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395发布日期:2019-01-04 23:0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海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但是传统的海产品加工用鱼虾清洗方式都是人工清洗,清洗效率低,清洗不彻底,而且清洗后底部沉淀的泥沙和排泄物等杂质不容易排出,给加工生产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的握持装置、第一电缸装置、第二电缸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上方的清洗装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右侧的连接框、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一密封块、设置于所述框体左端的排出管、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阀门,所述握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右侧的密封框、设置于所述密封框右侧的握持架、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上下两侧的第一弹簧、收容于所述连接框内的第二密封块、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三密封块,所述第一电缸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右侧的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第四密封块,所述第二电缸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右侧的横板、设置于所述横板上方的第二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左侧的第二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横板下方的斜杆、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板左侧的第二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三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若干第一刷毛、设置于所述移动板左端的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左端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若干第二刷毛,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下方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右端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第三刷毛、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右侧的集中板、设置于所述框体左侧的第二升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下方的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上方的连接板。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连接框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框体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连接框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密封框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右表面上,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密封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块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块收容于所述连接框内且与所述连接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框体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密封块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块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一密封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框体内。

所述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四密封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横板的左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的下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与所述第二电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顶靠在所述框体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与所述移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右端与所述框体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刷毛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固定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杆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三刷毛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顶靠在所述框体的外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右端与所述框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可以实现对鱼虾充分的清洗,清除鱼虾上的杂质,清洗效果显著,且清洗效率高,节约时间,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框体装置1、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1上的握持装置2、第一电缸装置3、第二电缸装置4、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1上方的清洗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1包括框体11、设置于所述框体11右侧的连接框12、设置于所述框体11上的第一密封块13、设置于所述框体11左端的排出管14、设置于所述排出管14上的阀门15。所述框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框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框体1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12、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三通孔113,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12呈长方形,所述第三通孔113呈圆形。所述连接框1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连接框12的左右表面相通,所述连接框1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框体11右端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框12的内部与所述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密封块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密封块13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112内且与所述框体11固定连接,堵住所述第二通孔112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排出管14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3与所述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14的内部与所述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阀门15可控制所述排出管14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握持装置2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11右侧的密封框21、设置于所述密封框21右侧的握持架22、收容于所述密封框21内上下两侧的第一弹簧23、收容于所述连接框12内的第二密封块24、设置于所述框体11上的第三密封块25。所述密封框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21的左端设有开口,所述连接框12收容于所述密封框21内且与所述密封框2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密封框21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11的右表面上。所述握持架22呈弯折状,所述握持架22的两端与所述密封框2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3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块24连接,起到支撑所述第一弹簧23的作用。所述第二密封块2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密封块24收容于所述连接框12内且与所述连接框12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密封块24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三密封块25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且与所述框体11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密封块25可以左右移动,所述第三密封块2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块24的左端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缸装置3包括位于所述框体11下方的第一电缸3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31右侧的支架32、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3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33、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3上方的第一过滤网34、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3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35、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35下方的第四密封块36。所述第一电缸3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缸3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控制其打开或关闭。所述支架32呈弯折状,所述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缸3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11固定连接,起到支撑所述第一电缸31的作用。