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保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69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保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保持件的技术,该便携式保持件具有用于将
能够携带的小型设备挂在肩、颈或手腕等上的吊带(strap),特别地,本 发朋涉及一种考虑到吊带的吊带用开口部的操作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这样的便携式保持件在对数码照相机或便携式电话等可由 人携带的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司内使用的员工证或安保卡等ID卡等进行 携带时,能够将带状的吊带装配在上述电子设备以及ID卡等的一部分上 并悬挂于使用者的颈部。
作为与该便携式保持件有关的技术,公开了这样的便携式保持件 其借助便携式保持件内部的吊带巻筒的弹簧作用力将吊带自动地巻入, 由此能够调节吊带的长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一299128号公报
使用图6,对专利文献l中记载的便携式保持件的问题点进行说明。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便携式保持件100中,存在当拉出吊带10时
会产生"永久变形(八夕i;)"的问题。
这是因为为了拉出吊带IO,使用者需要用两根手指(拇指和食指 等)捏住吊带IO,并从便携式保持件100的内部将吊带10拉出。在利用 该方法重复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被手指夹持而产生的褶铍残留在吊 带10上,因此在吊带自身上会产生"永久变形"。该永久变形会造成吊带 10的局部强度不足,存在从该处断裂等问题。其结果为,导致便携式保 持件100的寿命短。
作为与此相对的改善对策,也想到了将吊带的材质变更为具有耐久性 的材质。但是,当变更为强度高的材质时,吊带的厚度会变厚。其结果为,
4需要对吊带巻筒的形状或便携式保持件主体的形状进行大幅度的变更。

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期待着这样的便携式保持件的出现所述便携式保持件 无需对便携式保持件等的外观形状进行大幅度的变更,并且即使频繁地 拉出吊带也不易产生"永久变形"。
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持件, 所述便携式保持件无需对便携式保持件等的外观形状进行大幅度的变 更,并且即使频繁地拉出吊带也不易产生"永久变形"。 (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保持件,上述便携式保持件具 备壳体主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吊带,其收纳在上述壳体主 体内;吊带巻筒,其为了巻绕上述吊带而设置成相对于上述壳体主体旋 转自如;驱动弹簧,其安装在上述吊带巻筒的内侧,并向吊带巻筒的巻 绕方向施加作用力;吊带用开口部,其是上述吊带的出入口,并且上述 吊带用开口部通过使上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重合而形成;以及固定 机构,其用于在使上述吊带发挥出和入这两个方向的功能的上述吊带伸 縮时固定该吊带。
另外,第一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上壳体在靠上述吊带 用开口部侧设置有斜面部件,该斜面部件能够在拉出吊带时支承一根手 指,上述吊带的两端从各自的吊带用开口部被导入至上述壳体主体内并 安装在上述吊带巻筒上,并且上述吊带巻绕在上述吊带巻筒上。 (用语说明)
所谓"便携式保持件"是用于在外出时对数码照相机、便携式电话、 员工证等ID卡、安保卡等进行携带的部件。例如,有悬挂于颈部进行使 用的颈用吊带型、挂在肩上的肩用型、挂在手腕上的手用吊带型等。
所谓"固定机构"是埋设于壳体主体中的机构,有形成为按钮型形状 的部件等。
(作用)
5在使用便携式保持件时,如下所述进行操作。
首先,为了将收纳在壳体主体内的吊带拉出,使用者抓取从吊带用 开口部露出的吊带。此时,将一根手指(例如拇指)贴附于斜面部件。 然后,将另一根手指(例如食指)贴附于吊带的背面进行勾挂,并直接 将吊带向拉出方向拉出。
艮口,由于拇指被支承在斜面部件的表面上,所以抓取吊带的手指仅 为食指也不成问题。因此,与利用两根手指抓取吊带时相比,不易产生"永 久变形"。由此,吊带的对频繁拉出动作的耐久性提高。 (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一方面记载的便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艮口,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斜面部件配置成在拉
出上述吊带时,将拇指贴附于斜面部件的表面,并将食指的指腹贴附于
吊带的背面,从而能够将吊带拉出。 (作用)
