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1563发布日期:2019-04-29 13:3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速溶茶是以茶为原料制备的一种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即保留了茶原有的风味、营养性和保健价值,又赋予其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新的优点。

现有市场中的速溶茶功能较为单一,没有具体的功能性速溶茶出现在市场上,由此提出一种功能性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功能性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15-20份、茶黄酮0-10份、茶氨酸1-8份、木糖醇0-1.5份、植脂末1-2份、维生素c0.5-1.2份。

优选的,所述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20份、茶黄酮10份、茶氨酸8份、木糖醇1.5份、植物脂粉2份、维生素c1.2份。

优选的,所述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1份、茶黄酮2份、茶氨酸1份、木糖醇1份、植物脂粉1.5份、维生素c1份。

优选的,所述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18份、茶黄酮8份、茶氨酸5份、木糖醇1份、植物脂粉1.5份、维生素c1份。

优选的,所述茶氨酸为新鲜绿茶提取物。

优选的,所述植脂末为零糖植脂末,所述零糖植脂末的制备方法为:称取食用植物油80份加热至70℃,乳粉10份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30%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食用植物油中,混合均匀,加入酪蛋白酸钠4份、磷酸氢二钾3份、柠檬酸钠0.6份,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在75℃条件下乳化处理,再将物料倒入均质罐中均质,然后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为所需的零糖植脂末。

优选的,所述食用植物油为芝麻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配方量的物料,每一种物料分别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的方式对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然后过筛筛取物料粒度大于或等于1200目的颗粒;现有市场中的速溶茶因其配方与制备工艺的限制无法充分提取出茶中的有效成分,导致速溶茶的制备成本较高而效果却不明显,本发明对速溶茶的原料进行超微粉碎,便于在热水浸泡物料时,将物料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吸收至水中,进而便于充分发挥作用。

2)将过筛之后的物料进行充分混匀处理,加入90-100℃的水浸泡5-10min,超声波处理5min;

3)将2)中的溶液进行超微过滤,弃滤渣取滤液;

4)将滤液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

5)将所述上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析出物;

6)将所述析出物进行低温喷雾干燥的,所得的颗粒物即为速溶茶。

优选的,所述超微过滤采用超滤膜进行过滤,所述超滤膜容许5万-10万分子量的分子透过。

优选的,所述速溶茶采用真空包装。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功能性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对速溶茶的原料进行超微粉碎,便于在热水浸泡物料时,将物料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吸收至水中,进而便于充分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功能性速溶茶具有有效缓解疲劳以及抗氧化的作用,且对食用量无限制,不用担心副作用的产生。

本发明制得的速溶茶粉进行真空包装能够延长保存期限以及保证速溶茶粉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抗疲劳实验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20份、茶黄酮10份、茶氨酸8份、木糖醇1.5份、植物脂粉2份、维生素c1.2份。

其中,所述茶氨酸为新鲜绿茶提取物。

其中,所述植脂末为零糖植脂末,所述零糖植脂末的制备方法为:称取食用植物油80份加热至70℃,乳粉10份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30%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食用植物油中,混合均匀,加入酪蛋白酸钠4份、磷酸氢二钾3份、柠檬酸钠0.6份,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在75℃条件下乳化处理,再将物料倒入均质罐中均质,然后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为所需的零糖植脂末。

其中,所述食用植物油为芝麻油。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物料,每一种物料分别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的方式对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然后过筛筛取物料粒度大于或等于1200目的颗粒;

2)将过筛之后的物料进行充分混匀处理,加入90℃的水浸泡10min,超声波处理5min;

3)将2)中的溶液进行超微过滤,弃滤渣取滤液;

4)将滤液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

5)将所述上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析出物;

6)将所述析出物进行低温喷雾干燥的,所得的颗粒物即为速溶茶。

其中,所述超微过滤采用超滤膜进行过滤,所述超滤膜容许5万-10万分子量的分子透过。

其中,所述速溶茶采用真空包装。

实施例2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1份、茶黄酮2份、茶氨酸1份、木糖醇1份、植物脂粉1.5份、维生素c1份。

