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158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拉链,该防水拉链用于以被实施了防水加工或疏水加工的潜水衣为代表的、防水裤、水中作业用的防水靴、各种包类、防水箱等具有液密性的物品的开闭口处。此外,在本发明中,将为了在一边使一对拉链链牙彼此啮合而关闭开闭口一边使拉头滑动时与拉头抵接以使拉头的滑动停止而设置的部件称为前码。
背景技术
具有防水性的拉链是以由纤维材料织成或编成的拉链带作为基材而构成的,并具有在所述基材的单面或表背两面覆盖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的弹性体树脂类而成的防水构造。作为具有防水构造的拉链带,也可以由合成树脂带构成。这样,沿具有防水构造的一对防水性拉链带的相对侧缘,分别安装拉链链牙并一体化。作为该防水性拉链的制造方法,有以下说明的方法。即通过缝制预先将拉链链牙缝装在拉链带的相对侧缘部,并在使拉链链牙留在拉链带的单面侧的状态下,在其相反侧利用弹性体树脂类以液密状态对拉链带实施覆盖, 从而获得防水性拉链的方法。或者,还有代替使用弹性体树脂类,而通过赋予疏水剂而得到的方法等。另外,例如沿防水性拉链带的缘部,通过注塑成型来安装多个拉链链牙,由此形成链牙列,在拉链链牙彼此啮合时,拉链带的缘部彼此紧密贴合,从而也能够液密性地构成以便水等不会从链牙间渗入。这样,在防水拉链中,将其液密性地构成以便水等不会从拉链带及拉链链牙间渗入的设计正在以各种方式进行。另外,在防水拉链中,除了拉链链牙以及拉链带中的液密构造以外,还存在必须具有液密构造的部位。例如,在具有一对拉头的形式的防水拉链以及使拉头抵接在前码上的形式的防水拉链等中,由于存在水等容易从一对拉头彼此的抵接部以及前码与拉头的抵接部渗入的倾向,所以,要求在该部位也构成液密构造。关于具有一对拉头的形式的防水拉链,提出了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等,在使拉头抵接在前码上的形式的防水拉链中,提出了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链的防水用前码等。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作为本申请中的现有例1,在图16中示出了拉链的主视图。如图16所示,拉链是将各肩口端相对的一对拉头41a、41b穿插在一对拉链牙链带40 上而成的结构。而且构成为,一方的拉头41a在其上翼板46的前端侧一体地设有间隙隐蔽部件42。在间隙隐蔽部件42的前端缘形成有供另一方的拉头41b中的肩口侧的端部外周面45 (图16中由虚线表示。)嵌合的遮掩部43 (图16中由实线所示。)。遮掩部43以与另一方的拉头41b中的肩口侧的端部外周面45的形状相仿的形状构成,形成为弯曲的凹部形状。
使另一方的拉头41b嵌装在设有间隙隐蔽部件42的一方的拉头41a的遮掩部43 上,由此,能够事先通过间隙隐蔽部件42使对接状态下的一对拉头41a、41b之间维持液密状态。将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链的防水用前码作为本申请中的现有例2,图17中示出了该拉链的主视图。如图17所示,在该拉链中,沿一对具有防水性的拉链带50的相对侧缘安装有拉链链牙51,并以连接在该拉链链牙51上的方式安装有具有弹性的防水用前码52。防水用前码52在中央形成有能够容纳拉头58的导向柱59的容纳部53,在容纳部 53的周围设有突条M,该突条M向表背方向突出地形成,且与拉头58的翼板60的内表面压接。在防水用前码52的入口处设有形成于插入腿部55之间的通路部56,在各插入腿部 55的外侧缘分别设有推压部57。推压部57的外侧缘构成为,与形成在邻接于防水用前码52而配置的拉链链牙51 的腿部62上的接触面63相比向外侧突出。腿部62的接触面63作为与拉头58的凸缘61 滑动接触的面而形成。通过使拉头58嵌合在防水用前码52上,拉头58的导向柱59被收纳在防水用前码52的容纳部53内,并且,通过形成在容纳部53的周围的突条54,能够使拉头58和防水用前码52之间保持为液密状态。另外,通过拉头58的凸缘61,各插入腿部55的推压部57 向使推压部57之间变窄的方向被推压,从而能够使通路部56内的一对拉链带间成为液密状态。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6137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8989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中,必须在一方的拉头41a上设置形成有遮掩部43的间隙隐蔽部件42,而且,在使一对拉头41a、41b抵接时,为了使遮掩部43与另一方的拉头41b 之间成为紧贴状态,必须分别高精度地构成遮掩部43及另一方的拉头41b的肩口侧端部的外周面形状。或者,必须通过遮掩部43使另一方的拉头41b的肩口侧端部的外周面的外周部以紧贴状态接触。另外,由于一对拉头41a、41b各自的俯视形状为不同的形状,所以,作为拉链的外观,未必好。而且,必须将一对拉头41a、41b分别作为单独的结构来制造,无法提高拉头 41a、41b的生产效率。另外,在使一对拉头41a、41b穿插在拉链牙链带40上而制造拉链时,必须事先对各拉头41a、41b进行特定区分,并区分出使特定的各拉头41a、41b从拉链牙链带40的哪一侧穿插,而后使其穿插在拉链牙链带40上。而且,为了提高抵接的拉头间的液密性,必须高精度地进行一对拉头间的对位。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链的防水用前码52中,必须构成具有容纳部53以及插入腿部55等的防水用前码52,作为防水用前码52的构造,是复杂的结构。另外,若不使拉头 58与防水用前码52抵接从而通过拉头58覆盖防水用前码52,则防水用前码52处的复杂形成的构造部分就会露出来,缺少作为防水拉链的简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拉链,其与这样的现有的防水拉链相比,能够构
