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湿健脾茶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7238发布日期:2018-06-22 22: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饮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祛湿健脾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化到全身。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变成了中医上常说的“水湿”。当然,吃进体内的食物和水能否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关键在于脾胃的功能是否强健,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且“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胃出现疲软的现象,水谷进入人体后不能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而是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产生痰的源头,因为脾脏的虚弱,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的运化,才滞留下来,凝结成痰。脾主升清,它要将精微物质上输给肺,当脾虚生了痰之后,这些痰也会随着精微物质一起上输到肺中。当肺中的痰越积越多,人体就会感觉到,并且本能地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吐出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胃虚弱的话,痰会不断地产生,哪怕一直在吐痰,终究也无法将所有的痰吐干净。

这些痰和还未来得及凝结成痰的水湿聚在一起形成痰湿。痰湿在体内随着气到处流窜:停留在肝脏,便会形成脂肪肝;滞留于腰间,就是将军肚、水桶腰;泛溢于肌肤、肌肉,面部、四肢也会浮肿、臃肿。所以痰湿严重的人,往往看上去十分肥胖。此外,痰湿流窜还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腰痛、头痛和颈椎病等,也就是“百病皆由痰作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祛湿健脾茶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精确比例配伍,达到更好的祛湿健脾保健效果,通过改进其制备工艺,使祛湿健脾茶饮的色香味均极大提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祛湿健脾茶饮,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白扁豆花2-5份、陈皮1-4份和茯苓2-5份。

进一步地,该祛湿健脾茶饮还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党参2-5份。

脾为生痰之源,化解体内的痰湿就得从脾入手。本发明提供的健脾祛湿茶饮以四君子汤和二陈汤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健脾益气,力专于祛湿化痰,功长于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消痈散结,理气化滞,以白扁豆花、陈皮、茯苓和党参等精心配伍研制而成,方解如下:

白扁豆花,性平,味甘淡,无毒,入脾、胃和大肠经,是百花中少有的健脾良药。《四川中药志》上就有“白扁豆花,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消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日腹泻及赤白带下”的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扁豆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成分,可治疗细菌性痢疾。

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为脾肺气分之药,《本草纲目》曰:“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理气燥湿,能统治百病。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俞,故陈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适用于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和咳嗽痰多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陈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的积滞之气,增进食欲,同时还能使体内的痰液更容易咳出。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和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以及健忘等症,其健脾之功效尤为突出。《世补斋医书》曰:“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茯苓又可行湿”,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强弱状况,痰湿体质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造成聚饮生痰,服用茯苓可以健脾又能利水渗湿,从而帮助化解水湿,消除痰饮。而且茯苓“补而无碍胃之虞,利而无伤津之忧”,可以长期食用,其养生功效,古已有证。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其能益气,生津,养血。《本草纲目拾遗》曰:“治肺虚,能益肺气。”

本方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多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疗则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受纳、健运乏力,则会出现胃口差,饮食减少,甚至厌食等;脾胃失于运化,湿浊内生,会出现大便溏薄、粘腻不爽;《医方考》有言:“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脾主肌肉四肢,脾胃虚弱,四肢肌肉不能禀受,与湿浊绞结,则头身困重、四肢乏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荣于面,则皮肤无光泽,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少气懒言、气短等症。方中党参等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益气生津。臣以苦燥之陈皮等药,理气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之白扁豆等,健脾渗湿,使以茯苓,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则脾健湿祛之功卓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祛湿健脾茶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白扁豆花,将白扁豆花含水量控制在1%-5%;

制备陈皮,将陈皮的含水量控制在2%-5%;

制备茯苓,将茯苓的含水量控制在2%-4%;

取所述白扁豆花2-5份、陈皮1-4份和茯苓2-5份,混合即得祛湿健脾茶饮。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党参,将党参的含水量控制在2%-5%;取所述取所述白扁豆花2-5份、陈皮1-4份和茯苓2-5份以及党参2-5份混合即得祛湿健脾茶饮。

进一步地,所述白扁豆花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A1、将新鲜的白扁豆花剔除病、虫个体,并漂洗;

A2、将漂洗后的白扁豆花置于22℃-28℃的环境下阴干,阴干时间控制在30-45小时,阴干后白扁豆花的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

A3、利用微波加热干燥阴干后的白扁豆花,微波功率密度控制为10-15W/g,干燥时间为8min-12min,即得含水量在1%-5%的白扁豆花。

进一步地,所述陈皮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B1、高温加热:将鲜橘皮切小块或丝,置于烘干箱中烘烤,烘干温度为68℃-75℃,烘干时长为72min-76min,使果皮烘干至发软,并保持烘干箱内的湿度在80%-84%;

B2、恒温干燥:将烘干箱的工作温度设定为45℃-49℃,设定前将果皮翻反整形,烘干箱内湿度控制为53%-58%,烘干时间为20-25小时;

