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草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5190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草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草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叶或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花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
[0003]花茶根据饮用的部位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饮用叶或花的称之为花草茶,如:荷叶、甜菊叶;饮用果实的称之为花果茶,如:无花果、柠檬、山楂、罗汉果、有花果。花茶气味芬香并具有养生疗效;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目前市场上出现较为广泛的是罗汉果茶、菊花茶和茉莉花茶,花茶种类比较单调,功效单一。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安神明目,醒酒,祛痰止咳,和胃,补脾益气,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等多重功效的花茶。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草栀子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6?20份,栀子1?4份,茶叶2?8份。
[0006]优选的,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8?10份,栀子1?2份,茶叶3?5份。
[0007]优选的,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9份,栀子1.5份,茶叶4份。
[0008]优选的,所述的甘草为片状甘草,长为1?1.5cm,宽为1?1.5cm,厚为2_3mm。
[0009]优选的,所述的栀子为干栀子。
[0010]优选的,所述的茶叶为有机红茶或有机绿茶。
[0011 ] 优选的,所述的有机红茶为大叶功夫茶,有机绿茶为烘青绿茶。
[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甘草、栀子和茶叶混合后用水冲泡。
[0013]优选的,所述的甘草、栀子和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6?20): (1?4): (2?8): (1600 ?2400)。
[0014]优选的,所述水的温度为95?100°C,冲泡时间为3?5min。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甘草栀子茶,甘草、茶和栀子配合,在保留甘草、茶和栀子各自的优点的同时,栀子的加入刚好把甘草和茶叶可能导致的胃寒中和,使其具有安神明目,醒酒,祛痰止咳,和胃,补脾益气,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
[00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草栀子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6?20份,栀子1?4份,茶叶2?8份;优选的,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8?10份,栀子1?2份,茶叶3?5份;更优选的,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9份,栀子1.5份,茶叶4份。
[0017]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甘草优选为片状甘草,所述片状甘草的长为1?1.5cm,宽为1?1.5cm,厚为2-3_,本发明所述的甘草具有祛痰止咳,和胃,补脾益气等功效。
[0018]本发明所述的栀子优选为干栀子,具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等功效。本发明对所述栀子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栀子的市售商品即可。
[0019]本发明所述的茶叶优选为有机红茶或有机绿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有机红茶优选为大叶功夫茶,所述有机绿茶优选为烘青绿茶。所述的茶叶具有安神明目,醒酒的功效,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所述的茶叶为普通市售茶叶,无其他特殊要求。
[0020]为了便于甘草栀子茶的保存、出售和饮用,本发明优选将得到的甘草栀子茶分装独立包装,具体可独立包装成5cmX 5cm的小包,每包中甘草栀子茶的质量优选为15?25g。本发明采用独立包装还能够防止串味。
[0021]本发明中的甘草配茶叶主要起到清热利尿、去痰解毒、泻火除烦的功效,本申请研究发现这样甘草和茶叶的配伍会有少许寒性,加入栀子可以达到中和的效果,在添加了香味的同时还起到补脾益气之效。
[002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甘草、栀子和茶叶混合后用水冲泡。
[0023]本发明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甘草、栀子和茶叶混合后用水冲泡,所述甘草、栀子和茶叶的用量、参数和来源在此不再追述。
[0024]在本发明中,具体的甘草、栀子和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6?20): (1?4): (2 ?8): (1600 ?2400),优选的为(8 ?10): (1 ?2): (3 ?5): (1800 ?2200),更优选的为8: 1.5: 4: 2000 ;所述冲泡用水的温度优选的为95?100°C,更优选的为97?99°C ;冲泡时间优选为3?5min。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具体采用沸水冲泡。
[00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种甘草栀子茶:甘草16g,栀子L 5g (—个),茶叶4g。甘草是长为L 5cm,宽为lcm,厚为2mm的片状甘草,茶叶为大叶功夫茶,栀子为干栀子,将上述甘草、栀子和茶叶按照上述的重量比例独立包装成5cmX5cm的小包,然后将独立包装好的甘草、栀子和茶叶组合包装为一包作为一壶的量,方便保存,防止直接包装串昧。
[0028]实施例2
[0029]一种甘草栀子茶:长为1.5cm,宽为1.2cm,厚为3mm的片状甘草10g,干栀子2g ( —个),烘青绿茶6g。将上述甘草、栀子和茶叶按照上述的重量比例独立包装成5cmX5cm的小包,然后将独立包装好的茶叶和甘草栀子组合包装为一包作为一壶的量,方便保存,防止直接包装串味。
[0030]实施例3
[0031]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将长为1.4cm,宽为1cm,厚为2_3mm的片状甘草9g,干栀子3g (—个),大叶功夫茶8g混合;用2000ml的温度为100°C的水冲泡5min。
[0032]实施例4
[0033]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将长为1.3cm,宽为1.3cm,厚为2_3mm的片状甘草9g,干栀子3g( —个),大叶功夫茶8g混合;用1600ml的温度为98°C的水冲泡3min。
[0034]实施例5
[0035]实施例1中所述的独立包装的甘草栀子茶的三种原料混合后,用2000ml的温度为100°C的水冲泡5min,供30个因抽烟或讲话过多而导致的咽喉不舒服的人试喝,其中95%的试喝者喝下本发明所述的的甘草栀子茶后马上有舒服感,持续饮用本发明所述的甘草栀子茶一周后,咽喉状况好转,止咳化痰效果明显,同时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0036]实施例6
[0037]实施例2中所述的独立包装的甘草栀子茶的三种原料混合后,用2000ml的温度为98°C的水冲泡3min,供20个有上火症状的人饮用,持续饮用本发明所述的甘草栀子茶一周后,其中98%的人上火症状减轻,持续饮用本发明所述的甘草栀子茶两周后,上火症状消失。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甘草栀子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6?20份,栀子1?4份,茶叶2?8份。2.一种甘草栀子茶,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8?10份,栀子1?2份,茶叶3?5份。3.一种甘草栀子茶,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9份,栀子1.5份,茶叶4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甘草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为片状甘草,长为1?1.5cm,宽为1?1.5cm,厚为2_3mm。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甘草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栀子为干栀子。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甘草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为有机红茶或有机绿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甘草栀子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红茶为大叶功夫茶,所述有机绿茶为烘青绿茶。8.—种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甘草、栀子和茶叶混合后用水冲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栀子和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6?20): (1?4): (2?8): (1600?2400)。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温度为95?100 °C,冲泡时间为3?5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草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甘草栀子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草6~20份,栀子1~4份,茶叶2~8份;所述甘草为片状甘草,所述栀子为干栀子,所述茶叶为有机红茶或有机绿茶;所述的甘草栀子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甘草、栀子和茶叶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后,开水冲泡1~3分钟;本发明提供的甘草栀子茶具有安神明目,醒酒,祛痰止咳,和胃,补脾益气,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等多重功效。
【IPC分类】A23F3/14
【公开号】CN105410249
【申请号】CN201510992040
【发明人】张向华
【申请人】张向华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