5成为具有简单形状的防水拉链,而且,在使一对拉链链牙彼此啮合从而将一对拉链带间闭锁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确保拉头对接部位的液密性。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作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以下结构实现。即,通过下述的防水拉链有效地实现,一种防水拉链,具有沿一对防水性拉链带的相对侧缘分别配置的一对拉链链牙;使所述一对拉链链牙彼此啮合、脱离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所述拉头的主体中的上翼板侧的前端缘,所述拉头的拉攀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防水拉链具有抵接部件,所述抵接部件跨在所述一对防水性拉链带间而设置,并形成有与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前端缘紧贴的端缘,在所述抵接部件上形成有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在使所述拉头和所述抵接部件抵接的状态下,当使所述拉攀旋转至所述抵接部件侧时,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及所第二被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的卡合,能够防止紧贴在所述抵接部件上的所述拉头从所述抵接部件上离开,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和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 能够防止所述拉攀向从所述抵接部件离开的方向旋转。另外,优选地,所述拉头的拉攀具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形成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形成在与所述抵接部件的供所述拉头抵接的部位的相反侧的所述抵接部件的部位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形成在所述拉头的肩口侧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侧及/或所述抵接部件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侧,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在所述拉攀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弹性部的部位上,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在所述拉攀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弹性部的部位上。而且,优选地,在所述拉头和所述抵接部件的各自的抵接部位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抵接部位上配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以向相对的对方侧的抵接部位侧突出的形状配置。另外,优选地,所述抵接部件是与所述拉头相对配置的另一方的拉头,所述另一方的拉头的主体中的上翼板侧的前端缘形成为直线状,所述拉头中的所述直线状的前端缘和所述另一方的拉头中的所述直线状的前端缘能够抵接地配置。另外,作为抵接部件,优选通过与所述拉头相对地配置的另一方的拉头构成,或者优选通过前码构成。另外,优选地,所述拉头具有向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轴部,所述拉攀具有拉攀主体,具有能够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轴部上的安装孔;弹性部,安装在所述拉攀主体上,并形成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弹性部具有一对侧边部,在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向从轴部离开的方向延伸;连结边部,将所述两侧边部间连结,第一卡合部形成在至少一方的所述连结边部的内表面侧,第二卡合部形成在所述侧边部的内表面侧。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防水拉链中,使拉头的上翼板侧的前端缘的形状和该拉头的前端缘所抵接的抵接部件中的端缘的形状分别构成为直线状。通过该结构,能够使直线部彼此抵接并紧贴,所以,在拉头的前端缘和抵接部件的端缘之间,能够提高紧贴性。
而且,由于能够使拉头和抵接部件的抵接部位构成为直线状的单纯的形状,所以, 拉头及抵接部件的制造变得单纯化。而且,拉头的上翼板侧的结构和抵接部件的结构为简单的结构,所以,能够使相对于防水拉链的外观以及相对于安装防止拉链的物品的外观变得良好。另外,能够在设于拉攀上的弹性部上形成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在抵接部件上形成分别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通过该结构,在使拉头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和抵接部件中的直线状的端缘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使拉攀向抵接的对方侧的抵接部件旋转,能够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一被卡合部卡合,另外,能够使第二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够维持使拉头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和抵接部件中的直线状的端缘抵接的紧贴状态。而且,能够分别可靠地维持拉头和抵接部件之间的液密状态、拉头和拉链牙链带之间的液密状态以及抵接部件和拉链牙链带之间的液密状态。通过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一被卡合部卡合,能够防止与抵接部件紧贴的拉头解除该紧贴状态并向从抵接部件离开的方向滑动。另外,通过使第二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能够防止与抵接部件卡合的拉攀向从该抵接部件离开的方向旋转。