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四肢穿戴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56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体四肢穿戴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物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人体四肢穿戴物。
背景技术
人体四肢穿戴物,特别是指大腿袜、袖套等织物,已被广泛使用,这些穿戴物的共 同特性,在于穿戴的开口部位皆在膝盖或手肘可弯曲部位以上,亦即大腿部位或上手臂部 位,且该等人体部位通常较粗,而越往膝盖或手肘方向越细,因此,早期开口部位采用弹性 束带提供束紧力的大腿袜或袖套等穿戴物,由于弹性束带的止滑效果差,因此,在穿戴过程 中,特别是在受到膝盖或手肘部位弯曲、伸直产生的拉扯作用时,容易往下产生松脱滑落, 造成使用者相当大的困扰与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种常见的方案,是以裤袜取代大腿袜,由于裤袜的开口部位 可以束缚的人体腰部位置,因此,可以通过由人体腰部与臀部形成的S形曲线,提供牢固束 缚效果,故不会有大腿袜容易松脱滑落的缺点,但裤袜与内裤重迭包覆的位置,容易产生闷 热不适,且裤袜与内裤均会在腰部与臀部产生包覆力,也会令使用者有压迫感等不适感受; 另外,在每次如厕时,均必需依序脱下裤袜与内裤,待如厕完毕后,再依序穿上及调整内裤 及裤袜,故使用上亦相当不便。 第二种常见的方案,是采用吊袜带设计,如美国专利号US5027441 、 US5345613 、 US6101635等发明专利,同样可用以束缚穿戴者的腰部位置,再利用该吊袜带与该大腿袜的 开口部位,以夹持或一体车缝等方式相互连结,使该大腿袜可通过由该吊袜带的牢固连结 支撑,而不致于产生松脱滑落;然而,该吊袜带设计,在使用者弯腰、蹲坐、站起或坐下的过 程中,容易对大腿袜产生拉扯,造成不舒适感;且腰部位置同样会受到内裤与吊袜带双重的 束缚力作用感到压迫与不适;在每次如厕时,通常也需要配合内裤一起脱下,再穿上调整, 使用上同样不便。 第三种常见的方案,是在大腿袜的开口部位内侧涂布硅胶材料制成的环状胶条, 利用其具有的防滑特性,使其与大腿部位的皮肤贴合接触时,能够产生防滑作用,以防止大 腿袜产生松脱滑落;然而,该硅胶材料制成的环状胶条,虽具有良好的防滑功能,但几乎完 全没有透气、吸汗功能,所以使用者在穿戴一段时间后,容易因闷热、不透气及出汗产生皮 肤过敏、红肿或疼痛等皮肤不适症状,甚至造成皮肤疾病与伤害。 因此,目前存在的上述各种解决方案,仍会衍生出其它使用上的缺弊,而有未臻完 善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人体四肢穿戴物, 能够将特别指大腿袜或袖套等人体四肢穿戴物本体牢固地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特别指 大腿或上手臂上,以防止其松脱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体四肢穿戴物,能够通过由一透气防滑带的良好止滑特性,使其在达到防止该穿戴物本体松脱滑落的同时,也可以提供良好透气及 吸汗效果,以确保穿戴使用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具有如下构成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包括一透气防滑带,该透气防滑带还包括 —外层,系由弹性布所构成; —内层,为具适当伸縮弹性、透气、防滑及吸汗的发泡层。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透气防滑带更包括一黏着层,其系由多数个均匀涂布于该 外层内侧表面与内层外侧表面间的点状黏胶所构成,该黏着层将该外层与内层相互黏固结 合,所述的点状黏胶彼此间相隔预定距离形成有多数个透气空间。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内层为PU发泡层。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可以系由一长条带状的弹性布所构成,该弹性布的二 自由端一体车缝固定。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也可以系由一长条带状的弹性布所构成,该弹性布的 二自由端分别车缝一公黏扣带及一母黏扣带,所述的公黏扣带和母黏扣带相互活动黏扣。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可以车缝固定有至少二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将 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夹持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也可以车缝有至少二扣钩,所述的扣钩将人体四肢穿 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勾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外侧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预定形状的止滑胶,所 述的止滑胶为止滑硅胶,所述的止滑胶将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活动黏性贴合 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二铆扣组件,所述的铆扣组件将人 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活动铆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上、下方两者至少之一局部还可以往外翻折车缝固 定,且该内层的裸露于外的部分形成一环状止滑部位,该环状止滑部位将人体四肢穿戴物 的本体的开口部位活动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还可以包括一大腿袜或袖套的穿戴物本体,该穿戴物本体具有 一供穿套的开口部位,该开口部位通过该透气防滑带予以支撑固定。