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抹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7236发布日期:2018-06-22 22:46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桑叶深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桑抹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抹茶在我国起源较早,但是由于明代以后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随之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现如今,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发展,抹茶又被重视起来,现代抹茶是在古代抹茶的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加工而成的天然蒸青绿茶超微粉体,特点是:香气清香、淡雅、超微细。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很高;而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它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人工色素,可悬浮在热水中,不沉淀,呈现鲜绿的茶汤,像咖啡一样溶于水,兼顾了喝茶和吃茶的优点,是绿茶的一种极品。目前,在国内调查发现70%的抹茶是用来作食品添加剂,20%抹茶用于饮料生产和茶道,只有少量的抹茶应用在其他行业。国内涉足桑抹茶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极少,桑叶,被古代誉为“神仙草”,含有丰富氨基酸、多酚类、黄酮化合物、优质蛋白质、多糖类、有机酸、生物碱、维生素、锌、钙、磷、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源;皋茶,是一种多年生野生木本植物,它来自深山老林中,生长于崖林间、小溪旁、灌木丛中,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美容、润嗓等功效。以桑叶与皋茶配伍制成的桑抺茶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某些方面甚或优于抺茶粉。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抹茶的制备方法,对桑叶进行深加工,得到符合抹茶品质特点的桑抹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桑抹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桑树栽植:以山区立地条件较好的银杏树林中栽植桑树,所述桑树为经嫁接或扦插的纯品种桑,且在春季桑芽萌动后对其遮阳处理,遮阳率为60~80%;所述的纯品种桑以食用桑栽植标准,密植,每667m2种植1000~1500株,树型低干养成,栽植当年离地20~30cm定干,翌年春伐离地30~40cm伐条定拳,以使形成枝条丛生的树型;基于银杏树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山区栽植的银杏树较多,为此,因地制宜的在银杏树下套种桑树,利用银杏树的遮阳效果,在春季桑芽萌发后视情况辅助以遮阳网,利于桑叶中氨基酸、叶绿素等成分的积累,提高桑叶的营养成分。(2)桑叶采摘:于每年4~5月采摘桑树芽叶,同时采摘野生皋茶芽叶,去除叶柄,并将桑树芽叶和野生皋茶芽叶按重量比7:3混合均匀,得茶叶混合物,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桑树芽叶和皋茶芽叶采摘一芽1~2片叶;(3)烫青处理:将步骤(2)中的茶叶混合物置于煮沸的烫青处理液中烫青处理5~10s,所述烫青处理液为在纯净水中添加其总重量0.5~1%的食用碱制备得到的混合液,(4)漂洗冷却:将步骤(3)中烫青处理的茶叶混合物转入漂洗池中漂洗冷却,漂洗池中水温为0~5℃;漂洗处理使烫青处理时表面附着的食用碱混合液被洗去,同时达到冷却的效果,为了避免漂洗冷却过程中引入杂质和细菌,本发明采用纯净水进行漂洗冷却。