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条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108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条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条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振动方式制作粉条的粉条成型机。
我国传统手工制粉条的方法是将和好的淀粉置于带漏眼的葫芦瓢中,用手捶击葫芦瓢,使其振动而漏粉。这种方法制作的粉条很筋,口感很好,但由于完全由手工操作,因而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熟练的个人技巧。目前,小型的机械化粉条成型机基本都采用挤压成型的方式制作粉条,如中国专利申请“多功能红苕粉条成型机”(申请号89202809.X)公开一种将湿生淀粉投入低速螺旋内,经三区电加热为成熟胶体后,通过鱼尾型槽孔压注头和成型嘴挤压粉条直接凉干的粉条成型机,该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一次成型。但这种粉条成型机由于完全依靠机械的挤压力将粉条挤出,因而在挤出过程中由于挤压摩擦生热,会使淀粉变质,因此,不容易制作较细的粉条。此外,这种方法生产的粉条不筋,在口感上难以与手工制作的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仿传统手工方式的粉条成型机,该机制成的粉条很筋且口感好。
这种粉条成型机用齿轮电动机作为传动机构,由齿轮电动机带动一个打击振动机构和一个摆动机构,所述的打击振动机构由打击振动滚轮带动一个头部连接打锤的连杆构成,摆动机构主要包括一个曲拐,曲拐带动漏瓢支承架摆动,漏瓢支承架的头部设置漏瓢,上述打击机构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个防护罩内与支撑立柱上的升降机构连接。
这种粉条成型机的打击振动机构的连杆上固定一个拉簧,拉簧的另一头安装在漏瓢支承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粉条成型机模拟我国传统手工制粉条工艺,通过机械上下振动、左右摆动的协调运动,使揉制好的粉面通过漏瓢自由流下,无挤压,不发热,制出的粉条完全可与手工制作的相媲美,筋道,口感很好,粗细均匀,比手工操作效率提高3-5倍。本机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特别适于小型作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将由附图
给出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附图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立柱,2是升降机构,3是齿轮电动机,4是打击振动滚轮,5是防护罩,6是主轴,7是支撑轴,8是连杆,9是曲拐,10是漏瓢支承架,11是拉簧,12是打锤,13是漏瓢,14是底座,15是摇把。
立柱1固定在底座14上作为该机的支承部件,立柱上安装齿条,转动摇把15可使升降机构沿立柱齿条上下移动。齿轮电动机3是可变速的,根据漏粉要求选择,电动机3的转动可使主轴6旋转,使装在该轴上的打击振动滚轮4和曲拐9旋转,由滚轮4带动的连杆8和装在连杆头部的打锤12可在打击振动滚轮4和固定在连杆8与漏瓢支承架10之间的拉簧11的作用下上下打击漏瓢支承架10,使其有规则的振动,曲拐9可使漏瓢支承架10以主轴6为中心左右摆动,设置在漏瓢支承架10头部的漏瓢13在有规则的摆动和打击振动下漏出粉条。该机的打击振动机构和摆动机构装在防护罩5内,防护罩5与安装在立柱1上的升降机构2连接,摇动摇把15,升降机构2带动防护罩5沿立柱上下运动,漏瓢13及漏瓢支承架10也随之上下运动。
作为本机的一个实施例,齿轮电动机可选用YCJ160VL-82型电动机,机体的传动部件均可选用市售标准件装配,各部件的连接为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连接在连杆与漏瓢支承架之间的拉簧,其功能主要是控制振动力的大小,拉簧的调节可通过改变挂簧销的位置或更换不同拉伸力的拉簧来实现。漏瓢的放置可以是在漏瓢支承架的头部装一个园环,将漏瓢放上,这样随时更换不同孔眼的漏瓢将很方便,漏瓢的位置调节可通过安装在立柱上的升降机构来完成。升降机构可以由蜗轮付、齿轮和固定在立柱上的齿条构成,装在一个套筒内,用摇把来调节。本实用新型的粉条成型机可直接安装在锅台上,根据不同的淀粉质量调整漏瓢与锅内水面的距离。漏瓢在机械打击振动、摇摆的作用下,将加入漏瓢内的糊状淀粉通过漏瓢的孔眼漏下成型,进入热水锅内,制成与人工制粉完全相同的高质量粉条。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制作粉条的粉条成型机,用齿轮电动机作为传动机构,其特征是齿轮电动机带动一个打击振动机构和一个摆动机构,所述的打击振动机构由打击振动滚轮带动一个头部连接打锤的连杆构成,摆动机构主要包括一个曲拐,曲拐带动漏瓢支承架摆动,漏瓢支承架的头部连接一个漏瓢,上述打击机构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个防护罩内,与支撑立柱上的升降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条成型机,其特征是在打击振动机构的连杆上固定一个拉簧,拉簧的另一头安装在漏瓢支承架上。
专利摘要一种粉条成型机,由齿轮电动机带动一个打击振动机构和一个摆动机构,打击振动机构由打击振动滚轮带动一个头部连接打锤的连杆构成,摆动机构主要包括一个曲拐,曲拐带动装有漏瓢的漏瓢支承架摆动,漏瓢上下位置的调节通过支撑立柱上安装的升降机构来实现。该机模拟传统制粉条工艺,通过上下振动、左右摆动的机械运动,将揉制好的淀粉通过漏瓢自由流下,制出的粉条很筋,口感好,比手工操作效率提高3-5倍。
文档编号A23L1/00GK2102634SQ91208650

公开日1992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0日
发明者张永旺, 吴起国, 张喜根, 付永函, 张茂森 申请人:张永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