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7910发布日期:2021-04-06 12:0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的领域,具体为一种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



背景技术:

花茶的窨制工艺,是将茶叶与花瓣放置在一起,将茶香与花香最终融合。

现有技术中,具有多种窨制花茶的工艺,但是针对桂花龙井茶的窨制,龙井茶的产量较少,特别是手工采摘后,手工制作的龙井茶,每一片茶的叶片不能够在窨制的过程中发生挤压,因此,每次窨制的重量特别的少。

如何保证窨制工艺顺利实现,且不损伤龙井茶的叶片,且茶香与花香之间充分融合,实现较香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保证窨制工艺顺利实现,且不损伤龙井茶的叶片,且茶香与花香之间充分融合,实现较香的口感。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所述窨缸用于窨制桂花龙井茶,其中,所述窨缸包括:

一缸体;以及

空腔,其是设于缸体内部的空心结构;

内座,其用于放置桂花包及茶叶包b,并设在空腔底部;在所述缸体顶部的缸口上放置有缸盖。

优选地,内座为一盒体或框架。

优选地,内座为圆台状的盒体,在盒体与缸体的缸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处摆设有干燥包。

优选地,内座的上部设有软质的垫层。

优选地,内座为框架时,该框架包括支撑架,以及沿空腔内等间距固定于支撑架上的托盘。

优选地,所述缸体顶部的缸口与缸盖外圈的密封套对接;

密封套的内圈对接在缸口的内口中,密封套的外圈对接在缸口的外边缘。

优选地,缸口与缸盖间还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外圈均设于缸盖外圈的外侧。

优选地,缸盖包括呈环形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有用于环形支撑密封套的交织框。

优选地,所述交织框内部呈网格状,在网格中填充有填充块。

所述缸盖内部放置有填充块,填充块下压密封垫在窨缸形成负压的密封窨制环境。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利用窨缸内的空腔,将桂花包与茶叶包分离的放置,采用密封条件下扩散融合的方式,将桂花包放置内座中间,茶叶少量的放在周围,在不堆积的情况在进行窨制,茶叶片无损伤,且具有较香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窨缸的一种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申请中窨缸的另一种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图2中内座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图3中料框的立体示例图。

图5是本申请图3中料框的另一立体示例图。

图6是本申请中缸盖的内部结构原理图。

图7是本申请图6中交织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窨缸的实物安装图。

图9是本申请中缸盖与密封层的负压工作位置图。

部件列表

100窨缸

a桂花包

b茶叶包

1缸体

2内座

3干燥包

4缸盖

5密封垫

6底架

7隔离箱

11空腔

12缸内壁

13缸口

21垫层

2a支架

2b料框

41密封套

42交织框

43填充块

51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申请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申请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下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形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申请的多个变型。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由此,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下述特定实施例,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图1示出,本申请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在具体的使用中,该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100,其用于窨制桂花龙井茶。

其中,所述窨缸100包括:缸体1、内座2及缸盖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见图1与图2及图8,窨缸100的缸体1横截面类似椭圆形,在1缸体的底部为平底口,上端口也为平口。

在缸体1的底部具有空心的腔体结构,即用于放置桂花及茶叶的空腔11。其中,为保证桂花包a及茶叶包b放置后具有较大的扩散性,同时又避免相互间堆积,在图1的结构中,长条形的桂花包a放置在软质的内座2上,该内座2为保证容纳性,可以采用盒体结构,例如:内座2为圆台状的盒体,在盒体的内部放置干燥剂,在盒体的上部放置软质的垫层,垫层21可以是纸张,海绵等

进一步的,沿着盒体与缸内壁12之间的间隙位置放干燥剂,在图1与图2中,干燥剂放置在可透气的干燥包3,其中龙井茶、桂花、及干燥剂的包采用透气材料进行制作,例如棉布、带孔塑料袋等,具体的其中干燥剂可以采用石灰石、硫酸钙、氯化钙或硅胶等食品级的干燥剂,将干燥剂放置环绕在盒体的内部及周边位置,充分地填充盒体周围的间隙,以保证对潮气或湿气的吸附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可知,内座2沿着空腔11的底部位置进行安装,其中内座2的上部用于摆放桂花包a及茶叶包b,为避免相互间发生对接,相邻的茶包之间采用竖向放置,茶叶包、桂花包、干燥包均沿着空腔11底部的内座2处进行放置,在放置完毕后,在缸体1顶部的缸口13上摆放圆台形的缸盖4进行密封。在具体应用中,茶叶包、桂花包、干燥包均可以采用网布及纱布进行制袋。

其中,需要说明是,内座2的上部的软质垫层21采用铺设的方式进行放置,逐层的铺设,如设置多成,利用软质的垫层可以保证茶叶包及桂花包沿竖向放置不发生倾倒。同时,干燥包沿着侧边放置,可抵靠在缸内壁12上,整体结构间布置较稳定,不易发生倾倒挤压,不损伤茶叶片。

