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箱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41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箱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特别是涉及一种提箱脚轮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与图2所示,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1,包含一个用于固定在行李箱本体 (图中未示)的底部转角处的角座11、一个能相对旋转地间隔设置在所述角座11下方的轮 座12、一个枢接在所述轮座12上的轮子13、一个夹垫在所述角座11与所述轮座12之间的 珠盘14、一块夹设在所述角座11的底面与所述珠盘14的顶面之间的第一垫片15、一块夹 设在所述珠盘14的底面与所述轮座12的顶面之间的第二垫片16、一块嵌置在所述角座11 的表面上的第三垫片17,以及一个用于将所述轮座12、第二垫片16、珠盘14、第一垫片15、 角座11与第三垫片17等铆接在一起的连接件18。其中,所述珠盘14的设计,虽然有助于所述轮座12相对所述角座11顺畅转动,然 而由于所述角座11与所述轮座12均为塑胶材料制品,为了避免所述珠盘14的钢珠对所述 角座11与所述轮座12造成磨损,必须得配合加装金属制成的第一垫片15、第二垫片16以 作防护,因而造成所述脚轮装置1本身的组件数量较多,整体的组制成本与重量皆较高的 问题。再者,对所述连接件18来说,套装在其上的所述轮座12、所述第二垫片16、所述珠 盘14、所述第一垫片15、所述角座11与所述第三垫片17等组件,彼此之间会相对转动,所 述连接件18不但得承受上述组件于运动过程中对其所造成的振动、冲击与摩擦,还必须负 荷行李箱本体及其内部所容装的物品所施加的重压,显见所述连接件18的规格设计及其 所表现的机械特性(如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对所述脚轮装置1整体的结构特性与制造 成本有关键性的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且能有效轻量化的提箱脚轮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子、一个角座、一个与所述轮子枢接且能 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轮座,以及一个将所述轮座与所述角座组合在一起的连 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个贯穿所述轮座的大径段,以及一个由所述大径段的一个顶缘同 体地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角座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介于1. 8与2. 2 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所述轮座具有一个与所述轮子枢接的基座体, 以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的一个顶面上的凸块体,所述连接件的大径段 贯穿所述基座体与所述凸块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所述角座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所述基座体的一 个表面的下侧壁面、一个由所述下侧壁面的一个顶缘径向延伸且间隔地面对所述基座体的 顶面的环平面、一个由所述环平面的一个内环缘向上延伸且间隔环绕所述凸块体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以及一个其一个外环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的一个顶缘且与所述凸块体的一 个顶面相隔的环压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还包含一块下垫片,所述下垫片夹设在所述轮 座的凸块体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压面之间,所述连接件的小径段贯穿所述下垫片与所述 角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所述轮座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平面的间距介 于1.2毫米与2毫米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还包含一块嵌叠地定位在所述角座上且被所述 连接件贯穿的上垫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连接件的大、小径段,特别是所述大径段的 长度与直径的比值介于1. 8与2. 2之间的设计,使所述连接件的重量与成本降低,并具有抗 剪抗压抗振的高强度的特性,让本实用新型的提箱脚轮装置整体产生轻量化、高强度且成 本低等功效。

图1是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的结 构;图2是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箱脚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 的结构;图4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中1.脚轮装置;11.角座;12.轮座;13.轮子;14.珠盘;15.第一垫片;16.第 二垫片;17.第三垫片;18.连接件;2.脚轮装置;21.角座;211.下侧壁面;212.环平面; 213.上侧壁面;214.环压面;22.轮座;221.基座体;222.凸块体;223.顶面;224.顶部; 225.顶面;23.轮子;24.上垫片;25.下垫片;26.连接件;261.大径段;262.小径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提箱脚轮装置2的所述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角 座21、一个能相对旋转地组装在所述角座21的下方处的轮座22、一个枢接在所述轮座22 上的轮子23、一块嵌叠地定位在所述角座21上的上垫片24、一块夹垫在所述角座21与所 述轮座22之间的下垫片25,以及一个用于将所述角座21、所述下垫片25、所述轮座22与所 述上垫片24等铆接在一起的连接件26。所述轮座22为塑胶制品,并具有一个大致呈倒U形状且与所述轮子23相枢接的 基座体221,以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221的一个顶面223上且为同心圆 柱状的凸块体222。所述基座体221的一个顶部224也为同心圆柱状。