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柳生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6010发布日期:2019-06-14 22:11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柳生产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鸡柳生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鸡柳加工过程中,将鸡肉去骨,切割成块,切割后的肉块再切割成片状,再进行切丝,加工后即得鸡柳。

鸡柳为条状,其粗细的均匀度度很大程度上受切片的影响,如何将肉块切割成所需要的片状,并保持片的厚度均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工过程;切片后,成片的肉品再输送给绞切装置。

现有的设备,运行中,肉块在切割部件容易发生堵或偏移,导致切片不均匀;切片后,由绞切装置切成条状,由于鸡肉块较小,由剖切装置输送给绞切装置时,往往会由于输送带与绞切装置之间的间隔,使肉片堆挤后呈团状,切割时导致切条不均,过短或过长甚至粘接过厚等现象发生,影响了切条的效果及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鸡柳生产加工装置,该装置剖切均匀,切片后输送顺畅,不会在下刀辊之前发生堆、叠现象,提高绞切成条的均匀度,提高产品的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鸡柳生产加工装置,包括夹持输送部件、切割部件、绞切部件,所述的夹持输送部件设有分别由上辊体、下辊体驱动的上夹持输送带、下夹持输送带,下夹持输送带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设置在下夹持输送带的上方,挡板与挡板之间设有输送通道;上夹持输送带设有剖切压板,剖切压板正下方设置切割部件,切割部件设有切刀;切刀在上夹持输送带、下夹持输送带之间沿水平方向设置;下夹持输送带的末端设有绞切部件,绞切部件设有绞切支架,安装在绞切支架上的上刀辊、下刀辊,上刀辊、下刀辊上分别间隔设置上切刀,下切刀,下刀辊设置在下夹持输送带末端的斜下方,下刀辊与输送转辊的上方设有传送转辊,传送转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1)通过设置上夹持输送带、下夹持输送带,利用上夹持输送带、下夹持输送带对待加工的肉块进行夹持输送;通过挡板形成一个位于下夹持输送带上表面的输送通道,肉块在夹持输送通道内输送,挡板与挡板之间设有输送通道,切刀设置在输送通道的末端,同时,在上夹持输送带上设有剖切压板,利用剖切压板使上夹持输送带与下夹持输送带在竖直方向夹紧肉块,利用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夹持肉块,利用切刀将输送中的肉块剖切成片,使剖切过程中肉块夹持稳定性好,厚度均匀,剖切效果好,效率高。

(2)通过将下刀辊设置在输送转辊的斜下方,下刀辊与输送转辊的上方设有传送转辊,传送转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进一步防止肉品堆、叠,肉品滑到第一托板后滑到传送转辊上方,转送转辊推动肉品滑向第二托板,由第二托板滑向下刀辊;可以充分利用输送带输送中肉品的惯性及肉品自身重力的作用以及传送转辊的推送作用,使肉品一一输送到下刀辊处,进行绞切。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夹持输送部件设有下支架,下支架连接固定下辊体、上支架,上支架连接固定上辊体、压板支架,压板支架连接固定压板。

通过设置下支架、下支架及压板支架,便于本装置的相关部件的安装并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所述的切刀的两端通过支柱连接固定,支柱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等间隔设置的刀体固定槽。

通过设置刀体固定槽,一是可以安装多片切刀,对较厚的肉块一次切割成片;二是可以调节切刀的位置或间距,以便切出需要的厚度。

所述的支柱在设有刀体固定槽的一端设有上固定栓、固定栓孔,固定栓孔与固定栓配合旋紧固定切刀。

通过设置固定栓,使切刀的连接稳定性更高,进一步提高切片的效果。

所述的支柱的底部与下调节腔连接,支柱底部的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调节齿条,下调节腔内设有下调节齿轮,下调节齿轮与下调节齿条配合。

通过设置调节齿轮与下调节齿条,进一步方便调节切刀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均按相同角度倾斜设置,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的顶面及传送转辊的顶点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设置,使肉品的滑动及传送更顺畅。

所述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通过支架与绞切支架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支架,使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固定在同一个支架上,再一起固定到绞切支架上,方便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固定的连接固定。

