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牙链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15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牙链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时啮合元件断裂的拉链的拉链牙链带。
背景技术
在将拉链闭合而啮合元件列彼此啮合的状态下,若向将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彼此拉离的方向施加拉拽力,则在超过规定的横向拉力时拉链带或者啮合元件断裂。此时,若拉链带发生断裂,则修复该断裂的拉链带成为困难的工作。对此,在施加了过大的横向拉力时,在啮合元件发生断裂的情况下,将已断裂的啮合元件替换成新的啮合元件,由此,修复拉链的作业比较容易。尤其在使用大型啮合元件的拉链中,通过安装修补用啮合元件来替代已断裂的啮合元件,能够修复拉链。以往,在日本实开昭53-7166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手动型注塑成型机, 在通过注塑成型对欠缺了啮合元件列中的一部分啮合元件的拉链牙链带重新安装啮合元件时使用该手动型注塑成型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手动型注塑成型机中,利用所欠缺的啮合元件相邻的啮合元件对成型用金属模进行定位,由此,能够确定通过注塑成型而重新安装的啮合元件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间距。此外,以往,在日本特公昭60-3512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拉链,该拉链在通过注塑成型而将啮合元件安装到拉链带上时,以使拉链带与啮合元件的安装强度大幅增大为目的,在将啮合元件安装到拉链带上的腿部上具有厚度为最大厚度的60%以下的急速冷却部分。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链中,在腿部形成凹部等以促进注塑成型后的冷却,从而减少冷却时啮合元件的内部产生的空洞,由此,能够大幅提高拉链带与啮合元件的安装强度。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53-7166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昭60-35127号公报近年来,已知有在用于养殖鱼的固定网的接合部使用拉链的情况。例如,在形成用于养殖金枪鱼的固定网时,是利用拉链将多个网片接合起来而形成的,由此,网的制造和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因使用而破损的网的修补也变得容易。然而,随着金枪鱼的成长,在2年、3年地持续使用固定网期间,不仅网本身会产生损伤,并且还会出现用于接合的拉链也产生损伤的情况。此外,在这种固定网的接合中使用的拉链使用可耐受较强的横向拉力(例如250kg/25mm)的拉链。在对该拉链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从而安装在拉链牙链带上的啮合元件破损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手动型注塑成型机,能够取代破损的啮合元件而将新的啮合元件安装在拉链带上。但是,在重新安装啮合元件时,需要将网带入具有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金属模和注塑成型机的修理场所来进行修缮作业。因此,难以在野外或船上等方便地安装拉链。
此外,如专利文献1的图2所记载的那样,在树脂制啮合元件从拉链带完全脱落的情况下,之后能够立即开始对啮合元件欠缺的部分安装新啮合元件的作业,但在啮合元件于啮合颈部断裂的情况下,在进行重新安装啮合元件的作业之前,必须先从拉链带卸下啮合元件的腿部。图14是说明在对处于啮合状态的以往的拉链910施加了较强的横向拉力的情况下,拉链910的啮合元件914及拉链带所产生的损伤状态的图。以下,说明在以往的拉链 910中所能产生的损伤状态。拉链910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916、917。拉链牙链带916、917是在各自的拉链带的相对侧缘安装多个啮合元件912、913、914而形成的。此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 省略了用于使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916、917彼此啮合及分离的拉头的记载。对于处于啮合状态的拉链910,在图14所示的左右方向上施加横向拉力,使该横向拉力逐渐增大,在超过拉链910所能耐受的最大的横向拉力时,拉链910上产生损伤。作为在拉链910上产生的损伤,首先能够列举出在处于啮合状态的啮合元件912、 913,914上产生的断裂。若使施加在处于啮合状态的啮合元件912、913、914上的横向拉力逐渐增大,则通常在截面积最小的、收窄的啮合颈部78处发生断裂921。图14所示的例子示出了在与啮合元件914的啮合头部70相比截面积较小的啮合颈部78处发生断裂921的状态。对此,在拉链910上的啮合元件912、913、914的断裂强度较大的情况下,在拉链牙链带916、917的拉链带发生断裂920。然而,在啮合元件914的啮合颈部78发生断裂921的情况下,处于啮合状态的啮合头部70脱落,所以拉链910 —下子成为分离状态的可能性较高。若拉链910成为分离状态,则网彼此的接合被解除,会发生饲养的鱼从固定网逃出等的重大损失。此外,已断裂的啮合元件的腿部依然维持跨过拉链带的缘部而被安装的状态。因此,为了取代已断裂的啮合元件而重新安装啮合元件,在那之前必需进行卸下已断裂的啮合元件的作业。