在拉出吊带时,.将拇指贴附于斜面部件,利用食指抓取吊带的背面 进行拉出。即,由于拇指被支承在斜面部件的表面上,所以抓取吊带的 手指仅为食指也不成问题。因此,不易产生在抓取吊带时产生的"永久变 形",吊带的耐久性提高。另外,在本发明中,利用拇指支承斜面部件, 并利用食指勾挂在吊带的背面而将吊带拉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这是 因为,例如拇指和中指、拇指和无名指、拇指和小指、食指和中指、食 指和无名指、食指和小指等手指的组合取决于便携式保持件的使用者。 (第三方面)
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记载的便携式保持件进 行了限定。
艮口,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主体设置有能够 装卸的卡定部件。 (作用)
在长定部件上安装便携式电话、数码照相机或ID卡等进行使用。此 外,由于卡定部件是装卸自如的,所以在由于磨损等而劣化了的情况下容易更换该卡定部件。 (第四方面)
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便 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艮口,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机构形成为与上述 上壳体的表面大致共面,并且将上述固定机构的表面中央部分形成为隆 起形状。
(作用)
当使上壳体的表面和固定机构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个面时,从水平方 向观察时的美观度提高。特别是,通过使整体形状带有圆角,能够在外 观上获得统一感。
此外,固定机构的表面形成为使中央部分隆起的形状。这是因为,当 固定机构从上壳体的表面突出时,在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而错误地按下了 固定机构的情况下,吊带收縮,从而有可能勒住使用者的颈部。即,固定 机构的表面形成为考虑到了固定机构的"按压容易度"和"安全性"的形状。 (第五方面)
第五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便 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即,第五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机构形成为从上述 上壳体的表面突出。 (作用)
在收纳吊带时需要按压固定机构。此时,如果固定机构从上壳体的 表面突出,则容易按压该固定机构。因此,收纳吊带时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对于因为固定机构突出而不小心按压了固定机构的情况,只 要搭载对吊带的伸出进行阻止的止动功能等即可。 (第六方面)
第六方面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便 携式保持件具备主体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并且在主体壳 体的侧壁具有两个连通内外的连通孔;环状的吊带,其穿过上述主体壳体的两个连通孔,并且包围该主体壳体的位于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侧壁; 巻筒,其收纳在上述壳体主体内并设置成相对于该壳体主体旋转自如,
并且上述吊带安装于上述巻筒以巻绕该吊带;驱动弹簧,其安装在上述 巻筒的内侧,并向巻筒的巻绕方向施加作用力;以及斜面部件,其从上 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中的任一壳体的上表面向另一壳体侧、且向比上 述主体壳体的位于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侧壁更靠外侧的方向延伸。 (第七方面)
第七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六方面记载的便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即,第七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连通孔为矩形形状,该矩形 形状在作为巻筒的旋转中心的轴心方向上具有长边,在轴心方向上,斜 面部件从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任一壳体的上表面延伸至连通孔的长边的 大致中心处。
(第八方面)
第八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记载的便携式保持件进 行了限定。
艮P,第八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由巻筒巻绕的情况下,吊 带沿着斜面部件布置。 (第九方面)
第九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六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便 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艮l],第九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便携式保持件还具备按 钮,该按钮形成为其表面与---壳体的表面大致共面或者从一壳体的表面 突出,并且该按钮用于在吊带伸縮时固定吊带。 (第十方面)