B3、常温晾晒:将步骤B2中恒温干燥后获得的果皮在常温下晾晒50min-60min,即得含水量为2%-5%的陈皮。

在烘干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烘干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会导致陈皮挥发油、橙皮甙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过多流失,过于干燥陈皮会呈暗褐色或黑色,影响其外观,也不易于保存。烘干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则陈皮过于柔软,保存过程中容易发霉,甚至变质,影响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经过本方法制备的陈皮色泽、品相极佳,易存储不发霉,营养物质流失少,药用价值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茯苓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C1、将茯苓去皮切片,将茯苓片在20℃-22℃下阴干,阴干后茯苓片的含水量控制在15%以下;

C2、阴干后的茯苓片利用微波加热干燥,微波功率密度控制为17-20W/g,干燥时间为8min-16min,即得含水量在2%-4%的茯苓。

进一步地,所述党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D1、取鲜党参经清洗后,沥干水分,阴干至含水量45%-55%时,进行切片,得到党参鲜切片;

D2、将党参鲜切片与大米混合,大米加入量为党参鲜切片质量的32%-37%;

D3、将混合的党参鲜切片与大米置于密闭容器中放置25h-30h,直至大米充分吸收党参鲜切片的水分,即可得吸收水分后混合物;

D4、将步骤D3获得的吸收水分后混合物平摊于容器中,以微波加热干燥7min-12min,微波功率密度为15-18W/g,得到微波加热后混合物;

D5、将微波加热后混合物晾晒至表面水分干燥,后筛去米粒及碎屑,即得含水量为2%-5%的党参。

其中,白扁豆花、茯苓和党参在制备干燥过程中,均是利用了微波加热干燥,即使物料的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微波仍能作用到物料内部的游离水或是结合水使其蒸发,并且水分蒸发产生的压力有利于打开物料内部孔道,有利于水蒸气从内部扩散到物料表面,从而加速干燥过程,生产效率高;利用微波加热干燥,较好地保持了植物内部传导组织和薄壁组织的渗透性,可以很好地保持物料的外观性状和结构完整性,品相好,且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

本发明中,如无其他特别说明,微波功率密度的单位均遵照行业通常理解,例如:步骤C2中17-20W/g是指加热1克的茯苓时微波功率控制为17-20W。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党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益气生津;臣以苦燥之陈皮等药,理气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之白扁豆花等,健脾渗湿;使以茯苓,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卓越;

(2)通过改进各成分的制备工艺,使制备的祛湿健脾茶饮外观品相好,利用微波加热干燥各成分,较好地保持了各成分内部传导组织和薄壁组织的渗透性,可以很好地保持物料的外观性状和结构完整性,外观品相好,且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达到较好的色香味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祛湿健脾茶饮,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白扁豆花2份、陈皮1份和茯苓2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祛湿健脾茶饮也可为以下重量组分:白扁豆花3份、陈皮3份和茯苓3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祛湿健脾茶饮也可为以下重量组分:白扁豆花5份、陈皮4份和茯苓5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祛湿健脾茶饮还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党参2份,也可为3份或5份。

脾为生痰之源,化解体内的痰湿就得从脾入手。本发明提供的健脾祛湿茶饮以四君子汤和二陈汤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健脾益气,力专于祛湿化痰,功长于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消痈散结,理气化滞,以白扁豆花、陈皮、茯苓和党参等精心配伍研制而成,方解如下:

白扁豆花,性平,味甘淡,无毒,入脾、胃和大肠经,是百花中少有的健脾良药。《四川中药志》上就有“白扁豆花,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消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日腹泻及赤白带下”的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扁豆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成分,可治疗细菌性痢疾。

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为脾肺气分之药,《本草纲目》曰:“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理气燥湿,能统治百病。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俞,故陈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适用于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和咳嗽痰多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陈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的积滞之气,增进食欲,同时还能使体内的痰液更容易咳出。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和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以及健忘等症,其健脾之功效尤为突出。《世补斋医书》曰:“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茯苓又可行湿”,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强弱状况,痰湿体质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造成聚饮生痰,服用茯苓可以健脾又能利水渗湿,从而帮助化解水湿,消除痰饮。而且茯苓“补而无碍胃之虞,利而无伤津之忧”,可以长期食用,其养生功效,古已有证。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其能益气,生津,养血。《本草纲目拾遗》曰:“治肺虚,能益肺气。”

本方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多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治疗则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受纳、健运乏力,则会出现胃口差,饮食减少,甚至厌食等;脾胃失于运化,湿浊内生,会出现大便溏薄、粘腻不爽;《医方考》有言:“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脾主肌肉四肢,脾胃虚弱,四肢肌肉不能禀受,与湿浊绞结,则头身困重、四肢乏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荣于面,则皮肤无光泽,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少气懒言、气短等症。方中党参等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益气生津。臣以苦燥之陈皮等药,理气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之白扁豆等,健脾渗湿,使以茯苓,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则脾健湿祛之功卓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祛湿健脾茶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白扁豆花,将白扁豆花含水量控制在1%-5%;

