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酱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782发布日期:2019-11-15 20:5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黄豆酱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酱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黄豆酱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黄豆经过深加工后,通常可以制作多种味道的黄豆酱,黄豆酱深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种不同的工艺,各工序的时间过程要求较为严格,其中涉及到将黄豆和酱料混合蒸煮混合的工序,其目的是,将调味品渗入到熟透的黄豆内部,已达到进味的目的,蒸煮混合时存在的问题是:

黄豆和酱料位于同一个容器中进行蒸煮,不易把握蒸煮时间,黄豆和酱料的熟度不一致;

在同一容器内蒸煮过程中进行混合,入味过深不便于调配咸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豆酱蒸煮装置,结构简单,采用隔板和引导板将弧形结构的槽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蒸煮槽,相邻的两个空间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蒸煮时,沿轴体摆动槽体增黄豆与酱料配比混合的速度,蒸煮时间容易把握,便于调配咸淡,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豆酱蒸煮装置,它包括槽体、分隔板、引导板和摆动轴;所述分隔板和引导板位于槽体内,引导板与分隔板呈“s”形相互交叉,摆动轴穿过槽体的槽口;所述分隔板和引导板将槽体分隔成多个蒸煮槽,相邻的两个蒸煮槽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

所述槽体为上侧开口两端封闭的弧形槽,豆料槽和酱料槽位于一侧,与另一侧的混合槽联通。

所述混合槽底部设置有排料阀。

所述槽体的槽口设置轴向贯穿的轴孔与摆动轴配合,摆动轴穿过分隔板。

所述隔板包括水平板和纵向板,水平板和纵向板相互垂直交叉,水平板沿槽体中心轴向布设。

所述纵向板与槽体的槽口高度一致,水平板低于槽体的槽口,摆动轴穿过纵向板。

所述引导板为u形结构的弧形板,开口呈弧形状向两侧延展与槽体一侧的两端连接,底部与隔板的纵向板连接。

所述蒸煮槽由通孔联通,与设置有排料阀的混合槽联通的通孔靠近槽体的槽底,与其余蒸煮槽联通的通孔位于槽体的中部。

一种黄豆酱蒸煮装置,它包括槽体、分隔板、引导板和摆动轴;所述分隔板和引导板位于槽体内,引导板与分隔板呈“s”形相互交叉,摆动轴穿过槽体的槽口;所述分隔板和引导板将槽体分隔成多个蒸煮槽,相邻的两个蒸煮槽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结构简单,通过隔板和引导板将弧形结构的槽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蒸煮槽,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空间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通过沿轴体摆动槽体增加黄豆与酱料配比混合的速度,蒸煮时间容易把握,便于调配咸淡,操作简单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槽体为上侧开口两端封闭的弧形槽,豆料槽和酱料槽位于一侧,与另一侧的混合槽联通。结构简单,使用时,槽体底部为明火加热,黄豆和酱料分别放置于豆料槽和酱料槽,弧形结构的槽体盛装黄豆与酱料后,重心位于槽底,在摆动混合时更稳定,溢流时更快,上侧敞开式的开口有利于上料,上料更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混合槽底部设置有排料阀。结构简单,使用时,槽体与轴体配合,绕轴体旋转,配比的黄豆与酱料放置于槽体一侧两条溢流通道的蒸煮槽内,通过摆动槽体使蒸煮槽内的黄豆与酱料产生不同方向的重心,黄豆与酱料位于联通的蒸煮槽内来回进出,摆动过程中黄豆与酱料在槽体内来回荡涤,在排料阀开启后,两个溢流通道内的黄豆与酱料进入到与排料阀联通的蒸煮槽内相互混合,此时,可检测黄豆与酱料的熟度,以及咸淡,便于把握蒸煮时间和调配咸淡,混合后的黄豆与酱料从排料阀排出,黄豆与酱料混合时不易产生过高的热量,营养成分不易挥发,操作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槽体的槽口设置轴向贯穿的轴孔与摆动轴配合,摆动轴穿过分隔板。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摆动轴穿过槽体的轴孔配合固定槽体,混合时驱动槽体绕旋转轴摆动混合,黄豆与酱料在低速的摆动过程中加速混合和蒸煮。