而且,由于能够在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上分别形成弹性部,所以,在发生第一卡合部和第一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脱离时以及第二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脱离时,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能够分别进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相对于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顺畅地卡合脱离。另外,第二被卡合部能够形成在拉头的肩口侧中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侧及/ 或抵接部件中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侧。而且,第一卡合部能够形成在拉攀的前后方向上的弹性部的部位上,第二卡合部能够形成在拉攀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弹性部的部位上。通过该结构,能够在主体的后口侧使第一卡合部卡合,在主体的肩口侧使第二卡合部卡合。而且,通过第一卡合部的卡合,能够防止拉头彼此分离。另外,通过第二卡合部, 相对于向解除卡合的上下方向的旋转,具有能够容易地维持卡合状态的效果。而且,由于第二被卡合部能够形成在拉头的肩口侧以及抵接部件的宽度方向上, 所以,通过与形成在拉攀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卡合部的卡合,即使在抵接的拉头间发生相对的姿势变化,通过进行宽度方向的卡合,也能够修正相对的姿势变化而容易地维持合适的状态下的卡合。这样,由于对于解除拉头和抵接部件之间的抵接状态的两个方向,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和第二被卡合部,能够分别发挥其作用,所以,能够以双重安全性防止所述抵接状态的解除。形成在弹性部上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可以形成在弹性部件上的不同的部位,也可以在弹性部件上的一个部位上作为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这两者的功能的卡合部而构成。在弹性部件的一个部位上作为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这两者的功能的卡合部构成的情况下,需要在抵接部件中的对应的部位构成与该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为了提高拉头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与抵接部件中的直线状的端缘之间抵接时的紧贴性,能够在拉头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和抵接部件中的直线状的端缘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位上配置弹性部件。而且,作为该弹性部件,能够构成为该弹性部件向抵接的对方侧突出的形状。通过这样结构,在使拉头与抵接部件抵接时,向与所述弹性部件抵接的对方侧突出的部分进行弹性变形,从而拉头和抵接部件之间的紧贴性大幅度提高。作为弹性部件的结构,既可以针对拉头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的端面及/或抵接部件中的直线状的端缘的端面在整个面上配置,也可以在沿这些端面的端缘部的部位上配置。另外,作为拉头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和抵接部件中的直线状的端缘,不仅限于直线状的部位,还包含拉头的主体中的前端侧的端面以及下翼板的前端侧的端面等面对拉头的抵接部件的端面。作为抵接部件,在设有一对拉头的形式的防水拉链中,由于使各拉头的结构成为与本发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所以能够使一方的拉头作为本发明的拉头,使另一方的拉头作为抵接部件来使用。通过这样结构,通过使一对拉头的各直线状的前端缘彼此抵接,能够良好地维持一对拉头间的液密状态。此外,作为一对拉头中的各直线状的前端缘的结构,包含各拉头的主体中的前端侧的端面以及下翼板的前端侧的端面等。而且,通过从使一对拉头中的各自的直线状的前端缘彼此抵接的状态使一方的拉攀向另一方的拉头侧旋转,能够使形成在一方的拉攀的弹性部上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分别与形成在另一方的拉头上的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卡合。此外,由于在两方的拉头中的拉攀上分别形成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而且,在两方的拉头上分别形成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所以,无论从哪侧使拉攀旋转都能够以紧贴状态使一对拉头间卡合。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使构成拉链时穿插在拉链牙链带上的一对拉头为相同结构的拉头来使用,所以无需对一对拉头进行区分处理。因此,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拉链的生产效率。作为抵接部件,能够通过前码构成。在通过前码构成抵接部件时,前码的结构是, 使与拉头侧面对的前码的端缘构成为直线状,从而能够成为外观上也简单的结构。而且,能够使相对于防水拉链的外观以及相对于安装防止拉链的物品的外观变得良好。另外,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能够形成在覆盖于拉攀上的弹性部上。作为弹性部,能够构成为具有一对侧边部,在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在主体上,且向从支承拉攀的轴部离开的方向延伸;连结边部,将两侧边部的端部间连结。而且,能够将第一卡合部形成在面对主体侧的至少一方的连结边部的内表面侧。另外,能够将第二卡合部形成在面对主体侧的侧边部的内表面侧。通过这样结构,能够在主体的后口侧使第一卡合部卡合,在主体的肩口侧使第二卡合部卡合。而且,通过第一卡合部,能够防止拉头彼此离开。另外,通过第二卡合部,相对于向解除卡合的上下方向的旋转,能够容易地维持卡合状态。


图1是表示拉头和一对拉链牙链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实施例1)图2是拉头的俯视图。(实施例1)图3是表示具有一对拉头的拉链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实施例1)