(5)脱水:将漂洗处理后的茶叶混合物入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6)初烘干:使用电热鼓风机对茶叶进行表面干燥处理;(7)低温烘焙:将烘焙温度控制在50~60℃,烘焙至茶叶含水率8~10%时进行初步粉碎,过细筛去除碾茶中的茶梗、叶脉、末、杂质,再进行烘焙至茶叶含水率为6%以内,低温烘焙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的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同时避免烘焙时营养成分的损害;(8)茶叶精细粉碎:将步骤(7)初磨的茶叶混合物用天然石磨反复研磨至细度为1000~1500目;(9)储存、备用。作为优选的,步骤(4)中,于低温冷藏室中设置纯净水制备设备,建造漂洗池,茶叶混合物入漂洗池漂洗1~2min,如此,使得漂洗过程中实现无菌化、清洁化,避免使用自来水后引入杂质或细菌,降低成品桑抹茶粉的品质。作为优选的,为了提高低温烘焙的效率,预先对脱水后的茶叶混合物进行摊放,使用电热鼓风机,温度控制在60℃,将茶叶混合物表面的水渍进一步地吹干。步骤(6)中,将初步脱水后的茶叶混合物投入制作红茶用的萎凋槽内摊放,使用电热鼓风机吹风对摊放的茶叶混合物进行表面干燥,作为优选的,步骤(9)中,向制备得到的桑抹茶粉中放入茶叶专用干燥剂,并于温度0~10℃,湿度45~65%冷藏室中保存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业界已形成共识,制作抹茶之鲜叶需经遮阳覆盖。应用在桑抹茶上,针对山区银杏树林广泛,套种桑树,辅之以采取遮阳措施,使桑叶中富含氨基酸、叶绿素等。(2)桑叶中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独特成分,如1-脱氧野尻霉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皋茶鲜叶含生物碱5%,缩合鞣质10~24%,黄酮类10%,蛋白质17%,氨基酸7%,糖类30%,有机酸4%,还有微量的三萜皀甙及铁、钙等成分。皋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治疗多种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等有特殊疗效。多饮皋茶汗水无黄色,在安徽皖南山区的百姓有加工和饮此茶的习惯,并是江浙一带缫丝工人夏季的特殊饮料,因为汗水落在丝绸上无黄斑。以春季桑芽萌动后遮阳后的桑芽叶为主,辅之以野生皋茶,效果极佳。(3)鲜叶采用烫青处理,相比于传统的蒸青处理,本发明中采用烫青处理的方法也能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并且采用本发明中烫青处理还能保持茶叶的深绿色,经过反复试验按上述用量加入少量食用碱不会损失茶叶营养成分,况且经过烫青后随即要经过冷水漂洗,益处是使茶叶变得翠绿,而且能保持长久,优于蒸青处理的有两点,一是在沸水中搅拌茶叶更加的均匀,二是效率也明显高于蒸青处理。(4)本发明提供的桑抹茶的制备方法全程都是在低温、无金属接触的环境下,相比于普通的桑叶粉和桑叶茶,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泽以及营养、药理成分,更重要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避免了制备过程中引入新的杂质、细菌等,确保了桑抹茶粉的优异品质。(5)本发明通过将喝茶变为吃茶,使得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更容易被吸收,制成的桑抹茶除了饮用外,可广泛使用在食品添加剂上,如制作蛋糕、面条等等,对当今富裕生活造成的“三高”人群有很大益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1S1:选择在皖南山区泾县新民村银杏树林栽植桑树,品种为纯育71-1嫁接苗(购自浙江湖洲张永吉育苗户);S2:于2017年4月25日采摘桑树芽叶,采摘一芽1~2片叶,在汀溪原始森林采摘野生皋茶芽叶,将桑树芽叶和野生皋茶芽叶按重量比7:3比例混匀,得到茶叶混合物;S3:在纯净水中加入其重量0.8%的食用碱(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其煮沸,然后将S2中的茶叶混合物投入进行烫青处理5s;S4:在低温冷藏室中设置纯净水制备设备,并建造漂洗池用于盛放纯净水,调节漂洗池中水温在2℃,将S3中经烫青处理的茶叶混合物进行漂洗冷却处理1min;S5:将经过漂洗冷却的茶叶混合物装入离心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3min;S6:将初步脱水后的茶叶混合物投入制作红茶用的萎凋槽内摊放,使用电热鼓风机对茶叶进行表面干燥;S7:将表面干燥的茶叶进行低温烘焙,烘焙的温度设置在50℃,烘焙至茶叶含水率9%时进行初步粉碎,过细筛去除碾茶中的茶梗、叶脉、末、杂质,再进行烘焙后的茶叶含水率控制在6%以内;S8:采用购自日本进口电动石磨机对茶叶混合物进行碾磨粉碎,得到细度为1200目的桑抹茶粉;S9:向S8中的桑抹茶粉中放入茶叶专用干燥剂,置于温度5℃湿度50%的冷藏室中保存备用。