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932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灵芝茶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保健作用,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功效确切, 在我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使用时一般取灵芝片几克,水冲泡或煎煮代茶饮。但由于灵芝特 殊的真菌气味,加上含有较多苦味成分,大众接受度普遍不高,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困难。
[0003] 芦笋是一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蔬菜,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力、 改善睡眠、辅助降血脂等保健功能;但干燥芦笋泡水品饮时,具有特殊的杀青气味而导致大 众接受程度同样不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味明显改善的灵 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 下步骤: (1) 将灵芝切成片,片长优选2-3 cm; (2) 称取适量红糖粉,按照红糖粉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I g: 3-5 mL加水溶解,制成红糖 水; (3) 取密闭加盖的容器,将灵芝片和红糖水按质量体积比灵芝片:红糖水=1 一 3g: ImL 混合,充分拌匀,闷润40 - 50min ; (4) 将经步骤(3)处理的灵芝片摊开,置于干燥箱中,在65 - 68°C条件下干燥(优选干 燥时间为15 - 18 h),备用; (5) 将新鲜芦笋肉质茎靠近根茎部分截取4 一 6 cm,在60 - 70°C (优选65 - 68°C) 条件下干燥(优选干燥36-48小时); (6) 将经步骤(5)处理的芦笋切成寸段(长度优选2-3cm); (7) 称取步骤(4)所得灵芝片3. 5 - 4. 5g和步骤(6)所得芦笋1. 5 - 2. 5 g (优选灵 芝片4g和芦笋2 g),混合均匀并装袋,即成。
[0006] 本发明借鉴中药配伍中的相须原则,按照中医配伍七情观点,将灵芝炙法加工,进 一步将灵芝和芦笋进行合理配比,制成灵芝芦笋茶,一药一食,二者气味相合且功效类似, 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有效提高两者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保健作用,较单独使用时的 风味,有明显改善。
[0007] 炙法属于经典的中药炮制加工方法之一,指净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 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加工方法。灵芝炙后可以起到矫味矫臭、增强功效等 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0008] 本发明制得的灵芝芦笋茶,开水冲泡几分钟后茶汤呈淡黄色,味道略甜,真菌气味 和杀青气味不明显,具清香气,风味得到明显的改善,冲泡2小时后茶汤浅褐色,保留清香 气,且苦味不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之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灵芝20克切成边长2-3 cm的灵芝片; (2) 称取红糖粉500g,加水2000g溶解,制成红糖水; (3) 取密闭加盖的容器,将灵芝片和红糖水按质量体积比灵芝片:红糖水=lg: ImL混 合,充分拌匀,闷润40min ; (4) 将经步骤(3)处理的灵芝片摊开,置于干燥箱中,在65°C条件下干燥(干燥时间为 18 h),备用; (5) 将新鲜芦笋肉质茎靠近根茎部分截取4 一 6 cm,在65°C条件下干燥48小时; (6) 将经步骤(5)处理的芦笋切成2-3cm长度; (7) 称取步骤(4)所得灵芝片4g和步骤(6)所得芦笋2g,混合均匀并装袋,即成。
[001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之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灵芝片20克切成2-3 cm长度; (2) 称取红糖粉500g,加水2500g溶解,制成红糖水; (3) 取密闭加盖的容器,将灵芝片和红糖水按质量体积比灵芝片:红糖水=3g: ImL混 合,充分拌勾,闷润50min ; (4) 将经步骤(3)处理的灵芝片摊开,置于干燥箱中,在68°C条件下干燥(干燥时间为 15 h),备用; (5) 将新鲜芦笋肉质茎靠近根茎部分截取4 一 6 cm,在68°C条件下干燥36小时; (6) 将经步骤(5)处理的芦笋切成2-3cm长度; (7) 称取步骤(4)所得灵芝片4. 5g和步骤(6)所得芦笋I. 5g,混合均匀并装袋,即成。
[0012] 质量评价 将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灵芝芦笋茶(样品A)与现有市场销售的灵芝茶(样品B,由湖 南而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芦笋茶(样品C,由湖南格兰得芦笋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进 行风味对比、感官描述分析及消费者喜好试验。