所述第一推动杆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缸3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3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3贯穿所述第一密封块1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3的上端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所述第一过滤网3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4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过滤网34与所述第一推动杆3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4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块3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密封块3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块1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密封块3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33贯穿所述第四密封块3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电缸装置4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11右侧的横板41、设置于所述横板41上方的第二电缸4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42左侧的第二推动杆43、设置于所述横板41下方的斜杆44、收容于所述框体11内的移动板45、设置于所述移动板45左侧的第二过滤网46、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6下方的第三过滤网47、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滤网47下方的若干第一刷毛48、设置于所述移动板45左端的第一固定杆49、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49左端的第一滚轮40、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40上的若干第二刷毛401。所述横板4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41的左端与所述框体11固定连接,起到支撑所述第二电缸42的作用。所述第二电缸4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第二电缸4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控制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电缸42的下端与所述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43与所述第二电缸4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42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43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43顶靠在所述框体11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4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斜杆44倾斜放置,所述斜杆44的上端与所述横板41固定连接,所述斜杆44的下端与所述框体11固定连接,起到支撑所述横板41的作用。所述移动板45顶靠在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板45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移动板45与所述第二推动杆4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6呈倾斜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46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47与所述第二过滤网4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7与所述移动板4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7的右端与所述框体11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47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刷毛48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48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47固定连接,起到清洗鱼虾的作用。所述第一固定杆49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49的右端与所述移动板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49的左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40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固定杆49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0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40与电机(未图示)连接,带动其主动旋转,所述第一滚轮40与电机的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刷毛401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401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40上,所述第二刷毛401与所述第一滚轮40固定连接,起到刷洗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清洗装置5包括第一升降杆51、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51下方的第二固定杆5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52右端的第二滚轮53、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53上的第三刷毛54、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51右侧的集中板55、设置于所述框体11左侧的第二升降杆56、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杆56下方的第三弹簧57、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57下方的固定块58、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杆51上方的连接板59。所述第一升降杆5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升降杆51顶靠在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一升降杆51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杆5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52的左端与所述框体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杆52与所述第一升降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52的右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5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5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3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53与电机(未图示)连接,带动其主动旋转,所述第二滚轮53呈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三刷毛54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刷毛54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53上且与其固定连接,起到清洗鱼虾的作用。所述集中板55呈倾斜放置,所述集中板5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杆51固定连接,起到集中鱼虾的作用。所述第二升降杆5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升降杆56顶靠在所述框体11的外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升降杆56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弹簧57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弹簧5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5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7处于拉伸状态。所述固定块5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固定块58的右端与所述框体11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8与所述第三弹簧5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9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升降杆5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5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56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59固定连接,起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56、所述第一升降杆51的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所述框体11内放入适量的水,接着打开所述第一电缸3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3、所述第一过滤网34不断的上下移动,然后打开所述第二电缸42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43、所述移动板45、所述第二过滤网46、所述第三过滤网47不断的左右移动,同时打开与所述第一滚轮40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0、所述第二刷毛401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带动框体11内水的流动,促进对鱼虾的清洗。然后打开与所述第二滚轮53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3、所述第三刷毛54随之旋转,当所述第二过滤网46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与旋转的所述第二滚轮53、所述第三刷毛54接触。然后将鱼虾从框体11的上端倒入到框体11内,集中板55的设置使得鱼虾移动到第二过滤网46上,然后顺着第二过滤网46向左侧移动,旋转的所述第三刷毛54可以将进入到所述框体11内的鱼虾进行充分的清洗,以便清除鱼虾上的灰尘杂质,所述第二过滤网46向左侧移动时,所述第二滚轮53、所述第三刷毛54向上移动,以便增大旋转的所述第三刷毛54与鱼虾接触的力度,保证对鱼虾清洗的效果,旋转的所述第二刷毛401可以带动水的流动,实现水与鱼虾的充分接触,以便将所述第三刷毛54清洗掉的杂质及时的带走,经过所述第三刷毛54清洗的鱼虾掉落在所述第一过滤网34上,由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4不断的上下移动以及所述第一刷毛48不断的左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34向上移动到上方时,左右移动的所述第一刷毛48可以再次对鱼虾进行刷洗,直至将其刷洗干净,然后打开所述阀门15,使得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13从所述排出管14排出,然后握住所述握持架22向右侧移动,将所述密封框21取下,此时所述第一弹簧23、所述第二密封块24、所述第三密封块25向右移动,且脱离所述连接框12,然后将所述框体11内清洗后的鱼虾从所述第一通孔111及所述连接框12内取出。至此,本实用新型海鲜加工领域的新型鱼虾加工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