该从拉链带卸下啮合元件的作业通常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如用于固定网接合的拉链的啮合元件那样,安装间距为15mm 30mm左右的大型啮合元件的作业比较困难。此外,若为了不使啮合元件912、913、914发生断裂而提高啮合元件912、913、914 的强度,则如图14所示那样在拉链带发生断裂920。若在拉链带发生断裂920,则需要更换拉链牙链带917等,其修复更加困难。因此,用于需要修复的用途的拉链优选以下构造,即不仅所能耐受的横向拉力较大,而且不会在拉链带发生断裂,而在啮合元件的啮合颈部以外的部分发生断裂或变形。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链的腿部上形成了凹部,但形成该凹部的目的在于通过促进注塑成型后的冷却从而增大拉链带与啮合元件的安装强度。因此,在对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链施加横向拉力,且使该横向拉力增大的情况下,当然会导致在截面积小的啮合颈部处发生断裂从而拉链处于分离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研发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牙链带,该拉链牙链带具有以下的啮合元件即使在施加有超出断裂强度的横向拉力从而啮合元件的一部分断裂的情况下,断裂了的啮合元件的啮合头部及啮合颈部也能够维持与对方侧的啮合元件的啮合状态,并且在拉链带上也不会残留断裂了的啮合元件的残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分别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侧缘安装有多个啮合元件,所述啮合元件在将与所述拉链带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一面作为第一面、将另一面作为第二面的情况下,具有第一腿部,跨过所述拉链带的端缘而安装在第一面侧;第二腿部,安装在第二面侧;啮合颈部,从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向对方侧的啮合元件延伸;啮合头部,从该啮合颈部向相同方向进一步延伸、并且沿拉链带长度方向鼓出,在设所述啮合颈部中的最小截面积为Sn,设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中至少一方的拉链带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即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积为Sf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关系Sn > Sf。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延伸设置有形成得比拉链带厚的芯部,所述啮合元件的第一及第二腿部跨过所述芯部安装在所述拉链带的相对端缘,所述截面积Sf是与所述延伸设置的芯部平行且穿过该芯部的表面的截面积。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截面积Sn与截面积Sf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 8XSn > Sf。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比啮合颈部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薄、且使所述截面积Sf减小的薄壁部。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薄壁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凹状。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凹状的薄壁部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啮合颈部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大。此外,优选的是,在由树脂制的啮合元件列构成的拉链牙链带的一部分中,且在所述树脂制的啮合元件列上,将金属制且在表里方向被分成两部分的修补用啮合元件以夹着拉链带的方式通过螺栓螺合而安装到拉链带上。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构成为,在列设于拉链牙链带的相对端缘上的啮合元件的上述啮合颈部中的最小截面积Sn、与腿部的截面积Sf之间满足以下关系Sn > Sf,所以在对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向彼此拉离的方向施加较大的横向拉力时,在啮合颈部发生断裂之前,截面积较小的腿部先发生断裂。若啮合元件的腿部在啮合颈部之前发生断裂,则该啮合元件从当前安装的拉链带脱落。即使在腿部发生断裂的情况下,啮合元件的啮合头部及啮合颈部依然维持与对方侧的啮合元件列啮合的状态。即使啮合元件的腿部发生断裂,也能够保持啮合头部及啮合颈部的形状,所以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彼此的啮合状态得到维持。此外,由于啮合元件的腿部发生断裂,由此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啮合元件从拉链带脱落,所以接下来在进行安装新啮合元件的修补时,不需要卸下已断裂的啮合元件的作业。