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876发布日期:2019-11-15 21:0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这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薯类作为通常生长在地下,因此将薯类作为从土壤中处理出来之后就会带有很多泥土,需要进行加工才可以用于食用。

薯类生产加工是我国农副产品中的一大产业,其中90%的薯类都要直接加工成产品,而清洗,往往是加工步骤的第一步,但是由于薯类作物的特点,薯类作物产品往往具有大量的泥土包裹。目前薯类加工中,鲜薯的清洗有手工洗涤和机械洗涤两种形式。传统的人工清洗是在椭圆形木盆或水泥池中,倒入薯类农产品和清水,靠人力用木棒搅拌,使被清洗物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在水的冲击下,达到清洗掉薯类农产品表面的泥土等杂物。这种原始清洗方式只适用于数量较小的家用清洗。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费时费力,往往无法足量供应后续的鲜薯深加工。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简单的清洗装置则存在清洗不彻底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提高薯类农作物的清洗加工效率,亟需研发一种省时省力、清洗效率高的薯类农产品清洗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薯类农作物的清洗加工效率低、清洗不干净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

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包括一级清洗机构、二级清洗机构、支撑机构、三级清洗机构以及分别与一级清洗机构、二级清洗机构、支撑机构、三级清洗机构电信连接的plc控制机构;本文中的plc控制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plc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池、设置在清洗池内的物料网和设置在物料网下方的过滤筛网,所述清洗池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所述二级清洗机构包括固定盘、设置在固定盘顶部用于驱动固定盘转动的电机一,所述固定盘底部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杆,连杆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表面设置有第一清洗刷;

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第一清洗刷下方,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圆盘,支撑圆盘底部设置有驱动支撑圆盘转动的电机二;

所述三级清洗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电机三,所述电机三输出轴与主动轮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二,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一,所述传送带一上方设置有第二清洗刷和第三清洗刷。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圆盘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物料槽,所述物料槽包括第一物料槽和第二物料槽,第一物料槽直径大于第二物料槽直径,支撑圆盘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圆盘底部对称设置有杂物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二底部设置有电机底盘,所述电机底盘底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清洗机构和二级清洗机构之间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背部设置有滑动套筒,滑动套筒内设置有水平支杆,水平支杆一端设置有竖直固定支杆,所述进料斗底部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清洗机构和三级清洗机构之间设置有排料机构,所述排料机构一端位于支撑圆盘下方,另一端位于传送带一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清洗刷上包括转轴一和设置在转轴一表面的条状刷毛,所述第三清洗刷包括转轴二和设置在转轴二表面的软毛布料,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三,所述转轴二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送带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清洗刷顶部设置有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喷头座和设置在喷头座表面的高压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清洗刷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烘干座和设置在烘干座表面的烘干器。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清洗机构旁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池和设置在出料池上的出料斜板,所述出料斜板高部位端位于从动轮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清洗机构旁设置有污水回收机构,所述污水回收机构包括回收池、连通清洗池和回收池的污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待清洗的薯类农作物倒入到清洗池内,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使清洗池产生振动,使薯类农作物表面的泥土振动脱落下来达到初次清洗的目的,夹杂着泥土的污水通过过滤筛网,大颗粒泥土杂质被过滤筛网截留,污水可以通过污水管道流入到回收池内,回收的污水进行重新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将经过初级清洗的薯类农作物捞出,进行简单的分选,分选可以采用人工分选,分选出大颗粒的薯类和小颗粒的薯类,调整进料斗在水平支杆上移动,使进料斗底部的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的第一物料槽上方,然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气缸上下调整,使支撑圆盘达到合适位置(即进料通道将薯类作物输送到物料槽的合适高度),首先将大颗粒的薯类加入到进料斗内,进料斗内设置了自动开闭门,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该自动开闭门装置的开启和闭合,达到有序将薯类农作物一颗一颗置入物料槽内的目的,该自动开闭门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出料结构,本文不再赘述;当第一颗大颗粒直径的薯类置于到第一物料槽内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二工作,电机二驱动支撑圆盘旋转,使空闲的第一物料槽转动到进料通道下方,plc控制机构控制自动开闭门装置开启,使第二颗大颗粒薯类落入到第一物料槽内,由此完成第二颗薯类农作物的置入,工作前事先设置好电机二的工作频率与自动开闭门的开启闭合频率,依次类推,当第一物料槽填满薯类农作物后,把事先分类好的小颗粒薯类农作物加入到进料斗内,通过滑动进料斗水平位移,使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中心的第二物料槽上方,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将小颗粒薯类农作物置满第二物料槽,当支撑圆盘上的物料槽都填满薯类农作物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气缸向上移动,使薯类农作物与第一清洗刷接触,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一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清洗刷转动,对薯类作物进行表面清刷,达到二级清洗的目的,清洗完毕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左侧的伸缩气缸向上移动,使支撑圆盘发生倾斜,将物料槽内的薯类农作物拨走,薯类农作物在重力作用下滑到排料机构上,通过排料机构到达第三清洗机构的传送带一上,此时,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三工作,电机三通过传送带二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上通过传送带四带动第三清洗刷的转轴二转动,转轴二通过传送带三带动转轴一转动,进而第二清洗刷转动,plc控制机构控制喷水机构和烘干机构工作,当薯类位于第二清洗刷下方时,高压喷头喷出水,配合第二清洗刷对薯类农作物继续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到达第三清洗刷下方,烘干器开启对其进行烘干处理,配合第三清洗刷上的软毛布料将水分擦干,达到清洗和烘干的目的,经过三级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最终通过出料斜板到达出料池内,接受后续加工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级清洗机构、二级清洗机构和三级清洗机构,达到分级清洗的目的,实现对薯类农作物初级清洗、分选清洗、三级清洗烘干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薯类农作物的清洗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一级清洗机构、二级清洗机构、支撑机构、三级清洗机构工作,提高了薯类农作物清洗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清洗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使清洗池产生振动,使薯类农作物表面的泥土振动脱落下来达到初次清洗的目的,夹杂着泥土的污水通过过滤筛网,大颗粒泥土杂质被过滤筛网截留,污水可以通过污水管道流入到回收池内,回收的污水进行重新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圆盘,在支撑圆盘表面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物料槽,实现对不同直径薯类农作物的清洗,提高了清洗的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喷水机构和烘干机构,配合第二清洗刷和第三清洗刷,对薯类农作物进行三级清洗烘干处理,提高了薯类农作物的清洗效率,使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更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斗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斗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圆盘物料槽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清洗刷和第三清洗刷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清洗刷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清洗刷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清洗刷正视图。

