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4459发布日期:2021-02-03 13:1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翠芽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翠芽,绿茶的一种。产于安徽,江苏,贵州,山东,福建,湖北。香气鲜嫩,滋味浓醇,汤色绿亮,叶底芽肥、匀整、绿明。
[0003]
传统绿茶生产的理条设备,要在理条设备,要在过人工以,以抓、握、扣、压、打、磨等手法,便茶叶逐渐形成便茶叶逐渐形成直条形状,最后再进行压扁,干燥。但是通过人工进行压、打、磨十分浪费人力,且每次压、磨数量很少,工作效率很低,因此我们需要发明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凸头,所述凸头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摆动框,所述摆动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摆动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外壳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不完全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齿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t型块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筒的外部,所述t型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磨底盘,所述套筒的均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外壳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外壁均固定套接有偏心轮,所述安装箱的顶端两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偏心轮的外壁相接触,所述支撑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位于安装箱内部的第二弹簧。
[0006]
优选的,所述摆动框上开有滑槽,所述凸头嵌套于摆动框的滑槽内。
[0007]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与磁块的对应面磁极相反,所述套筒、t型块的材料均为硬质
高强度材料,且套筒、t型块均不具有导电性和导磁性。
[0009]
优选的,所述压磨底盘为两个,所述压磨底盘为硅胶材质。
[0010]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安装箱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为两根,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与安装箱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底端位于工作台的斜上方。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通过传动杆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拍打底板,通过支撑杆带动挡板移动,挡板带动工作台振动,工作台发生振动将工作台上表面的翠芽绿茶给振动摊开,防止翠芽绿茶发生堆积,影响后续的自动化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
2、本发明中,通过转轴通过转盘带动凸头移动,凸头带动摆动框左、右摆动,摆动框通过不完全齿轮带动齿条前、后,齿条通过安装板带动套筒移动,套筒通过t型块带动压磨底盘移动,压磨底盘对工作台上表面的翠芽绿茶进行自动压磨处理,不需要人工进行压磨,方便自动将翠芽茶叶搓成单叶或者双叶的直条形状,能够提高传动优质茶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安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套筒、t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安装板、压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凸头、摆动框、不完全齿轮、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传动杆、转动轴的俯视图。
[0022]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工作台、挡板的俯视图;此时压磨底盘处于初始状态。
[0024]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工作台、挡板的俯视图;此时压磨底盘处于工作状态。
[0025]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的侧视图。
[0026]
图中标号:1、外壳;2、双轴电机;3、输出轴;4、转轴;5、转盘;6、凸头;7、摆动框;8、不完全齿轮;9、限位杆;10、支撑架;11、限位框;12、齿条;13、安装板;14、套筒;15、t型块;16、磁块;17、电磁铁;18、第一弹簧;19、压磨底盘;20、工作台;21、支撑杆;22、底板;23、传动
杆;24、偏心轮;25、第二电机;26、转动轴;27、进料管;28、第二弹簧;29、安装箱;3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
参照图1-12,一种翠芽绿茶四段式理条智能生产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的输出端均固定套接有输出轴3,输出轴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5,转盘5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凸头6,凸头6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摆动框7,摆动框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杆9,摆动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8,外壳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1,限位框1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12,不完全齿轮8与齿条12相互啮合,齿条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4,套筒14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7,套筒1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块15,t型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磁块16,t型块15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筒14的外部,t型块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磨底盘19,套筒14的均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弹簧18;外壳1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箱29,安装箱2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5,第二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转动轴26,转动轴26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传动杆23,传动杆23的两侧外壁均固定套接有偏心轮24,安装箱29的顶端两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30,挡板3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工作台20,支撑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2,底板22的下表面与偏心轮24的外壁相接触,支撑杆2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位于安装箱29内部的第二弹簧28。
[0029]
摆动框7上开有滑槽,凸头6嵌套于摆动框7的滑槽内,转轴4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限位杆9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电磁铁17与磁块16的对应面磁极相反,套筒14、t型块15的材料均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套筒14、t型块15均不具有导电性和导磁性,压磨底盘19为两个,压磨底盘19为硅胶材质,转动轴26的另一端与安装箱29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杆23为两根,传动杆23的两端均与安装箱29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外壳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7,进料管27的底端位于工作台20的斜上方。
[0030]
工作原理:本发明使用时,启动电磁铁17,电磁铁17与磁块16对应面磁极相反,电磁铁17通过磁块16带动t型块15向上移动,t型块15带动压磨底盘19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弹簧18被挤压,压磨底盘19与工作台20的上表面分离,将采摘的翠芽绿茶通过进料管27送入工作台20的上表面,启动第二电机25,第二电机25带动转动轴26转动,转动轴26通过皮带带动传动杆23转动,传动杆23带动偏心轮24转动,偏心轮24拍打底板22,通过支撑杆21带动挡板30移动,挡板30带动工作台20振动,工作台20发生振动将工作台20上表面的翠芽绿茶给振动摊开,防止翠芽绿茶发生堆积,影响后续的自动化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关闭电磁铁17,电磁铁17与磁块16之间的磁力消失,t型块15向下移动,t型块15带动压磨底盘19向下移动,压磨底盘19与工作台20的上表面翠芽绿茶相接触,第一弹簧18能够防止工作台20将翠芽绿茶压坏,启动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通过输出轴3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
4通过转盘5带动凸头6移动,凸头6带动摆动框7左、右摆动,摆动框7通过不完全齿轮8带动齿条12前、后,齿条12通过安装板13带动套筒14移动,套筒14通过t型块15带动压磨底盘19移动,压磨底盘19对工作台20上表面的翠芽绿茶进行自动压磨处理,不需要人工进行压磨,方便自动将翠芽茶叶搓成单叶或者双叶的直条形状,能够提高传动优质茶叶的生产效率。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