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6137发布日期:2021-01-23 08:0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


背景技术:

[0002]
粉条是以大米,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各地均有生产,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为干制品,常用的粉条加工装置为漏粉机,传统的漏粉机在加工过程中,部分明矾因长时间储存而凝结成块,使得鲜粉条的加工时间增长,甚至影响粉条的品质,制备鲜粉条时的加热方式多为侧壁加热,加热效率较低,影响了鲜粉条的制备效率,鲜粉条制备完毕后,需要切割装置对制备好的鲜粉条进行切割,使得鲜粉条的生产成本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针对传动漏粉机的缺陷进行改进通过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进行粉碎和搅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使得鲜粉条的制备效率大大提升,切刀的设置使得在漏粉时可对粉条进行切割,避免粉条过长,方便了后续粉条的收集。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包括加工室和下料头,下料头位于加工室的一端,加工室的上表面远离下料头的一端开有进料口,加工室与下料头之间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门,加工室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伸上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一传动件,加工室的内部设有螺旋转轴,螺旋转轴的一端穿过加工室内壁,螺旋转轴与加工室转动连接,螺旋转轴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螺旋转轴位于加工室外部的端头上设有第三传动件,第三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螺旋转轴的内部固定有加热杆,加热杆的一端穿过螺旋转轴和第三传动件,加热杆的一端上固定有加热器。
[0006]
进一步,所述的进料口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与进料口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进料口的内壁与进料口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齿轮的另一侧与第一转轴穿过进料口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螺杆的一端固定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过进料口的内壁与进料口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螺杆穿过进料口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
[0007]
进一步,所述的第三传动件包括隔板,隔板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与螺旋转轴位于加工室外部的端头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轮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带,第三传动轮和第一传动轮安装有第二传动带。
[0008]
进一步,所述的下料头包括下料仓,下料仓的底端固定有下料仓头,下料仓与下料
仓头内部连通,下料仓的内部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顶端穿过下料仓的顶壁与下料仓转动连接,转动杆的顶端固定有转动把手,转动杆的底端固定有切刀,切刀位于下料仓头内,下料仓头的底端螺接有下料端头,下料端头与下料仓头内部连通,下料端头上开有若干通孔。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进行粉碎和搅拌,只使用一个电机即可完成粉碎和混合,大大的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且加热杆位于传动轴内部,使得螺旋转轴表面迅速达到所需温度,增加了混合搅拌的速率,在进料口的内部设置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使得块状明矾和因长时间放置而凝结成块的明矾粉碎成粉末状,使得鲜粉条的制备效率大大提升,切刀的设置使得在漏粉时可对粉条进行切割,不需要在用切割装置进行切割,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且避免制备的粉条过长,方便了后续粉条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的侧视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料口的俯视图;
[0014]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料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料头的内部仰视图。
[0018]
图中:1、加工室;11、进料口;111、第一螺杆;112、第二螺杆;113、第一转轴;114、第二转轴;115、第二传动件;1151、第二传动齿轮;1152、第一传动轮;116、第一传动齿轮;12、出料口;121、出料阀门;13、支撑架;14、支撑板;141、电机;142、传动轴;143、第一传动件;15、螺旋转轴;151、螺旋叶片;152、第三传动件;1521、隔板;1522、第二传动轮;1523、第三传动轮;153、加热杆;154、加热器;2、下料头;21、下料仓;22、下料仓头;23、转动杆;24、转动把手;25、切刀;26、下料端头;3、第一传动带;4、第二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鲜粉条加工用漏粉机,包括加工室1和下料头2,下料头2位于加工室1的一端,加工室1的上表面远离下料头2的一端开有进料口11,加工室1与下料头2之间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上设有出料阀门121,加工室1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架13,支撑架13上固定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上表面固定有电机141,电机141的输出轴伸上固
定有传动轴142,传动轴142上固定有第一传动件143,加工室1的内部设有螺旋转轴15,螺旋转轴15的一端穿过加工室1内壁,螺旋转轴15与加工室1转动连接,螺旋转轴15上固定有螺旋叶片151,螺旋转轴15位于加工室1外部的端头上设有第三传动件152,第三传动件152与第一传动件143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3,螺旋转轴15的内部固定有加热杆153,加热杆153的一端穿过螺旋转轴15和第三传动件152,加热杆153的一端上固定有加热器154。
[0021]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进料口11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杆111和第二螺杆112,第一螺杆111和第二螺杆112与进料口11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螺杆111和第二螺杆112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螺杆11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113,第一转轴113穿过进料口11的内壁与进料口1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15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151,第二传动齿轮115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轮1152,第二传动齿轮1151的另一侧与第一转轴113穿过进料口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螺杆112的一端固定第二转轴114,第二转轴114穿过进料口11的内壁与进料口1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螺杆112穿过进料口1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传动齿轮116,第一传动齿轮116和第二传动齿轮1151相啮合。
[0022]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三传动件152包括隔板1521,隔板1521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二传动轮1522和第三传动轮1523,第三传动轮1523与螺旋转轴15位于加工室1外部的端头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143和第二传动轮1522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带3,第三传动轮1523和第一传动轮1152安装有第二传动带4。
[0023]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下料头2包括下料仓21,下料仓21的底端固定有下料仓头22,下料仓21与下料仓头22内部连通,下料仓21的内部设有转动杆23,转动杆23的顶端穿过下料仓21的顶壁与下料仓21转动连接,转动杆23的顶端固定有转动把手24,转动杆23的底端固定有切刀25,切刀25位于下料仓头22内,下料仓头22的底端螺接有下料端头26,下料端头26与下料仓头22内部连通,下料端头26上开有若干通孔。
[0024]
工作方式:将粉芡和湿淀粉由进料口11加入加工室1中,打开电机141和加热器154,电机141的输出轴伸带动传动轴142转动,传动轴142带动第一传动件143转动,第一传动件143带动第三传动件152转动,第三传动件152带动螺旋转轴15,进而使得螺旋叶片151对粉芡和湿淀粉进行混合搅拌,且加热杆153位于传动轴142内部,使得螺旋转轴15表面迅速达到所需温度,增加了混合搅拌的速率,第三传动件152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件115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1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16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螺杆111和第二螺杆112转动,将明矾由进料口11加入加工室1中,在第一螺杆111和第二螺杆112的作用下,块状明矾和因长时间放置而凝结成块的明矾粉碎成粉末状,使得鲜粉条的制备效率大大提升,混合完毕后的分团沿着螺旋转轴15由出料口12进入下料仓21,由下料端头26漏粉,下料端头26与下料仓头22螺接,使得下料端头26可随意根据所需粉条的尺寸进行更换,且切刀25可以在漏粉时对粉条进行切割,避免粉条过长方便了后续粉条的收集。
[0025]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述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