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6731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把及其制造方法
手把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旅用品,尤其是一种用于行李箱或行李拖车上的手把及其该手 把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李箱或行李拖车上为了方便进行的拖拉,一般设有用于进行伸缩拖拉的 拉杆,拉杆上部连接设置有手把用于握持及与拉杆连接,手把与拉杆的连接处要求强度较 高。当手把较小时,手把与拉杆连接的部分也相应设置较小,这样无法保证连接强度,手把 很容易拉断。

发明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强度的手把。同时,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强度手把的制造方法。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所述手把本体两端形成弯曲的连接部,所述手把还包 括设于所述连接部中心位置的补强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件与连接部为不同材质制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件沿所述连接部的纵向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件为轴状金属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件包括容置在所述连接部中的固接端、及由所述固 接端延伸形成突设出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把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与下盖,所述连接部由所 述下盖两端弯折形成,所述补强件为单独成型后再与所述下盖一起注塑成型。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把本体中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容设有按摩件, 所述按摩件上设有凸点,所述凸点穿过所述手把本体并突设于所述手把本体上,手把进一 步包括按钮模块,所述按钮模块包括按钮及与按钮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向下 延伸形成连接体连接端,所述连接体连接端与启动拉杆的构件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补强件加工成 型后再与所述连接部一起成型。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 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部本体及由第二连接部本体的端部延伸设有的连接端, 所述补强件由下向上锁紧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中。一种手把的制造方法,先成型或加工出补强件,再将补强件设置在手把本体两端 弯曲的连接部中心位置的轴向或纵向。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强件由高于所述连接部的材质强度的高强度材质制 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拉杆连接,所述补强件为加工出的轴状金属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成型或加工出的补强件锁紧在所述连接部中。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成型或加工出的补强件与连接部一起注塑成型以 将补强件设置在手把本体两端弯曲的连接部中心位置的轴向或纵向。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一起注塑成型过程中,将所述补强件一端容置在所述连接 部中与连接部一起注塑成型形成固接端,另一端外露形成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上述的手把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在连接部的中心部位轴向上或纵向上设置有补强 件以增强手把的强度,增强了手把与拉杆的连接强度,即使手把设置较小也能保证手把与 拉杆的连接强度,使用稳定性好,且由于补强件设置在连接部的中心部位,使连接部能抵抗 来自周边各个方位的压力或剪力,使连接部受力均勻,且方便补强件与连接部的成型、连 接。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1的侧视图的局部剖视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1的正视图的剖视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9为图8的剖视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把100,包括手把本体102。手把本体102两端 形成弯曲的连接部14。手把100还包括于连接部14的中心部位轴向上或纵向上设置的补 强件80。本实施例中,手把本体102采用塑胶件制成。本实施例的手把100采用上下盖结构的手把。手把本体102包括上盖40、下盖60。 连接部14由下盖60的两端端部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14设置为内空结构并以形成固定 孔145。固定孔145中容置有补强件80。补强件80包括固接端801、及由固接端801延伸形成的连接端803。补强件80 的固接端801装设在连接部14的固定孔145中,连接端803与拉杆固定连接。传统的上下盖结构的手把,其下盖60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803 —般为整体结构, 且连接部14为保证一定的强度采用实体结构,导致下盖60的连接部14整体的壁厚太厚, 注塑成型时缩水严重,形成缩水痕,严重影响下盖60的表面质量。本实施例中,先成型出补强件80,再将补强件80与下盖60 —起注塑成型。如此成 型,将补强件80放置在模具中,以使连接部14成型出壁厚较薄的内空结构,注塑成型时,避 免缩水现象,以使成型出表面质量良好的下盖60。由于补强件80 —端设置在连接部14的固定孔145中,另一端设置在拉杆中与拉杆连接固定,故对补强件80的外观要求不是很高,这样补强件80对成型材料的选择性也较大。为加强连接部14的强度,补强件80与下盖60采用不同材质制成。下盖60设置 在外,对外观要求较高,可采用成型外观质量较好且相对价格较便宜的ABS料制成,当然也 可采用其他材料。补强件80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为补强件80与下盖60的连接部14注塑成型时, 两者之间稳固的连接,补强件80采用塑胶件制成。如补强件80可采用尼龙加玻纤注塑成 型,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可采用尼龙加30%玻纤注塑成型。当然也可根据需要采用金属材 料制成,如铝合金压铸成型或挤压成型。补强件80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有与上盖40连接固定的固定孔800及推杆孔802,表 面设置有与拉杆横向或径向固定的拉杆固定孔804。本实施例中,手把本体102为内空结构,形成容置腔103。可在手把本体102的容 置腔103中设置按摩件20。如图4至图6所示,按摩件20包括按摩本体202及突设于按摩本体202上的颗粒 状的凸点200。凸点200阵列式均布在按摩本体202上。凸点200穿过手把本体102并突 设于手把本体102上。手把100进一步包括按钮模块30及定位件32。按钮模块30包括按钮300及与按 钮300连接的连接体302。连接体302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体连接端3020。连接体连 接端3020与启动拉杆的构件(如推杆)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体连接端3020连接启动 拉杆的构件(如推杆)穿过推杆孔802与拉杆上的卡件联动结构连接。当按压按钮300,按钮300与连接体302 —起带动推杆动作,推杆驱动拉杆中卡件 联动结构动作,从而带动卡件从卡孔中退出卡位,实现拉杆的拉伸或收缩。按钮模块30容 置在容置腔103中并突设于手把本体102上。按钮300的底部可以设置复位弹性件以帮助 按钮300弹性复位。定位件32设置在按钮模块30与按摩件20之间。定位件32上设置有定位复位弹 性件的定位凸柱320。按摩件20可以采用单独成型,也可采用与定位件32—体成型。定位 件32的两端设置有定位件固定孔3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盖40的外表面设置为弧形曲面。上盖40上设 置有容置孔402。上盖40的内壁上延伸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柱404及一对对称设 置的第二固定柱406。