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金花菌生长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9729发布日期:2019-02-15 22:00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千两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现有的千两茶的生产方法其基本步骤为:原料制备,原料筛分,原料拼配,茶坯渥堆,高温杀菌,装篓,踩制和干燥。如公开号为cn1836532a,公开日为2006.09.27的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法,所公开的技术为: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选用单丛茶的嫩梢鲜叶作原料,将嫩梢鲜叶杀青,下一步是揉捻,揉捻程度以条索紧直不破碎,茶叶附于体表面即为揉捻适度,下一步是原料干燥,干燥后茶叶含水量在9%~13%,接着将上述加工后的单丛茶经分筛后按级归堆,下一步是蒸汽软化,将筛分过的单丛茶放入蒸汽锅中,使其蒸软,下一步是紧压成型,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将蒸透的茶叶装入衬竹篾的模具中,先用木锤捶打装入茶叶的模具,再用木杆紧压捆紧,不断重复,下一步是干燥,将经上述加工后的茶叶采用日晒夜露的方法,露空晾置,在干燥过程中兼有翻堆作业,最后把干燥好的单丛千两茶装包入库即可。又如公开号为cn101084771b,公开日为2012.06.13的千两茶的制作方法公开的技术为:包括:原料筛分、汽蒸、紧压成型、干燥,在原料筛分之后,依次进行拼配、计量装包,并提前或同时进行制篓、蓼叶编制,然后进行铺篓、装篓、锁口、捆压、晾置成型、收花箍,再进入干燥和质检入库。汽蒸:主要作用是软化茶叶、杀菌,使茶叶的果胶、糖类物质益于表面,使之产生粘结作用。汽蒸时间如果是常压下汽蒸,一般30~50分钟,常采用的是35~40分钟,如果用带压汽蒸,时间要短些,如4kg压力的蒸汽蒸,一般2~5分钟即可。干燥:有两种干燥方法,一是自然干燥,搭建一个没有封顶的便于通风的干燥架,将千两茶搁置在干燥架中进行日晒夜露,落雨时要进行遮盖,防止淋湿,干燥过程中要翻边倒头,使之干燥均匀,干燥时间40~60天,然后进行钻孔检测,当含水量≤14%时可归仓。二是烘房干燥,前期温度控制在28℃~35℃,后期可控制在38℃~45℃,干燥时间25天左右。

以上现有千两茶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千两茶在干燥过程或存放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金花,金花虽然对茶叶增加了保健作用,但不是所有茶叶产品都适应,因为金花菌的参与,改变了茶叶的口感,降低了茶气,使茶气失去了穿透力,并且生长有金花菌的茶叶不利于长期收藏,所以对于有的紧压茶产品如千两茶,人们是不想要它产生金花的。紧压茶产品在生产和存放的过程中产生金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让它不产生金花与要它很好地产生金花一样都是一件很难的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可防止产生金花菌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防止金花菌生长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拼配,汽蒸,踩制和晾晒,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原料采用当年产的保存含水率在7%以内的黑毛茶为原料,所述汽蒸,原料拼配后直接进行汽蒸,水分控制在13-15%,所述晾晒,在晾晒棚内晾晒至含水率达到9%以内,再在晾晒棚晾放2-4个月后入库或出厂。

进一步地,在原料拼配前,进行原料制备,所述原料制备采用以下步骤:

a.鲜叶采摘:采摘安化云台山海拨至少700m的一芽三、四叶的云台大叶种茶;

b.摊青:将采摘的鲜叶放到2-3层楼上摊青,摊青厚度4-10cm,时间10-13小时;

c.杀青:用80型杀青机,杀青温度360-390℃,时间1-2分钟,要杀到叶子梗柔软;

d.揉捻:采用55揉捻机揉捻15-20分钟;

e.渥堆:将揉捻后的茶叶堆成1-1.5m高的发酵堆,盖上保湿布,发酵温度控制在35-40℃,时间8-12小时,发酵至酒糟味,爽朗不沾手。

f.干燥:先将渥堆好的茶叶在日光下晒成7.5-8.5成干,再上七星灶烘干至含水率7%以内,保持干燥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拼配:春茶50-70%,优选60%,夏茶30-50%,优选40%。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生产的千两茶,完全不产生金花菌,存放10年也未发现有金花菌,解决了紧压黑茶无法控制自然发花的技术难题,确保千两茶茶气足,穿透力强,口感纯正,回味无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防止金花菌生长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拼配,汽蒸,踩制和晾晒,所述原料采用当年产的保存含水率在7%以内的黑毛茶为原料,所述汽蒸,原料拼配后直接进行汽蒸,水分控制在13-15%,所述晾晒,在晾晒棚内晾晒至含水率达到9%以内,再在晾晒棚晾放2-4个月后入库或出厂。

