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库房冻品自动恒温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4102发布日期:2021-08-24 12: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库房冻品自动恒温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解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库房冻品自动恒温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庭使用环境中,食品的解冻是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健康和食品营养风味的问题,但是现有的食品解冻方式都存在明显缺点:

空气解冻可以较好的恢复原料的原有品质,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解冻时间过长,微生物增殖机会多,食品安全风险大;

微波解冻虽然解冻速度较快,但是由于食材形状,状态以及微波炉机器设备质量的不同,食材在解冻的过程中会出现局部过热,导致食材局部提前成熟,影响食材再次烹饪,且微波炉成本较高,这就需要一种能够长时间保持恒温的解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库房冻品自动恒温解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库房冻品自动恒温解冻装置,包括设备箱体,所述设备箱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穿孔,若干个所述穿孔的内腔共同贯穿有导热管,所述设备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加热块,所述隔热罩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设备箱体的右侧靠近顶部处插接有排热管道,所述排热管道的内腔插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右端贯穿相邻的第一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所述排热管道的内腔靠近右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杆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扇叶,位于底部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右端处套设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与第二槽轮之间有皮带,所述第一槽轮通过皮带与第二槽轮传动连接,所述隔热罩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转杆的右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箱体的左侧靠近底部插接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心处与设备箱体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转杆的左端贯穿两个相邻的第三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扇叶,所述设备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机构,所述设备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若干个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设备箱体的前侧靠近左侧处铰接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所述开关门的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门把。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过滤网,所述设备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在第二开口的内腔,所述设备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漏水斗,所述漏水斗的底部为倾斜设置,且所述漏水斗的底部插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的横截面为u形设置,且所述隔热罩的u型设置开口朝左。

进一步的,所述排热管道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设置,且所述隔热罩通过排热管道与设备箱体的内腔相互贯通设置。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二扇叶以第二转轴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第一扇叶以第一转轴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支撑腿以设备箱体的底部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通过导热管内的热水对设备箱体内腔进行解冻,该设置能够有效的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恒温效果好,且持久性强,对能源的损耗小,且不通电的情况下不会立刻冷却;

2、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通过热气流的循环流通进行解冻,此设置能够大大提高了解冻的效率,能够更快的将物料进行解冻处理,避免了等待时间过久的情况,且不会对物料造成任何损害,保证了解冻物料的新鲜程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左视立体图。

图中:1、设备箱体;2、导热管;3、第一扇叶;4、排气孔;5、第一转轴;6、第一转杆;7、支撑腿;8、支撑脚;9、过滤网;10、排水管;11、阀门;12、漏水斗;13、第一槽轮;14、固定板;15、电机;16、加热块;17、皮带;18、第二槽轮;19、隔热罩;20、第二转杆;21、第二扇叶;22、排热管道;23、第一固定杆;24、第二转轴;25、第二固定杆;26、排水机构;27、开关门;28、钢化玻璃;29、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库房冻品自动恒温解冻装置,包括设备箱体1,设备箱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穿孔,若干个穿孔的内腔共同贯穿有导热管2,设备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隔热罩19,隔热罩19的横截面为u形设置,且隔热罩19的u型设置开口朝左,隔热罩19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固定连接有加热块16,隔热罩19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设备箱体1的右侧靠近顶部处插接有排热管道22,排热管道22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设置,且隔热罩19通过排热管道22与设备箱体1的内腔相互贯通设置,排热管道22的内腔插接有第二转杆20,第二转杆20的右端贯穿相邻的第一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18,排热管道22的内腔靠近右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23,第一固定杆23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转杆20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扇叶21,若干个第二扇叶21以第二转轴24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位于底部的第一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一转杆6,第一转杆6的外侧边缘靠近右端处套设有第一槽轮13,第一槽轮13与第二槽轮18之间有皮带17,第一槽轮13通过皮带17与第二槽轮18传动连接,隔热罩19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5,第一转杆6的右端与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设备箱体1的左侧靠近底部插接有排气孔4,排气孔4的内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25,第二固定杆25的中心处与设备箱体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第一转杆6的左端贯穿两个相邻的第三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扇叶3,若干个第一扇叶3以第一转轴5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列,设备箱体1的底部设有排水机构26,排水机构26包括过滤网9,设备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过滤网9固定连接在第二开口的内腔,设备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漏水斗12,漏水斗12的底部为倾斜设置,且漏水斗12的底部插接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阀门11,设备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7,若干个支撑腿7以设备箱体1的底部中心为中心轴呈矩形阵列状排列,若干个支撑腿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8,设备箱体1的前侧靠近左侧处铰接有开关门27,开关门27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28,开关门27的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门把29。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手动打开门把29,通过将物料放置到设备箱体1内腔内,此时通过给加热块16通电,使得加热块16对导热管2进行加热处理,水流在通过导热管2内腔时,通过导热管2的管道壁受热后对内部水源进行加热,通过加热后的热水在导热管2内腔进行流动,此时通过导热管2对内部进行加热处理,由于是通过热水的温度对物料进行加热,温度不会太高,不会对物料的表面和材质进行破坏,保证了物料的新鲜程度,且再通过启动电机15,通过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一转杆6进行旋转,通过第一转杆6的旋转带动第一槽轮13旋转,第一槽轮13旋转通过皮带17带动第二槽轮18进行旋转,第二槽轮18旋转带动第二转杆20进行旋转,第二转杆20带动第二转轴24和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24上的若干个第二扇叶21进行旋转,且第二扇叶21旋转将隔热罩19内腔的热气流通过排热管道22的内腔输送到设备箱体1的内腔,由于冷气流会下降,且当热气流温度下降后整体下降至设备箱体1的内腔底部处,此时通过第一转杆6的旋转带动第一转轴5和若干个第一扇叶3进行旋转,使得冷气流通过排气孔4的内腔被排出,保障设备箱体1内腔的温度恒温,且通过热气流的流通解冻,能够大大提高了解冻的效率,且不会对物料造成任何损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