补强件80上的固定孔800与上盖40上的一对第一固定柱404相对设置并通过固 定件穿过固定孔800及第一固定柱404与上盖40锁紧固定。按钮模块30容置在容置腔103中,按钮300穿过容置孔402并突设在上盖40上。上盖40为内空结构形成上容置腔。下盖60也为内空结构并形成下容置腔。上容 置腔与下容置腔合拢形成容置腔103。按摩件20容置在下容置腔中,并置于下盖60的中间部位。下盖60的底部设置有 与按摩件20上的凸点200相应设置的通孔601。凸点200穿过下盖60上的通孔601并突 设于下盖60上。下盖60的底部设置有以与上盖40进行连接固定的下盖固定孔606。下盖60与上盖40固定时,通过设置固定件穿过下盖固定孔606、定位件32上的定位件固定孔324、按钮 模块30进入到上盖40的第二固定柱406中进行锁紧固定。如图8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手把也采用上下盖结构的手把。其相对 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下盖60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14。连接部14包括端 部设置的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803。连接端803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部14上部的横截面 积。连接端803设置在拉杆中与拉杆固定连接。为加强手把100与拉杆连接处的强度,于连接部14中埋植有加强强度用补强件 80。补强件80采用轴状金属件如金属滚花轴或金属紧固件等。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滚花 轴进行说明。金属滚花轴可采用铝合金、铁质或钢制等材质制成。成型时,先加工成型出金 属滚花轴,再将金属滚花轴放在模具中与下盖60 —体注塑成型。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14包 括第一连接部140及与第一连接部14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2与第一连 接部140分开独立成型。第二连接部142与第一连接部140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42包括第二连接部本体1420、及由第二连接部本体1420的端部延伸 形成的连接端803。连接端803装设在拉杆中,并与与拉杆连接固定。为了加强手把100与拉杆连接处的强度,连接部中即第一连接部140与第二连接 部142中设置有补强件80。本实施例中,补强件80采用轴状金属件。特别采用金属紧固 件。金属紧固件固定锁紧在连接部中。本实施例中,金属紧固件可采用螺丝进行说明。螺 丝从连接部14的底部向上锁紧固定。上述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如下成型或加工出强度高于连接部14的补强件80,再 将补强件80设置在连接部14的中心部位的轴向或纵向方向上。补强件80与连接部14为不同材质制成,且补强件80由高于连接部14的材质强 度的高强度材质制成。如图1至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及图8所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制造 方法,为成型或加工出的补强件80再与连接部一体注塑成型。如图1至图7所示的手把的制造方法为先注塑成型补强件80,再将补强块80放 到模具中与连接部14 一起注塑成型。由于本实施例的手把采用上下盖结构的手把,连接部 14由下盖60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故制造方法为将先注塑成型出的补强块80放进模具中 与下盖60 —起注塑成型。将补强件80 —端容置在连接部14中与连接部14 一起注塑成型形成固接端801, 另一端外露形成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803。如图8至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手把100,连接部14的尾端延伸形 成有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803。补强件80为加工出的轴状金属件如金属滚花轴或金属紧固 件。如图8至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把100,加工出的补强件80再放进模具中与 连接部14 一体注塑成型。本实施例的手把100也采用上下盖结构的手把,故先加工出的补 强件80再放进模具中与下盖60 —起注塑成型。如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手把100,加工出的补强件80由下向上锁紧在已成型 出的连接部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所述手把本体两端形成弯曲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中心位置的补强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与连接部为不同材质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沿所述连接部的纵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为轴状金属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包括容置在所述连接部中的 固接端、及由所述固接端延伸形成突设出所述连接部的连接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与下盖, 所述连接部由所述下盖两端弯折形成,所述补强件为单独成型后再与所述下盖一起注塑成 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本体中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 中容设有按摩件,所述按摩件上设有凸点,所述凸点穿过所述手把本体并突设于所述手把 本体上,手把进一步包括按钮模块,所述按钮模块包括按钮及与按钮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 接体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连接体连接端,所述连接体连接端与启动拉杆的构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所 述补强件加工成型后再与所述连接部一起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第一连接 部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部本体及由第二连接部本体的端部延伸 设有的连接端,所述补强件由下向上锁紧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中。
10.一种手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成型或加工出补强件,再将补强件设置在手 把本体两端弯曲的连接部中心位置的轴向或纵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由高于所述连接 部的材质强度的高强度材质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拉杆连接,所述 补强件为加工出的轴状金属件。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或12所述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或加工出的补 强件锁紧在所述连接部中。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成型或加工 出的补强件与连接部一起注塑成型以将补强件设置在手把本体两端弯曲的连接部中心位 置的轴向或纵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起注塑成型过程中,将所 述补强件一端容置在所述连接部中与连接部一起注塑成型形成固接端,另一端外露形成与 拉杆连接的连接端。
全文摘要
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所述手把本体包括握持部、及与所述握持部成折弯或弯曲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中于中心部位的轴向上或纵向上设置有补强件;其加工方法为成型或加工出强度高于连接部的补强件,再将补强件设置在连接部的中心部位的轴向或纵向方向上;上述的手把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在连接部的中心部位轴向上或纵向上设置有补强件以增强手把的强度,增强了手把与拉杆的连接强度,使用稳定性好。
文档编号A45C13/26GK102144843SQ20101011306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江汉辉 申请人:东莞市江顺箱包袋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