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6681发布日期:2018-07-24 18:39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发酵箱。



背景技术:

在普洱茶的生产环节中,发酵是一道重要的加工工艺。传统的发酵工艺都是采用人工操作,将茶叶渥堆发酵,根据老师傅的经验来感觉渥堆茶叶的温度及湿度,然后适时进行翻堆。该操作方法不但效率较低,发酵不均匀,还不宜进行规模化加工,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并且发酵所需要的时间都很长。

中国专利文献虽然公开了一些有关茶叶的发酵罐、箱技术方案,如2011200293447、2014202870955、2016201201286、2014204179887等,这些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红茶类的发酵装置,无法合理地进行普洱茶发酵。因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入的菌种很容易使茶叶发黏,茶叶易结块,发酵往往不均匀,因此需要在发酵过程中随时根据茶叶的温度和湿度适时通入空气和蒸汽,并要适时调整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发酵箱,它可专门模拟普洱茶的发酵环境,适时地检测出茶叶的温度和湿度,再自动地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实现规模化高质量普洱茶生产。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茶叶发酵箱的箱体中配置有容器状的发酵车,箱体的内上侧正对发酵车处配置有蒸汽加湿喷管,箱体中分别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湿度探头,箱体上部设置通入箱体内的排气扇,箱体下部还设置有蒸汽入口和补风管,温度探头、湿度探头、排气扇和蒸汽入口以及补风管的电气控制阀对应连接至电控箱。

箱体底部设置有轨道,发酵车下部装有与轨道匹配的轮子,温度探头和湿度探头装在箱体的顶部或墙体上,箱体的正面铰接发酵箱门。

蒸汽入口的高度位置低于补风管高度位置,蒸汽入口与蒸汽发生器连接,电控箱装在箱体顶部,电控箱的主控器件为PLC。

箱体的箱壁为夹层结构,夹层中填充有绝热材料,可很好地进行保温,实现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①毛茶原料经潮水接菌种后均匀铺放于发酵车内,置于发酵箱中进行数控发酵,整个过程实现连续化操作,操作方便;发酵车的厚度模拟了渥堆发酵的最佳厚度,茶叶品质得到了保障;

②茶叶的发酵温度和湿度实现实时监控,由控制器来保障时刻处于最佳的发酵状态,茶叶品质一致性得到保证;

③发酵过程清洁卫生,避免产品异杂味产生;

④由于发酵的温度和湿度总能处于最佳状态,能有效缩短普洱茶发酵周期至8-12天;

⑤发酵不受外界环境和季节的影响,茶叶发酵程度均一,品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中标号为:蒸汽入口1、箱体2、发酵车3、蒸汽加湿喷管4、发酵箱门5、排气扇6、温度探头7、湿度探头8、电控箱9、补风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茶叶发酵箱的箱体2采用不锈钢制成,在箱体2中配置有容器状的上开口的发酵车3,茶叶便装入发酵车3送入箱体2中发酵。箱体2的内上侧正对发酵车3的位置配置有蒸汽加湿喷管4,箱体2中分别设置有温度探头7和湿度探头8,箱体2上部设置通入箱体内的排气扇6,箱体2下部还设置有蒸汽入口1和补风管10,温度探头7、湿度探头8、排气扇6以及蒸汽入口1和补风管10的电气控制阀对应连接至电控箱9,通过温度探头7和湿度探头8测到箱体2中的实时温度和湿度并将电信号送到电控箱9中,电控箱将测到的实时温度和湿度与存储的最佳操作温度和湿度进行比较,然后反馈到电控箱的控制器,合理地各部件。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时,打开排气扇6,将湿气排到箱体2外,同时打开补风管10的电气控制阀向箱体2补充新鲜空气;当测到箱内湿度不够时,电控箱9会打开蒸汽加湿喷管4的阀门,向箱中补充蒸汽,如果仍然不够则同时打开箱底的蒸汽入口1的阀门。

箱体2底部设置有轨道,发酵车3下部装有与轨道匹配的轮子,可轻松地将装好茶叶的发酵车3推入。温度探头7和湿度探头8装在箱体2的顶部,更便于操作和测量。箱体2的正面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发酵箱门,工作时通过门栓关紧即可。本装置的蒸汽入口1的高度位置低于补风管10的高度位置,蒸汽入口1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接通。电控箱9装在箱体2顶部,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凑,电控箱9的主控器件为PLC。箱体2的箱壁为夹层结构,夹层中填充有绝热材料,可很好地进行保温,实现节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