在优选的方案中,隔板包括水平板和纵向板,水平板和纵向板相互垂直交叉,水平板沿槽体中心轴向布设。结构简单,制作时,隔板的水平板和纵向板将槽体均匀分隔成多个相同的蒸煮槽体,空间大小一致的槽体均匀分布,槽体摆动时更稳定。

在优选的方案中,纵向板与槽体的槽口高度一致,水平板低于槽体的槽口,摆动轴穿过纵向板。结构简单,穿过纵向板的轴孔与摆动轴配合后,增加了槽体的连接点,槽体由两端和中部的纵向板共同支撑重量,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优选的方案中,引导板为u形结构的弧形板,开口呈弧形状向两侧延展与槽体一侧的两端连接,底部与隔板的纵向板连接。结构简单,开口呈弧形状向两侧延展的u形结构的引导板,与槽体一侧的两端连接后,位于引导板两侧相邻的蒸煮槽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溢流通道,引导板干涉了黄豆与酱料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路径,使黄豆与酱料在流动过程中的路线延长,结构紧凑,配比更均匀,配比混合效率高。

在优选的方案中,蒸煮槽由通孔联通,与设置有排料阀的混合槽联通的通孔靠近槽体的槽底,与其余蒸煮槽联通的通孔位于槽体的中部。结构简单,使用时,黄豆与酱料在槽体摆动过程中荡涤,较均匀的黄豆与酱料位于液位的中部,从槽体中部的通孔流动的黄豆与酱料较均匀,在进入排料阀联通的蒸煮槽时从槽体底部不同方向进入,两条溢流通道进入的黄豆与酱料形成冲击,相互渗透旋转混合,混合配比均匀。

一种黄豆酱蒸煮装置,它包括槽体、分隔板、引导板和摆动轴,通过隔板和引导板将弧形结构的槽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蒸煮槽,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空间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通过沿轴孔摆动槽体增加黄豆与酱料配比混合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黄豆与酱料加工时蒸煮时间不易把握,不便于调配咸淡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黄豆与酱料配比混合时混合均匀,速度增加,不会降低黄豆与酱料的营养成分,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的b-b处剖视示意图。

图中:槽体1,豆料槽11,酱料槽12,混合槽13,排料阀14,隔板2,水平板21,纵向板22,引导板3,通孔4,摆动轴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中,一种黄豆酱蒸煮装置,它包括槽体1、分隔板2、引导板3和摆动轴5;所述分隔板2和引导板3位于槽体1内,引导板3与分隔板2呈“s”形相互交叉,摆动轴5穿过槽体1的槽口;所述分隔板2和引导板3将槽体1分隔成多个蒸煮槽,相邻的两个蒸煮槽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结构简单,通过隔板和引导板将弧形结构的槽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蒸煮槽,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空间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通过沿轴体摆动槽体增加黄豆与酱料配比混合的速度,蒸煮时间容易把握,便于调配咸淡,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槽体1为上侧开口两端封闭的弧形槽,豆料槽11和酱料槽12位于一侧,与另一侧的混合槽13联通。结构简单,使用时,槽体1底部为明火加热,黄豆和酱料分别放置于豆料槽11和酱料槽12,弧形结构的槽体盛装黄豆与酱料后,重心位于槽底,在摆动混合时更稳定,溢流时更快,上侧敞开式的开口有利于上料,上料更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混合槽13底部设置有排料阀14。结构简单,使用时,槽体与轴体配合,绕轴体旋转,配比的黄豆与酱料放置于槽体一侧两条溢流通道的蒸煮槽内,通过摆动槽体使蒸煮槽内的黄豆与酱料产生不同方向的重心,黄豆与酱料位于联通的蒸煮槽内来回进出,摆动过程中黄豆与酱料在槽体内来回荡涤,在排料阀14开启后,两个溢流通道内的黄豆与酱料进入到与排料阀联通的蒸煮槽内相互混合,此时,可检测黄豆与酱料的熟度,以及咸淡,便于把握蒸煮时间和调配咸淡,混合后的黄豆与酱料从排料阀排出,黄豆与酱料混合时不易产生过高的热量,营养成分不易挥发,操作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槽体1的槽口设置轴向贯穿的轴孔与摆动轴5配合,摆动轴5穿过分隔板2。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摆动轴穿过槽体的轴孔配合固定槽体,混合时驱动槽体绕旋转轴摆动混合,黄豆与酱料在低速的摆动过程中加速混合和蒸煮。

