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旅行箱的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旅行箱的技术领域,涉及旅行箱的移动设备。
一般,旅行箱是为使用者出门时盛放一些必需品而制作的,所以根据使用的目的及用途的多样性,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包。
其中,以旅行用售出的包而言,其容量一定要大,并要具有耐用持久的特殊性,而且它的用途也与其他包有所差异,还要便于移动,因此,市场上展现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款式。
在这里就一般旅行箱的构造说明如下一般旅行箱为直四角型或具备特定的形状,如
图1所示,是由前面具备入口1的箱子2、附着在前面通常利用拉链3控制入口1开或关的前门4、设在箱子2的上方中间部而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移动的第一手把5A、设在箱子2的拉杆上而能让使用者根据高低调节使用并且移动箱子2的手把5b和设在箱子实体2的下方而使箱子2接触不到地面并确保移动时方便的移动设备6组成。
上述移动设备6通常包括两个轮子7组成,使用者利用轮子7可以在地面上来回滚动,能便于旅行箱的移动。
现有技术中,为了把上述构造的底座6设置在旅行箱上,一般是在箱子2的铁弓2a内侧放一些支撑材料2b,配合图2、3所示,在铁弓2a的外侧放入由轮子7组合的轮座8后,由上述支撑材料2b和铁弓2a、轮座8一起组装构成。
上述箱子2在移动时受的荷重和根据路面的好坏可选择设在箱子2上方的第一手把5a或拉杆上的手把5b,比如说箱子2内装的东西少、轻,而且地面不平的时候,可以用第一手把5a;若让箱子2从地面向一定高度移动的时候,则可以用手把5b,使用起来方便。
当使用者在旅行或出差时使用完后,再到下一次使用,需要长时间的保管,由于上述箱子2的特殊性,其体积不仅大,而且箱子2本身的耐久性强,在空间小的地方保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箱子2的制造商在售出的时候因其体积大和固定的构造,运输时一次装载不了很多量,因此运费增加,成本也随之涨高。
后有人将旅行箱设计成可折叠式,再参照
图1和图2所示,把旅行箱的侧面铁弓2a切断呈一定程度,用柔软性素材9连接箱子2的框架,并将移动设备6通过螺丝固定在箱子2的下方,这样,松掉螺丝,把箱子实体2往后方给予力量,借助素材9即可使箱子2能够折叠起来。
上述可折叠式的箱子2为了能有选择性的伸或缩,在箱子2内部的两侧角部有一对铁片10,铁片10设置在箱子2的内部,垂直地立在两侧,使箱子2内部扩到最大程度,同时,为了能够维持扩大的状态,还固定了魔术贴11。
当使用者欲使用旅行箱时,把被折叠后保管的箱子2前后拉,使箱子2的体积扩大,把备在箱子2内部两侧的铁片10伸开,靠在箱子2内部的两则,使上述铁弓10随魔术贴11粘在一起,使箱子的体积能够维持到最大高度而固定,然后把另外被保管的移动设备6用螺丝或其他接合方法设置在箱子2底部,即可使用箱子2。
当使用后欲要保管旅行箱时,是按上述相反顺序来完成箱子2的折叠和装拆分离工作。
如以上例子所说,根据旅行箱的折叠和伸展,随时都可能装拆旅行箱下方的移动设备6,但折叠和伸展操作不仅会麻烦,而且在移动设备6完全接好后,也会出现因移动时使移动设备6上螺丝的松掉或者丢失的情况,并且还频繁地发生因保管时不慎使螺丝或其他附品丢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行箱的移动设备,以使旅行箱具有可折叠性,并且折叠和伸展操作简单容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旅行箱的移动设备,固定在箱子的底部,箱子底部的铁弓中间部分有一间距,箱子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别一体成型前脚座和后脚座,且前、后脚座设在平行的方向;在前脚座的两侧各自朝后脚座的方向形成轴心孔,前伸缩座的一端与此轴心孔相枢接,并且在后脚座的两侧各自朝前脚座的方向也形成轴心孔,后伸缩座的一端与此轴心孔相枢接;前、后伸缩座的另一端则相互枢接在一起。
上述箱子的前伸缩座和后伸缩座的枢接处分别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卡槛和突出部位,当前、后伸缩座伸开成一字线水平摊开的时候,突出部位就会被卡在卡槛上,这样,能够避免前、后伸缩座与箱子反方向的折叠。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旅行箱的移动设备可随着箱子的折叠而折叠,并可随着箱子打开而伸展,使旅行箱具有可折叠性,且折叠和伸展操作简单容易,给使用者减轻了过去存在着的不少麻烦,避免发生箱子与移动设备接头处的螺丝或其他配件的松动和丢失。同时,从制造商的角度去看,运输时能装载更多的成品,既会节省运费,也可降低箱子的制造成本,让消费者能购买到更便宜的产品。总之,不论从厂商还是消费者的角度去看,都会起到很好的经济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旅行箱的结构示意图2是