此外,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延伸设置有形成得比拉链带厚的芯部,在啮合元件的腿部以跨过该芯部的方式安装的情况下,在使与延伸设置于所述拉链带上的芯部平行、且穿过该芯部的表面的截面积为Sf、使啮合颈部中的最小截面积为Sn时,满足以下关系Sn > Sf。由此,在施加了断裂强度以上的横向拉力时,使穿过芯部的截面积Sf的腿部比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先发生断裂。此外,构成为,使所述啮合颈部的截面积Sn与所述腿部的截面积Sf之间的关系满足0. 8 X Sn > Sf,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穿过芯部的截面积Sf的腿部比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更先发生断裂。此外,在所述第一或第二腿部上形成比啮合颈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薄、且使所述截面积Sf减小的薄壁部,由此,能够维持腿部的强度从而确保拉链带上的规定的横向拉力,并且使穿过芯部的截面积Sf的腿部比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先发生断裂。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一或第二腿部的薄壁部形成为凹状,即使在第一或第二腿部附着有少量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使拉头滑动时使该异物进入凹状的薄壁部,所以能够使拉头顺畅地滑动。尤其非常适用于如将拉链沉浸在海中使用的情况那样的拉链列不易清扫的用途中。此外,将上述凹状的薄壁部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啮合颈部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大,由此,能够适当地产生断裂。此外,在树脂制的啮合元件断裂时,取代断裂了的啮合元件,而将金属制且在表里方向被分成2部分的修补用啮合元件夹着拉链带并用螺栓进行螺合,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拉链带链牙的修补。


图1是表示将拉链应用于鱼养殖用的固定网的接合中的使用例的图。图2是将固定网的网彼此接合起来的拉链附近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对图2所示的处于啮合状态的拉链牙链带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图2及图3所示的啮合元件的放大俯视图。图5是对图4所示的啮合颈部的V-V截面的形状和该啮合颈部上的截面积Sn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图4所示的腿部的VI-VI截面的形状和该腿部上的截面积Sf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示出由于在啮合元件的腿部发生断裂而啮合元件从拉链牙链带脱落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安装在拉链牙链带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上的啮合元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使图8所示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的啮合元件彼此啮合的啮合状态的图。图10是对图9所示的啮合颈部的X-X截面的形状和该啮合颈部的截面积Sn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对图9所示的腿部的XI-XI截面的形状和该腿部的截面积Sf进行说明的图。图12是表示将修补用啮合元件安装到拉链牙链带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将修补用啮合元件安装到拉链牙链带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说明对以往的拉链施加较大横向拉力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损伤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拉链的代表性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拉链10应用于鱼养殖用的固定网2的接合中的使用例的图。此外,图2是将固定网2的网4彼此接合起来的拉链10附近的放大俯视图。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多个拉链10将构成周长20m左右的固定网2的网4 彼此接合。例如,图1所示的固定网2是用于金枪鱼的养殖的、连续使用3年以上的网。如图1及图2所示,由于使用拉链10将多个网4接合起来而形成固定网2,所以网4及固定网 2的制造和组装、分解变得容易,并且因使用而发生损伤的网4的修补也变得容易。接着,使用图2,说明拉链10的结构。如图2所示,拉链10由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及拉头50构成。在构成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拉链带的相对侧缘分别以跨过芯部14的形式呈列状地安装有多个啮合元件12、13。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实施方式,即跨过以在拉链带的相对端缘鼓出的形式较厚地延伸设置的芯部14而安装啮合元件12、13,但本发明不限于在拉链带的相对端缘形成了芯部14的实施方式,对于安装在不具有芯部14的拉链带上的啮合元件也能够适用。