其中,所述茶氨酸为新鲜绿茶提取物。

其中,所述植脂末为零糖植脂末,所述零糖植脂末的制备方法为:称取食用植物油80份加热至70℃,乳粉10份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30%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食用植物油中,混合均匀,加入酪蛋白酸钠4份、磷酸氢二钾3份、柠檬酸钠0.6份,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在75℃条件下乳化处理,再将物料倒入均质罐中均质,然后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为所需的零糖植脂末。

其中,所述食用植物油为花生油。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物料,每一种物料分别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的方式对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然后过筛筛取物料粒度大于或等于1200目的颗粒;

2)将过筛之后的物料进行充分混匀处理,加入100℃的水浸泡5-10min,超声波处理5min;

3)将2)中的溶液进行超微过滤,弃滤渣取滤液;

4)将滤液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

5)将所述上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析出物;

6)将所述析出物进行低温喷雾干燥的,所得的颗粒物即为速溶茶。

其中,所述超微过滤采用超滤膜进行过滤,所述超滤膜容许5万-10万分子量的分子透过。

其中,所述速溶茶采用真空包装。

实施例3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五味子18份、茶黄酮8份、茶氨酸5份、木糖醇1份、植物脂粉1.5份、维生素c1份。

其中,所述茶氨酸为新鲜绿茶提取物。

其中,所述植脂末为零糖植脂末,所述零糖植脂末的制备方法为:称取食用植物油80份加热至70℃,乳粉10份加入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30%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倒入食用植物油中,混合均匀,加入酪蛋白酸钠4份、磷酸氢二钾3份、柠檬酸钠0.6份,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在75℃条件下乳化处理,再将物料倒入均质罐中均质,然后喷雾干燥,得到粉状物即为所需的零糖植脂末。

其中,所述食用植物油为菜籽油。

一种功能性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物料,每一种物料分别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的方式对物料进行超微粉碎,然后过筛筛取物料粒度大于或等于1200目的颗粒;

2)将过筛之后的物料进行充分混匀处理,加入95℃的水浸泡5-10min,超声波处理5min;

3)将2)中的溶液进行超微过滤,弃滤渣取滤液;

4)将滤液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

5)将所述上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得析出物;

6)将所述析出物进行低温喷雾干燥的,所得的颗粒物即为速溶茶。

其中,所述超微过滤采用超滤膜进行过滤,所述超滤膜容许5万-10万分子量的分子透过。

其中,所述速溶茶采用真空包装。

通过以下实验与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抗疲劳实验

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将12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a组:蒸馏水灌胃,不施加其他外界刺激干扰,不进行运动训练,保持小鼠正常活动状态;②b组:蒸馏水灌胃及负重游泳训练;③c组:速溶茶(2.5mg/kg)灌胃,不施加其他外界刺激干扰,不进行运动训练,保持小鼠正常活动状态;④d组:速溶茶(2.5mg/kg)灌胃及负重游泳训练。各组小鼠每天给药1次(0.1ml/10g)。

实验建模:第一天30min,第二天45min,然后,每天60min,每周训练5天。游泳训练从第2周至第6周保持1小时,负重为体重的10%。每周测量体重,并且相应地增加负荷。

在末次给予药物30min之后,在恒温水池中(水温15±2℃)使小鼠尾部负自身重量10%的砝码,放入小鼠开始计时,保持小鼠游动,至小鼠沉于水面下10s后不能浮出水面的时间作为力竭游泳时间,结果如图1所示。

图1负重游泳实验观察速溶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n=12)

注:#:与a组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1;*:与b组相比,p<0.05

负重游泳实验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与a组相比,b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c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加(p<0.05)。

抗氧化实验

在末次给予药物30min之后,小鼠不负重游泳60min(温度15±2℃),休息60min进行摘眼球取血,制备血清。采血后即刻取小鼠的肝脏和肝脏,生理盐水漂洗后滤纸吸干,备用。检测血清中sod、mda及gsh-px的水平。

注:#:与a组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1;*:与b组相比,p<0.05;**:与b组相比,p<0.01

各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c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相比,d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

各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a相比,b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c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降低,无统计差异;与b组相比,d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降低(p<0.05)。

各组小鼠血清中gsh-px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a相比,b组小鼠血清中gsh-px活性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c组小鼠血清中gsh-px活性增高(p<0.05);与b组相比,d组小鼠血清中gsh-px活性增高(p<0.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