其中,在缸内壁12涂布为银白色的印刷光泽,保证缸内壁12具有较高的反光效果,特别是安装内部结构的过程中,能够形成镜面反射的观测作用。

在图1、2、8的顶部位置,及缸体1的顶部为缸口13,圆形的缸口13与缸盖4的外圈之间对接,其中,缸盖4的外圈是环形的密封套41,例如:硅胶材质的密封套,或橡胶套。

为充分保证缸口13与缸盖4对接的密封性能够充分保证,缸盖4地面对缸口13的全覆盖,

密封套41的内圈直径小于缸口13的内口直径,即密封套41的内圈对接在缸口13的内口中,密封套41的外圈直径大于缸口13的外圈直径,即密封套41的外圈对接在缸口13的外边缘,两者之间充分对接,保证两者之间充分对接。

在本申请中,缸盖4整体通过圆台状的筒套接着,筒采用橡胶或硅胶或塑料制作,即形成缸盖4的圆台结构,其中,为进一步的保证密封,在缸口13与缸盖4间还设有可弹性变形的软质密封垫5,通常采用软质橡胶或软质硅胶制作,该密封垫5较大,见图1和图2可知,密封垫5主要用于反弹效果。

如图9中所示,负压密封下的窨制工艺,密封层51向下凹陷,因交织框42中的填充块43下垂导致,该缸盖4是可变形的盖子,在窨制时间较长时,缸盖4底部的筒底、以及密封垫5同时具有弹性的保持性,可以保证窨缸100内具有较稳定的窨制压力,其中,气体及湿气潮气被干燥剂充分地吸附性。

密封垫5的外圈均设于缸盖4外圈的外侧,在硅胶材质的密封垫5底部变形后,密封层51底部与缸口13边缘位置结合,不发生泄漏,且保证充分的覆盖性。

如图6、7中所示,圆台形的缸盖4内部是框架结构的,应当说明是,在框架结构的内部是一外侧为圆形,内部为交叉状的网格,缸盖4的底层及软质的橡胶或硅胶材料的筒的,在密封套41的内部填充砖块或铁板或沙粒,利用交织框42保持其缸盖4内部的结构较为稳定,保证茶叶与桂花在密封环境下进行负压干燥及负压扩散,湿气出去较快,且茶叶的花香较浓厚。

结合图1、图2及图6,具体的,缸盖4包括呈环形的密封套41,其中,密封套41沿着环形位置限定并制成支撑交织框42的位置。

更具体的,结合图7所示,交织框42内部呈网格状或栅格状,避免中间位置过度堆积填充物如填充块43为石子或沙粒或砖块或泥土时,容易堆积,设定下压的重量,可以对填充块43的重量进行称重,然后在逐渐设定下压重量。因此,该网格可以限定填充块43的位置,避免缸盖4底部中心位置堆积而发生掉落。

图2示出,本申请桂花龙井茶用的窨缸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

结合图3、4、5,因此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分层放置桂花包或直接放置桂花份,同理也可以放置茶叶包及茶叶片,其中,分层式的框架具有较多的层,设置层空间可以形成逐层放置的效果,一层茶片,一层桂花的效果,其中,在图

内座2为框架时,该框架包括支撑架2a,多个支撑柱形成环形支撑,通过环形的支撑效果,如图3是图2中内座2的俯视图,在可以网格状的支架上设置托盘2b,或者直接固定托盘2b保证其中间位置下凹,其中,托盘2b的中间位置可铺设纸张或窗纱或竹条网,充分的保证一层桂花一层茶之间的扩散性,也可以设置二层桂花一层茶,以进一步提高桂花龙井茶的茶香,具有较高及较好的口感。

其中,具体的,结合图2,等间距的间隔以人手能够放入拿取桂花及茶叶片间隔尺寸。其中,以使托盘2b等间距均匀的布置在空腔11的支撑架2a上,保证同一批次的桂花龙井茶中的茶香均匀。在托盘26中也可以设置干燥纸张制作的垫层21,通过干燥的纸张设置多层也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对湿气潮气水汽进行吸附。

本申请中的桂花龙井茶,设置在利用干燥剂进行吸附产生负压,例如采用高效的吸附性的干燥剂,对内部缸体内部空腔进行吸附,可形成负压下的,所述缸盖4内部放置有填充块43,利用填充块43的下坠进而下压密封垫5,形成密封垫5底部的变形,该种变形后的结构,不仅密封性强,因密封层51与缸口13边缘位置间的密封接触面积较大,在窨缸100内形成负压的密封窨制环境,茶叶及桂花的干燥性较强,相互间的扩散后,可稳定渗透入茶叶片内部,香味保持性较强,因此具有具有较香的口感。

图8所示,抽屉式的实物放置图,极大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同时,尽可能的碰触、振动,避免密封环境受到影响,避免密封层51与缸口13间发生振动,提高密封稳定性,同时,为提高缸体1的可移动性,沿着缸体1的底部设置长方体形的框架,并在框架底部设置滚轮形成底架6,类似抽屉式的结构,进而对缸体1进行保存,更近一步的为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避免碰撞,设置长方体形的木质框架,形成隔离箱7,隔离箱7可采用木箱或铁箱进行制作。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想到,利用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