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在列设于拉链牙链带16、17的相对端缘上的啮合元件12、13 列的一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上端部)分别连接有前码18,该前码18防止拉头50脱落并且限制移动范围。此外,在列设于拉链牙链带17的一端缘的啮合元件13列的另一端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下端部)安装有插座19,该插座19防止拉头50脱落并且限制移动范围。前码18在拉链牙链带16、17上各连接有1个,但插座19仅安装在拉链牙链带17 侧。此外,在列设于拉链牙链带16的一端缘上的啮合元件12列的另一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下端部)连接有插管30,该插管30能够嵌插在开设于插座19上的嵌插部中。 此外,作为啮合元件12、13、插座19以及插管30的材料,能够使用聚缩醛等树脂成形品。若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将拉头50向图2所示的下方下拉,则从在拉头50的下方开口的后口导入处于啮合状态的啮合元件12、13。另一方面,从在拉头50的上方的左右开口的肩口出现成为分离状态的左右的啮合元件12、13。将拉头50进一步下拉,则拉头50的后口与插座19抵接而达到最下位。在该状态下将拉链牙链带16向图2所示的上方上拉后, 插管30从插座19拔出,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6、17彼此分离。在使处于分离状态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6、17彼此再次接合的情况下,首先拉头 50的后口与插座19抵接而下降到最下位。然后,将安装于拉链牙链带16 —端缘上的插管 30从图2所示的拉头50的左侧的肩口插入并插入到插座19的嵌插部。之后,上拉拉头 50 (向图2所示的上方移动)。这样一来,从在拉头50的上部左右开口的肩口导入处于分离状态的左右的啮合元件12、13,成为啮合状态的啮合元件12、13从拉头50的后口出来。像这样能够容易地进行网4彼此的分离和接合。由于该使网4彼此分离、接合的作业是简单的作业,所以也能够在水中进行。接着,使用图3及图4对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结构和列设在其相对端缘上的啮合元件12、1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对图2所示的处于啮合状态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图2及图3所示的啮合元件12、13的放大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相对端缘分别列设有啮合元件12、 13。在构成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延伸设置有比拉链带厚地鼓出的芯部14。并且,以跨过该芯部14的形式(包围芯部14地夹入表背面的形式),将啮合元件12、13安装到拉链带上。如图4所示,啮合元件12、13具有腿部72U及腿部72D(第一腿部及第二腿部), 该腿部72U及腿部72D跨过拉链带的缘部安装在拉链带的表背面(拉链带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上。此外,图3及图4所示的状态,是从与拉链牙链带16、17的拉链带面垂直的2个面中的第一面侧观察的,所以第二面侧的腿部72D隐藏在背面而不能看到。从腿部72U及腿部72D向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2延伸出啮合颈部78。从啮合颈部78向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2以鼓出的形式进一步延伸出啮合头部70。啮合颈部78 是形成在腿部72U、72D与啮合头部70之间的收窄的部分。该啮合颈部78是在啮合时供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2的鼓出的啮合头部70进入的部分,啮合颈部78与啮合头部70交替啮合,由此,能够使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彼此耐受拉离方向的横向拉力。此外,如图4所示,在从啮合元件12、13的啮合颈部78的收窄部分到腿部72U、72D 的范围内,与拉链带平行地在啮合颈部78的两侧延伸出2片表里啮合突片71。所述表里啮合突片71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腿部72U、72D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此外,在啮合头部70的顶部(与腿部72U、72D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厚度方向)中央开设有与拉链带平行的表里啮合凹部73。该表里啮合凹部73是在啮合时供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2的表里啮合突片71嵌入的部分。在啮合时使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2的表里啮合突片71嵌入该表里啮合凹部73,从而能够耐受在与拉链带面垂直的方向(厚度方向)上施加的顶起力,防止处于啮合状态的啮合元件12、13彼此向相对于拉链带面垂直的方向发生错位。