使用者通过扳动调节把手71来调节固定辊5和调节辊6之间的间隙。

所述的固定辊5上,其中心处和驱动轮4连接,驱动轮4通过皮带3和本实用新型最底端的电机驱动轮21连接,电机驱动轮21从驱动电机2上延伸至前侧板1的前侧面上,驱动轮4与前侧板1之间,和驱动轮4同轴固定有一个联动齿轮41,所述的联动齿轮41和左侧的传递轮81啮合,所述的传递轮81固定在传动轴8的前侧,所述的传动轴8设置在前后两个侧板之间,位于固定辊5的左侧,所述的传动轴8延伸穿过后侧板16,并在后侧板16的后侧同心设置有一个传递驱动轮82,所述的传递驱动轮82和固定辊5在后侧板上的大驱动轮51啮合,所述的大驱动轮51和面条切割驱动轮91啮合;大驱动51和后侧板16之间,和大驱动轮51同轴固定有一个小驱动轮52,小驱动轮52和后侧板16上的偏心调节器7上延伸的调节辊从动轮61啮合;所述的面条切割驱动轮91和面条切割驱动轴18连接,所述的面条切割驱动轴18设置在调节辊6的正下方,所述的面条切割驱动轴18的前后两端都固定在左右调节块10上,所述的前后侧板上,在右端水平加工有一个水平调节槽17,所述的左右调节块10设置在水平调节槽17内,水平调节槽17的内部,其右侧竖直固定有一个调节块11,所述的调节块11的中心处,一根调节螺杆12穿过调节块11并朝向左右调节块10设计,所述的水平调节槽17内,其右侧设置有一个L状的定位块14,所述的定位块14的左端顶在调节块11上,其右端朝下设置,并通过小螺杆13固定在前后侧板的右端面上,为保证定位块14的固定结构,所述的定位块14与侧板之间设置有一个塑胶材质的缓冲块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侧板1上,偏心轮调节器7上螺栓固定有一个护盖72,所述的护盖72的前侧面上,靠近调节把手71处设有一个厚度刻线73,所述的调节把手71上包覆固定有一个指示标示7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其工作时,将原有的手动驱动更换为驱动电机驱动,为避免驱动时调节辊6和固定辊5单侧受力使其压面厚度不均匀,在前后侧板间设置一个传动轴8,将驱动力延伸至前后侧板上,使本实用新型驱动力分布均匀,再者,通过将面条切割驱动轴18固定在水平调节槽17内,并通过调节块11上的调节螺杆12进行位置调节,再通过定位块14对其锁紧固定,避免其工作时的位置变化;再者,为了使所有人员方便对调节辊6和固定辊5挤压时的面皮厚度控制,特在护盖72上设置有厚度刻线73,调节调节把手71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指示标示74处读出厚度,操作直观,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压面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