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格式纸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91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格式纸餐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格式纸餐盒。
现有的多格式纸餐盒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利用单张纸板一体折合黏结成多格式纸餐盒,如


图10所示的台湾专利(87208404号)“多格式纸餐盒的结构改良”,其在纸板的周边与板面居中处,设置大量压折线段和镂空隔离线段,再由模具循序引导、压制黏结而成,这种纸餐盒虽然具有可以一体折成多格式纸餐盒的特点,但是在使用中发现,由于在同一张纸板上设置过多繁杂的折叠角度、位置、顺序和方向性,导致模具组的连续自动化作业相对繁琐和费时,进而产生生产效率低下、不合格率增长、成本加高以及实施困难等问题,故,这种利用单张纸板成型的多格式纸餐盒的设计方案存在不便于自动化生产及成本高的缺陷。另一种为利用分别成型的主盒体、副盒体相接组成多格式纸餐盒,如
图11所示的台湾专利(88207356号)“多格式纸餐盒成型结构”,其是在主盒体1的后方侧片2连接一盖片3,并以盖片3凸出后方侧片2一端底缘为连接基础的延伸一粘合片4,副盒体5在对应主盒体侧片外缘处连接一补强片6,通过主盒体的粘合片4粘设在副盒体对应的侧片,副盒体5的补强片6粘贴在主盒体1对应侧片内表面,构成一多格式纸餐盒。这种结构,与前述的单张纸板一体折合成型的设计比较,虽然可以达到使模具组连续自动化作业相对简化、易于实施的效果,但是经实际使用发现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粘合片4是以盖片3为连接基础,致使主盒体、副盒体的后侧片2相接缝处,缺乏直接连接面积的支撑定型强度,所以容易因盒体承重不均匀而产生变形;2、盖片必须限定连接在主盒体的特定位置,导致其无法兼用于盒、盖分离形式的餐盒,且餐盒的分隔运用还受方向性限制,因此亟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多格式纸餐盒,其由纸板制成的主盒体及副盒体黏结一体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主盒体外围侧片一角端设有直角缺槽缘状的盒形,所述副盒体外围侧片与主盒体直角缺槽缘设有对应互补状的盒形,并使主盒体、副盒体的直角相接缘两侧相接侧片分别延伸设有连接片和凸片,由主盒体与副盒体直角相接缘连接片和两侧凸片的相互搭叠黏结,构成多边连接支撑定型强度高的多格式纸餐盒。
前述的多格式纸餐盒,其中主盒体与副盒体在相对侧片之间设有折立一体的分隔墙,使成型后的餐盒成为多格式结构形状。
前述的多格式纸餐盒,其中主盒体与直角缺槽缘对应的侧片顶缘处连接设有一盖片。
前述的多格式纸餐盒,其中主盒体与副盒体在直角相接缘的侧片顶缘分别延伸设有相对应搭叠黏结的连接片,构成具有多角度支撑定型效果的T形交接状且断面呈冂形的分隔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主盒体设成外围侧片一角端具有直角缺槽缘的盒形,并将副盒体设成外围侧片与主盒体缺槽缘对应的互补状盒形,再利用接设在主盒体、副盒体直角相接缘的连接片以及两侧凸片的搭叠黏结而构成多格式纸餐盒,与现有利用单张纸板成型的多格式纸餐盒比较,显然具有容易制造的实用效果,同时达到多边连接强化支撑定型强度以及可以灵活设置盖片及其连接位置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实用效果理想。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盒体的平面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副盒体的平面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副盒体结合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副盒体结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主、副盒体结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副盒体结合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主、副盒体平面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主、副盒体结合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主、副盒体结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多格式纸餐盒的平面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11为现有多格式纸餐盒组合前的主副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现有技术部分1主盒体、2后方侧片、3盖片、4粘合片、5副盒体、6补强片;本实用新型部分10主盒体、11a底片、11b底片、12a前侧片、12b后侧片、12c内侧片、12d外侧片、13a前侧片、13b后侧片、13c内侧片、13d外侧片、 14三角对折片、15盖片、16a连接片、16b连接片、17凸片、20副盒体、21a底片、21b底片、22分隔片、23a前侧片、23b后侧片、23c内侧片、23d外侧片、24三角对折片、25凸片、26连接片、30长形盆区、31冂形分隔墙。