第十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便 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艮P,第十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主体通过镜面加工 而形成。
(作用)壳体主体没有进行涂装而是进行镜面加工。因此,提高了美观形成 性,并且也有助于环保。 (第十一方面)
第十一方面记载的发明对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 便携式保持件进行了限定。
即,第十一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吊带上标有刻度。 (作用)
在吊带上标有刻度。因此,能够作为巻尺使用等、使用者的方便性 得到提高。
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记载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持 件,所述便携式保持件无需对便携式保持件等的外观形状进行大幅度的 变更,并且即使频繁地拉出吊带也不易产生"永久变形"。


.图1是表示巻轴吊带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吊带用开口部的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 图3是巻轴吊带的图,其中(a)是左侧视图,(b)是右侧视图。 图4是巻轴吊带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拉出了巻轴吊带的吊带时的吊带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现有的巻轴吊带中、从巻轴吊带中拉出了吊带时的吊 带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巻轴吊带的另一方式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100:巻轴吊带;2:下壳体;3:上壳体;3a:上表面部;4:壳 体主体;5:卡定部件;6:轴;10:吊带;10a:吊带背面;20:吊带巻 筒;30:驱动弹簧;40、 40B:按钮;50:吊带用开口部;51:斜面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处使用的
9附图为图1至图7。
图1是表示巻轴吊带(便携式保持件)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
的(a)是巻轴吊带的吊带用开口部的主视图,图2的(b)是巻轴吊带 的后视图,图3的(a)是巻轴吊带的左侧视图,图3的(b)是巻轴吊 带的右侧视图,图4是巻轴吊带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表示拉出了巻轴 吊带1的吊带时的吊带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现有的巻轴吊带中、 从巻轴吊带中拉出了吊带时的吊带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巻轴吊带 的另一方式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4所示,巻轴吊带1具备壳体主体4,其由下壳体2 和与该下壳体2嵌合的上壳体3构成;吊带IO,其收纳在该壳体主体4 内;吊带巻筒20,其为了巻绕该吊带10而设置成相对于壳体主体4旋转 自如;驱动弹簧30,其安装在该吊带巻筒20的内侧,并向吊带巻筒20 的巻绕方向施加作用力;吊带用开口部50,其是吊带10的出入口,并且 该吊带用开口部50通过使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一端重合而形成;以及 按钮40 (固定机构),其用于在吊带IO伸缩时固定该吊带IO。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巻轴吊带1的尺寸,横向宽度(壳体主体4) 为36.5mm,长度(壳体主体4与卡定部件5之和)为104mm。但是,本 申请当然不限定于该尺寸。
此外,上壳体3在靠吊带用开口部50侧设置有斜面部件51,该斜 面部件51能够在拉出吊带10时支承一根手指,吊带10构成为其两端 从各自的吊带用开口部50被导入至壳体主体4内并安装在吊带巻筒20 上,并且吊带10巻绕在吊带巻筒20上。
此外,如图1所示,在下壳体2和上壳体3的背面部,设置有能够 与数码照相机、便携式电话以及ID卡等连接的卡定部件5。
壳体主体4由上壳体3和下壳体2这两个部件构成,下壳体2和上 壳体3通过利用超声波使壳体周围熔接而成为一体。关于壳体主体4,对 模具型腔面^ ^面)进行镜面加工,从而不进行涂装就能够提高美 观形成性。吊带巻筒20设置成以阶梯部为轴相对于壳体主体4旋转自如,上述
阶梯部与轴6同心地形成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2的中心附近。
卡定部件5通过安装便携式电话、数码照相机或ID卡等来进行使用。 由于该卡定部件5装卸自如,所以在因超重或磨损等而劣化的情况下容 易进行替换。另外,关于卡定部件5的形状,举出了一个示例,但也可 以是其它形状。
