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减震部件的弧形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42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藏减震部件的弧形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减震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弹簧式可靠减震性能 和气囊式减震的舒适性和轻便性的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鞋主要是为了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保护好脚部而设计和制作的。通常情况 下,鞋的结构可以分为保护脚面和脚踝的鞋面和保护脚底,发挥防滑性能和缓冲作用,提高 行走效率的鞋底,把鞋面连接到鞋底而成。鞋底又可分为内底,中底和大底。常见的鞋底减震技术为根据空气力学原理的全封闭式减震气囊,或弓形弹簧片等 类似形状的弹簧式减震原理。其中减震气囊一旦密封被破坏,空气被泄漏,便失去减震功能;而弹簧式减震没有 气囊式减震的舒适性,而且也会增加重量。而这两种常见的减震技术,都无法同时实现发挥耐久可靠而舒适轻便的减震效果 的同时能够向鞋内输送空气,实现鞋内空气流通,保持鞋内干爽的气泵效应。要将减震部件嵌入鞋底需要足够的厚度。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只能是鞋底的后跟部 位。而后跟部位又是行走时受到冲击最大的部位,所以减震部件必须具备足够的减震性能 才能充分吸收冲击。同时,又要具备在停止状态下,能够支撑体重的足够大的强度。但是嵌 入减震部件后会相应减少PU中底部分的面积,大部分的冲击和体重的压力需要由减震部 件来吸收。如果没有足够的空气流动量,就无法充分吸收冲击;而没有足够大的强度却无法 支撑体重的压力。要解决问题,就控制好合成树脂材料的减震部件强度,有效增强减震部件的必要 强度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减震部件内部空气仓内的空气流动量。但是加强减震部件的强度, 就意味着减少减震部件的上下弹性及伸缩空间,势必影响减震部件内部空气仓内的空气流 动量。这是互相冲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鞋底减震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震性能可 靠、舒适、轻便的减震鞋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藏减震部件的弧形减震鞋底,其包含弧形中底和大底,该弧形中底为PU注 塑制成,弧形中底后跟部位的弧度为35度,大底由天然橡胶制作,该减震鞋底设置有减震 部件,该减震部件为一中空垫,该中空垫上部中央为开口设计;该弧形中底下面后跟部位,由下而上开设有凹槽,减震部件嵌入凹槽中,该中底上 设置有一条空气输出入管道,该空气输出入管道从前脚掌部位一直延伸到后跟与凹槽内的 减震部件相连通;[0013]该大底将弧形中底和减震部件固定在一起。该减震部件开口周围向上延设有凸起的边缘,形成凸形形状。减震部件,采用PVC或TPU注塑工艺,从封闭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外侧面为向外 凸起的半圆形状,上部中央为开口设计,开口周围有向上凸起的边缘,形成凸形形状的减震 部件。在开口向上凸起的边缘,从中央向周围四方辐射方向顺着做出四个向外辐射状切口, 增加上下弹性,以增加减震部件的弹性即减震性能。减震部件被嵌入到中底后跟凹槽后和 中底形成一体,在中底后跟部位形成空气仓,类似气囊,在高弹性PU中底的减震作用基础 上,为行走时受冲击最大的脚后跟部位提供兼具弹簧和空气气囊原理的更好的多重减震效 果。同时被上下挤压和复原时将空气仓内部的空气顺着空气输出入管道输送到前脚掌部 位,类似气泵原理,形成空气流通循环通道。减震部件的底部位置要处于与中底底部延长线 同一个水平线或水平线以上位置。大底由天然橡胶制作,将弧形中底的PU部分和减震部件的底部,同时粘合到一 起,形成完整的鞋底。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将气囊式减震技术和弹簧式减震技术的优势结合在一 起,扬长避短。即“气囊”被破坏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发挥正常的减震效果,同时具有弹簧式 可靠减震性能和气囊式减震的舒适性和轻便性。