实施例2S1:选择在泾县桃花潭村银杏树林栽植桑树,品种为皖桑优1号绿枝扦插苗(安徽省蚕桑研究所提供);S2:于2017年4月28日采摘桑树1~2片芽叶,并在汀溪原始森林采摘野生皋茶芽叶,将桑树芽叶和野生皋茶芽叶按重量比7:3比例混匀;S3:在纯净水中加入其重量0.5%的食用碱(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其煮沸,然后将S2中的茶叶混合物投入进行烫青处理8s;S4:在低温冷藏室中设置纯净水制备设备,并建造漂洗池用于盛放纯净水,调节漂洗池中水温在5℃,将S3中经烫青处理的茶叶混合物进行漂洗冷却处理1min;S5:将经过漂洗冷却的茶叶混合物装入离心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3min;S6:将初步脱水后的茶叶混合物投入制作红茶用的萎凋槽内摊放,使用电热鼓风机对茶叶进行表面干燥;S7:将表面干燥的茶叶进行低温烘焙,烘焙的温度设置在60℃,9%时进行初步粉碎,过细筛去除碾茶中的茶梗、叶脉、末、杂质,再进行烘焙后的茶叶含水率控制在6%以内;S8:采用购自日本进口电动石磨机对茶叶混合物进行碾磨粉碎,得到细度为1500目的桑抹茶粉;S9:向S8中的桑抹茶粉中放入干燥剂,置于温度5℃湿度50%的冷藏室中保存备用。对比例1S1:选择在皖南山区泾县新民村银杏树林旁边栽植桑树(未经遮阳处理),品种为纯育71-1嫁接苗(购自浙江湖洲张永吉育苗户);S2:于2017年4月25日采摘桑树芽叶,采摘一芽1~2片叶,接着在260℃高温滚筒杀青、揉捻处理,接着在110℃烘焙至含水率为6%以内;S3:采用浙江赛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流式粉碎机对桑叶进行碾磨粉碎,得到细度为800目的桑叶粉。对比例2S1:选择在皖南山区泾县新民村银杏树林旁边栽植桑树(未经遮阳处理),品种为纯育71-1嫁接苗(购自浙江湖洲张永吉育苗户);S2:于2017年4月25日采摘桑树芽叶;S3:将纯净水煮沸,然后将S2中的茶叶混合物投入进行烫青处理12s;S4:将烫青处理的茶叶混合物装入离心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3min;S5:将初步脱水后的茶叶混合物投入制作红茶用的萎凋槽内摊放,使用电热鼓风机对茶叶进行表面干燥;S6:将表面干燥的茶叶在100℃下烘焙,烘焙至茶叶含水率6%;S7:采用购自日本进口电动石磨机对茶叶混合物进行碾磨粉碎,得到细度为1200目的桑抹茶粉;S8:向S7中的桑抹茶粉中放入干燥剂,置于温度5℃湿度50%的冷藏室中保存备用。对比例3S1:选择在泾县桃花潭村银杏树林旁边栽植桑树(未经遮阳处理),品种为皖桑1号绿枝扦插苗(安徽省蚕桑研究所提供);S2:于2017年4月28日采摘桑树1~2片芽叶,并在汀溪原始森林采摘野生皋茶芽叶,将桑树芽叶和野生皋茶芽叶按重量比7:3比例混匀;S3:在纯净水中加入其重量0.5%的食用碱(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其煮沸,然后将S2中的茶叶混合物投入进行烫青处理8s;S4:在低温冷藏室中设置纯净水制备设备,并建造漂洗池用于盛放纯净水,调节漂洗池中水温在5℃,将S3中经烫青处理的茶叶混合物进行漂洗冷却处理1min;S5:将经过漂洗冷却的茶叶混合物装入离心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3min;S6:将初步脱水后的茶叶混合物投入制作红茶用的萎凋槽内摊放,使用电热鼓风机对茶叶进行表面干燥;S7:将表面干燥的茶叶进行低温烘焙,烘焙的温度设置在60℃,6%时进行精细粉碎;S8:采用购自日本进口电动石磨机对茶叶混合物进行碾磨粉碎,得到细度为1500目的桑抹茶粉;S9:向S8中的桑抹茶粉中放入干燥剂,置于温度5℃湿度50%的冷藏室中保存备用。表1:上述实施例1-2、对比例1-3得到的茶粉的感官评审:干茶汤色香气味实施例1翠绿深绿清香高长鲜爽淡雅实施例2翠绿深绿清香高长鲜爽淡雅对比例1土黄黑褐,有悬浮粒栗香苦涩对比例2黄绿浅绿清香醇和对比例3鲜绿浅绿清香鲜爽略青表2:上述实施例1-2、对比例1-3得到的茶粉的营养成分含量(每100g):氨基酸(g)叶绿素(g)多酚(g)生物碱(g)黄酮(g)实施例15.22.61.34.85.9实施例24.92.31.44.65.7对比例13.20.181.53.82.2对比例24.10.521.54.23.6对比例34.81.231.24.1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