所述的上切刀、下切刀交错设置,上切刀与上切刀之间的间隔处设有上剔条;下切刀与下切刀之间的间隔处设有下剔条。

通过设置上剔条、下剔条,利用上剔条、下剔条将夹塞在间隔处不能自主脱离的肉条挑开。

所述的上剔条的根部与剔条座板连接固定,上剔条的端部延伸到上刀辊的表面处的上切刀与上切刀之间的间隔内。

通过设置剔条座板,方便上剔条的连接固定。下剔条可以与上剔条同样方式设置。

所述的剔条座板通过上剔除支架与绞切支架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板、切刀的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绞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辊体;2-下夹持输送带;3-肉块;4-挡板;5-上辊体;6-上夹持输送带;7-剖切压板;8-切刀;9-上支架;10-下支架;11-第一托板;12-传送转辊;13-绞切支架;14-上剔除支架;15-铰接轴;16-剔条座板;17-上剔条;18-上刀辊;19-第二托板;20-下刀辊;21-下剔条;22-成品箱;23-支柱;24-刀体固定槽;25-上固定栓;26-下调节齿条;27-下调节齿轮;28-下调节腔;181-上切刀;201-下切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鸡柳生产加工装置,由夹持输送部件、切割部件、绞切部件组成;所述的夹持输送部件设有分别由上辊体5、下辊体1驱动的上夹持输送带6、下夹持输送带2,下夹持输送带2的两侧设有挡板4,挡板4设置在下夹持输送带2的上方,挡板4与挡板4之间设有输送通道;上夹持输送带6设有剖切压板7,剖切压板7正下方设置切割部件,切割部件设有切刀8;切刀8在上夹持输送带6、下夹持输送带2之间沿水平方向设置;下夹持输送带2的末端设有绞切部件,绞切部件设有绞切支架13,安装在绞切支架13上的上刀辊18、下刀辊20,上刀辊18、下刀辊20上分别间隔设置上切刀181,下切刀201,下刀辊20设置在下夹持输送带末端的斜下方,下刀辊20与输送转辊的上方设有传送转辊12,传送转辊1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

所述的夹持输送部件设有下支架10,下支架10连接固定下辊体1、上支架9,上支架9连接固定上辊体5、压板支架,压板支架连接固定压板。

通过设置下支架10、下支架10及压板支架,便于本装置的相关部件的安装并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参见图2、图3可知,所述的切刀8的两端通过支柱23连接固定,支柱23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等间隔设置的刀体固定槽24。

通过设置刀体固定槽24,一是可以安装多片切刀8,对较厚的肉块3一次切割成片;二是可以调节切刀8的位置或间距,以便切出需要的厚度。

所述的支柱23在设有刀体固定槽24的一端设有上固定栓25、固定栓孔,固定栓孔与固定栓配合旋紧固定切刀8。

通过设置固定栓,使切刀8的连接稳定性更高,进一步提高切片的效果。

所述的支柱23的底部与下调节腔28连接,支柱23底部的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调节齿条26,下调节腔28内设有下调节齿轮27,下调节齿轮27与下调节齿条26配合。

通过设置调节齿轮与下调节齿条26,进一步方便调节切刀8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均按相同角度倾斜设置,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的顶面及传送转辊12的顶点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设置,使肉品的滑动及传送更顺畅。

所述的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通过支架与绞切支架13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支架,使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固定在同一个支架上,再一起固定到绞切支架13上,方便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固定的连接固定。

参见图4可知,所述的上切刀181、下切刀201交错设置,上切刀181与上切刀181之间的间隔处设有上剔条17;下切刀201与下切刀201之间的间隔处设有下剔条21。

通过设置上剔条17、下剔条21,利用上剔条17、下剔条21将夹塞在间隔处不能自主脱离的肉条挑开。

所述的上剔条17的根部与剔条座板16连接固定,上剔条17的端部延伸到上刀辊18的表面处的上切刀181与上切刀181之间的间隔内。

通过设置剔条座板16,方便上剔条17的连接固定。下剔条21可以与上剔条17同样方式设置。

所述的剔条座板16通过上剔除支架14、铰接轴15与绞切支架13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其突出的特点是:

(1)通过设置上夹持输送带6、下夹持输送带2,利用上夹持输送带6、下夹持输送带2对待加工的肉块3进行夹持输送;通过挡板4形成一个位于下夹持输送带2上表面的输送通道,肉块3在夹持输送通道内输送,挡板4与挡板4之间设有输送通道,切刀8设置在输送通道的末端,同时,在上夹持输送带6上设有剖切压板7,利用剖切压板7使上夹持输送带6与下夹持输送带2在竖直方向夹紧肉块3,利用挡板4在水平方向上夹持肉块3,利用切刀8将输送中的肉块3剖切成片,使剖切过程中肉块3夹持稳定性好,厚度均匀,剖切效果好,效率高。

(2)通过将下刀辊20设置在输送转辊的斜下方,下刀辊20与输送转辊的上方设有传送转辊12,传送转辊1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9进一步防止肉品堆、叠,肉品滑到第一托板11后滑到传送转辊12上方,转送转辊推动肉品滑向第二托板19,由第二托板19滑向下刀辊20;可以充分利用输送带输送中肉品的惯性及肉品自身重力的作用以及传送转辊12的推送作用,使肉品一一输送到下刀辊20处,进行绞切。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