参阅
图1、图3所示,所述主盒体10成型前纸板通过压具折线区分成左底片11a和右底片11b;以及连接在左底片11a周边的前侧片12a、后侧片12b、内侧片12c、外侧片12d与连接在右底片11b周边的前侧片13a、后侧片13b、内侧片13c、外侧片13d;接设在左底片11a和右底片11b各角落的三角对折片14;接设在左底片11a后侧片12b顶缘的盖片15;分别在左底片11a内侧片12c和右底片11b内侧片13c之间且与右底片前侧片13a顶缘连接的连接片16a、16b;分别凸伸在左底片前侧片12a和右底片外侧片13d的凸片17;利用模具组的导引、压制,使各三角对折片14分别折贴在相邻侧片表面,并使侧片12b、13b间产生的重叠部分及连接片16a两端与相接侧片叠合部分黏结固定,使主盒体10形成具有左右分隔的盆区,且盖片15连接端的外围侧片一角端设有直角缺槽缘状的盒形。
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副盒体20成型前纸板,通过压具折线区分有底片21a和21b;连接在前述底片间且可对折成分隔墙的分隔片22;连接在前述底片边缘的前侧片23a、后侧片23b、内侧片23c、外侧片23d;连接在前述底片各角落的三角对折片24;分别凸伸在前侧片23a与外侧片23d的凸片25;接设在内侧片23c顶缘的连接片26;利用模具组的导引、压制,使各三角对折片24分别折贴在相邻侧片表面,并使外侧片23d与内侧片23c顶缘的连接片26产生的重叠部分黏结固定,使副盒体20形成具有两个分隔的盆区,且其外围侧片与主盒体直角缺槽缘成对应互补状的盒形。
参阅图3、图4、图5所示,将上述的主盒体10、副盒体20的直角相接缘两侧相接侧片23a、23d与主盒体10直角缺槽缘两侧的侧片12a和13d分别对齐靠置,副盒体20的连接片26与主盒体10直角缺槽缘一边的连接片16a成上、下搭叠结构,而分别延伸在主盒体与副盒体相接缘两侧的凸片17、25成相互凸伸搭叠结构,再配合模具组的压制作业,使主盒体直角缺槽缘另一连接片16b折贴在副盒体后侧片23b表面,同时使主盒体10、副盒体20各相接重叠面积黏结固定,即完成一个具有四个分隔盆区的多格式纸餐盒,而通过由主盒体10、副盒体20间的直角相接黏结,以及外围侧片间的凸片17、25的相互凸伸搭接黏结作用,使成型后的多格式纸餐盒整体具有多边连接支撑定型强度高的效果,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盒体10利用形成直角缺槽缘中一侧片作为分隔墙两分隔片之一,该分隔墙包括一端延伸在缺槽缘内角端,另一端接设在外侧片12d,以使主盒体区隔有一长形盆区30,供条状食品较完整地容装;另,盖片15可选择不连接或连接在主盒体10相对直角缺槽缘的任一侧片顶缘处,均不影响主盒体10的折合成型或主盒体10、副盒体20间的结构,能够适合不同餐饮业者的需求,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7、图8所示,主盒体10直角缺槽缘的连接片16a、16b两端可粘贴固定在相邻接板面,副盒体20在直角相接缘的侧片23c、23b顶缘分别延伸一连接片26;如图9所示,通过前述主盒体10、副盒体20之间连接片的相互搭叠黏结,能使成型后的纸餐盒具有T形交接状且断面呈冂形的分隔墙31,以有效增强整体的多角度支撑定型强度,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多格式纸餐盒,其由纸板制成的主盒体及副盒体黏结一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外围侧片一角端设有直角缺槽缘状的盒形,所述副盒体外围侧片与主盒体直角缺槽缘设有对应互补状的盒形,并使主盒体、副盒体的直角相接缘两侧相接侧片分别延伸设有连接片和凸片,由主盒体与副盒体直角相接缘连接片和两侧凸片的相互搭叠黏结,构成多边连接支撑定型强度高的多格式纸餐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格式纸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与副盒体在相对侧片之间设有折立一体的分隔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格式纸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与直角缺槽缘对应的侧片顶缘处连接设有一盖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格式纸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盒体与副盒体在直角相接缘的侧片顶缘分别延伸设有相对应搭叠黏结的连接片,构成T形交接状且断面呈冂形的分隔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格式纸餐盒,其由纸板制成的主盒体及副盒体黏结一体构成,主盒体外围侧片一角端设有直角缺槽缘状的盒形,副盒体外围侧片与主盒体直角缺槽缘设有对应互补状的盒形,并使主盒体、副盒体的直角相接缘两侧相接侧片分别延伸设有连接片和凸片,由主盒体与副盒体直角相接缘连接片和两侧凸片的相互搭叠黏结,构成多边连接支撑定型强度高的多格式纸餐盒,其能够多边连接,支撑定型强度好,组合便捷,使用方便,效果理想。
文档编号A45C11/20GK2592011SQ02290938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3日
发明者葉天赐 申请人:葉天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