8
图4是使一对拉头抵接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实施例1)图5是使一方的拉攀卡合在另一方的拉头上时的俯视图。(实施例1)图6是图5的VI-VI线的向视剖视图。(实施例1)图7是图5的VII-VII线的向视剖视图。(实施例1)图8是其他结构中的拉头的俯视图。(实施例2)图9是表示具有一对拉头的拉链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实施例2)图10是使一方的拉攀卡合在另一方的拉头上时的俯视图。(实施例2)图11是图10的XI-XI线的向视剖视图。(实施例2)图12是前码的立体图。(实施例3)图13是表示具有拉头和前码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实施例3)图14是使拉头卡合在前码上时的俯视图。(实施例3)图15是使拉攀卡合在前码上时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实施例3)图16是表示具有一对拉头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现有例1)图17是表示具有前码和拉头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现有例2)
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在以下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的防水拉链,除了以下说明的形状、结构以外,只要是能够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形状、结构,就能够采用这些形状、结构。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作为防水拉链,一般使用以下这两种形式的防水拉链,即设有一对拉头并在拉链链牙列的两端部具有一对后码(作为后码使用具有插管和座管的开离插入件。)的形式的防水拉链、以及具有一个拉头和在拉链链牙列的两端部具有前码和后码的形式的防水拉链。另外,例如还使用仅具有前码或后码的拉链。因此,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例1、2中,对设有一对拉头的形式的防水拉链进行说明,在实施例3中,对具有一个拉头和前码及后码的形式的防水拉链进行说明。另外,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的记载中,将拉链的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通过拉头的滑动使拉链链牙啮合从而使拉链闭锁时的拉头的滑动方向作为前方,将使拉链打开时的拉头的滑动方向作为后方。而且,将相对于拉链带的平面为水平且相对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侧方)。另外,将拉头主体的前方作为肩口侧,将后方作为后口侧。而且,将拉链的表背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从主体的上翼板向下翼板的方向作为下方,将从下翼板向上翼板的方向作为上方。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防水拉链1构成为具有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8、一对拉头10、以及未图示的后码。图1中,省略了一方的拉头10的图示,但图3中示出了一对拉头10a、10b。一对拉链牙链带8构成为分别具有拉链带2 ;沿着在使各拉链带2彼此并排地配置时相对的各自的相对侧缘6安装的多个拉链链牙3。拉链带2将由纤维材料织成或编成的带作为基材加而构成,并具有在基材加的单面或表背两面覆盖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等的弹性体树脂2b类而成的防水构造。在图1 中示出了在基材加的单面覆盖弹性体树脂2b的构成例。作为拉链带2,也可以不是编织成的带而是由合成树脂带构成。作为拉链链牙3,由聚酰胺、聚缩醛等的热可塑性树脂构成,既能够采用通过注塑成型机构来对单体的拉链链牙进行成形并将其安装在拉链带2的一面侧而成的结构,也能够采用通过注塑机构对单根长丝的线材进行成形使该单根长丝构成为螺旋状的线材并将其安装在拉链带2的一面侧而成的结构。拉头10 (10a、10b)通过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构成,并构成为具有主体16和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主体16上的拉攀11。主体16构成为具有上翼板16a和下翼板16b、以及将上翼板16a和下翼板16b的肩口 18侧连结的导向柱17。上翼板16a位于能够对拉头10进行操作的拉链的表面侧,下翼板16b位于拉链的背面侧。而且,在导向柱17的两侧形成有用于引导拉链链牙3的引导槽。这样的拉头10 的结构本身,除了以下说明的上翼板16a及拉攀11的结构以外,与现有的拉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侧,即,上翼板16a的肩口 18侧的端缘在主体16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该前端缘19相对于拉链带2为水平,且与拉头10的滑动方向垂直,在上翼板16a的前端设有以覆盖拉头10的宽度方向的状态延伸设置的弹性部件20。而且,通过弹性部件20,能够使抵接了的拉头10a、10b的前端彼此成为紧贴状态。如图4所示,在使相对的拉头10a、IOb彼此对接时,设在各拉头10a、IOb上的弹性部件20分别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抵接的一对拉头10a、10b间成为紧贴状态。为了易于进行弹性变形,作为弹性部件20,由比拉头10a、IOb的构成材料柔软的材料构成,并构成为向相对的拉头10a、IOb侧突出的形状。此外,形成为直线状的前端缘19还能够形成在下翼板16b上。作为弹性部件20,既能够采用设在一对拉头10a、10b上的结构,也能够采用仅设在一方的拉头上的结构。另外,在将各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的形状构成为是能够在使一对拉头10a、IOb对接时确保抵接的各拉头10a、10b的抵接部处的液密性的结构时,也可以采用在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上不设置弹性部件20的结构。