使产品可以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证正常 的性能发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震鞋底包括弧形中底(100)采用注塑工艺,由PU注塑材料和嵌入后跟部位的减震部件组成。 减震部件的底部位置要处于与弧形中底下面(120)延长线同一个水平线或水平线以上位置。弧形中底(100)下面(120)后跟部位,由下而上形成可以嵌入减震部件的凹槽,一 条空气输出入通道(111)和空气输出入管道(112)从弧形中底(100)上面(110)前脚掌部 位一直延伸到后跟,通过连接通路(122)穿过减震部件的连接管道用切口(332)与凹槽内 的减震部件内部空气仓相连。减震部件从封闭的底部(310)向上延伸而成。外侧面为向外凸起的半圆形状的主 弹性部位(320),上部中央为开口设计,开口周围有向上凸起的边缘,形成凸形形状的辅助 弹性部位(330)。主弹性部位(320),凸形结构,增加壁厚,降低弹性,加强强度,使减震部件具有一 定弹性的同时具有更强的强度及支撑力,为人们站立时的体重压力提供有效的支撑。在辅助弹性部位(330)周围,从中央向周围四方辐射方向顺着做出四个向外扩散 的辐射状切口(331)进一步增加上下弹性,使减震部件具有足够的弹性和上下伸缩空间, 有效增加减震部件内部空气仓内的空气流动量,以增加减震部件的弹性即减震缓冲性能,
4有效吸收行走时的冲击。把减震部件,分成主弹性部位(320)和辅助弹性部位(330)两个结构,各自发挥 不同的作用,有效解决后跟部位对行走时产生的最大冲击的缓冲需要和人们站立时对体重 压力的支撑需要。减震部件被嵌入到弧形中底(100)后和弧形中底(100)形成一体,在弧形中底 (100)后跟部位形成空气仓,类似气囊,在高弹性PU弧形中底(100)的减震作用基础上,为 行走时受冲击最大的后跟部位提供兼具弹簧和空气气囊原理的更好的多重减震效果,同时 行走过程中被上下挤压和复原时将空气仓内部的空气顺着空气输出入管道(112)输送到 前脚掌部位,类似气泵原理,形成空气流通循环通道,发挥减震作用的同时也向最容易潮湿 的前脚掌部位输送空气,保持鞋内和脚部的干爽。减震部件的底部(310)位置要处于与中底下面(120)延长线同一个水平线或水平 线以上位置。大底(200)由天然橡胶制作,将弧形中底(100)的PU部分和减震部件的底部 (310),同时粘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鞋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因此,凡 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作 的等同替换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内藏减震部件的弧形减震鞋底,其包含弧形中底和大底,该弧形中底为PU注塑制成,弧形中底后跟部位的弧度为35度,大底由天然橡胶制作,其特征在于该减震鞋底设置有减震部件,该减震部件为一中空垫,该中空垫上部中央为开口设计;该弧形中底下面后跟部位,由下而上开设有凹槽,减震部件嵌入凹槽中,该中底上设置有一条空气输出入管道,该空气输出入管道从前脚掌部位一直延伸到后跟与凹槽内的减震部件相连通;该大底将弧形中底和减震部件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藏减震部件的弧形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该减震部件开口 周围向上延设有凸起的边缘,形成凸形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藏减震部件的弧形减震鞋底,具体地说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弹簧式可靠减震性能和气囊式减震的舒适性和轻便性的减震鞋底,其包含弧形中底和大底,该弧形中底为PU注塑工艺后跟部位的弧度为35度,大底由天然橡胶制作,其中该减震鞋底设置有减震部件,该减震部件为一中空垫,该中空垫上部中央为开口设计;该中底下面后跟部位,由下而上开设有凹槽,减震部件嵌入凹槽中,该中底上设置有一条空气输出入管道,该空气输出入管道从前脚掌部位一直延伸到后跟与凹槽内的减震部件相连通;该大底将中底和减震部件固定在一起,将气囊式减震技术和弹簧式减震技术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1758877SQ201020001109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李映洙 申请人:李映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