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可以车缝固定有多数个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分 别夹持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夹持组件牢固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 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也可以车缝有至少二扣钩;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 设置有至少二供所述的扣钩勾扣的扣孔,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扣钩牢固勾扣支撑于穿戴的 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还可以车缝有至少二扣钩;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 车缝有至少二供所述的扣钩勾扣的扣环,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扣钩牢固勾扣支撑于穿戴的 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外侧表面与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内侧表面,还可 以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彼此相对活动黏性贴合及分离呈预定形状的止滑胶,所述的止滑胶为硅胶,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止滑胶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外侧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预
定形状的止滑胶,所述的止滑胶为硅胶,该止滑胶与该内层的内侧表面相互活动黏性贴合
及分离,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止滑胶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内层还可以通过下方一段距离高度的局部内侧表面与该
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外侧表面相互活动黏性贴合及分离,该穿戴物本体被牢固黏性贴合
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与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二彼此相对活动扣合的铆扣组件,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铆扣组件牢固铆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该人体四肢穿戴物中的外层上、下方两者至少之一局部还可以往外翻折车缝固定,该内层的裸露于外的部分形成一环状止滑部位;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内侧表面设置有止滑胶,该止滑胶与该环状止滑部位相互活动黏性贴合,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止滑胶与环状止滑部位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人体四肢穿戴物,能够通过由该透气防滑带将特别指大腿袜或袖套等人体四肢穿戴物本体牢固地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上手臂部位等人体四肢上,使该等穿戴物本体在穿戴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如现有技术中容易松脱滑落的现象,而可获得良好的穿戴使用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不仅具有足够的束紧力,更具有透气、防滑及吸汗特性,使其与大腿部位、上手臂部位等人体四肢皮肤贴合接触时,能够产生良好防滑、透气及吸汗效果,使穿戴者不会产生如现有技术中容易闷热、出汗,甚至出现皮肤过敏、红肿或疼痛等皮肤不适症状,以及可能的皮肤疾病与伤害,故穿戴过程中,无论是静止或活动,均可获得良好舒适感受;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具有多种活动连结方式,用以将可为大腿袜、袖套等穿戴物本体牢固地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上手臂部位等人体四肢上,可藉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后,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采用夹持或活动黏性贴合方式与穿戴物本体连结时,由于适用于现有的穿戴物本体,因此,使用者可直接搭配现有穿戴物本体,故不需另外选购搭配,可节省购置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的立体外观图,并显示该透气防滑带系由一长条状带体二自由端一体车缝所构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一实施方式,并显示以夹持方式相互连结。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应用于人体大腿部位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二实
施方式,并显示以勾扣方式相互连结。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三实施方式,并显示以另一种勾扣方式相互连结。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四实