图中标记:1-一级清洗机构,11-清洗池,12-物料网,13-振动电机,14-过滤筛网,2-二级清洗机构,21-电机一,22-固定盘,23-连杆,24-底盘,25-第一清洗刷,26-进料斗,261-竖直固定支杆,262-水平支杆,263-进料通道,264-滑动套筒,3-支撑机构,31-支撑圆盘,32-电机二,33-伸缩气缸,34-电机底盘,35-物料槽,351-第一物料槽,352-第二物料槽,36-杂物出口,4-排料机构,5-三级清洗机构,51-传送带一,52-主动轮,53-传送带二,54-电机三,55-从动轮,56-第二清洗刷,561-条状刷毛,562-转轴一,57-传送带三,58-第三清洗刷,581-软毛布料,582-转轴二,59-传送带四,6-喷水机构,61-喷头座,62-高压喷头,7-烘干机构,71-烘干座,72-烘干器,8-出料机构,81-出料斜板,82-出料池,9-污水回收机构,91-回收池,92-污水管道,10-plc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薯类农作物清洗机械设备,包括一级清洗机构1、二级清洗机构2、支撑机构3、三级清洗机构5以及分别与一级清洗机构1、二级清洗机构2、支撑机构3、三级清洗机构5电信连接的plc控制机构10;

所述一级清洗机构1包括清洗池11、设置在清洗池11内的物料网12和设置在物料网12下方的过滤筛网14,所述清洗池11上设置有振动电机13;

如图8所示,所述二级清洗机构2包括固定盘22、设置在固定盘22顶部用于驱动固定盘22转动的电机一21,所述固定盘22底部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杆23,连杆23底部设置有底盘24,底盘24表面设置有第一清洗刷25;

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机构3设置在第一清洗刷25下方,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圆盘31,支撑圆盘31底部设置有驱动支撑圆盘31转动的电机二32;

所述三级清洗机构5包括主动轮52、从动轮55和电机三54,所述电机三54输出轴与主动轮52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二53,所述主动轮52和从动轮55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一51,所述传送带一51上方设置有第二清洗刷56和第三清洗刷58。