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与腿部72U、72D的拉链带面相反一侧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俯视呈长方形凹下的凹状的薄壁部72P。形成该薄壁部72P的目的,是为了使与延伸设置于拉链带的侧缘上的芯部14平行且相对于拉链带垂直的、穿过该芯部14 的截面中的、腿部72U、72D的截面积减小。使用图5及图6说明啮合元件12、13上的啮合颈部78的截面形状和薄壁部72P的截面形状。图5是对图4所示的啮合颈部78的V-V截面的形状和该啮合颈部78的截面积 Sn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图4所示的腿部72U、72D的VI-VI截面的形状和该腿部72U、 72D的截面积Sf进行说明的图。如图5所示,啮合元件12、13的啮合颈部78的截面具有相对于啮合元件12、13的厚度方向(相对于拉链带面为直角的方向)较长、相对于芯部14的长度方向较短的大致长方形的截面。此外,从啮合颈部78的收窄的两侧壁与芯部14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出2 个表里啮合突片71。此处,以Sn定义图5所示的啮合颈部78上的最小截面积。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相对于拉链带面正交的面的截面积, 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剖切面的截面积,截面积Sn的截面只要是得到啮合颈部78上的最小的截面积的截面即可。接着,使用图6说明腿部72U、72D的截面形状。图6示出了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
8平行且相对于拉链带面正交的面,即穿过芯部14的大致中央部的腿部72U、72D的截面。此外,对芯部14不以截面而以外观进行示出。如图6所示,腿部72U、72D的截面形状是将腿部72U、72D的芯部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设定得较高,所以能够维持腿部72U、72D的刚性。并且,即使在对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施加了横向拉力时,也能够使腿部72U、72D打开而不会使芯部14脱落。通常,若拉链以沉浸于海中的状态经过数年,则会附着有藻类和贝类等异物而妨碍拉头的滑动,但在设置有上述啮合元件12、13的拉链10中,形成于啮合元件12、13的腿部72U、72D上的薄壁部72P是自该腿部72U、72D的表面凹下的部位,所以在使拉头50滑动时,异物进入凹部,也具有使滑动顺利进行的效果。在腿部72U、72D跨过芯部14安装于拉链带的部分的背面侧的、啮合元件12、13上的开放侧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状的薄壁部72P。通过形成该薄壁部72P,能够使穿过芯部14的表面上的腿部72U、72D的截面积减小。此外,如图2 图4及图6所示,在啮合元件12、13上的开放侧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凹状的薄壁部72P,能够使啮合元件12、13 的外形维持与现有的啮合元件相同的尺寸,由此,作为啮合元件12、13的啮合、分离用的拉头,能够使用标准的拉头。此处,如图6所示,在设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腿部72U、72D的截面积分别为 Sf的情况下,设其与所述啮合颈部78的截面积Sn的关系满足Sn > Sf,从而在对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向彼此拉离的方向施加较大的横向拉力时,在啮合颈部78发生断裂之前,在截面积较小的腿部72U、72D发生断裂的可能性变大。再有,构成为啮合颈部78处的截面积Sn与腿部72U、72D处的截面积Sf的关系满足0. 8XSn > Sf,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截面积Sf的腿部72U、72D比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 78更先发生断裂。此外,在上述截面积Sf与截面积Sn的关系的基础上,使薄壁部72P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啮合颈部78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形成为更适于发生断裂的形状。在上述啮合元件12、13的一个例子中,在腿部72U、72D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为 11. 8mm、啮合颈部78的带长度方向尺寸为5. 4mm、啮合元件12、13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 11. 6mm、芯部14的厚度方向尺寸为2. 2mm的啮合元件12、13中,Sf = 41mm2, Sn = 56mm2,所以满足上述的关系,即0. 8XSn >Sf。此外,为了维持啮合元件12、13的安装强度及防止腿部72U、72D的变形,相对于薄壁部72P的从腿部72U、72D的表面起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薄壁部72P的深度尺寸),从薄壁部72P中的腿部72U、72D的拉链带面起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度被形成得较大。优选的是,若将腿部72U、72D的从拉链带面起的厚度方向上最大的尺寸设定为100%,则在该位置的薄壁部72P的深度小于45%,从拉链带面起的厚度为55%以上。