6施方式,并显示以活动黏扣方式相互连结。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五实施方式,并显示以活动黏性贴合方式相互连结。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六实施方式,并显示以活动铆扣方式相互连结。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七实施方式,并显示以另一种活动黏性贴合方式相互连结。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八实施方式,并显示以又一种活动黏性贴合方式相互连结。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及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相互连结的第九实施方式,并显示以再一种活动黏性贴合方式相互连结。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的立体外观图,并显示该透气防滑带在未穿戴时为一长条状带体,且二自由端分别具有一公黏扣带及一母黏扣带。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的立体外观图,并显示该透气防滑带可藉由二自由端上的公、母黏扣带活动黏扣结合形成一环状带体。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气防滑带与可为袖套的穿戴物本体相互搭配后,应用于人体上手臂部位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透气防滑带11外层12内层13黏着层131点状黏胶132透气空间141带体142夹持组件143扣钩144公黏扣带145止滑胶146母铆扣组件147环状止滑部位15公黏扣带16母黏扣带20穿戴物本体21开口部位22扣孔231带体232扣环24母黏扣带25止滑胶261带体262公铆扣组件30大腿部位40上手臂部位车缝线b车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0064] 首先,请参阅图l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体四肢穿戴物,包括一透气防滑带10,特别适用于大腿袜或袖套等人体四肢穿戴物本体20上,主要包括一外层11、一内层12及一黏着层13 ;其中[0065] 该外层ll,系由弹性布所构成,主要作为该透气防滑带10的基材,并通过其伸縮弹性提供特别是人体四肢适当的束紧力,以及足够的抗撕裂强度。 该内层12,系由具适当伸縮弹性、透气、防滑及吸汗的发泡材料,特别是PU发泡材料所构成,可用以结合于该外层11的内侧表面,并用以贴合于人体四肢的皮肤,从而提供良好的防滑、透气及吸汗效果。 该黏着层13,其系由多数个均匀涂布于该外层11内侧表面与内层12外侧表面间
的点状黏胶131所构成,可用以将该外层11与内层12相互黏固结合,并可藉由该等点状黏
胶131彼此间相隔预定距离所形成的多数个透气空间132产生透气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透气防滑带10系由一长条状带体二自由端利用车缝
线a —体车缝接合所构成,故整体呈环带状,可从脚底或手掌部位往上穿套于人体大腿或
上手臂部位。 本实施例的透气防滑带10可被应用于大腿袜或袖套等人体四肢穿戴物本体20上,以提供该等穿戴物本体20所需的牢固支撑,从而可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松脱滑落;其中,该透气防滑带10与该穿戴物本体20具有下列多种连结支撑的实施方式,可彼此相互连结以构成人体四肢穿戴物,下述各实施方式的穿戴物本体20是以大腿袜作为说明。[0070] 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滑带10与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其彼此相互连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夹持方式;具体而言,可在透气防滑带IO上,特别是外侧表面上车缝至少二带体141,并分别在该等带体141末端上连结固定一夹持组件142 ;如此,即可藉由该等夹持组件142夹持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相对处,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地夹持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勾扣方式;具体而言,可在透气防滑带10上,特别是外侧表面上车缝至少二带体141,并分别在该等带体141末端上连结固定一扣钩143,同时在该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开口部位21上设置至少二可供该等扣钩143勾持的扣孔22 ;如此,即可藉由该等扣钩143勾持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相对扣孔22,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地勾扣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其中,上述扣钩143也可直接固定于该透气防滑带10上,而毋需藉助上述带体141,除可减少该等带体141构件的设置,也可使该透气防滑带10靠近或重迭隐藏于大腿袜开口部位21处,使整体更具一体美观性;另外,可以少量的上述扣钩143搭配多数个上述扣孔22,且该扣孔22可以沿着该开口部位21环布设置,从而令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穿戴习惯或喜好,任意地选择合适位置的扣孔22供该等扣钩143搭配勾扣,使穿戴更为舒适。[0072]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为勾扣方式,其差别仅在于将该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开口部位21上设置的各扣孔22,分别改为一连结于开口部位21上的带体231,以及一连结于该带体231自由端上的扣环232 ;据此,同样可藉由该等扣环232提供该等扣钩143勾扣支撑固定;其中,上述扣环232也可直接固定于该开口部位21上,而毋需借助上述带体231。