优选的方案中,隔板包括水平板和纵向板,水平板和纵向板相互垂直交叉,水平板沿槽体中心轴向布设。结构简单,制作时,隔板的水平板和纵向板将槽体均匀分隔成多个相同的蒸煮槽体,空间大小一致的槽体均匀分布,槽体摆动时更稳定。

优选的方案中,纵向板与槽体的槽口高度一致,水平板低于槽体的槽口,摆动轴穿过纵向板。结构简单,穿过纵向板的轴孔与摆动轴配合后,增加了槽体的连接点,槽体由两端和中部的纵向板共同支撑重量,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方案中,引导板为u形结构的弧形板,开口呈弧形状向两侧延展与槽体一侧的两端连接,底部与隔板的纵向板连接。结构简单,开口呈弧形状向两侧延展的u形结构的引导板,与槽体一侧的两端连接后,位于引导板两侧相邻的蒸煮槽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溢流通道,引导板干涉了黄豆与酱料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路径,使黄豆与酱料在流动过程中的路线延长,结构紧凑,配比更均匀,配比混合效率高。

优选的方案中,蒸煮槽由通孔联通,与设置有排料阀14的混合槽13联通的通孔靠近槽体的槽底,与其余蒸煮槽联通的通孔位于槽体的中部。结构简单,使用时,黄豆与酱料在槽体摆动过程中荡涤,较均匀的黄豆与酱料位于液位的中部,从槽体中部的通孔流动的黄豆与酱料较均匀,在进入排料阀联通的蒸煮槽时从槽体底部不同方向进入,两条溢流通道进入的黄豆与酱料形成冲击,相互渗透旋转混合,混合配比均匀。

如上所述的黄豆酱蒸煮装置,安装使用时,隔板和引导板将弧形结构的槽体分隔成多个相互蒸煮槽,将相邻的两个空间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流向的溢流通道相互汇集混合,沿轴体摆动槽体增加黄豆与酱料配比混合的速度,蒸煮时间容易把握,便于调配咸淡,操作简单方便。

使用时,槽体1底部为明火加热,黄豆和酱料分别放置于豆料槽11和酱料槽12,弧形结构的槽体盛装黄豆与酱料后,重心位于槽底,在摆动混合时更稳定,溢流时更快,上侧敞开式的开口有利于上料,上料更方便。

使用时,槽体与轴体配合,绕轴体旋转,配比的黄豆与酱料放置于槽体一侧两条溢流通道的蒸煮槽内,通过摆动槽体使蒸煮槽内的黄豆与酱料产生不同方向的重心,黄豆与酱料位于联通的蒸煮槽内来回进出,摆动过程中黄豆与酱料在槽体内来回荡涤,在排料阀14开启后,两个溢流通道内的黄豆与酱料进入到与排料阀联通的蒸煮槽内相互混合,此时,可检测黄豆与酱料的熟度,以及咸淡,便于把握蒸煮时间和调配咸淡,混合后的黄豆与酱料从排料阀排出,黄豆与酱料混合时不易产生过高的热量,营养成分不易挥发,操作方便。

使用时,通过摆动轴穿过槽体的轴孔配合固定槽体,混合时驱动槽体绕旋转轴摆动混合,黄豆与酱料在低速的摆动过程中加速混合和蒸煮。

制作时,隔板的水平板和纵向板将槽体均匀分隔成多个相同的蒸煮槽体,空间大小一致的槽体均匀分布,槽体摆动时更稳定。

穿过纵向板的轴孔与摆动轴配合后,增加了槽体的连接点,槽体由两端和中部的纵向板共同支撑重量,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开口呈弧形状向两侧延展的u形结构的引导板,与槽体一侧的两端连接后,位于引导板两侧相邻的蒸煮槽相互联通,形成两条溢流通道,引导板干涉了黄豆与酱料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路径,使黄豆与酱料在流动过程中的路线延长,结构紧凑,配比更均匀,配比混合效率高。

使用时,黄豆与酱料在槽体摆动过程中荡涤,较均匀的黄豆与酱料位于液位的中部,从槽体中部的通孔流动的黄豆与酱料较均匀,在进入排料阀联通的蒸煮槽时从槽体底部不同方向进入,两条溢流通道进入的黄豆与酱料形成冲击,相互渗透旋转混合,混合配比均匀。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