截面积Sf和截面积Sn能够通过已断裂的啮合元件计算,或者通过与已断裂的啮合元件不同的拉链牙链带16、17上的任意的啮合元件进行计算。若腿部72U、72D在啮合颈部78之前发生断裂,则啮合元件12、13从当前安装的拉链带脱落。在此状态下,腿部72U、72D发生断裂的啮合元件12、13的啮合头部70及啮合颈部78依然维持与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2啮合的状态。即使啮合元件的腿部72U、72D发生断裂,也能够保持啮合头部70及啮合颈部78的形状,所以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彼此的啮合状态得到维持。此外,由于在链牙的腿部72U、72D发生断裂,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啮合元件从拉链带脱落,所以下次在进行安装新啮合元件的修补时,不再需要卸下已断裂的啮合元件12、13的作业。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腿部72U及腿部72D双方形成了凹状的薄壁部72P的实施方式,但也能够将薄壁部72P形成在腿部72U及腿部72D的某一方,通过将腿部72U及腿部72D的某一方的截面积Sf形成得比啮合颈部78的截面积Sn小,从而能够使截面积Sf的腿部72U或腿部72D在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78之前发生断裂。此外,该断裂的强度比拉链带发生断裂的强度低。接着,使用图7说明在对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啮合元件12、13的断裂状况。图7是表示由于啮合元件12、13的腿部72U发生了断裂,所以啮合元件12、13从拉链牙链带16、17脱落并卸下后的状态。此外,对与图3 及图4所示的部位相同的部位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3所示,在对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时,在断裂强度设定得较大的拉链带、截面积较大的啮合颈部78发生断裂之前,形成为较小截面积Sf的腿部72U(或者腿部72D)发生断裂。这样一来,啮合元件12、13对拉链带的安装强度大致消失,啮合元件12、13从拉链带脱落。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腿部 72U、72D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了以截面积Sf形成的部分,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使截面积Sf的腿部发生断裂。接着,使用图8 图11说明在拉链的啮合元件中用于使腿部的截面积Sf减小成小于啮合颈部的截面积Sn的其他实施例。图8是表示安装在拉链牙链带116、117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上的啮合元件112、 113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使图8所示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16、117 上的啮合元件112、113彼此啮合后的啮合状态的图,是对相对于拉链牙链带116、117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截面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图10是对图9所示的啮合颈部78的X-X截面的形状和其截面积Sn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对图9所示的腿部172U、172D的XI-XI截面的形状和其截面积Sf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对与图4所示的啮合元件12、13中的部位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8及图9所示,啮合元件112、113具有腿部172U及腿部172D (第一腿部及第二腿部),该腿部172U及腿部172D跨过拉链带的端缘而安装在拉链带的表背面(拉链带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上。此外,在图8所示的立体图中,第二面侧的腿部172D隐藏在背面而没有观察到。啮合元件112、113上的腿部172U、172D的薄壁部172P形成为与拉链带平行、且相对于啮合颈部78下降一层的薄型。该薄壁部172P是为了使与延伸设置于拉链带的侧缘上的芯部14平行且相对于拉链带垂直的、穿过该芯部14的表面上的腿部172U、172D的截面积减小而形成的部分。使啮合元件112、113彼此处于啮合状态或分离状态的拉头150在图9中以虚线示出。图9是从拉头150的后口侧观察到的使处于啮合状态的啮合元件112、113彼此穿插在拉头150中的状态的图。在拉头150的内部,由上翼片52、下翼片53以及凸缘50F包围而形成了用于使啮合元件112、113穿插的啮合元件引导通路。此外,在从上翼片52的两端缘延伸出的凸缘50F与从下翼片53的两端缘延伸出的凸缘50F之间形成了用于供拉链带穿插的带穿插路。此外,从上翼片52的上部中央向图9所示的上侧竖立设置的是用于安装拉头150的拉攀的拉攀支承部56。关于啮合元件112、113的啮合颈部78的截面形状和薄壁部172P的截面形状,使用图10及图11进行说明。