所述角座21同样为塑胶制品,主要包括一底部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所述轮座的 基座体221的顶部224的表面的下侧壁面211、一个由所述下侧壁面211的一个顶缘径向延 伸且间隔地面对所述基座体221的顶面223的环平面212、一个由所述环平面212的一个内环缘向上延伸且间隔地环绕所述凸块体222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213,以及一个其一个 外环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213的一个顶缘且与所述凸块体222的一个顶面225相隔的环压 面2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压面214是由环圈状平面与二个浮凸状同心圆相叠合所构成的 凹凸曲面。所述下垫片25夹设在所述轮座22的凸块体222的顶面225与所述角座21的环 压面214之间,而利用相叠合的下垫片25与凸块体222,使得所述角座21的环平面212与 所述基座体221的顶面223的间距介于1. 2毫米与2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距是 1. 5毫米。所述连接件26具有一个贯穿所述轮座22的基座体221的顶部224的大径段261, 以及一个自所述大径段261的一个顶缘同体地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下垫片25、所述角座21 与所述上垫片24的小径段262,特别是,所述大径段261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L/D)介 于1. 8与2. 2之间,本实施例中,L/D = 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轮座22与所述角座21于各自独立成型后,只要在所述轮 座22的凸块体222的顶面225与所述角座21的环压面214之间加装所述下垫片25,再将 它们铆接组合在一起,便能使所述角座21的环平面212与所述轮座22的基座体221的顶 面223相距一个适当的间隙,使得在所述角座21承受重压时,确保所述轮座22仍能相对所 述角座21顺畅地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提箱脚轮装置2整体的组件数量少,相对能有效降低 组制成本与重量,改善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1 (见图1)于所述角座11与所述轮座12之 间加装第一垫片15、珠盘14与第二垫片16所导致的组件多、成本高及重量大等问题。再者,经本案申请人多次的测试结果得知,所述连接件26的大径段261、小径段 262的异径式结构,特别是所述大径段261的L/D值介于1. 8与2. 2之间的规格设计,不但 在重量与成本上能符合要求,而且能表现出理想的机械特性,相较于一般的全长相等而直 径与所述大径段261或小径段262相同的铆钉较难在重量(与成本有关)与强度之间取得 平衡的问题,所述连接件26则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等特性,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提箱脚 轮装置整体确实能产生成本低、轻量化与结构强度佳等功效。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提箱脚轮装置使得整体产生成本较低、轻量化与高强度 等功效,所以,确实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子、一个角座、一个与所述轮子枢接且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轮座,以及一个将所述轮座与所述角座组合在一起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个贯穿所述轮座的大径段,以及一个由所述大径段的一个顶缘同体地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角座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介于1.8与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具有一个与所述轮子 枢接的基座体,以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的一个顶面上的凸块体,所述 连接件的大径段贯穿所述基座体与所述凸块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座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 所述基座体的一个表面的下侧壁面、一个由所述下侧壁面的一个顶缘径向延伸且间隔面对 所述基座体的顶面的环平面、一个由所述环平面的一个内环缘向上延伸且间隔环绕所述凸 块体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以及一个其一个外环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的一个顶缘且与所 述凸块体的一个顶面相隔的环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块下垫片,所述下垫片 夹设在所述轮座的凸块体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压面之间,所述连接件的小径段贯穿所述 下垫片与所述角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 环平面的间距介于1. 2毫米与2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块嵌叠地定位在所述 角座上且被所述连接件贯穿的上垫片。
专利摘要一种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子、一个角座、一个与所述轮子枢接且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轮座,以及一个将所述轮座与所述角座组合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个贯穿轮座的大径段,以及一个由该大径段的一个顶缘同体地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角座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介于1.8与2.2之间。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所述连接件的异径结构,特别是所述大径段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介于1.8与2.2之间的规格设计,使得所述连接件的重量与成本均降低,同时具有高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产生轻量化、强度高且成本低等功效。
文档编号A45C5/00GK201587287SQ201020001039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谢明振 申请人:万国通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