关于吊带10的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聚酯纺织物。另外,也 可以使用尼龙、涤纶、聚乙烯等合成树脂等其它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 使用了长度为1050mm、宽度为5mm、厚度为0.45mm的吊带10。
吊带10以超声波方式被加工成环状。该吊带10的接头部分组装进 吊带巻筒20的内侧,并且两根重叠地巻绕在吊带巻筒20上。吊带10的 另一端从壳体主体4的吊带用开口部50被拉入至壳体主体4内,并安装 在吊带巻筒20上。吊带巻筒20设置有两个切口部,吊带10被固定于该 切口部。这样的结构基本上与巻尺是相同的。
由于吊带10被巻绕在吊带巻筒20上,所以在将吊带10从吊带用开 口部50拉出时,驱动弹簧30被蓄力。
此外,在按压着按钮40的期间内,吊带处于解除状态。gP,在按压 按钮40的同时将吊带10拉出至期望的长度,并通过松开按钮来固定吊 带IO。拉出的吊带10可以作为安装在卡定部件5上的、针对便携式电话 或ID卡的颈用吊带等来使用。
驱动弹簧30的一端安装在形成于轴6的槽内,另一端安装在吊带巻 筒20的内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弹簧30设定为厚度O.lOmmx大约4mm。 通过将驱动弹簧30设定为厚度O.lOmmx大约4mm,与低于此(例如3mm) 的驱动弹簧相比提高了吊带20的收纳力量,并且增加了稳定感。
按钮4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按钮40的底面形成为与上壳体3的上 表面部3a的表面大致共面。这样,当使上壳体3的上表面部3a和按钮 40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个面时,从水平方向观察时的美观度提高。特别是 当整体形状带有圆角时,还能够在外观上获得统一感,因此是优选的。此外,当按钮40从上壳体3的表面突出时,在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
而错误地按下了按钮40的情况下,吊带10收縮,从而有可能勒住使用 者的颈部。因此,将按钮40形成为不从上壳体3的表面突出的形状。
但是,如果着眼于按钮40的"按压容易度",则不易按压。因此,按 钮40的表面形成为使中央部分隆起的形状。
通过这样形成,使上壳体3的低洼部与按钮40的隆起顶点共面,从 而不会不小心按压到按钮40,而且能够使按钮40容易按压。
此外,当在吊带固定状态下按压按钮40来进行解除时,吊带10通 过驱动弹簧30的蓄积力而被自动地巻入到吊带巻筒20上,并收纳于壳 体内。
如图2所示,吊带用开口部50通过将下壳体2与上壳体3嵌合而形成。
吊带10从该吊带用幵口部50以伸缩自如的方式滑动。吊带用开口 部50形成有斜面部件51,该斜面部件51从上壳体3的上表面部3a朝向 形成吊带用开口部50的方向形成为斜面状。
关于斜面部件51,在利用手指对吊带IO进行牵拉时,通过将一根 手指贴附于斜面部件51,来发挥使吊带IO不产生永久变形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的比较)
参照图5和图6对巻轴吊带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现有的巻轴吊带中的吊带拉出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的(a) 所示,在将巻轴吊带IOO的吊带IO拉出时,利用拇指和食指这两根手指 抓取吊带IO。
然后,如图6的(b)所示,在抓住吊带IO状态下拉出吊带10。这 样的话,在重复使用了巻轴吊带的情况下,在利用两根手指进行抓取时 会产生磨损,并且吊带自身也会产生"永久变形"。由此,吊带容易断裂 等,从而吊带的寿命变短。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巻轴吊带l中,如图5的(a)所示,首先, 为了将收纳在壳体主体内的吊带10拉出,使用者抓取从吊带用开口部50 露出的吊带IO。此时,将拇指贴附于斜面部件51。然后,如图5的(b) 所示,将食指贴附于吊带10的背面10a进行勾挂,并直接将吊带10向拉出方向拉出。
艮卩,由于拇指支承在斜面部件51的表面上,所以抓取吊带10的手
指仅为食指也不成问题。因此,与利用两根手指抓取吊带io时相比,不易产生"永久变形"。由此,吊带io的对频繁拉出动作的耐久性提高。
此外,本产品是在没有将吊带10的材质变更为具有耐久性的其它材质的情况下进行应对。因此,由于无需改变吊带10的厚度和吊带巻筒20的形状,所以无需对巻轴吊带l的形状进行大幅度的变更。
另外,在图5和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主要部分(巻轴吊带l)表示成比相同附图中的手指要大,这与实际的比例不同。(第二实施方式)
图7所示的结构为巻轴吊带1的另一方式。在该巻轴吊带1中,按钮40B与按钮40的形状不同。即,按钮40B形成为从上壳体3的上表面部3a的表面突出。虽然在收纳吊带10时需要按压按钮,但是此时如果按钮从上壳体3的上表面部3a突出的话,则变得容易按压。因此,吊带收纳时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对于因为按钮40B突出而不小心按压了按钮40B的情况,只要提供另行搭载有对吊带10的伸出进行阻止的止动功能等的方式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拇指支承斜面部件51,并利用食指勾挂在吊带的背面10a而将吊带拉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这是因为,例如拇指和中指、拇指和无名指、拇指和小指、食指和中指、食指和无名指、食指和小指等手指的组合取决于巻轴吊带1的使用者。