图10是对图9所示的啮合颈部78的X-X截面的形状和该啮合颈部78处的截面积Sn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对图9所示的腿部172U、172D的XI-XI截面的形状和该腿部172U、172D的截面积Sf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0所示,啮合元件112、113的啮合颈部78的截面形成为相对于啮合元件 112,113的厚度方向(相对于拉链带面呈直角的方向)较长、相对于芯部14的长度方向较短的大致长方形的截面。此外,从啮合颈部78的收窄的两侧壁与芯部14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出2个表里啮合突片71。此处,以Sn定义图10所示的啮合颈部78上的最小截面积。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相对于拉链带面正交的面的截面积,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剖切面的截面积,只要是成为啮合颈部78上的最小截面积的截面即可。接着,使用图11说明腿部172U、172D的截面形状。图11是表示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相对于拉链带面正交的面的、穿过芯部14的大致中央部的腿部172U、172D的截面。此外,对于芯部14不以截面而以外观示出。腿部172U、172D跨过芯部14而安装在拉链带上的部分的背面侧的、啮合元件112、 113的开放侧的表面形成为比啮合颈部78薄的形状的薄壁部172P。通过形成该薄壁部 172P,能够使穿过芯部14的表面上的腿部172U、172D的截面积减小。在这里,如图11所示,在设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腿部172U、172D的截面积为Sf的情况下,形成为与上述啮合颈部78的截面积Sn的关系满足Sn > Sf,从而在对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16、117向彼此拉离的方向施加较大的横向拉力时,在啮合颈部78发生断裂之前,在截面积较小的腿部172U、172D发生断裂的可能性变大。而且,构成为啮合颈部78处的截面积Sn与腿部172U、172D处的截面积Sf的关系满足0. 8XSn > Sf,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使截面积Sf的腿部172U、172D比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78更先发生断裂。若腿部172U、172D在啮合颈部78之前发生断裂,则啮合元件112、113从当前安装的拉链带脱落。在此状态下,腿部172U、172D发生断裂的啮合元件112、113的啮合头部70 及啮合颈部78依然维持与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13、112啮合的状态。即使在啮合元件的腿部172U、172D发生断裂,也能够保持啮合头部70及啮合颈部 78的形状,所以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16、117彼此的啮合状态得到维持。此外,由于在啮合元件的腿部172U、172D发生断裂,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啮合元件从拉链带脱落,所以下次在进行安装新啮合元件的修补时,不再需要卸下已断裂的啮合元件112、113的作业。此外,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延伸设置有与拉链带相比较厚地形成的芯部14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在拉链带上具有芯部14的拉链牙链带116、117,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具有不形成芯部14的平面状拉链带的拉链牙链带中。此外,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腿部172U及腿部172D双方形成有薄壁部172P的实施方式,但也能够将薄壁部172P形成在腿部172U及腿部172D的某一方,将腿部172U及腿部172D中某一方的截面积Sf形成得比啮合颈部78的截面积Sn小,由此, 能够使截面积Sf的腿部172U或腿部172D在截面积Sn的啮合颈部78之前发生断裂。接着,使用图12及图13说明修补用啮合元件212的结构,该修补用啮合元件212 用于下述情况在如图7所示那样由于施加过大的横向拉力等而使啮合元件12、13从拉链牙链带16、17脱落的情况下,对该啮合元件12、13脱落了的部分重新安装修补用啮合元件 212。图12是表示在将修补用啮合元件212安装到拉链牙链带16、17之前的状态的图,是表示对相对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进行剖切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图13是表示在将修补用啮合元件212安装到拉链牙链带16、17上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对与图 4所示的啮合元件12、13中的部位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12及图13所示,修补用啮合元件212是在表里方向被分成两部分的啮合元件。图12及图13所示的2个修补用啮合元件212使用具有相同形状的部分,但也可以组合不同形状的部分。在将修补用啮合元件212安装到拉链牙链带16、17上时,首先使用夹具等以从拉链带表里面方向进行夹入的方式将2个修补用啮合元件212定位在拉链牙链带16、17的规定位置上。然后,在拉链带上开设用于安装的孔,在2个修补用啮合元件212的螺栓孔212H 和上述开设的安装用的孔中穿插螺栓210。之后,从相反侧紧固螺母211,从而将2个修补用啮合元件212安装到拉链带上。这样一来,能够简单地进行拉链牙链带16、17的修补。该作业也可以将固定网2拉上来之后在船上进行。此外,作为修补用啮合元件212的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和铜合金等金属。