在原料拼配前,可以进行原料制备,所述原料制备采用以下步骤:

b.鲜叶采摘:采摘安化云台山海拨至少700m的一芽三、四叶的云台大叶种茶;

b.摊青:将采摘的鲜叶放到2-3层楼上摊青,摊青厚度4-10cm,时间10-13小时;

c.杀青:用80型杀青机,杀青温度360-390℃,时间1-2分钟,要杀到叶子梗柔软;

d.揉捻:采用55揉捻机揉捻15-20分钟;

e.渥堆:将揉捻后的茶叶堆成1-1.5m高的发酵堆,盖上保湿布,发酵温度控制在35-40℃,时间8-12小时,发酵至酒糟味,爽朗不沾手。

f.干燥:先将渥堆好的茶叶在日光下晒成7.5-8.5成干,优选8成干,再上七星灶烘干至含水率7%以内,保持干燥备用。

所述拼配:可以为春茶50-70%,优选60%,夏茶30-50%,优选40%。

实施例1:防止金花菌生长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拼配,汽蒸,踩制和晾晒,所述原料采用当年产的保存含水率在7%以内的黑毛茶为原料。这相对现有技术(为了取得醇化效果,采用在自然气候条件下至少陈放一年的毛茶制备千两茶)来说,使产生金花的机率由70%以上降为5%以下。所述汽蒸,原料拼配后直接进行汽蒸,水分控制在13-15%。经大量实验,水分控制在13-15%可有效防止金花的产生,当水分超过16%产生金花的机率明显增加,当达到30%时产生金花的机率达到100%,水分低于13%,千两茶就难以定型。所述晾晒,在晾晒棚内晾晒至含水率达到9%以内,再在晾晒棚晾放60-70天后入库或出厂。这样可使千两茶彻底干透,也不易在陈放过程中回潮,因为千两茶包裹有一层防潮棕片,在效防止外面的湿气进入到茶柱里面,因而干透的千两茶也就不会轻易产生金花。

实施例2:防止金花菌生长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先进行原料制备,原料制备采用以下步骤:a.鲜叶采摘:采摘安化云台山海拨至少700m的一芽三、四叶的云台大叶种茶;b.摊青:将采摘的鲜叶放到2-3层楼上摊青,摊青厚度4-6cm,时间10-11小时;c.杀青:用80型杀青机,杀青温度390℃,时间1分钟,要杀到叶子梗柔软;d.揉捻:采用55揉捻机揉捻15-20分钟;e.渥堆:将揉捻后的茶叶堆成1.5m高的发酵堆,盖上保湿布,发酵温度控制在40℃,时间8-12小时,发酵至酒糟味,爽朗不沾手。f.干燥:先将渥堆好的茶叶在日光下晒成7.5成干,再上七星灶烘干至含水率7%以内,保持干燥备用。用此方法所生产的毛茶,不仅茶气足,穿透力强,而且相比常规毛茶发花的时间推迟6天以上,发花也明显稀少。通过抽梗和筛分后,按春茶70%,夏茶30%的比例进行拼配。此拼配比例,与纯春茶相比,可降低40%以上的金花发生率。拼配后,不要进行打浆和发酵处理,直接进行装包司称。这样茶叶表面缺少金花菌生长所需营养,从而可有效抑制金花菌的生长。接着进行汽蒸,汽蒸温度110℃-120℃,汽蒸至茶叶软化,通过汽蒸使茶叶的水分控制在13-15%,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千两茶的踩制,踩制后进行晾晒,在晾晒棚内晾晒49天,使含水率达到9%以内再在晾晒棚晾放120天后入库或出厂。晾放120天后已彻底干透,其含水率达到7%以内,这样非常耐存放,存放10年也不会产生金花,茶香更加浓厚,口感也更加醇厚。

实施例3:防止金花菌生长的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先进行原料制备,原料制备采用以下步骤:a.鲜叶采摘:采摘安化云台山海拨800-1100m的一芽三、四叶的云台大叶种茶;b.摊青:将采摘的鲜叶放到2-3层楼上摊青,摊青厚度7-9cm,时间11-12小时;c.杀青:用80型杀青机,杀青温度380℃,时间1.5分钟,要杀到叶子梗柔软;d.揉捻:采用55揉捻机揉捻15-20分钟;e.渥堆:将揉捻后的茶叶堆成1-1.3m高的发酵堆,盖上保湿布,发酵温度控制在35-38℃,时间9-10小时,发酵至酒糟味,爽朗不沾手。f.干燥:先将渥堆好的茶叶在日光下晒成8成干,再上七星灶烘干至含水率7%以内。先用日光下晒成8成干,可进行有效杀菌,有利于后发酵,且金花菌的自然发生率比纯七星灶烘干的茶叶降低30-35%。然后通过抽梗和筛分后,按春茶60%,夏茶40%的比例进行拼配。此拼配比例,与纯春茶相比,可降低60%以上的金花发生率。拼配后,不要进行打浆和发酵处理,直接进行装包司称,接着进行汽蒸,汽蒸温度115℃,汽蒸至茶叶软化,通过汽蒸使茶叶的水分控制在14%,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千两茶的踩制,踩制后进行晾晒,在晾晒棚内晾晒60天左右,使含水率达到8%以内,再在晾晒棚晾放90-100天后入库或出厂。

以上实施例所生产的千两茶,完全不产生金花菌,存放10年也未发现有金花菌,解决了紧压黑茶无法控制自然发花的技术难题,使产品经久耐放,陈化效果好,茶气足,穿透力强,口感纯正,回甘味好,耐泡可达35次,比同地常规方法制备茶增加10次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