此外,在使一对拉头10a、IOb彼此对接的状态下,如图4、图5所示,以各拉头10a、 IOb的主体16中的前端面彼此抵接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接的状态下的一对拉头10a、10b间的液密性。如图1、图2所示,在拉头10上经由安装部件13以沿前后方向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配设有拉攀11。拉攀11构成为具有构成有安装部件13的拉攀主体14 ;覆盖拉攀主体 14的一部分的弹性部12。作为弹性部12,比拉攀主体14柔软,另外,能够构成为比拉头10a、10b的主体16 柔软。另外,弹性部12和弹性部件20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材质。如图2所示,安装部件13构成为具有设在主体16上的轴部1 和被轴支在该轴部1 上的安装孔13a,安装孔13a形成在拉攀主体14的两端部。轴部1 形成在主体16的从上翼板16a向下翼板16b垂下的凸缘上,并形成为向宽度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形状。拉攀主体14的安装孔13a能够以相对于该圆柱状的轴部 13b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圆柱状的轴部13b上。拉攀主体14如图2所示为大致横向U字状的形状,由在主体16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两边的侧边部观(被后述的弹性部12的侧边部沈覆盖。)和将该两边的侧边部观的一端侧之间连结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边部27构成。另外,安装孔13a形成在各侧边部 28中的与连结边部27相反侧的端部上。弹性部12具有覆盖拉攀主体14的一部分的侧边部沈和连结边部25,并被安装在拉攀主体14上。弹性部12的侧边部沈覆盖拉攀主体14的各侧边部28中的除安装孔13a 以外的部分。另外,弹性部12的侧边部沈构成为从拉攀主体14的各侧边部28进一步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弹性部12的连结边部25构成为,对从拉攀主体14的各侧边部28进一步延伸设置的弹性部12的侧边部沈的端部间进行连结。第一卡合部2 形成在连结边部25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部位,并形成为向主体16侧突起的形状。另外,第二卡合部22b形成在侧边部沈的面对主体16侧的一侧。弹性部12通过侧边部沈和连结边部25形成三方被包围的矩形的空间部,作为该空间部,优选以作为抵接部件的、对接的拉头的上翼板16a能够进入的大小形成。在弹性部12上形成有第一卡合部2 及第二卡合部22b。第一卡合部2 是,在拉攀主体14的形成了安装孔13a侧的相反侧的前端,在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 12的连结边部25中的中央部周边,以在前后方向上朝向主体16侧突起的形状构成。第二卡合部22b是,在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侧边部沈中的两端部周边,以在宽度方向上向主体16侧突起的形状构成。另外,如图2所示,在拉头10上形成有第一被卡合部23a及第二被卡合部23b,当抵接的对方侧的拉攀11旋转过来时,该第一被卡合部23a及第二被卡合部2 分别与第一卡合部2 及第二卡合部22b卡合。如图2、图5所示,第一被卡合部23a作为凹部形成在上翼板16a的与抵接的面相反侧的后端面(后口面)上。如图2、图6、图7所示,第二被卡合部2 形成在上翼板16a的前后端侧的各自的两侧缘部(宽度方向缘部)的、上翼板16a中的下翼板16b侧的表面上,上翼板16a的前后端侧的两侧缘部构成为向拉攀11侧延伸设置。即构成为,在使拉攀11旋转时,上翼板16a 的前端侧的侧方部位与第二卡合部22b的上表面相比能够配置在上部。另外,如图2所示,作为形成在上翼板16a的后端侧的侧方部位上的第二被卡合部 23b的功能,通过使向后方侧倒伏的自身的拉攀11的第二卡合部22b卡合,能够以该状态维持向后方侧倒伏的自身的拉攀11。另外,由于向主体16侧突起的第二卡合部22b通过弹性部12形成,所以,第二卡合部22b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因此,通过第二卡合部22b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卡合部22b和第二被卡合部23b的卡脱。利用图4 图7,说明以下结构在使拉攀11向对接的对方侧的拉头10旋转时, 第一卡合部2 及第二卡合部22b卡脱的结构;形成在对方侧的拉头10上的第一被卡合部 23a及第二被卡合部2 卡脱的结构。如图4所示,能够从使一对拉头10a、IOb彼此对接的状态,使一方的拉头10a(图面左侧的拉头)的拉攀Ila如箭头所示那样从主体16的后口侧朝向肩口侧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使拉攀Ila的弹性部1 覆盖在对方侧的拉头IOb上。图4中示出了使拉攀 Ila旋转的构成例,但还可以使对方侧的拉攀lib向拉头IOa侧旋转。以下,继续对使拉攀 Ila旋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4中所示,若使拉攀Ila旋转并使拉攀Ila的弹性部1 覆盖在对方侧的拉头IOb上,则形成在弹性部12a的连结边部25上的第一卡合部2 边进行弹性变形边与形成在拉头IOb上的第一被卡合部23a卡合。同时,形成在弹性部12a的侧边部沈上的第二卡合部22b与形成在拉头IOa的前方的第二被卡合部2 及形成在拉头IOb的前方的第二被卡合部2 卡合。此时,拉攀Ila被覆盖一侧的拉头IOb的拉攀lib通过自身的第二卡合部22b和第二被卡合部23b的卡合而被定位在与进行覆盖的拉攀Ila相比位于下方的位置。即,形成在拉攀lib的弹性部12b上的第二卡合部22b成为与自身的第二被卡合部2 卡合的状态,从而能够退避到不与进行覆盖的拉攀Ila相干涉的位置。如图5、图6所示,形成在旋转来的拉攀Ila的弹性部1 上的第一卡合部2 能够与形成在拉头IOb上的作为第二被卡合部23b的凹部卡合。由此,能够维持使弹性部件 20压缩变形的状态,能够使对接的一对拉头10a、10b间紧密贴合。而且,能够防止紧密贴合的一对拉头10a、10b分离。