可以在壳体主体(特别是上表面部3a)上实施印刷,例如活用为广告媒介。由于露出度比一般的促销商品要高,所以效果好。
此外,也可以在吊带IO上印刷等间隔的刻度,作为巻尺来使用。除了刻度以外,例如也可以印刷公司名作为广告,或者印刷公司员工的身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使用于便携式保持件的制造业、销售业、以便携式保持件为广告媒介的广告业等。
1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便携式保持件具备壳体主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吊带,其收纳在上述壳体主体内;吊带卷筒,其为了卷绕上述吊带而设置成相对于上述壳体主体旋转自如;驱动弹簧,其安装在上述吊带卷筒的内侧,并向吊带卷筒的卷绕方向施加作用力;吊带用开口部,其是上述吊带的出入口,并且上述吊带用开口部通过使上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端重合而形成;以及固定机构,其用于在上述吊带伸缩时固定该吊带,上述上壳体在靠上述吊带用开口部侧设置有斜面部件,该斜面部件能够在拉出吊带时支承一根手指,上述吊带的两端从各自的吊带用开口部被导入至上述壳体主体内并安装在上述吊带卷筒上,并且上述吊带卷绕在上述吊带卷筒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斜面部件配置成在拉出上述吊带时,将拇指贴附于斜面部件的表面,将食指的指腹贴附于吊带的背面,从而能够将吊带拉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主体设置有能够装卸的卡定部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机构形成为与上述上壳体的表面大致共面,并且将上述固定机构的表面中央部分形成为隆起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机构形成为从上述上壳体的表面突出。
6, 一种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便携式保持件具备主体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并且在主体壳体的侧壁具有 两个连通内外的连通孔;环状的吊带,其穿过上述主体壳体的两个连通孔,并且包围该主体 壳体的位于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侧壁;巻筒,其收纳在上述壳体主体内并设置成相对于该壳体主体旋转自 如,并且上述吊带安装于上述巻筒以巻绕该吊带;驱动弹簧,其安装在上述巻筒的内侧,并向巻筒的巻绕方向施加作 用力;以及斜面部件,其从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中的任一壳体的上表面向 另一壳体侧、且向比上述主体壳体的位于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侧壁更靠外 侧的方向延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孔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在作为上述巻筒的旋转中心的轴心方向上具有长边,在上述轴心方向上,上述斜面部件从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中的 任一壳体的上表面延伸至上述连通孔的长边的大致中心处。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巻筒巻绕的情况下,上述吊带沿着上述斜面部件布置。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保持件还具备按钮,该按钮形成为其表面与上述一壳体的表面大致共面或者从这一壳体的表面突出,并且该按钮用于在上述吊 带伸縮时固定该吊带。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主体通过镜面加工而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保持件,其特征 在于,在上述吊带上标有刻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保持件。便携式保持件(1)包括由上壳体(3)和下壳体(2)构成的壳体主体(4);吊带(10);用于卷绕该吊带(10)的吊带卷筒(20);向该吊带卷筒(20)的卷绕方向施加作用力的驱动弹簧(30);成为吊带(10)的出入口的吊带用开口部(50);以及对吊带(10)的收纳机构进行控制的固定机构(40)。在拉出吊带(10)时,使一根手指支承于上壳体(3)的斜面部件(51),并使另一根手指贴附于吊带(10)的背面进行拉出。由此,在带有能够卷绕的吊带的便携式保持件中,提供了即使频繁地拉出吊带也不易产生“永久变形”的便携式保持件。
文档编号A45C13/30GK101686746SQ20088002059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今福京子, 望月聪 申请人:K-工作企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