本实施例中,将待清洗的薯类农作物倒入到清洗池内,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使清洗池产生振动,使薯类农作物表面的泥土振动脱落下来达到初次清洗的目的,将经过初级清洗的薯类农作物捞出,将薯类农作物加入到进料斗内,进料斗内设置了自动开闭门,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该自动开闭门装置的开启和闭合,达到有序将薯类农作物一颗一颗置入物料槽内的目的,该自动开闭门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出料结构;当第一颗薯类置于到物料槽内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二工作,电机二驱动支撑圆盘旋转,使空闲的物料槽转动到进料通道下方,plc控制机构控制自动开闭门装置开启,使第二颗薯类落入到物料槽内,由此完成第二颗薯类农作物的置入,工作前事先设置好电机二的工作频率与自动开闭门的开启闭合频率,依次类推,将物料槽内均置满薯类农作物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一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清洗刷转动,对薯类作物进行表面清刷,达到二级清洗的目的,清洗完毕后,将物料槽内的薯类农作物输送到第三清洗机构的传送带一上,此时,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三工作,电机三通过传送带二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轮旋转,薯类农作物通过传送带一分别经过第二清洗刷和第三清洗刷,接受进一步清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示:

如图1、图4所示,所述支撑圆盘31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物料槽35,所述物料槽35包括第一物料槽351和第二物料槽352,第一物料槽351直径大于第二物料槽352直径,支撑圆盘31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圆盘31底部对称设置有杂物出口36。

具体地,所述电机二32底部设置有电机底盘34,所述电机底盘34底部对称设置有伸缩气缸33。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一级清洗机构1和二级清洗机构2之间设置有进料斗26,所述进料斗26背部设置有滑动套筒264,滑动套筒264内设置有水平支杆262,水平支杆262一端设置有竖直固定支杆261,所述进料斗26底部设置有进料通道263,所述进料通道263位于支撑圆盘31上方。

本实施例中,将经过初级清洗的薯类农作物捞出,进行简单的分选,分选可以采用人工分选,分选出大颗粒的薯类和小颗粒的薯类,调整进料斗在水平支杆上移动,使进料斗底部的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的第一物料槽上方,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气缸上下调整,使支撑圆盘达到合适位置(即进料通道将薯类作物输送到物料槽的合适高度),首先将大颗粒的薯类加入到进料斗内,plc控制机构控制自动开闭门装置的开启和闭合,当大颗粒直径的薯类置于到第一物料槽内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二工作,电机二驱动支撑圆盘旋转,使空闲的第一物料槽转动到进料通道下方,plc控制机构控制自动开闭门装置开启,使第二颗大颗粒薯类落入到第一物料槽内,由此完成第二颗薯类农作物的置入,工作前事先设置好电机二的工作频率与自动开闭门的开启闭合频率,依次类推,当第一物料槽填满薯类农作物后,把事先分类好的小颗粒薯类农作物加入到进料斗内,通过滑动进料斗水平位移,使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中心的第二物料槽上方,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将小颗粒薯类农作物置满第二物料槽,当支撑圆盘上的物料槽都填满薯类农作物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气缸向上移动,使薯类农作物与第一清洗刷接触,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一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清洗刷转动,对薯类作物进行表面清刷,达到二级清洗的目的,清洗完毕后,产生的污泥杂物可以通过中空的支撑圆盘底部的杂物出口排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示:

如图1所示,所述二级清洗机构2和三级清洗机构5之间设置有排料机构4,所述排料机构4一端位于支撑圆盘31下方,另一端位于传送带一51上方。

本实施例中,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式将薯类农作物置满第一物料槽和第二物料槽,并完成二级清洗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左侧的伸缩气缸向上移动,使支撑圆盘发生倾斜,将物料槽内的薯类农作物拨走,薯类农作物在重力作用下滑到排料机构上,通过排料机构到达第三清洗机构的传送带一上,接受三级清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示:

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二清洗刷56上包括转轴一562和设置在转轴一562表面的条状刷毛561,所述第三清洗刷58包括转轴二582和设置在转轴二582表面的软毛布料581,所述转轴一562和转轴二582之间连接有传送带三57,所述转轴二582与从动轮55之间连接有传送带四59。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清洗刷56顶部设置有喷水机构6,所述喷水机构6包括喷头座61和设置在喷头座61表面的高压喷头62。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清洗刷58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7,所述烘干机构7包括烘干座71和设置在烘干座71表面的烘干器72。