另外,上翼板16a的前端、后端形成为直线状,另外,使长度方向的侧缘部的形状也形成为直线状,由此,在通过拉攀Ila的弹性部1 包围上翼板16a时,能够发挥较大的液密性。尤其是在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中,弹性部12a的第二卡合部22b卡合,能够通过弹性部12a的侧边部沈将上翼板16a的长度方向的侧缘部夹入其中。另外,如图7所示,形成在旋转来的拉攀Ila的弹性部1 上的第二卡合部22b边与拉头IOb的上翼板16a的侧缘部抵接边进行变形,从而能够与形成在上翼板16a的侧缘部上的第二被卡合部2 卡合。而且,能够防止旋转来的拉攀Ila向逆向返回方向旋转。这样,在使拉头10a、IOb彼此对接的状态下,通过使一方的拉攀Ila旋转,能够使对接的拉头10a、10b间抵接并维持紧贴的状态。此时,通过将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形成为直线状,能够维持对接的拉头10a、10b的前端缘19彼此的紧贴面,所以为优选的结构。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中,不限于使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形成为直线状的结构,只要是能够使对接的拉头10a、10b的前端缘19彼此紧贴的形状,例如,可以使一方的前端缘 19形成为弯曲的形状等,并使与该一方的前端缘19对接的另一方的前端缘19的形状以与一方的前端缘19中的弯曲形状相反的朝向形成为与一方的前端缘19的弯曲形状嵌合的弯曲形状。另外,不限定于使前端缘19弯曲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锯齿形状等适当的形状。另外,在使对接的拉头10a、10b间分离时,通过使拉攀Ila逆向旋转,第一卡合部 22a能够边进行弹性变形边解除与第一被卡合部23a的卡合状态,第二卡合部22b也能够边进行弹性变形边解除与第二被卡合部23b的卡合状态。作为一对拉头10a、10b,由于仅使相同结构的拉头以各自的肩口侧对置的方式配置,所以,在使拉头10a、10b穿插在一对拉链牙链带8上时,无需区分处理拉头10a、10b。因此,防水拉链1的制造效率与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上述的拉头10a、IOb通过拉攀11a、lib所具有的第一卡合部2 及第二卡合部 22b,能够与对方侧的拉头10a、IOb在两处卡合。通过该结构,还能够期待在各拉头10a、10b 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使其卡合。而且,在主体16的后口侧卡合有第一卡合部22a,在主体 16的肩口侧卡合有第二卡合部22b,所以,第一卡合部2 能够防止拉头彼此沿拉链的长度方向分离。另外,第二卡合部22b在接近轴部13b的位置卡合,具有相对于解除卡合的向上下方向的旋转(向从卡合对方侧的拉头分离的方向的旋转)容易维持卡合状态的效果。
而且,第二被卡合部2 形成在拉头10a、10b的肩口侧以及抵接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卡合部22b形成在拉攀的宽度方向上,所以,当第二卡合部22b和第二被卡合部2 卡合时,即使在拉头10a、10b和对方侧的拉头10a、IOb之间发生相对的姿势的变化,由于进行宽度方向的卡合,所以,能够容易地维持卡合状态。这是由于,若通过拉头10a、IOb和对方侧的拉头10a、10b的拉攀进行了卡合,则作为具有卡合的拉头10a、10b的防水拉链1中的姿势,以在拉链带的长度方向上弯曲的方式发生变化。因此,宽度方向的卡合状态相对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的变化,不容易受到影响。另外,防水拉链带2有时在纤维材料上覆盖弹性体树脂2b等,在该情况下,与仅通过纤维构成的拉链带相比增加刚直性。因此,在进行一对拉头10a、10b的对接时,受到刚直性的影响,拉头不是以水平状态对接,而是以具有角度的状态对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本申请发明那样,由于在两处进行卡合,所以,也能够修正成合适的对接状态下的对接, 能够维持该合适的对接状态。实施例2利用图8 图11进行说明,在实施例2中,是通过弹性部12覆盖除安装部件13 以外的整个拉攀主体的结构。另外,作为弹性部12中的第一卡合部2 的结构,在实施例2 中采用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突起状的结构不同的结构。而且,在实施例2中采用不使用配置在上翼板16a的前端侧的弹性部件20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例1为相同的结构,所以,使用与实施例1使用的部件附图标记相同的部件附图标记,并省略关于该部件的说明。在实施例2中,作为防水拉链1,对使用一对拉头10a、10b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由于是通过弹性部12覆盖拉攀11的除安装部件13以外的整个拉攀主体的结构,所以,在形成为大致横向的U字状的弹性部12的内部,收纳有连结在拉头10 的主体16上的未图示的拉攀主体。因此,与实施例1的弹性部12的结构相比,在实施例2 中的弹性部12中,能够提高整个弹性部12的刚性。此外,若在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夹装有未图示的拉攀主体,则在将弹性部12向对接的另一方的拉头钩挂时,难以使弹性部12大幅度伸长,难以使弹性部12钩挂在对接的另一方的拉头上,所以,也可以采用在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不夹装未图示的拉攀主体的结构。由于能够使一对拉头10a、10b这样构成,所以,从图9所示那样的一对拉头10a、 IOb分离的状态,使一对拉头10a、IOb彼此如图10所示对接,并进一步使一方的拉攀Ila以覆盖在对方侧的拉头IOb上的方式旋转,使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处的前后方向的主体16侧紧贴在对方侧的拉头IOb中的上翼板16a的后端面,通过摩擦能够维持卡合状态。S卩,如图11所示,通过使设在旋转的拉攀Ila上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发生弹性变形,利用弹性部12的连结边部2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弹性力而与主体16的后口弹性地紧贴,从而能够维持处于对接状态的一对拉头10a、IOb彼此抵接且紧贴的状态。