图1的后视图;图2A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旅行箱的折叠状态纵截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的分解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伸展开的状态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折叠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是以过去的实物为例,根据图3至图6具体说明移动设备的结构,故省略与过去结构相同的部分,仅仅把
图1-2A赋予的符号原样记载。
在本实用新型中,旅行箱的移动设备被永久性固定(比如用钉子钉)在箱子2的底部,根据实物为例,移动设备的具体结构如下。
配合图4所示,在箱子2的前下方一体成型为支撑箱子2的荷重而设置的前脚座13,在箱子2的后下方一体成型为支撑箱子2荷重的后脚座14,且前脚座13与后脚座14设在平行的方向。
在前脚座13的两侧各自朝后脚座14的方向形成轴心孔12a,前伸缩座15的一端与轴心孔12a相枢接,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后脚座14的两侧各自朝前脚座13的方向形成轴心孔12a,后伸缩座16的一端与轴心孔12a相枢接。
前、后脚座13、14是为了和箱子2成为一体固定在箱子2下方的移动设备,因此形成多个螺丝孔17;而前、后脚座13、14的前伸缩座15和后伸缩座16的另一端则相互枢接在一起,能够使移动设备折叠起来。
在后伸缩座16的上面与前伸缩座15相枢接处形成卡槛20,在前伸缩座15的上面与后伸缩座16相枢接处则形成突出部位19。
关于卡槛20和突出部位19的结构在图6上有详细图示。
突出部位19是在前伸缩座15的上面有略削的形状,卡槛20是在后伸缩座16的上面呈略倾斜的面,前、后伸缩座15、16相互旋动,突出部位19被带动至卡槛20上固定住,而借助突出部位和卡槛20的配合,恰可顺利地限制前、后伸缩座15、16之间的旋动。
后脚座14的两端与轮座8形成一体,轮座8上设有可以在地面上来回滚动,使箱子2更为容易移动的两个轮子7。
本实用新型折叠和伸展的具体操作如下使用者欲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旅行箱时,把折叠的状态下保管的箱子2向前后方拉,使箱子2的体积扩大,与此同时以衔接前、后伸缩座15、16的轴12b为中心,使前伸缩座15和后伸缩座16距离渐远,最终移动设备成一字线水平摊开,如图5A所示。此时,因为有“L”字型的槛推动着前、后伸缩座15、16,所以各前、后伸缩座15、16被卡在槛上不能再动,并且连接各前、后伸缩座15、16的轴的接头处有突出部位19和卡槛20自动折叠,使移动设备6再一次受阻不能转动,故,各前、后伸缩座15、16使轴心孔12a不能再往下旋动,另外,使用者在使用旅行箱时受外界力量的影响,能够防止移动设备同箱子2一起折叠的情况,移动设备6的各前、后伸缩座15、16根据箱子2的荷重防止被折叠的方向和从相反方向的转动。
而使用者如结束旅行箱的使用时,可依上述箱子2和移动设备伸展时的相反顺序,把箱子2的移动设备折叠起来保管就可以了,如图5B所示,随着箱子的折叠,使用移动设备6的所有过程全部结束。
权利要求1.旅行箱的移动设备,固定在箱子的底部,其特征在于箱子底部的铁弓中间部分有一间距,箱子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别一体成型前脚座和后脚座,且前、后脚座设在平行的方向;在前脚座的两侧各自朝后脚座的方向形成轴心孔,前伸缩座的一端与此轴心孔相枢接,并且在后脚座的两侧各自朝前脚座的方向也形成轴心孔,后伸缩座的一端与此轴心孔相枢接;前、后伸缩座的另一端则相互枢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箱子的前伸缩座和后伸缩座的枢接处分别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卡槛和突出部位。
专利摘要旅行箱的移动设备,固定在箱子的底部,箱子底部的铁弓中间部分有一间距,箱子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分别在平行的方向、一体成型前脚座和后脚座;在前脚座的两侧各自朝后脚座的方向形成轴心孔,前伸缩座的一端与此轴心孔相枢接,在后脚座的两侧各自朝前脚座的方向也形成轴心孔,后伸缩座的一端与此轴心孔相枢接;前、后伸缩座的另一端则相互枢接在一起。该移动设备使旅行箱具有可折叠性,并且折叠和伸展操作简单容易。
文档编号A45C13/38GK2450944SQ0026490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7日
发明者崔相炳 申请人: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