制备陈皮,将陈皮的含水量控制在2%-5%;

制备茯苓,将茯苓的含水量控制在2%-4%;

取所述白扁豆花2-5份、陈皮1-4份和茯苓2-5份,混合即得祛湿健脾茶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党参,将党参的含水量控制在2%-5%;取所述取所述白扁豆花2-5份、陈皮1-4份和茯苓2-5份以及党参2-5份混合即得祛湿健脾茶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白扁豆花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A1、将新鲜的白扁豆花剔除病、虫个体,并漂洗;

A2、将漂洗后的白扁豆花置于22℃-28℃的环境下阴干,阴干时间控制在30-45小时,阴干后白扁豆花的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

A3、利用微波加热干燥阴干后的白扁豆花,微波功率密度控制为10-15W/g,干燥时间为8min-12min,即得含水量在1%-5%的白扁豆花。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陈皮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B1、高温加热:将鲜橘皮切小块或丝,置于烘干箱中烘烤,烘干温度为68℃-75℃,烘干时长为72min-76min,使果皮烘干至发软,并保持烘干箱内的湿度在80%-84%;

B2、恒温干燥:将烘干箱的工作温度设定为45℃-49℃,设定前将果皮翻反整形,烘干箱内湿度控制为53%-58%,烘干时间为20-25小时;

B3、常温晾晒:将步骤B2中恒温干燥后获得的果皮在常温下晾晒50min-60min,即得含水量为2%-5%的陈皮。

在烘干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烘干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会导致陈皮挥发油、橙皮甙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过多流失,过于干燥陈皮会呈暗褐色或黑色,影响其外观,也不易于保存。烘干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则陈皮过于柔软,保存过程中容易发霉,甚至变质,影响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经过本方法制备的陈皮色泽、品相极佳,易存储不发霉,营养物质流失少,药用价值更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茯苓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C1、将茯苓去皮切片,将茯苓片在20℃-22℃下阴干,阴干后茯苓片的含水量控制在15%以下;

C2、阴干后的茯苓片利用微波加热干燥,微波功率密度控制为17-20W/g,干燥时间为8min-16min,即得含水量在2%-4%的茯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党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D1、取鲜党参经清洗后,沥干水分,阴干至含水量45%-55%时,进行切片,得到党参鲜切片;

D2、将党参鲜切片与大米混合,大米加入量为党参鲜切片质量的32%-37%;

D3、将混合的党参鲜切片与大米置于密闭容器中放置25h-30h,直至大米充分吸收党参鲜切片的水分,即可得吸收水分后混合物;

D4、将步骤D3获得的吸收水分后混合物平摊于容器中,以微波加热干燥7min-12min,微波功率密度为15-18W/g,得到微波加热后混合物;

D5、将微波加热后混合物晾晒至表面水分干燥,后筛去米粒及碎屑,即得含水量为2%-5%的党参。

其中,白扁豆花、茯苓和党参在制备干燥过程中,均是利用了微波加热干燥,即使物料的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微波仍能作用到物料内部的游离水或是结合水使其蒸发,并且水分蒸发产生的压力有利于打开物料内部孔道,有利于水蒸气从内部扩散到物料表面,从而加速干燥过程,生产效率高;利用微波加热干燥,较好地保持了植物内部传导组织和薄壁组织的渗透性,可以很好地保持物料的外观性状和结构完整性,品相好,且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

本发明中,如无其他特别说明,微波功率密度的单位均遵照行业通常理解,例如:步骤C2中17-20W/g是指加热1克的茯苓时微波功率控制为17-20W。

临床试验:

1、钟某,男,52岁,为重度脂肪肝患者;饮用本发明的祛湿健脾茶饮进行调理,每日早、中和晚餐后均饮用200毫升茶水(按白扁豆花5克、陈皮4克、茯苓5克以及党参5克兑500毫升开水饮用),连续饮用30天后,肝内脂肪水平逐渐降低,连续饮用50天后,降低至中度脂肪肝水平,连续饮用80天后,降低至轻度脂肪肝水平,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蔡某,男,35岁,为虚胖患者,容易疲劳,面无血色,经常没劲、怕冷、多梦,为痰湿泛溢于肌肤、肌肉所致;饮用本发明的祛湿健脾茶饮进行调理,每日早晚餐后均饮用150毫升茶水(按白扁豆花5克、陈皮3克、茯苓4克份以及党参5克兑500毫升开水饮用),连续饮用38天后,虚胖症得到轻微缓解,连续饮用60天后,虚胖症得到明显缓解。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