[0013] 1、定量描述分析 评价小组由10名经过筛选、培训的感官评价员组成,5男5女,年龄在20至24岁之间。 评分采用7点制,0-7 (0表示没味道,7表示味道最强),分别对3种茶的气味(真菌气味、杀 青气味)和滋味(苦味、甜味)进行评价,并对茶汤颜色进行描述。样品处理:用等量的新 鲜开水冲泡同重量的3种受试茶,15 min后倒出全部茶汤品饮并评价,继续加入开水冲泡, 并在冲泡45min (从第一次冲泡时间起算60min)后倒出全部茶汤品饮并评价,继续加入开 水冲泡,并在冲泡45min (从第一次冲泡时间起算105min)后倒出全部茶汤品饮并评价,以 此类推,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0014]
由表1可知,在真菌气味评分中,A在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介于0. 5和I. 9之间,且随着时间 推移,真菌气味评分有上升趋势;3个受试茶中评分最高的是B,最低4. 1,最高6. 4,随着冲 泡次数增加,真菌气味评分降低;C的整体评分接近于0。从杀青气味来看,A和B的评分比 较接近,整体评分都没有超过1,而C的评分区间在0. 1-4. 6,且冲泡60 min后气味评分接 近于0。从味道来看,苦味整体评分最高的是B,为3. 6-5. 8,且冲泡150 min后仍有一定苦 味;C的苦味评分均小于1,但甜味评分最高值仅1. 5,且冲泡60 min后滋味评分均接近于 〇,气味评分同样接近于〇,基本无任何气味和滋味,也接近无色;A的苦味评分均小于1,甜 味评分区间1. 3-2. 2,冲泡150min后甜味评分为1. 3,颜色为浅褐色。由此可见,A与B比 较真菌气味整体评分降低,苦味评分显著降低,甜味评分有所升高;A与C比较杀青气味整 体评分有所降低,甜味评分接近C。
[0015] 2、消费者喜好试验 招募20名曾使用过灵芝茶、芦笋茶的消费者作为感官评价员参与本次感官试验,本次 试验的评价员不参与定量描述分析试验。消费者喜好试验采用九点快感标度法,1~9 (1表 示极端不喜欢,9表示极端喜好),分别对3种受试茶的各个感官属性及整体喜好程度方面 进行评分,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在冲泡后4个时间点,A的气味、滋味、整体喜好评分均 在6. 6以上,说明A的风味受到消费者欢迎;B的气味评分为2. 1-4. 2,滋味评分2. 7-4. 1, 整体喜好均在4. O以下,说明B的风味不受消费者欢迎;C的气味评分为3. 9-4. 4,滋味评分 4. 0-5. 3,整体喜好区间4. 0-4. 6,说明C的风味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也不高。
【主权项】
1. 一种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灵芝切成片; (2) 称取适量红糖粉,按照红糖粉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lg:3-5mL加水溶解,制成红糖 水; (3) 取密闭加盖的容器,将灵芝片和红糖水按质量体积比灵芝片:红糖水=1 一 3g: ImL 混合,充分拌匀,闷润40 - 50min ; (4) 将经步骤(3)处理的灵芝片摊开,置于干燥箱中,在65 - 68°C条件下干燥,备用; (5) 将新鲜芦笋肉质茎靠近根茎部分截取4 一 6 cm,在60 - 70°C条件下干燥; (6) 将经步骤(5)处理的芦笋切成寸段; (7) 称取步骤(4)所得灵芝片3. 5 - 4. 5g和步骤(6)所得芦笋1. 5 - 2. 5g,混合均匀 并装袋,即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灵芝 片的长度为2-3 cm。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 灵芝片的干燥时间为15 - 18 h。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 新鲜芦笋肉质茎的干燥温度为65 - 68°C。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 新鲜芦笋肉质茎的干燥时间为36-48小时。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 芦笋切成2-3cm长度。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 装袋时称取灵芝片4g和芦笋2g。
【专利摘要】一种灵芝芦笋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灵芝片切制成一定长度;(2)制备红糖水;(3)取密闭加盖的容器,将灵芝片和红糖水按质量体积比灵芝片∶红糖水=1-3g:1mL的比例混合,充分拌匀,闷润40-50min;(4)将灵芝片干燥;(5)将新鲜芦笋肉质茎靠近根茎部分截取4-6cm,在60-70℃条件下干燥;(6)将芦笋切制成一定长度;(7)称取灵芝片3.5-4.5g和芦笋1.5-2.5g,混合均匀并装袋,即得。本发明制得的灵芝芦笋茶,开水冲泡几分钟后茶汤呈淡黄色,味道略甜,真菌气味和杀青气味不明显,具清香气,风味得到明显的改善,冲泡2小时后茶汤浅褐色,保留清香气,且苦味不明显。
【IPC分类】A23F3/34
【公开号】CN104996684
【申请号】CN201510499162
【发明人】谢玲, 夏志兰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