0102]工业实用性0103]本发明的拉链牙链带的用途不限于将固定网彼此接合的用途。0104]附图标记的说明0105]2固定网0106]4网0107]10、910拉链0108]12、13、112、113、912、913 啮合元件0109]14芯部0110]16、17、916、917拉链牙链带0111]18前码0112]19插座0113]50、150拉头0114]50F凸缘0115]52上翼片0116]53下翼片0117]56拉攀支承部0118]70啮合头部0119]71表里啮合突片0120]72U、72D、172U、172D 腿部
72P、172P 薄壁部73表里啮合凹部78啮合颈部210 螺栓211 螺母212修补用啮合元件212H 螺栓孔920 断裂921 断裂Sn啮合元件的啮合颈部的截面积Sf啮合元件的腿部的截面积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牙链带,分别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侧缘安装有多个啮合元件(12、 13),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元件(12、1;3)在将与所述拉链带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一面作为第一面、将另一面作为第二面的情况下,具有第一腿部(72U),跨过所述拉链带的端缘而安装在第一面侧;第二腿部(72U),安装在第二面侧;啮合颈部(78),从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72U、72D) 向对方侧的啮合元件(13、1幻延伸;啮合头部(70),从该啮合颈部(78)向相同方向进一步延伸、并且沿拉链带长度方向鼓出,在设所述啮合颈部(78)中的最小截面积为Sn,设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72U、72D)中至少一方的拉链带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即与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积为Sf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关系Sn > S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端缘延伸设置有形成得比拉链带厚的芯部(14),所述啮合元件(12、13)的第一及第二腿部(72U、72D)跨过所述芯部(14)安装在所述拉链带的相对端缘,所述截面积Sf是与所述延伸设置的芯部(14)平行且穿过该芯部(14)的表面的截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积Sn与截面积Sf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 8XSn > Sf。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72U、72D)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比啮合颈部(78)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薄、且使所述截面积Sf减小的薄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72P)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72U、72D)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凹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的薄壁部(72P)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啮合颈部(78)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牙链带,其特征在于,在由树脂制的啮合元件(12、1;3)列构成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一部分、且在所述树脂制的啮合元件(12、1;3)列上,将金属制且在表里方向被分成两部分的修补用啮合元件 (212)以夹着拉链带的方式通过螺栓(210)螺合而安装到拉链带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牙链带。该拉链牙链带构成为,在使安装于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16、17)的相对端缘上的啮合元件(13、12)的啮合颈部(78)上的最小截面积为Sn、使第一腿部(72U)及第二腿部(72D)中的至少一方的截面积为Sf的情况下,满足以下关系Sn>Sf。由此,即使在超出断裂强度的横向拉力施加在拉链上而啮合元件的一部分断裂的情况下,断裂了的啮合元件的啮合头部及啮合颈部也能够维持与对方侧的啮合元件的啮合状态,并且断裂了的啮合元件的残片不会残留在拉链带上。
文档编号A44B19/06GK102395290SQ200980158779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三熊亮, 田村和夫, 草山昌洋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