此时,由于在弹性部12的内部内置有拉攀主体,所以,作为拉头IOb的上翼板16a的后端面和弹性部12 的内侧面之间的弹性力,能够对弹性部12的壁厚进行调整以得到所希望的弹性力。另外,此时,各拉头10a、IOb的上翼板16a中的前端缘19彼此紧贴,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各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彼此的紧贴性,能够在各上翼板16a的前端缘19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缘19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设置弹性部件20。在通过拉头IOb的上翼板16a中的后端面和弹性部12的内侧面使一对拉头10a、 IOb间紧贴的状态下,在拉头IOb的上翼板16a中的后端面和弹性部12的内侧面之间,由于滑动摩擦阻力增大,所以,钩挂在拉头IOb的上翼板16a的端面上的拉攀Ila不会轻易地脱离。因此,无需分别设置第二卡合部22b及第二被卡合部23b,但是,也可以为了使拉头IOb 侧的拉攀11b,如图11所示,预先位于不与旋转来的拉攀Ila干涉的部位上,而如图10所示那样使设在同一拉头IOb上的第二卡合部22b和第二被卡合部2 卡合。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形成在旋转的拉攀Ila的弹性部12上的第二卡合部22b分别与形成在拉头IOa的上翼板16a的肩口侧的第二被卡合部2 和形成在拉头IOb的上翼板16a的肩口侧的第二被卡合部2 卡合。通过这样结构,能够具有防止旋转过来的拉攀Ila从对方侧的拉头IOb脱落的双重的安全性。实施例3利用图12 图15进行说明,代替实施例1、2说明的利用一对拉头的防水拉链的形式,实施例3中的防水拉链作为使拉头抵接在前码上的形式的防水拉链而构成。因此,在实施例3中,在前码和拉头之间的液密结构中具有特征。其他的结构由于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为同样的结构,所以,使用与实施例1、2所使用的部件附图标记相同的部件附图标记,并由此省略与该部件相关的说明。此外,作为权利要求项中记载的抵接部件,在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一对拉头中的一方的拉头作为抵接部件构成,实施例3中,前码作为抵接部件构成。作为实施例3的拉攀11的弹性部12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地,拉攀11的除安装部件13以外的整个拉攀主体被弹性部12覆盖。而且,在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内部,收纳有与拉头10的主体16连结的未图示的拉攀主体。而且,能够使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内侧面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之与前码4的端面抵接卡合。如图12所示,前码4以使一对拉链带2的相对侧缘6之间以紧贴状态抵接的方式, 并在跨过一对拉链带2之间的状态下安装在一对拉链带2之间。而且,如图13、图14所示, 前码4供滑动的拉头10的前端部抵接,从而能够使拉头10的滑动停止。此外,作为拉头10的结构,具有与上述的实施例2中的拉头相同的结构。如图12、图13所示,在前码4的拉头10侧的前端面,设有向拉头10方向突出的一对薄片部如,在与拉头10侧的前端面中的一对薄片部如相比位于上方侧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与拉头10中的直线状的前端缘19抵接的直线状的端缘。另外,前码4的与拉头10侧相反侧的后端面作为在使抵接的拉头10的拉攀11向前码4旋转时供第一卡合部2 卡合的端面而构成,该第一卡合部2 形成在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前码4的后端面作为供第一卡合部2 卡合的第一被卡合部23a而构成。在前码 4的后端侧的两侧面,形成有作为第二被卡合部的凹槽4b,该凹槽4b供形成在旋转来的拉攀11的弹性部12上的第二卡合部22b卡合。S卩,凹槽4b作为供第二卡合部22b紧贴并进行基于摩擦的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构成。
如图14、图15所示,从拉头10对接在了前码4上的状态,使拉攀11向前码4侧旋 转,在使以大致横向的U字状形成的弹性部12的中央部卡合在前码4的后端面上之后,设 在弹性部12及拉头10的前端缘的弹性部件20分别进行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前码4的端 缘5和拉头10的前端缘19压接成为液密状态。此时,设在前码4的端缘5上的一对薄片部如从拉头10的两肩口向导向柱的两 侧面侧插入,能够使配置在前码4和拉头10之间的拉链链牙3在一对薄片部如和导向柱 之间以液密状态抵接。另外,在拉头10对接于前码4的状态下,一对薄片部如的上表面成 为与拉头10的上翼板16a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一对薄片部如的下表面以成为与拉头10 的下翼板16b的上表面抵接的紧贴状态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前码4和拉头10 之间的液密性。在上述的各实施例的说明中,没有关于使抵接部件弹性变形的结构进行说明,但 也可以采用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与抵接部件卡合时,抵接部件也发生弹性变形的结 构。通过这样构成前码4及拉头10,能够大幅度提高防水拉链1的液密性。本申请的防水拉链1的液密性是指包括完全防止水的渗入的情况。另外,在雨水 等附着在拉链上时,只要是能够临时防止雨水直接通过的结构,就是满足本申请的防水拉 链1的液密性的条件的结构。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防水拉链能够用于各种潜水衣、防水裤、水中作业用的防水靴、防水箱等 的在水中的开口部;以及作为箱包的开口部所使用的具有水密、气密性的防水拉链加以利用。附图标记的说明1…防水拉链2…拉链带3…拉链链牙4…前码5…端缘6…相对侧缘8…拉链牙链带10 (10a、10b)…拉头ll、lla、llb …拉攀12、1加、12b…弹性部14…拉攀主体16…主体16a...上翼板19…前端缘20…弹性部件2 …第一卡合部22b…第二卡合部