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为活动黏扣方式;具体而言,可在透气防滑带10上,特别是外侧表面上车缝一公黏扣带144,并在该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开口部位21上,特别是内侧表面上车缝一可与该公黏扣带144相互活动黏扣及撕离的母黏扣带24 ;如此,即可藉由该公黏扣带144活动黏扣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相对母黏扣带24,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地黏扣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为活动黏性贴合方式;具体而言,可在透气防滑带10外侧表面上涂布可为硅胶的止滑胶145,并同样在该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开口部位21内侧表面上涂布可与该止滑胶145相互活动黏性贴合及撕离,且同样可为硅胶的止滑胶25 ;如此,即可藉由该等止滑胶145活动黏扣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相对止滑胶25,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地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本实施例的透气防滑带10上的止滑胶145系由多数个点状分布的胶体所构成;该大腿袜上的止滑胶25系由一环状的胶体所构成;但不以此形状或数量为限,只能要彼此相互黏性贴合,以产生足够的黏性支撑力,即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0075]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为活动铆扣方式;具体而言,可在透气防滑带10上,特别是外侧表面上车缝至少二母铆扣组件146,并在该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开口部位21上车缝二带体261,以及在该等带体261自由端上各连结一公铆扣组件262,可分别与该等母铆扣组件146相互活动铆扣及拆离;如此,即可藉由该等母铆扣组件146活动铆扣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相对公铆扣组件262,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地铆扣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本实施例的母铆扣组件146与公铆扣组件262可相对置换,且公铆扣组件146也可直接车缝设置于该大腿袜的开口部位21内侧表面上。其中,上述公铆扣组件262也可直接固定于该开口部位21上,而毋需借助上述带体261。 请参阅图IO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亦为活动黏性贴合方式,其与上述第五实施例方式的差别在于该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系在该开口部位21外侧表面涂布上述止滑胶25,而非内侧表面,因此,该透气防滑带10便不需要在其外侧表面涂布上述止滑胶145,而可直接利用内层12发泡材料本身所具备的防滑特性,使其内侧表面得以直接黏性贴合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相对止滑胶25,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地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其中,该透气防滑带10可以该内层12下方一段高度的内侧表面与该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止滑胶25相互黏性贴合,剩余的部分则用以与大腿部位30上的皮肤接触贴合,其所需贴合面积以产生足够黏性贴合力为原则。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类似,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可为大腿袜的穿戴物本体20开口部位21外侧表面并未涂布上述止滑胶25,而是单纯利用该透气防滑带10内层12具止滑效果的内侧表面下方一段距离高度直接局部黏性贴合该大腿袜的开口部位21,并保留其它剩余部位与大腿部位30上的皮肤接触,使该大腿袜同样可被牢固地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亦为活动黏性贴合方式,其与上述第五实施例方式的差别在于将上述透气防滑带10外侧表面上涂布的该止滑胶145,利用将该透气防滑带10下方一段高度的部位往外往上翻折后以车缝线b —体车缝固定,并藉由该外翻的内层12内侧表面所形成的一环状止滑部位147来取代;据此,该透气防滑带10外侧表面便不需涂布上述止滑胶145,同时可藉由形成该环状止滑部位147的内层12发泡材料本身所具备的防滑特性,使该环状止滑部位147得以直接黏性贴合穿戴于人体大腿部位30上的大腿袜开口部位21上的相对止滑胶25,使该大腿袜可被牢固夹持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30上;其中,上述翻折部位的高度,需使剩余用以接触大腿部位皮肤的内层12内侧表面产生足够的黏性贴合力。 请参阅图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呈环带状的透气防滑带IO,除可利用一长条状带体二自由端一体车缝接合来构成外,也可利用活动接合;例如可在二自由端上分别车缝可相对活动黏扣的一公黏扣带15与一母黏扣带16 ;如此,即可藉以直接在大腿或上手臂部位相互活动黏扣形成一环带状透气防滑带10,除穿戴更为快速方便外,也可藉由该透气防滑带10具有灵活调整黏扣位置的特性,让不同使用者得以任意地依据个人大腿或上手臂的粗细大小自行调整适合的束紧宽度与松紧度,使穿戴上更具灵活弹性。[0080]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穿戴物本体20均以大腿袜作为实施例,但不以此为限,该穿戴物本体20也可为袖套,特别是开口部位21可穿套于人体上手臂部位40处,使上述透气防滑带10束紧于上手臂部位40后,可与其上的皮肤相互贴合止滑固定,并透过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连结关系,将该可为袖套的穿戴物本体20牢固地支撑于穿戴的上手臂部位40上,而不致于产生松脱滑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10