本实施例中,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三工作,电机三通过传送带二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上通过传送带四带动第三清洗刷的转轴二转动,转轴二通过传送带三带动转轴一转动,进而第二清洗刷转动,plc控制机构控制喷水机构和烘干机构工作,当薯类位于第二清洗刷下方时,高压喷头喷出水,配合第二清洗刷对薯类农作物继续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到达第三清洗刷下方,烘干器开启对其进行烘干处理,配合第三清洗刷上的软毛布料将水分擦干,达到清洗和烘干的目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示:

如图1所示,所述三级清洗机构5旁设置有出料机构8,所述出料机构8包括出料池82和设置在出料池82上的出料斜板81,所述出料斜板81高部位端位于从动轮55下方。

本实施例中,经过三级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从传送带一通过,达到从动轮一侧的出料斜板,经过出料斜板到达出料池内,接受后续加工处理。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示:

如图1所示,所述一级清洗机构1旁设置有污水回收机构9,所述污水回收机构9包括回收池91、连通清洗池11和回收池91的污水管道92。

本实施例中,将待清洗的薯类农作物倒入到清洗池内,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使清洗池产生振动,使薯类农作物表面的泥土振动脱落下来达到初次清洗的目的,夹杂着泥土的污水通过过滤筛网,大颗粒泥土杂质被过滤筛网截留,污水可以通过污水管道流入到回收池内,回收的污水进行重新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待清洗的薯类农作物倒入到清洗池内,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使清洗池产生振动,使薯类农作物表面的泥土振动脱落下来达到初次清洗的目的,夹杂着泥土的污水通过过滤筛网,大颗粒泥土杂质被过滤筛网截留,污水可以通过污水管道流入到回收池内,回收的污水进行重新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将经过初级清洗的薯类农作物捞出,进行简单的分选,分选可以采用人工分选,分选出大颗粒的薯类和小颗粒的薯类,调整进料斗在水平支杆上移动,使进料斗底部的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的第一物料槽上方,然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气缸上下调整,使支撑圆盘达到合适位置(即进料通道将薯类作物输送到物料槽的合适高度),首先将大颗粒的薯类加入到进料斗内,进料斗内设置了自动开闭门,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该自动开闭门装置的开启和闭合,达到有序将薯类农作物一颗一颗置入物料槽内的目的,该自动开闭门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出料结构,本文不再赘述;当第一颗大颗粒直径的薯类置于到第一物料槽内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二工作,电机二驱动支撑圆盘旋转,使空闲的第一物料槽转动到进料通道下方,plc控制机构控制自动开闭门装置开启,使第二颗大颗粒薯类落入到第一物料槽内,由此完成第二颗薯类农作物的置入,工作前事先设置好电机二的工作频率与自动开闭门的开启闭合频率,依次类推,当第一物料槽填满薯类农作物后,把事先分类好的小颗粒薯类农作物加入到进料斗内,通过滑动进料斗水平位移,使进料通道位于支撑圆盘中心的第二物料槽上方,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将小颗粒薯类农作物置满第二物料槽,当支撑圆盘上的物料槽都填满薯类农作物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气缸向上移动,使薯类农作物与第一清洗刷接触,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一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清洗刷转动,对薯类作物进行表面清刷,达到二级清洗的目的,清洗完毕后,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左侧的伸缩气缸向上移动,使支撑圆盘发生倾斜,将物料槽内的薯类农作物拨走,薯类农作物在重力作用下滑到排料机构上,通过排料机构到达第三清洗机构的传送带一上,此时,通过plc控制机构控制电机三工作,电机三通过传送带二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上通过传送带四带动第三清洗刷的转轴二转动,转轴二通过传送带三带动转轴一转动,进而第二清洗刷转动,plc控制机构控制喷水机构和烘干机构工作,当薯类位于第二清洗刷下方时,高压喷头喷出水,配合第二清洗刷对薯类农作物继续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到达第三清洗刷下方,烘干器开启对其进行烘干处理,配合第三清洗刷上的软毛布料将水分擦干,达到清洗和烘干的目的,经过三级清洗后的薯类农作物最终通过出料斜板到达出料池内,接受后续加工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