23a…第一被卡合部
23b…第二被卡合部
40.. 拉链牙链带
41a、41b…拉头
42. 间隙隐蔽部件
46. 上翼板
50. 拉链带
51. 拉链链牙
52. 前码
53. 容纳部
54. 突条
55. 插入腿部
56. 通路部
57. 推压部
58. 拉头
63. 接触面
说明书
13/13 页
1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拉链(1),具有沿一对防水性拉链带( 的相对侧缘(6)分别配置的一对拉链链牙⑶;使所述一对拉链链牙C3)彼此啮合、脱离的拉头(10、10a、10b),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拉头(10、10a、10b)的主体(16)中的上翼板(16a)侧的前端缘(19), 所述拉头(IOUOaUOb)的拉攀(11、11a、lib)具有第一卡合部(22a)和第二卡合部 (22b),所述防水拉链(1)具有抵接部件(10、4),所述抵接部件(10、4)跨在所述一对防水性拉链带O)间而设置,并形成有与形成在所述主体(16)上的所述前端缘(19)紧贴的端缘 (5),在所述抵接部件(10、4)上形成有第一被卡合部(23a)及第二被卡合部(23b、4b),在使所述拉头(10、10a、10b)和所述抵接部件(10、4)抵接的状态下,当使所述拉攀(ll、lla、 lib)旋转至所述抵接部件侧时,所述第一被卡合部(23a)及所第二被卡合部Q:3b、4b)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2a)及所述第二卡合部(22b)卡合,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22a)和所述第一被卡合部(23a)的卡合,能够防止紧贴在所述抵接部件(10、4)上的所述拉头(10、10a、IOb)从所述抵接部件(10、4)上离开,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22b)和所述第二被卡合部Q:3b、4b)的卡合,能够防止所述拉攀(ll、lla、llb) 向从所述抵接部件(10、4)离开的方向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IOUOaUOb)的拉攀(11、11a、lib)具有弹性部(12、1加、12b),所述弹性部 (12、12a、12b)形成有第一卡合部(22a)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被卡合部(23a)形成在与所述抵接部件(10、4)的供所述拉头(10、10a、IOb) 抵接的部位相反侧的所述抵接部件(10、4)的部位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0:3b、4b)形成在所述拉头(10、10a、10b)的肩口侧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侧及/或所述抵接部件(10、4)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部侧,所述第一卡合部(22a)形成在所述拉攀(ll、lla、llb)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弹性部 (12、12a,12b)的部位上,所述第二卡合部02b)形成在所述拉攀(ll、lla、llb)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弹性部 (12、12a,12b)的部位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头(10、10a、IOb)和所述抵接部件(10、4)的各自的抵接部位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抵接部位上配置有弹性部件(20),所述弹性部件00)以向相对的对方侧的抵接部位侧突出的形状配置。
4.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件是与所述拉头(10、10a、IOb)相对配置的另一方的拉头,所述另一方的拉头的主体(16)中的上翼板(16a)侧的前端缘(19)形成为直线状, 所述拉头中的所述直线状的前端缘(19)和所述另一方的拉头中的所述直线状的前端缘(19)能够抵接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件为前码(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10、10a、10b)具有向所述主体(16)的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轴部(1 ), 所述拉攀(ll、lla、llb)具有拉攀主体(14),其具有能够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轴部(13b)上的安装孔(13a);弹性部(12、12a、12b),其安装在所述拉攀主体(14)上,并形成有第一卡合部(22a)和第二卡合部(22b),所述弹性部(12、12a、12b)具有一对侧边部( ),在所述主体(16)的宽度方向两侧向从轴部(13b)离开的方向延伸;连结边部(25),将所述两侧边部06)间连结, 第一卡合部(22a)形成在至少一方的所述连结边部0 的内表面侧, 第二卡合部(22b)形成在所述侧边部06)的内表面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拉链,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确保对接的一对拉头(10a、10b)间的液密性。使具有直线状形成的前端缘(19)的一对拉头(10a、10b)彼此对接,当使具有弹性部(12a)的拉攀(11a)以覆盖在对方侧的拉头(10b)上的方式旋转时,形成在弹性部(12a)上的第一卡合部(22a)边进行弹性变形边与拉头(10b)的第一被卡合部(23a)卡合。同时,形成在弹性部(12a)上的第二卡合部(22b)与拉头(10b)的第二被卡合部(23b)卡合。由此,能够维持各拉头(10a、10b)的前端缘(19)彼此的紧贴状态。
文档编号A44B19/32GK102395293SQ20098015878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0日
发明者大角美幸, 松岛秀幸, 横山裕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