权利要求一种人体四肢穿戴物,包括一透气防滑带,该透气防滑带还包括一外层,系由弹性布所构成;一内层,为具适当伸缩弹性、透气、防滑及吸汗的发泡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透气防滑带更包括一黏着层,其系由多数个均匀涂布于该外层内侧表面与内层外侧表面间的点状黏胶所构成,该黏着层将该外层与内层相互黏固结合,所述的点状黏胶彼此间相隔预定距离形成有多数个透气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内层为PU发泡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系由一长条带状的弹性布所构成,该弹性布的二自由端一体车缝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系由一长条带状的弹性布所构成,该弹性布的二自由端分别车缝一公黏扣带及一母黏扣带,所述的公黏扣带和母黏扣带相互活动黏扣。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车缝固定有至少二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将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夹持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车缝有至少二扣钩,所述的扣钩将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勾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外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一预定形状的止滑胶,所述的止滑胶为止滑硅胶,所述的止滑胶将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活动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设置有至少二铆扣组件,所述的铆扣组件将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活动铆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上、下方两者至少之一局部往外翻折车缝固定,且该内层的裸露于外的部分形成一环状止滑部位,该环状止滑部位将人体四肢穿戴物的本体的开口部位活动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人体四肢穿戴物还包括一大腿袜或袖套的穿戴物本体,该穿戴物本体具有一供穿套的开口部位,该开口部位通过该透气防滑带予以支撑固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车缝固定有多数个夹持组件,所述的夹持组件分别夹持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夹持组件牢固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车缝有至少二扣钩;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设置有至少二供所述的扣钩勾扣的扣孔,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扣钩牢固勾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车缝有至少二扣钩;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车缝有至少二供所述的扣钩勾扣的扣环,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扣钩牢固勾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外侧表面与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彼此相对活动黏性贴合及分离呈预定形状的止滑胶,所述的止滑胶为硅胶,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止滑胶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外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一预定形状的止滑胶,所述的止滑胶为硅胶,该止滑胶与该内层的内侧表面相互活动黏性贴合及分离,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止滑胶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内层通过下方一段距离高度的局部内侧表面与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外侧表面相互活动黏性贴合及分离,该穿戴物本体被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与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上设置有至少二彼此相对活动扣合的铆扣组件,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铆扣组件牢固铆扣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四肢穿戴物,其特征在于,该外层上、下方两者至少之一局部往外翻折车缝固定,该内层的裸露于外的部分形成一环状止滑部位;该穿戴物本体的开口部位内侧表面设置有止滑胶,该止滑胶与该环状止滑部位相互活动黏性贴合,该穿戴物本体通过该止滑胶与环状止滑部位牢固黏性贴合支撑于穿戴的人体四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四肢穿戴物,包括一具外层及内层的透气防滑带;该外层系由弹性布所构成,主要作为该透气防滑带的基材,并通过其伸缩弹性提供特别是人体四肢适当的束紧力,以及足够的抗撕裂强度;该内层系由具适当伸缩弹性、透气、防滑及吸汗的发泡材料所构成,可结合于该外层的内侧表面,以供贴合于人体四肢皮肤,并提供良好防滑、透气及吸汗效果;该人体四肢穿戴物还包括一可为大腿袜或袖套等穿戴物本体,可以夹持、勾扣、活动铆扣、活动黏扣、活动黏性贴合等方式,被牢固地支撑于穿戴的大腿部位、上手臂部位等人体四肢上,以防止产生松脱滑落。
文档编号A41B11/00GK201479949SQ20092016584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7日
发明者柯益 申请人:侨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